卫生操作标准程序SSOP.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603918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操作标准程序SSOP.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卫生操作标准程序SSOP.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卫生操作标准程序SSOP.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SSP/SSOP-A富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卫生操作标准程序(SSOP)A版受控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批准时间:2011年1月10日发布时间:2011年1月10日目录01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控制302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程序.5 03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704洗手、手消毒和卫生设施控制程序.1005防止外来污染物污染控制1206化学物的标识、储存和使用控制程序1507员工健康的控制程序.1608虫害、鼠害控制程序 .1709包装储运过程 .1901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控制程序1目的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直接接触产品或产品表面的水,其水源要安全卫生或经过处理使其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标准的生产用水是未受手污染的,以保证本公司生产产品的风味.2使用范围厂区及车间内用水3控制程序3.1水源卫生3.1.1车间内加工用水采用自备水井供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GB5749)3.1.2纠偏行动周围环境及污水遭破坏,企业应停止生产,判定破坏时间,将前段时间生产的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以保证食品安全性。只有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方可重新生产。3.1.3记录卫生防疫站部门的水质检测报告。3.2水质的检测3.2.1加工用水安全卫生,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3.2.2每年至少二次送样到寿光卫生防疫站进行水质检测。3.2.3车间出水口由设备部人员连续编号,均标识清晰。3.2.4品控员对水每日进行感官检测(包括色、嗅、味、可见物),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质量技术中心经理;每周抽查一次微生物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按不同编号抽取出水口的水检测,保证一年对所有的出水口都检测到,并将结果记录微生物化验报告。3.2.5监测频率:每周一次。3.2.6纠偏措施水质检不合格,质量技术中心门应立即采取消毒方案,进行连续监控。只有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时,才可以生产。3.2.7记录微生物化验报告。3.3防止饮用水、加工用水与污水的交叉污染3.3.1水管系统的安装或改装3.3.1.1企业的水系统、管道的设计要防止冷凝水滴落到裸露的产品,车间内备有完整供水网络和污水排放网络。3.3.1.2 监测频率水管系统安装或改装时。3.3.1.3 纠偏行动如有必要,对输水管道系统重新安装或改造。3.3.1.4 记录车间供水网络及污水排放图。3.3.2生产用水3.3.2.1 车间清水出口(包括浅颜色软水管)采用空气割断(出水口与水面距离大于水管直径的2倍,严禁将软水管直接放入池内水中,不能拖在地面上以防虹吸造成污水倒流)。3.3.2.2 监测频率重新安装或改装时,每天生产前检查。3.3.2.3纠偏措施严禁使用深颜色软水管,禁止使用没有任何防吸装置或方法的水龙头或软水管。3.3.2.3 记录卫生检查记录3.3.3污水的排放3.3.3.1车间地面应有1-1.5%的斜度,便于污水的排放,清洗消毒的废水直接入水沟,然后流向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达到国家环保要求。车间的地下水道与外界地面均应有封防虫、防臭味装置。3.3.3.2 排水沟应保持顺畅,且沟内不得设置其他管路,水沟底部斜度为4/100或以上,易于污水排放,水沟上应加有不锈钢盖板。3.3.3.3作业场所的排水系统有废弃物排放装置,污水直接经排水沟排至污水处理系统,不存在回流。3.3.3.4管道的检查由维修班人员每季度一次,对饮用水、加工用水管路、污水管路进行管道是否有破裂或漏隙的检查。3.3.4污水处理3.4.1每季度清理一次污水管,过滤出的固体物经包装后交垃圾站处理,保持污水管流畅。3.4.2发现污水污染到产品,必须马上将产品隔离,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处理。水的防护02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程序 1目的防止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等过程中被微生物、化学品及物理污染而采取的对食品结触面的卫生控制,以便将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2使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产品的生产、包装及储运过程。3直接与食品接触的表面(1)加工设备:如加工、传送、搅拌等设备及设施;(2)台面、工器具;(3)内包装物:包装瓶、盖、内包装袋、膜等;(4)生产加工人员的手和工作服等。4控制程序4.1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公司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确定产品接触表面的设计与安装以及表面的结构,一切设计要便于卫生操作,易于清洗、消毒。同时要确保工作服清洁、良好,从而保证产品卫生质量,防止产品污染。4.1.1根据车间生产性质对于产品处理区及可能接触产品的设备与用具,应由无毒、无臭味或异味、非吸收性、耐腐蚀且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制造,一般选用不锈钢、玻璃钢。4.1.2 所有机械设备的设计和构造有利于保证产品卫生,易于清洗消毒,并容易检查。产品接触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以减少产品碎屑、污垢及有机物的聚积,使微生物的生长减至最低程度。公司内的所有物料贮存设备,如调储罐、高位罐等均装有顶盖。4.1.3加工车间为封闭式,非有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车间; 4.1.4监测频率:设备购进时,生产开始前应对设备进行监测。4.1.5纠偏措施:发现问题时应立即对设备进行更换或修理。4.2设备设施的清洗与消毒程序4.2.1每个生产班组在生产前应对设备、工作台、工器具等进行一次清理消毒,班后对所有的设备、工作台、工器具、墙壁、地面、照明灯具、天花板等进行清理消毒。4.2.2各班组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卫生清理消毒工作,对工人根据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定期培训,并严格按照清洗计划所规定的清洗方法和频率进行清洗消毒。4.2.3清洗消毒程序4.2.3.1酿造车间蒸料工序:每天工作结束后,将设备用清水清理干净后,对送料绞龙、润水绞笼、预蒸绞笼、高压蒸煮罐、转阀、下料口、风冷网床、混合料输送绞笼、混合料输送皮带、混合料下料斗、豆粕蒸煮工序使用工具、可能接触物料的地面用50ppm的二氧化氯喷淋的方式进行灭菌。灭菌要彻底、均匀无死角。接种工序:每天工作结束后,将设备用清水清理干净后,对混合料输送皮带、拌曲绞龙、种曲下料口、第二天要用的皮带和下料口用50ppm的二氧化氯喷淋的方式进行灭菌。灭菌要彻底、均匀无死角。制曲、吸曲工序:曲池、筛板、墙面、风机送风口、下料口、下料斗、翻曲机每次清洗干净后,用50ppm的二氧化氯灭菌液喷淋灭菌;吸曲头、清扫工具、温度计采用50ppm的二氧化氯浸泡灭菌的方式,灭菌要彻底、均匀无死角。压榨工序:下水道口及一些容易污染杂菌的地面采用100ppm的二氧化氯喷淋灭菌;生油池、生油罐定期清理后用100ppm的二氧化氯喷淋灭菌;滤布清洗消毒流程:先用清水冲3min,关闭进水阀,倒入配好的5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洗5min,开启进水阀冲2min;压榨笼子和底板清洗后用二氧化氯喷淋灭菌,喷淋要全面彻底。粗滤工序:板框清洗后采用50ppm的二氧化氯喷洒的方式灭菌,每个板框两面都需要喷洒到; 滤布清洗消毒同3.1.3相关内容。盐水储罐:视情况及时清理,半年或停产时清洗。清洗时将盐泥清除干净,并用清水清洗罐内,干净后即可使用,不用灭菌。4.2.3.2调储车间酱油储罐、调配罐:每次使用前24小时内进行CIP清洗,清洗规程:清水20min(20)热水(80-82)30min 5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30min(20);每季度进行一次碱洗,清洗流程:清水30min(20)3.0%的碱液15min(70)热水(80-82)30min至中性5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20min(20);酱油储罐、调配罐清洗结束后必须在24小时以内使用,未用的再用5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循环30min。注意:在对储罐消毒时,要对入料口、出料口、熟油管道(包括软管和硬管)清洗消毒,消毒方法: CIP清洗储罐时,热水清洗5min,二氧化氯灭菌10min,可以封闭的管路浸泡灭菌30 min。辅料罐:每次用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50ppm的二氧化氯进行喷洒消毒。灭菌器:每次用完后用80清水循环30min,至少每月两次对列管换热器进行刷洗,每次对换热板片用5.0% 的酸(75)循环15nim,浸泡30min后,再循环15min后清水冲洗至中性。过滤器每次用完后清洗干净后用蒸汽灭菌,使用前先清洗,之后用50ppm二氧化氯循环灭菌;打油管路提前用二氧化氯浸泡灭菌30min,密封,打油前接口处用75%酒精喷洒灭菌;缓冲罐每次使用前用蒸汽灭菌30min,排空阀水后使用。4.2.3.3包装车间高位罐、管路、灌装机、液缸:每天使用后回收管道和高位罐内料液,(从调储车间)用清水对管道及高位罐彻底清洗;在使用前(不得超过24小时),用100ppm二氧化氯对管道及高位罐进行CIP在线清洗,循环20-30分钟。清洗完毕,回收二氧化氯;再用90以上热水对管道及高位罐彻底清洗灭菌一次,循环20-30分钟。清洗完毕,排空热水。每月15日用23%、4550的NaOH溶液对管道及高位罐彻底清洗灭菌一次,循环20-30分钟。清洗完毕,回收碱液。用清水清洗至中性,排空清水按以上程序消毒待用。(每季度用0.51%硝酸进行酸洗20-30分钟)灌装头:每周二、五对灌装头进行拆洗浸泡(100ppm二氧化氯),其余时间通过清洗灌装机达到清洗效果,保证清洗到位,无死角,每天灌装前用75%的酒精喷洒后使用。灌装头垫圈:每天工作结束后拆下后浸泡在100ppm二氧化氯。真空室、真空缓冲罐:每天使用前,将真空室中灌满100ppm的二氧化氯,浸泡10分钟后将二氧化氯回流至真空缓冲罐中,浸泡10分钟。 灌装平台:每天下班前对灌装平台进行拆洗,并进行臭氧消毒,第二天用75%酒精喷洒消毒后安装。4.3工作台面及其他接触面的清洗消毒每天下班后由车间员工将工作台面、链道、压盖机、设备表面、托盘用清水将酱渍清理干净后,用10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喷洒。4. 4运输车清洗消毒程序每天下班后由车间员工将运输车用清水将酱渍清理干净后,用10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喷洒。4.5工作服的清洗消毒程序4.3.1工作服清洗消毒程序:清水洗洗洁净清洗清水冲洗干燥臭氧消毒120分钟以上。工作服由更衣室管理人员统一收集,经密闭容器运输到洗衣房,洗衣房工作人员按照不同区域的工作服分类清洗(具体见工作服消毒程序),清洗消毒后经密闭容器运回车间,车间更衣室人员将工作服挂在不锈钢架上,开启臭氧对工作服进行消毒,臭氧开启时间不少于2h。所有人员进车间必须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清洁区工作服每周至少洗三次,一般作业区每周不少于两次。4.6空气的消毒4.6.1调储车间4.6.1.1每天车间下班后,将罐区的大罐盖子打开,开启臭氧发生器,开启时间为4小时;4.6.1.2每天上班后对罐口和下接管道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将盖子关闭。4.6.2包装车间4.6.2.1灌装间:每天下班后,开启紫外灯和臭氧发生器对整体环境进行消毒,上班前关闭紫外灯开启换气扇,工作期间对整个环境每2小时用5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喷洒消毒;灌装机下面的地面每天下班前清扫,并用75%的酒精喷洒。4.6.2.2上瓶区:每天下班前开启臭氧发生器,对整体环境进行消毒,开启时间为2小时;工作期间对整个环境每2小时用5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喷洒消毒。4.7加工人员手的卫生清洗消毒程序 :清水冲洗洗洁净擦洗清水冲洗50ppmNaClO浸泡30秒钟以上清水洗干手加工过程中加工人员手每小时清洗消毒一次,消毒后的手不得接触与工作无关的地方,被污染后立即洗手消毒。若戴手套,则将手套戴好后再按以上程序清洗消毒,无论何时,手或手套脏了都需重新清洗消毒,手套破了,则需立即更换。班前班后及生产中由品控员对员工清洗消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8水靴的清洗消毒程序:清理残留物洗洁净洗清水清洗200-300 ppmNaClO浸泡1分钟清水清洗干净。品控员每日班后对员工水靴清洗消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日班前再次检查,对水靴清洗消毒不彻底的员工要求重新清洗消毒。4.9包装物料包装物料要按包材验收标准每批进行验收,内包装每批进行微生物检测一次,使用前进行感官检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不得检出,细菌总数不超100cfu/cm2,包装物料不得含有毛发等杂质异物,对破损等不符合要求的内袋应剔除。包装物料库保持清洁卫生防霉、防潮、内外包装要严格分开,且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防护,包材库应设有防虫、防鼠设施。 5.控制和检测各车间的卫生清理有各车间每班的班长、卫生检查员和品控员共同负责检查、检测, HACCP小组成员负责对其进行监督、控制。5.1由品控人员定期对设备、空间工器具、工作服、双手的清洁状况进行涂抹检测;检测频率每周一次,涂抹结果要求细菌总数低于100个/cm,霉菌、酵母、大肠菌群不得检出。5.2对内包装材料每批进行微生物检测,要求细菌总数低于100个/cm。6.纠正措施6.1检查对清洗不干净的食品接触面重新清洗消毒,直至合格为止;对可能成为食品潜在污染源的手套、工作服应进行消毒更换;对加工人员手清洁不彻底的重新进行清洗消毒;过滤网不清洁则应即拆卸清洗消毒。6.2设备、设施表面不平或焊接不平时,立即退出车间进行重新维修,对于接触不清洁的物品时,立即进行清洗消毒。6.3发现消毒不彻底时,让其重新清洗消毒。车间品控员每天班前、后进行检查。品控部每周进行工艺卫生检验,以验证清洗消毒效果。6.4应按规定时间进行消毒,时间达不到的应及时增加消毒时间。换装人员在改变品种进行换装时,应立即进行洗手消毒。7.相关记录7.1消毒液检查记录03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1目的防止半成品、成品、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所有接触面表面受到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污染,来确保食品安全。2使用范围适用于产品生产全过程3控制程序3.1车间工艺布局合理,设备、设施、建筑物维护良好,熟区、生区严格分开,产品在加工、贮存过程中严格分离,人流、物流、水流、气流不造成交叉污染由熟区进入生区的物品只能通过可关闭的窗口。3.2原料、辅料、包材及其它所有物资进厂后,要分类存放,由技术质量中心通过检测确定该批原料、辅料、包材等是否符合加工要求,不合格的单独隔离、评估处理,原料与成品、半成品包装分离存放,含过敏源物隔离贮存,杜绝交叉污染。3.1生产加工人员及管理人员每年都要查体次,对于新员工要进行岗前培训(主要是指基本卫生知识和操作技术)和健康查体,凡是培训考核不合格或患有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肝炎、肠道传染病、渗出性皮肤病等的人员都不能上岗或调离工作岗位。3.4加工人员按规程操作,避免交叉污染。3.4.1包装车间员工严格按照规定人流通道进入车间各个岗位,按照规定的物流通道路备料或出货,避免交叉污染。3.4.2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必须严格遵守加工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不得留长指甲。加工人员不得穿戴车间专用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进入与生产无关的场地。上班前不许酗酒,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嚼口香糖、喝饮料及做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食品或原料。进车间前必须按规程从上到下,依次穿戴口罩、发网、工作帽、工作服、雨靴,头发不得外露。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准戴耳环、戒指、项链、手表其他饰物进入车间,以免造成掺杂。不准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进入车间。生产过程期间不能挖、剔、抓、挠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不能脱掉工作服。生产区域内,禁止随地吐痰,对着产品打喷嚏等不良行为。患有有碍食品卫生安全的疾病者,不能进入生产车间内。加工过程中要保持工作台、设备、工器具的清洁,井然有序,不能造成交叉污染。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不能存放在生产车间内。 工人进入车间之前,需进入盛有200ppm次氯酸钠的消毒液的脚踏池中,对其靴子进行消毒。 3.4.3生产前或每次弄脏手后,员工应清洗消毒双手和手套,严格执行手的清洗消毒程序。3.4.4员工进车间前应经过200ppmNaClO水靴消毒池对靴子进行消毒。消毒液浓度每天更换两次,并用次氯酸钠试纸检测;3.4.5与生产无关的东西不得带入生产车间内。3.4.6按工艺流程进行加工,不能反逆工序生产,防止产品逆向流动造成交叉污染,加工过程中严禁串岗,尤其包装区人员不得进入无菌间,两区水、空气严格隔离,以防人流、物流、水流、气流的交叉污染。含过敏源物质单独加工生产,同一车间、统一生产线禁止同时即加工过敏源产品又加工非过敏源产品,有效防止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3.4.7落地产品要废弃处理,对因贴标、打码不良等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要单独存放,换标处理。3.4.8每天班前由品控员检查操作人员的卫生状况,洗手消毒情况,工作服清洁等情况。3.4.9加工过程中人员要保持工作台清洁,原料、成品、包装物料、不合格品应分区放置,不能混杂,防止交叉污染。3.4.10各工序工器具消毒管理,消毒好的、未消毒的不能混放,不能串岗使用尤其洁净区、非洁净区不混用。工器具清洁在专用的隔离间进行。3.4.11对于污染的或可疑的产品要隔离存放,容器要有明显的标识,不能造成交叉污染。3.4.12设备维修人员要在加工前或加工完毕后对设备进行正常维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维修的应把产品隔离开后进行维修,必要时停止生产,由维修工回收所有的废旧部件。维修现场由清洁人员消毒后方可投入生产。 3.4.13车间地面不得有积水、落地物。废弃物及残渣有专用容器存放,及时运出车间,容器每日班后及班中每运送一次废弃物、残渣用100-150ppm次氯酸钠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3.4.14车间地面排水有一定坡度1-2,排水沟侧面、底面平滑且有一立弧度,废水不外溢水,出水口设有水封、滤网装置,防虫、鼠进入车间,清洗时不溅致附近设施、设备、工器具表面。3.4.15车间气流进出口设有过滤装置,排气口装有停气时可自动关闭的装置,空气经净化后进入车间,保证车间内空气压力为正压。定期进行臭氧消毒,检测一次空气菌落数。4.监测频率:4.1品控员每天对加工人员上班时、交班时、餐后续加工时进入生产车间的洗手消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2生产时品控员对加工生产进行连续监控。5.纠正措施5.1.基建部门建筑或粉饰施工期间的临时性设计和定位,避免害虫积存和对产品存在潜在污染。5.2发现设备设施建筑维护造成交叉污染的现象,立即加以纠正,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必要时停止生产改进,评估产品的安全性。对于没严格分离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物料及时纠正。5.3不合格的原料、辅料、包材拒收,工器具冲洗不干净不准使用,需重新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5.4没有接受岗前培训的员工不许进入车间,加工人员健康发现有问题时,必须再进行一次查体,确认健康后方可上岗。5.5加工人员在操作方面存在问题,立即改正,根据需要再次进行卫生知识及卫生操作要求培训。5.6区域和设备的清洁避免堵塞。车间地面积水、落地物有专人及时清理,容器消毒后方可使用。5.7消毒剂浓度不符合要求时,要添加消毒剂调整到规定浓度。6.记录6.1人流、物流、气流流向图 6.2查体健康证 6.3消毒液浓度检查记录6.4外来人员进出车间登记表04洗手、手消毒和卫生设施控制程序1目的保持操作人员手及卫生设施的卫生,以防止污染食品。2适用范围车间操作人员,进入车间的品控人员、管理人员及进入车间参观人员。3控制程序3.1洗手消毒设施3.1.1手的清洗消毒设施设于车间入口、洗手间内、车间内。3.1.2洗手消毒设施包括感应式水笼头、皂液器、50ppm的NaClO、75%酒精、干手器、等,有温水供应设施。3.1.3洗手消毒设施满足生产加工人员需要。3.2洗手消毒程序 3.2.1洗手消毒程序:用水将双手润湿获取洗手液揉搓成泡清洗双手冲洗皂液50ppmNaClO浸泡半分钟以上冲洗消毒液烘干双手。3.2.2在以下情况下必须进行洗手消毒3.2.2.1开始工作前3.2.2.2上洗手间以后3.2.2.3吃饭后或者接触嘴、头发及鼻子打喷嚏以后3.3.2.4任何原因离开工作区返回后3.3.2.5接触废物、垃圾、脏的器具后3.2.3清洗消毒频率:每次进加工车间时按洗手消毒程序消毒,加工过程中每60分钟进行一次洗手消毒。3.3洗手间、淋浴间的清洗消毒3.3.1洗手间设施齐全、通风良好、干燥、方便清洁、水冲洗手间、污水排放畅通。3.3.2洗手间设施包括:纸篓、手纸,拖鞋、洗手设施。3.3.3进洗手间必须更换拖鞋,入洗手间程序是:脱工作服挂在衣架上 换洗手间专用拖鞋入洗手间清水洗皂液洗清水洗50ppmNaclo浸泡半分钟以上清水洗干手出洗手间换下洗手间专用拖鞋穿工作服进入车间洗手消毒(同手的消毒程序进行消毒)进入工作区。3.3.4每天由专人对洗手间、淋浴间进行消毒,消毒程序:清水冲洗清洁剂冲刷200-300ppm NaClO喷洒清水冲净3.4更衣室的清洗消毒 3.4.1更衣室内设有不锈钢衣架、衣橱,工作间隙、工人出车间时,将工作服挂在衣架上,便于统一管理。3.4.2更衣室的清洗消毒程序:更衣室管理人员负责保持更衣室的卫生清洁,班后用臭氧消毒2小时。4.控制和检测4.1保全工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设施的清洁完好。4.2品控员每4小时检测消毒液浓度1次。4.3技术质量中心每周做一次涂抹微生物检验4.4品控员每天对洗手间、淋浴间的卫生消毒情况进行检查。4.5每天一次由品控员对更衣室的卫生消毒情况进行检查。5.纠正措施5.1品控员应对更衣室、洗手间设施的清洁进行监督检查,纠正任何可能会造成污染的情况。对入洗手间人员洗手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5.2车间内员工洗手消毒不正确者令其重新洗手消毒,直至合格为止。5.3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时,立即进行维修,直至修好为止。6.记录6.1卫生检查记录表 6.2 ( )消毒液配置记录6.3车间环境消毒记录6.4车间更衣室消毒记录05防止外来污染物的污染控制 1目的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所有接触表面被微生物、化学品及物理的污染玷污到食品中,确保食品安全卫生。2 适用范围适用于整个生产系统。3控制程序3.1食品外来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被污染的冷凝水、不清洁水的飞溅、空气中的灰尘、外来杂质、无保护装置的照明设施、化学药品的残留、不卫生的包装材料、润滑剂、清洁剂、杀虫剂等。3.2预防与控制3.2.1防止外来物质掺杂3.2.1.1生产车间不得带入或存放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3.2.1.2严禁一切人员在车间内吃食物、吸烟和随地吐痰。3.2.1.3进入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靴、鞋,且头发不得露于工作帽外。3.2.1.4进车间前,要严格按照进入车间的规定进行,防止衣物及手上的吸附物混入食品。3.2.1.5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准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和其他饰物;不准化妆、染指甲、喷香水进入车间。指甲要经常修剪,避免留长指甲。3.2.1.6开始工作之前、每次离开工作面之后、以及在双手可能已经弄脏或受到污染的任何其他时间,要在充足的洗手设施中彻底洗净消毒双手(包括手接触脏物、进厕所、吸烟、用餐等)。3.2.1.7不得穿戴车间专用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靴进入与生产无关的场地。3.2.1.8工厂的建筑物、固定装置及其他有形设施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保养,并且保持良好状态,防止食品掺杂物。3.2.1.9设备管理人员应每天对设备及工器具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设备应维护良好,无松动、无破损无丢失的金属件,使其在良好的状态下工作,定期维修保养,对带入、带出的零部件、工具数量进行清点并记录。3.2.1.10用适当的有效手段处理原辅材料和成品,以防止金属或其他外来物掺入食品中。3.2.1.11使用的包装容器完好无损。3.2.1.12运输车辆设备、工具应符合食品加工卫生要求,不得污染产品。3.2.1.13在处理掺杂的原料、仪器及其他配料时必须防止其他食品因而受污染,如掺杂的食品能再调理,必须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去调理,须再检验,证实他不是该掺杂仪器之后才能加入其他食品中。3.2.1.14采取各种措施配合加工、运输和销售的条件,以消灭或防止不良微生物,尤其是那些有害公众健康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3.2.2防止地面污染 3.2.2.1随时清洁地面,使地面保持清洁、无污物。3.2.2.2不得穿生产专用工作鞋进入与生产无关的场地。3.2.2.3垃圾及废料必须细心运送、存放和清除,提供足够的场地存放物料以利于进行卫生作业和食品的安全生产,并及时从车间运出。3.2.2.4废弃物收集于污物设施内,及时运送出厂区处理。3.2.2.5原材料、成品的堆放应距地面不少于15cm,据墙面不少于30cm。3.2.3防止无保护装置的照明设备的污染车间、仓库的灯具必须有安全防护罩,以防灯具破碎而污染食品。3.2.4防止润滑剂、清洁剂、杀虫剂掺杂 3.2.4.1使用润滑剂、清洁剂、杀虫剂时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并在使用后加强确认。3.2.4.2除卫生和工艺需要,均不得在生产车间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使用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按照使用方法进行,消毒剂必须量足而且安全,防止污染和人身中毒。3.2.5防止不卫生的包装材料及原料3.2.5.1成品有内包装及纸箱,用于包装食品的内包装及纸箱符合卫生标准并且保持清洁卫生,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过量滑石粉、机油)。 3.2.5.2纸箱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包装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异物带入食品。3.2.5.3包装物料存放库要保持干燥清洁、通风、并有防霉、防虫鼠措施。3.2.5.4原材料决不能含有过量的微物,以致使食物中毒或患其他疾病,使产品成为掺杂制品,要求供应商提供担保或证明书以达到了上述要求。3.2.5.5凡被寄生虫、有害微生物或其他外来杂质污染的原材料,经过检验达不到标准要求时不得投产。3.2.5.6原材料含有的农药残留不得超标,必须由供货商提供的担保书、检测报告。3.2.5.7原辅材料在使用前需经过检验,方可使用。3.2.6防止空气中的灰尘、颗粒3.2.6.1工厂道路应通畅、平坦,无污染源,杂物,便于机动车通行,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3.2.6.2厂房之间,厂房与外缘公路保持一定距离,中间设绿化带。厂区内各车间的裸露地面均进行绿化。3.2.6.3每天每班均由专人对厂区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对卫生清扫不彻底的地方及时清扫。3.2.6.4开工前及完工后,车间的空气进行彻底消毒。3.2.6.5采用不活动窗、双层门等其他有效措施保证车间空气清洁。3.2.7检测、检验卫生3.2.7.1各生产工序的检查监督人员所使用的采样工具、检验工具应清洁卫生。3.2.7.2实验室应干净卫生、无污染物,不得存放与检验无关的物品。4控制与监测以下各项由品控员负责检查:4.1公司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润滑剂应有对方的质量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其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及公司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4.1.1监测频率:每批清洁剂、消毒剂和润滑剂。4.2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及原辅料,必须提供供货方的每批的检验报告,其质量符合公司的原辅材料验收标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4.2.1监测频率:每批包装材料及原辅材料。4.3包装材料存放于加工生产区域外的卫生清洁、干燥的库内,内外包装分别存放,内包装应距地10cm上架存放,隔墙离地10cm存放。4.3.1监测频率:每天一次4.4消毒剂及其他化学药品不与其他物料混放,要单独存放、专人管理,使用要有记录。4.4.1监测频率:每天一次4.5设备应维护良好,无松动、无破损、无丢失的金属件。4.5.1监测频率:每班开班前。4.6车间通风良好,不得有冷凝水。4.6.1 监测频率:每4小时一次4.7每天对厂区卫生状况进行检查。4.7.1监测频率:每天一次4.8车间的环境及工器具的清洁度4.8.1监测频率:每周两次,开班一次,中间一次。4.9应按不同品种、规格、批次加以标识、储存于库内,库房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4.9.1监测频率:每天一次5纠正措施5.1无检验报告的清洁剂、消毒剂、润滑剂和包装、原辅材料拒收。5.2存放不当的包装、原辅材料、消毒剂等物品,要正确存放。5.3对使用的设备、设施必要时进行维修。5.4车间通风不畅时应加大排气换气。5.5对卫生清扫不彻底的地方及时清扫。5.6彻底清扫车间卫生,对工器具的消毒加以纠正,对可能造成产品污染的情况加以纠正并评估产品质量。5.7对违反规定的情况,应及时另以纠正。5.8请维修人员对排水问题加以解决。5.9检验检测出现误差要及时纠正,重新进行检验。6.记录6.1设备维修记录 6.2车间工人卫生状况检查记录 6.3加工用工器具完好情况检查记录6.4包装物料验收记录06化学物的标识、储存和使用控制程序 1目的控制化学物的使用,使其不会污染到食品中,导致安全危害。2使用范围 适用于整个生产系统。3控制程序3.1化学物的标识3.1.1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润滑油、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由采购部根据需要统一采购并附有相应材料安全数据和规范,原包装容器必须标明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制造商、使用说明书批准文号、危险程度。3.1.2消毒剂包括次氯酸钠、酒精,洗涤剂包括洗洁净。3.1.3所用物品应盛放于密封的卫生容器内,容器应标有生产厂名、地址、仓库保管员在物品入库前,检查证明件是否符合要求,标识是否清晰、明了、完整,如果标识不明确、不完整,则暂存于其化学物品仓库中。3.1.4对于不合格的化学物品做好不合格标识,联系相关方处理。3.1.5使用部门对出入库的化学物分类,分别存放在仓库货位上,挂上规定的标记,并填写库存物资台帐、卡片。3.2化学物的贮存3.2.1化学物仓库的保管员,需经过有关化学危险品安全常识的培训。3.2.2化学品入库前,仓库保管员必须检查化学品的外包装,对于包装易碎的化学品必须开箱逐个进行检查。如化学品的外包装有破损或泄漏、外溢等现象。仓库保管员应协同供应科采购员及送货人采取更换包装等安全措施,防止化学物品泄漏、外溢等现象造成环境危害的继续发生。3.2.3化学物品必须盛放在专用仓库中,仓库要严禁烟火、保持干燥,通风阴凉且必须配备灭火设施。化学物品必须存放于专用场地、专用储存柜、箱内,以免混用、误用。化学性质与防护、防火相抵触的化学物不得存放在同一仓库中,能自燃的物品不得与易燃易爆品同存一库。3.2.4化学物品在贮存过程中要进行标识,悬挂相应的标识卡。3.2.5各部门存放化学品,要有专人负责管理,药品要存放于专用的隔离和安全储存场地,仅限经过授权的人员进入,门柜要上锁,保证安全,并作好记录。3.3化学物的使用3.3.1使用人员受过相应知识培训,按使用说明书或有关作业指导书进行安全操作和使用,并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如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3.3.2正确分装化学物质,在分装瓶上正确标明本化学物质的常用名。3.3.4消毒剂:车间消毒用75%的酒精。 进车间水鞋消毒池用次氯酸钠的浓度为200-300ppm。 洗手槽的次氯酸钠的使用浓度50ppm。设备、工器具的次氯酸钠的使用浓度100-150ppm。3.3.5润滑剂:加工区域内的机器设备润滑使用食用级润滑剂。3.3.6杀虫灭鼠剂:厂区禁止使用药物捕杀老鼠;厂区周围每年夏秋季节由潍坊市防疫站每季1-2次进行喷洒杀虫剂,公司基建设备部负责记录。4.控制和检测4.1技术质量中心每月一次对化学物的分类、标识情况进行检查。4.2由技术质量中心每月一次对化学物的贮存情况进行检查,以减少隐患。4.3每月由品控员对洗涤剂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4.4有专人负责对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5.纠正措施5.1无产品合格证明等资料的有毒化合物拒收,资料不全的应先单独存放,直到获得所需资料方可接受。5.2.对标识不清或存放不当应对其重新标识或纠正。5.3.对于配制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配制,必要时对产品进行评估。6.记录 6.1化学品登记表6.2( )消毒液配置/检测记录表6.3化学品出入库登记表 6.4化学品登记表 07员工健康的控制程序 1目的 从事生产的人员,身体应保持健康,不得患有妨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以免污染食品,造成安全危害。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3控制程序3.1健康检查3.1.1公司的全体在职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卫生监督机构颁发的体检合格证后可从事食品生产。3.1.2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加工人员,没有取得卫生监督机构颁发的体检合格证者,一律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必须经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工作。3.1.3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以确保食品安全。3.2健康要求凡患有下列病症之一者,不得在加工车间工作: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源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如加工人员临时觉察患有上述疾病时,应主动向车间领导人报告,以便调整工作或作妥善处理。3.3受伤处理加工人员手部受刀伤或其他外伤时,不得从事直接接触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的工作,痊愈鉴定后,方能继续工作。受伤:有体液渗出的伤口为本程序规定的受伤。3.4卫生教育3.4.1工厂应对新参加工作及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卫生安全教育。3.4.2定期对全厂职工进行有关卫生规定的宣传教育,做到有计划、考核有标准,卫生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每年至少一次) 4控制和监测4.1每月由品控部检查一次本月新人的健康证。4.2生产人员日常健康情况,由品控每班查看一次。5 纠正措施5.1没有健康证的新员工不能从事与食品面接触的工作,需查体办证。5.2患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员工需安排休息,或分配不接触食品的工作,直至痊愈,并经体检合格后上岗。5.3患有可能污染食品的疾病的人员需安排其从事其他不接触食品的工作。5.4对患有可能污染食品的疾病的人员需重新安排其从事其他不接触食品的工作或休班。5.5工作服穿戴不整的责令退出车间,重新整理,不按规定程序消毒的,重新消毒。5.6按计划对人员进行培训,未参加培训的重新培训。6.记录 6.1查体健康证 6.2加工人员手消毒记录08虫害、鼠害控制程序 1目的在厂区内设置防虫防鼠设施,以防止虫、鼠侵入对产品的污染。2适用范围 适用于整个厂区。3控制程序3.1基建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灭鼠计划,计划重点考虑卫生间、下脚料出口、垃圾箱周围、食堂等区域,要覆盖全公司生产区和生活区,必要时包括厂周围,适应时包括受威胁的储存产品,并绘制灭鼠分布图(包括其害控制措施位置和数量等)3.2保持和维护好工厂的地面,及时清除杂草、垃圾等虫害滋生地。3.3加工车间入口安装塑料门窗帘、挡鼠板,车间与外间连接处的排水沟设有不锈钢罩及回水弯管以防虫、鼠的侵入。设置防鼠夹进行防鼠,通风口必须安装纱窗,缝隙不得超过蚊蝇的体积,不得有破损的地方,车间内设有灭蝇灯进行防虫。3.4在车间入口处安装灭蝇灯其底部空间3m内严禁存放与产品有关的任何物品,关闭灭蝇灯周围的照明灯,每天班后清理害虫的尸体种类、数量并详细记录并分析来源。保全工每天对灭蝇灯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控,至少每季度一次更换灯芯,杜绝有损坏或不用现象的发生。3.5防鼠具体措施及方法3.5.1车间下水道通口处用网密封。3.5.2车间外出口下水道用密封水泥板。3.5.3物料库及其他直接与外界相通的门外两侧放置防鼠夹。3.5.4厂房外围和厂区周围每10米左右放置一个粘鼠板。3.5.5生活区由专人负责清洁卫生,及时运走生活垃圾,保持厂区餐厅清洁卫生。3.6防虫措施及方法3.6.1每次饭后彻底清理整个餐厅,垃圾每日定时清理。定期检查厂区环境,重点检查食堂、宿舍的垃圾箱等虫鼠活动频繁的地方。3.6.2确保厂区内的所有排水通畅,清洁良好,防止因阻塞导致害虫的藏身和滋生。3.6.3每年定期对车间周围喷洒杀虫剂。3.6.4各入口门是双层缓冲,窗子密封,必要位置安装杀虫灯。4监测4.1车间保全工每天对灭蝇灯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控,杜绝有损坏或不用现象的发生。责任人员每天班后关闭灭蝇灯,打开照明灯,清理害虫尸体,用内袋封好,放入密封的废弃物容器内,并做好详细记录。4.2责任人员每天检查灭鼠情况并做好记录。捕到老鼠后,立即用密闭容器将老鼠密封好,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检查灭鼠设施的完好性。4.3制冷设备部对防虫鼠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立即进行维修;4.4每年一次评估并分析虫害趋势,包括灭虫害设施捕获物分析的识别问题区域。5纠正措施5.1根据发现死鼠的数量和次数以及老鼠活动痕迹的情况,及时调整防鼠方案,必要时调整捕鼠设备的疏密或更换其他类型的设备。5.2整个厂区由公司办公室负责每半月进行一次灭鼠,灭鼠的器具为粘鼠板和捕鼠笼,厂区以外10米内为药物灭鼠区,每年进行二次。5.3由公司办公室对老鼠活动的情况进行监控,在生产区外围区域每间隔10米放一捕鼠笼或粘鼠板。5.4根据杀虫灯检查记录以及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高速灭虫方案,必要时维修或更换或加密杀虫灯,以及采取其他措施。5.5害虫害鼠活动活跃的季节必要时加强措施。5.6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正规培训并有许可证,对于灭鼠操作人员培训应每年进行一次。5.7如发现铁丝网有破洞的现象,由车间及时修补或换新。5.8厂区(生产区域以外)每年4、5、9、10月份每月二次用新天地特效卫生杀虫剂进行喷杀,6、7、8月份每天进行一次喷杀,由各车间卫生员进行操作。6.记 录6.1防虫、鼠情况检查记录 6.2灭鼠分布图 6.3灭蝇灯检查清理记录6.4厂区环境卫生检查记录6.5废弃物记录表09包装储运过程 1.内、外包装材料必须由卫生机关证明符合卫生条件的工厂提供,运输交付过程中不得污染。内外包装分库存放,标识清楚。保证内外包装不受污染。2.包装过程必须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并严格执行卫生规定。3.成品有固定包装,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成品包装完毕,按批次入库、贮存、防止差错;包装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异物带入食品,使用的包装容器的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卫生标准。4.用于包装食品的物料符合卫生标准并且保持清洁卫生,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易褪色。5.包装物料间干燥通风,内、外包装物料分别存放,不得有污染。6.包装:按客户包装要求制作。7.成品专库储存,未经包装的产品、不合格品不得进入成品库,并定期检查产品,如为异状及时处理。8.库内成品要有垫板,码放合理、码垛整齐,标识清楚,发货按“先进先出”的原则。9.原料、成品的运输必须用适宜的卫生工具,必须清洁卫生,以免影响其品质及包装的损坏。10.包装按要求印刷制作,公司名称、产品名称、规格、重量、批号、代号、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要求及工厂的规定标记清楚。11.食品的储藏与运输有一定的条件,以防止食品的物理、化学与微生物污染以及食品的腐败变质。12.车间储存、运输卫生控制12.1加工后的废弃物及时从生产车间运出,按照卫生要求收集于封闭垃圾房内,并及时运出厂区处理。12.2使用的运输工具的容器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13.原辅材料运输、储存13.1各种原材料应按品种分类分批贮存,每批原材料均有明显标志,同一库内不贮存相互影响的原材料,原材料离地、离墙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也应有适当距离。13.2先进先出,及时剔出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原料,防止污染。14.包装的卫生控制14.1成品有固定包装,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成品包装完毕,按批次入库、贮存、防止差错;包装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异物带入食品,使用的包装容器的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卫生标准。14.2用于包装食品的物料符合卫生标准并且保持清洁卫生,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易褪色。14.3包装物料间干燥通风,内、外包装物料分别存放,不得有污染。15储存、运输的卫生控制15.1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贮存于成品库,其容量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防止相互混杂。成品库不得贮存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易腐、易燃品。15.2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有一定距离,便于冷藏。留出通道,便于人员、车辆通行,设有温、湿度监测装置,定期检查和记录。依据原辅材料、成品等性质不同分别设置,堆放物品距离地面不少于15cm,距离墙壁不少于90cm。15.3设有防鼠、防虫等设施,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卫生。15.4运输工具符合卫生要求。根据产品特点配备防雨、防尘、冷藏等设施。15.5运输作业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成品外形;且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作业终了,搬运人员撤离工地,防止污染食品。15.6原料、成品堆放要整齐合理,保持清洁卫生,储存仓库内保持清洁、干燥。有防止昆虫、鼠类及鸟类进入的措施。15.7库内不得存放有碍卫生的物品;同一库内不得存放可能造成相互污染的食品。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