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94470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共1课时1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1教学目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2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初中有学过毛泽东诗词和有关秋景的诗词,但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一定对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不熟悉,对现代词也不熟悉,这是要重点讲授的地方3重点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沁园春长沙同学们在初中应该有学过毛主席的诗歌以及有关秋天的诗作,毛主席的诗歌通常给人豪迈激昂之感,面对着自古悲寂寥的秋天,我们的诗人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2【讲授】讲授二、写作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三、关于词的知识。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既然“沁园春”是词牌,那“长沙”,就是这首词的标题。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4、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四、整体感知,熟悉内容。.听录音,正音。 舸寥廓峥嵘 稠 遒遏五、赏析课文上阕: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2)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那么,那位同学能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并把词的大意说一下?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词意: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3)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能。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使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背景,诗人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决不妥协的决心。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2.具体研习第二、第三句:描绘绚丽壮观的秋景图,即湘江秋景图。(1)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万类霜天竞自由。共7句。在古诗中,这叫一字起领,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请同学读一下。注意“看”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的抑扬顿挫,最后一句是哲理概括,要读出感叹之情。)(2)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内容?找同学读一下。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现在大家来找一下,“看”字统领了那些意象?(山、林、江、舸、鹰、鱼)(3)在这几句中,那些字用得好?为什么好?明确:遍、染、争、击、翔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也就是像火一样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这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什么?(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因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染:用了拟人的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描绘秋林,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能否改为“飞”字?明确:不能。击: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种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出来,“飞”太一般了。鱼翔浅底:“翔”是不是改为“游”更准确一些,鱼怎能像鸟一样飞翔呢?明确:“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好像飞翔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时的那种轻松自如的神态。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竞争、竞赛。竟:出人意料。(板书:竞、竟)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问)是号召和呼唤。(4)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怎样?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刹人”等等。这么一副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动有静,有颜色的对比(红,碧),有动作的对比(击、翔)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明确: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5)品读上片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A: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书:景中寓情,情中显志)六、课堂小结。上片写景,借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七、作业:背诵全词。1沁园春长沙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1沁园春长沙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沁园春长沙同学们在初中应该有学过毛主席的诗歌以及有关秋天的诗作,毛主席的诗歌通常给人豪迈激昂之感,面对着自古悲寂寥的秋天,我们的诗人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2【讲授】讲授二、写作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三、关于词的知识。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既然“沁园春”是词牌,那“长沙”,就是这首词的标题。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4、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四、整体感知,熟悉内容。.听录音,正音。 舸寥廓峥嵘 稠 遒遏五、赏析课文上阕: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2)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那么,那位同学能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并把词的大意说一下?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词意: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3)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能。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使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背景,诗人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决不妥协的决心。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2.具体研习第二、第三句:描绘绚丽壮观的秋景图,即湘江秋景图。(1)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万类霜天竞自由。共7句。在古诗中,这叫一字起领,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请同学读一下。注意“看”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的抑扬顿挫,最后一句是哲理概括,要读出感叹之情。)(2)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内容?找同学读一下。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现在大家来找一下,“看”字统领了那些意象?(山、林、江、舸、鹰、鱼)(3)在这几句中,那些字用得好?为什么好?明确:遍、染、争、击、翔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也就是像火一样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这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什么?(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因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染:用了拟人的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描绘秋林,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能否改为“飞”字?明确:不能。击: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种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出来,“飞”太一般了。鱼翔浅底:“翔”是不是改为“游”更准确一些,鱼怎能像鸟一样飞翔呢?明确:“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好像飞翔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时的那种轻松自如的神态。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竞争、竞赛。竟:出人意料。(板书:竞、竟)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问)是号召和呼唤。(4)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怎样?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刹人”等等。这么一副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动有静,有颜色的对比(红,碧),有动作的对比(击、翔)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明确: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5)品读上片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A: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书:景中寓情,情中显志)六、课堂小结。上片写景,借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七、作业:背诵全词。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3、德育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教学重难点: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诗歌的大致含义。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词、短语的妙用。3、赏读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毛泽东来。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知识卡片:词的体裁方面的知识(幻灯片)(1)释义: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2)名称: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诗余”(如南宋何士信编的草堂诗余)等。(3)特点: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满江红、沁园春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有的词在词牌的下面另立标题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题或作者写作的缘由,如毛泽东的卜算子下有标题“咏梅”,又有“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用来进一步说明写作意图。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阙(曲)或一片。一首由两片构成的词,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称为“过片”或“过变”(4)分类:词从字数上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词从片数上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从风格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关、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二、导入我们初中学过一首写秋天非常有名的诗歌,它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我们齐声回忆背诵一下这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楚辞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贾岛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徐再思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其它的还有“自古逢秋悲寂寥”、“风急天高猿啸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古人诗中的秋天多是万木凋零的颓败萧索景象,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中的秋天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它就是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三、文题背景1.题目解说(幻灯片)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这是一首登临诗,属登山临水,写景抒情之作。2.写作背景简介(幻灯片)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正在全国开展,这一年的10月份,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表达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高远志向和豪迈情怀。四、整体感知【活动】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有关字词的读音,看看自己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正音】 舸 阔 遒 遏通过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种诵读,我们就称为“了解性诵读”。(幻灯片:一、了解性的诵读)【活动】接下来,请同学们进行“理解性的诵读”,所谓“理解性的诵读”也就是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对照课文的注释,还可以查看工具书,看看词中的哪些语句我们已经理解了,哪些语句还没有理解,大家可以讨论,也可以举手询问,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注意一下句子的停顿和语序。下面自己小声地进行理解性诵读。(幻灯片:二、理解性的诵读)【难词释义】 粪土:意动用法,把看做粪土;峥嵘:形容特殊,不平凡的意思。五、具体研习课文理解性的诵读只是要求同学们掌握诗词字面上的含义,但是要深入体会诗歌的深层的含义,还要进行“评赏性的诵读”,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鉴赏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幻灯片:三、评赏性的诵读)(一)上阙【提问】这首词在词里面是属于长调,全词分上下两阙(板书:上阕,下阕)先看上阕,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在书上标明。【明确】上阕侧重写景,主要是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板书:描绘湘江秋色),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前三句,第二层是中间七句,第三层是后面三句。1.第一层【提问】 朗读前三句并口头翻译,思考这三句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明确】在秋天,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向北流去。它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颠倒了,这样做是为了适应格律的需要。【小结】这首词一开篇作者就从实处落笔,围绕一个“立”字,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气氛。(板书:立人、时、地、境)2.第二层【提问】 看第二层,中间的七句,请同学们具体朗读。诗人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明确】红遍万山的树叶,清澈见底的湘江水,很多船。诗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板书:看湘江秋景)在湘江秋景图里面,作者具体描绘了山(林)江(舸)天(鹰)水(鱼)(板书:山林、江舸、天鹰、水鱼)还有自然界的外物。(板书:自然界、万类)【提问】 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明确】(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远近相间;万山、层林、江面、百舸、雄鹰等都是具体的景物描写,万类是对自然景物的概括,这是由具体到概括。景物描写远近相间,由具体到概括,层次井然。(板书:层次)大家在今后写景的时候也要注意层次。(2)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山、林,都是静态的景,而百舸争流,雄鹰在翱翔,游鱼在自由自在的游动,这些都是动态的描写,所以第二个特点是动静交错。(板书:动静)(3)画面色彩鲜明,山是红的,水是绿的,帆是白的,天是蓝的,色彩非常鲜明。(板书:色彩)【小结】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红绿相衬,对照鲜明。文学作品的景物描写要注意角度、动静、色彩等方面的特点。【提问】这幅秋景图为什么能够描绘得如此的开阔,如此的生机勃勃?除了作者多角度的绘色绘形,还得力于词语的恰当运用,也就是古人讲究的炼字,也就是对语言的锤炼,古典诗词,诗人词人很讲究炼字,古代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和“推敲”的典故。请同学们说说这部分里面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明确】遍:红得全面,写出了红之广;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绿就绿得彻底写出了绿的程度、色彩的浓艳和神韵;击:写出了雄鹰一飞冲天,搏击风雨的矫健有力;翔:本是鸟的飞翔,鱼的飞翔说明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写出了游鱼动作的轻快自如;竞: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写得非常细腻和生动,如果把它改一改,比如改成:万山红了,漫江碧绿,百舸漂流,鹰飞长空,鱼游水底,万类霜天很自由。就远不如这些字神韵飞动。作者把湘江的秋景写得如此细腻生动,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气氛。第二个要注意的是领字的作用。(板书:领字)所谓领字,也就是有统领作用的字,就是指在诗词当中,某一个字的用法,从文意上来看,不仅管着这句话,而且还管着下面的若干句话,在古典诗词当中领字大多数是动词,如,“望长城内外”,“惜秦皇汉武”,“看万山红遍”,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有时候也用副词、连词或者介词,如,“恰同学少年”,就是副词。那么领字到底统领到什么地方呢?要根据文意来看,就“沁园春”而言,一般情况下,上阕统领七句,“看”一直统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统领七句,一直统领到“挥斥方遒”。了解领字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诵读,在诵读的时候读到领字,要把这个字突出,语气要加重,节奏要适当的延长,和后面的语句形成停顿。所以有人又把这个领字叫做“一字顿”。另外,领字后面的几句语势要贯通,要一气呵成。【活动】 生试着读这七句话。3.第三层【提问】 面对着这壮丽的秋色,诗人有什么感受呢?看上阕的最后三句。一齐朗读。【明确】所谓“怅寥廓”,就是怀着怅恨的心情,所谓“寥廓”,就是面对着广阔无边的宇宙,“问苍茫大地”,就是不禁要问,这苍苍茫茫的的大地,该由谁来主宰升降沉浮呢?这三句从手法上来看,不是写景,而是抒情,是直抒胸臆,面对着这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作者不禁触景生情,感慨顿生,从内容上来看,这一怅一问,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的思虑,以及整顿山河的崇高的使命感。【小结】 上片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且由景而自然地抒发了作者的感受,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活动】 连起来朗读。(二)下阙【引入】壮丽的秋景不仅引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思考,还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词的下阕,作者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来形象地概括青年学子当年的战斗风貌和豪迈的气概。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对往事的回忆呢?这主要是艺术地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仍然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开头两句,第二层,是中间七句,第三层是最后三句。1.第一层先看第一层,作者说当年和胡书恒、蔡和森等许多革命战友携手结伴而来,那时候的岁月是多么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峥嵘岁月稠”几个字,这是一种概括的回忆。2.第二层【提问】 第二层是中间七句,是具体的回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同学少年时候的峥嵘岁月呢?先读一下,同桌讨论。【明确】下阕主要写学子议政的一些情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翻译出来就是: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这是写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写他们的革命实践活动,或者说是写青年学子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和对军阀官僚的蔑视。【小结】第二层作者写具体的回忆,写青年学子议政的情景,语言很平实,但是具有强烈的动作性,我们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就可以想见,当年青年学子慷慨激昂的情景,蔑视权归,豪情万丈的英姿。【活动】 一起读。提示:粪土当年万户侯,要读出蔑视的情感来。3.第三层【提问】第三层是典型的回忆。这个典型的回忆突出了一个特写镜头,写当年青年学子在湘江游泳,击水湘江的情景。这一层,以青年学子搏击风浪,力能遏舟的矫健身姿,进一步强化了学子的形象,我们从这群青年学子浪遏飞舟的情景里面,可以看到,他们是一群胸怀宽广,思虑深沉而又气势如虹的革命青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特写镜头呢?【明确】 这句话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主沉浮的,将是这样一些革命青年,从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阕的深切思虑。【活动】 把下阕连起来读。六、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词,上下两阕结构是相当紧密的,作者由立到看,由看到问,由问到忆,然后巧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步步深入,抒情和议论结合得很紧密,前后照应,使得上下片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七、深化总结1.背诵刚才我们一起评赏了这首词,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在理解评赏的基础上进行古典诗歌的诵读第四步,叫记忆性的诵读(幻灯片:四、记忆性的诵读)。所谓记忆性的诵读,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板书的内容默想、回味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边读,一边想,课堂上争取能够背诵。【活动】 一起读,一起看,看谁背得快,背得熟。齐背。同桌之间互背,请你给它评分。2.结束语、作业学习诗词重点在于诵读,如何进行诵读,今天我介绍了四种诵读的方法,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还不够,还要把这种东西转化成为能力,进行迁移性的诵读,所谓迁移性的诵读,就是这一课老师讲了我们读懂了,我们自己能不能按照了解性的诵读,理解性的诵读,评赏性的诵读,记忆性的诵读,也来自己读一读老师没有讲过的课文呢?古典诗词的阅读,要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还要学会把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写出来,因此写一个小作文,就是写一篇文艺评论,题目就叫我读。 【板书设计】 山(林)遍 层次上阕:描绘湘江秋色 立人、时、地、境 江(舸)透 自然界(万类)竞(领字)看湘江秋景 天(鹰)击 动静 向深切思虑 水(鱼)翔 色彩 概括的忆 精神忆峥嵘岁月 具体的忆:学子议政 实践下阕:回忆峥嵘岁月 典型的忆:击水湘江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