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_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81818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_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_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_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了解人生观、人的本质、人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使学生理解四大关系,即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到这四大关系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以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两者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人是什么?(人性论)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是这样讲述的: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传说她在古埃及的提佛城郊外守着路口,对过路者提出一个谜语,猜不中的就要被她吃掉。这个谜语就是:“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谜底是人。后来俄狄浦斯从那里经过,猜出了谜底。于是,斯芬克斯就把自己杀死了。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人生目的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因为人生目的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它左右人生道路的方向,又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生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人们处理人生问题的方式,对人生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需要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则首先应对“人的本质”等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理论把握。伴随着关于人生的思考,人又总是会从价值的角度对人怎样生活算是有意义、才算是“值得”的问题加以把握,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因而,弄清人生价值的涵义、内容、评价标准、实现方式等问题,以便指导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有人生价值观,乃至对个体人的一生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讲授新课: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是事业有成,还是碌碌无为;是崇高善良,还是卑鄙邪恶;是彪炳史册,还是遗臭万年,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决于他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和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既然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此重要,下面我们来探讨探讨这一话题。一、世界观与人生观要探讨人生观,就必然联系到世界观。(一)世界观 提问:大家中学时甚至小学期间可能接触过这个概念,有哪位同学不看教材能说出什么是世界观吗?小结:从字面意思看,世界观就是关于世界的观点,从科学涵义来说,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二)人生观1、人生观提问:大家中学时甚至小学期间可能接触过这个概念,有哪位同学不看教材能说出什么是人生观吗?小结:从字面意思看,人生观就是关于人生的观点,从科学涵义来说,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人生观主要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所构成,三者相互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从而也构成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是生活实践的根本指向,决定了以怎样的方式对待生活,也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由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心理要素构成的人生态度中,认知是态度作为心理过程的起点,又是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的基本依据,一个人对生活意义的基本看法,是制约其形成特定的人生态度的首要因素。端正人生态度实际就在于通过提高和改善这三个心理要素的质量,使其综合形成科学、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2、人的本质那么,“人”是什么呢?“人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这个问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极有价值的思想,它帮助我们揭开人生之谜。中国的孔子、告子、孟子、荀子,西方的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等思想家都对“人是什么”进行了解答,但是都有局限性。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这一论断的科学含义是: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是指人的属性,是人的本质的表现,主要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如果把人的自然属性(如生理需要等)当成人的本质,则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道德关系等。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案例连接】 印度狼孩给我们的启示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象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故事。 据记载,“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个人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走。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象狼似的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狠长时期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主人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只是在一年以后,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出一滴泪”。 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六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她两年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四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七年后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会了几句话。在最后的三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也不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方向前进时,死去了。据狼孩的喂养者估计,卡玛拉死时己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及三,四岁的孩子。 像印度“狼孩”这种野兽抚育人类幼童的事例绝不止一件。1875年时,著名的瑞典生物学家林耐所著的生物分类著作中,就记载了关于野兽抚育孩子的事例:如1344年在德国黑森发现的被狼哺育长大的小孩;1661年在立陶宛发现的与熊一起长大的小孩;及1672年在伊朗发现的为绵羊所哺育的小孩。据传我国古籍中也记载过有关“狼孩”的事例。 巴西有一个名叫鲁查努的三岁的小孩儿,出生后一直被关在一个竹笼子里,每天和三只狗做伴。这个孩子脸色苍白、不能睁眼,不会站立,不会讲话,只会爬,发出汪汪的狗叫声,还象狗一样耷拉着舌头。 看来遗传虽然重要,但是人所处的环境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在长期与文明隔离的情况下,尽管其生理构造是正常的,但是其心理与行为却完全被环境所同化了,尤其是儿童,和狼在一起成了狼孩,和狗在一起就学会了汪汪叫。 3)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人的本质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关系也不断变化,因而人人的本质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三)世界观与人生观(举例:法轮功)1、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世界观和人生观紧密联系世界观与人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人生目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人生目的呢?1、人生目的的内涵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首先,人生目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基础上由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其次,人生目的是人们自觉选择的结果。2、人生目的的作用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人生观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首先,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李开复曾说过:“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是自己唯一的司机,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其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在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再次,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人生目的是否正确、人生志向是否高远,往往决定了人生价值大小。目标远大,人生价值相应就大;目的肮脏,则人生价值就呈负面表现。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并非平坦笔直,有光明也有黑暗,有成功也有失败。人生中充满了矛盾。面对人生,每个人都会产生和保持带有个性色彩的人生态度。一个人的人生观必然通过一定的人生态度表现出来,并对人生实践及其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1、人生态度的含义 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和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观决定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制约和影响人生观。(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二)、端正人生态度 (举例)在当今大学生中,不乏错误人生态度者存在:与世无争型 对人生、对社会抱悲观态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于是他们学习上高呼“60分万岁”,生活上松散拖沓,没有时间观和纪律观,人际交往上独来独往,漠不关心他人,更谈不上交上挚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什么都无所谓”.享乐自私型: 抱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信条,君不见,大学城外往往餐厅、舞厅、台球厅、礼品店、游戏机厅、卡拉OK厅生意兴隆。“消费发烧友”、“麻将先锋”、“舞林高手”出入其间。“甚爱必大费”(老子语),沉湎于物质追求,必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无暇追求人生的大志了。惟我独尊型 自认才高八斗,轻视他人,自我意识极度膨胀且嫉贤妒能,别人被他认为是“阿斗”。“人之生,不能无群”这是中国古人告诫后人的至理名言。不借助他人,不依靠社会,个人成功的机会太少了。那么,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呢?1、人生须认真同学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满腔热情、要认真做好每件事情,要严守纪律并养成良好习惯。2、人生当务实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件事情。3、人生应乐观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乐观自信,矢志不移。4、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要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碌碌无为,而应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在战胜困难和挫折、开拓人生新境界的过程中领悟美好生活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案例连接】 2005:洪战辉精神 感动中国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把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人生,总是在成功与失败,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中演绎一幕幕忧伤与难忘。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但也会碰上没有舟船的渡口,没有小桥的河岸,这时候只能自己摆渡自己了。”这是洪战辉的人生格言。当他孑然一身孤独无助的时候,洪战辉说坚持不懈的追求才是人生的真谛!生活中定有希望,生活中一定要有自信。相比以前,洪战辉的日子多了一些阳光。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二)对几种错误人生观的批评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1、拜金主义人生观声像资料:拜金主义拜金主义人生观认为金钱至上, 金钱是万能的,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拜金主义者为了取得金钱而不惜使用一切手段。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承认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 合法取得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要看到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应该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We can do nothing without money,but money isnt everything.2、享乐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过分看重物质享受和感性快乐,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特别是感性的、肉体的享乐。这种人生观常常表现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理想追求的自我陶醉,因为无力或不敢追求远大理想、高尚目标,只好以贪得眼前的享乐借以自慰。 3、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认为一切以个人的特殊利益为核心,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把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看做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损人利己、惟利是图,一切言行以个人利益得失为转移。 错误人生观的特征:其一,都是剥削阶级人生观; 其二,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 其三,都夸大了人生的某种需要。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通过上一节内容我们了解到,人生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前边我们已探讨了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为什么活着”和“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下面我们主要探讨人生价值,即人生的意义。人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大学生更要懂得这样的道理。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一)价值价值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如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这里的“用”、“利”、“值”就是一种价值判断。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我们知道价值产生于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或者人的相互关系中,是客体以自身的功能、效用等属性满足主体的人的需要和主体的人以自己的需要对客体的这种属性的认可关系。是客体的属性、功用对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以及人对这种意义的追求。价值的词汇意思主要有两个:有用性;意义。价值一般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物的价值属于经济学范畴,人的价值属于伦理学、社会学、人生哲学的范畴。(二)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也即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看法、态度与观点。价值观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因为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观的影响效应。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三)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同样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但这需要不是一般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通过自己劳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的属性,即人生价值只能从人的社会意义、作用方面来界定。“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它着重强调人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对他人与社会的积极意义与作用。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和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和献身精神。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其衡量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再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它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价值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人生价值的评价既有自我评价又有社会评价。自我评价是以自我的价值目标为标准,对自己的行为的评价。自我评价由于受个人能力、素质以及现实生活中利害关系的影响,因此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是非常困难的。社会评价是社会站在社会整体的立场上,以社会的利益作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方式。要正确评价人生价值并不容易,必须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1)从动机与效果结合的层面上评价人生价值。(2)从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方面进行评价。(3)应历史、客观地进行评价。因此,评价人生价值不能以权力、地位、荣誉、金钱为标准,也不能以是否得到社会的公认为标准。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必须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需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案例连接】: 感动中国的支教大学生徐本禹“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 摘自徐本禹的日记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这位22岁的小伙子一年前保留研究生学籍2年,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一年多来,在乌蒙山区腹地的农村小学,他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及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他被评为200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课堂活动】辩论:张华救老农,值得还是不值得?张华是第四军医大学七九级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他说:“一个人为着一个伟大理想而活着、战斗着,他就会成为一个崇高的人,就会从庸人的鼠目寸光中,从苟且偷安和贪生怕死中解放出来。”1982年,他为救一位落入粪池的69岁老农而献身。张华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在第四军医大学以及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第四军医大学迅速掀起了学习张华的热潮,并使这项活动持续至今。张华所在的二大队改成了“张华大队”。十多年来,张华大队拥有三个百分之百:英语四级通过率百分之百;服从分配,自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百分之百;毕业生成才率百分之百。张华的生命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延续。在学习张华的活动中,有位大学生投书报刊,提出“张华救老农值不值得”的疑问。他认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舍身救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农,等于拿金子去换等蛳的石子,是毫不值得的。” 问:张华为救老农而献身值不值得?请予以评说。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使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表现出来,将人们内在的、潜在的能力表现为外在的现实的价值。人生实践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一)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条件-客观条件或外部条件第一,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第二,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第一,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人自身条件出发。第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第三,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第四,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目标正是在实践中得以确立和修正。大学生担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使命,在思考实现人生价值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目标置于国家、社会、集体的大的目标体系之中。人生价值目标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二)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过艰苦奋斗,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事业的经验总结。同学们不仅要刻苦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努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求真知。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当今时代,信息传递瞬息万变,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大学生固然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但更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善于为实践而学,善于在实践中学。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生观是否正确与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直接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联,是在人生矛盾关系中逐渐形成与解决的。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正确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资料】中国大学生自杀的案例,自2002年即不停攀升。中国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为68起;2005年116起;2006年130起。来源:联合早报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一)身心关系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身心关系不仅历来是哲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人们经常用“身心健康”或“身心疲惫”来形容身心的状态。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心理)为身(生理)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1身体健康人体的发育是一个长达二十来年的连续发展过程。生理学将其分为两个阶段,青春期是第二次生长快速期,十八岁以后逐渐缓慢直到停止生长,我国大学生生理的发展,历经第二次快速生长期而进入到生长稳定期,其特点是骨化逐渐完成,身体形态日趋定型,器官各系统的机能日益完善。这个时期正是人体机能旺盛,生机蓬勃地步入成人阶段的前夜。需要增加营养;加强锻炼;生活的趋利避害;劳逸结合等。2心理健康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一个人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总体上是健康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总的来看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至23岁之间,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从生理上讲,大学生已经进入生长稳定期,骨骼发育逐渐完成,身体形态日趋定型,各器官各系统的机能日益完善。大学生在生理状态上正接近人生的顶峰时期。从心理上讲,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的矛盾性:第一,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第二,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第三,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第四,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心理走向成熟,将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但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当前,我国的社会环境总的是好的,是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但是也要看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重智而轻德、分数至上等错误观念的误导,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造成的压力,新的大学生活带来的不适应等,这些外在因素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资料】身心关系黄帝内经: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支试管插进有冰有水的容器里(此时冰水混合物为零摄氏度),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况下呼出的“生气水”。悲愤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 爱尔马把人生气时呼出的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10分钟)会耗费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一次3000米的赛跑(二)保持自我身心健康的措施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的控制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生活中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必须建立心理防御机制,采用理智、宣泄、转移、升华、补偿、表同、幽默、健脑等积极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绪。其次,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沟通思想、加深了解、和谐关系、增进友谊、锻炼能力、增强自信。最后,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只要我们全面考查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会马上看到,几乎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 -爱因斯坦(一)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的原则1、平等原则2、诚信原则3、宽容原则4、互助原则【资料】 与他人相处“三A”原则 “三A原则”就是三个以A开头的英语单词,其中文意思就是“接受别人”、“重视别人”、“赞美别人”。Accept、Attention、Appreciate/Admire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做到既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1、正确认识竞争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始终存在竞争,竞争推动社会发展;就个体来说,竞争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影响整个人生;竞争能够激活人的潜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竞争能够增强人的智慧;竞争能够增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练人的意志;集体之间的竞争,能增强集体成员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2、正确认识合作(1)合作产生人的群体力量社会力量这种力量是单独个体的力量无法比拟的,也不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社会通过分工和合作的方式,把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每个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劣势得以尽量避免,这样就可能达到力量倍增的实际效果。(2)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科学界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实了合作的必要。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大学生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力争做优秀的竞争者和理想的合作者。(1)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大学生要端正对竞争的认识,勇敢的参与竞争并学会与人合作。(2)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要维护并服从整体利益和集体目标,同时又要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密切与别人合作。(3)正确处理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只要是群体的竞争与合作,皆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主角要担负主要责任,配角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课堂活动】 同舟共济目的:让同学们理解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场地:可移动桌椅的教室或室外 方式:准备数张一样大小的报纸。将参加活动的同学分组,每组人数基本相等(范围在8-12人)。然后指导老师宣布比赛方式,将报纸平铺在地下作为一只船,全组同学都设法站在船上。成功之后将报纸对折,缩小船的面积,再尝试让全组同学站上去。各组开动脑筋,最后以报纸对叠次数最多,成功站在面积最小的船上的小组为优胜。老师可在进行过程中采访各组同学,请他们谈全组同学相互配合,同舟共济的感受,体会什么样形式的配合最有效率。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二)正确认识个体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四)正确认识向售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人的活动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如果人们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必然受到惩罚,按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充分证明这一点。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危机,这种危机是全球性的,并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寻求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就为我们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指导思想。(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首先,树立先进生态伦理理念。其次,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另外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小结:人与社会也好,人与自然也好,最终他们的关系都是由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的,而人与人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身心是否和谐,由此可以得出: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需要我们每一个个体身心的和谐,继而才会有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才能建成我们的和谐社会。你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社会因为每个人利益和爱好的实现而和谐,个人因为社会的协调而充分满足自己的欲望。 本章教学小结:大学生在了解人生观与世界观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乐观、进取、积极、科学的人生态度,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方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思考与探索:1、人为什么活着?一位大学生在总结他的人生观时写道:“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无意义的,可有可无。人的一生是无所谓的,在人世间几十年风尘碌碌之后转入另一个世界,这就是人生的全部真谛。”由于他没有正确的人生目的,一心想出人头地,但终感不能如愿,于是消极悲观,最后走上了寻求“永久和谐宁静”的自杀绝路。2、北大方正的创立者王选有一个著名的公式是“我+我们=完整的我”。这仅是对他事业成功的一个总结,也是他悟出的人生座右铭。请用所学的有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