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ppt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57436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新标准简介,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6、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新标准简介,二、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三、关于目标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续),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四、关于学习内容 在各个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新标准简介,l 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强调用计算器来进行复杂的运算并探索规律;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l 从第一学段起,逐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注重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变换和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视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l 三个学段都安排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强调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认识统计的作用;重视引导学生根据数据作出推断和预测,并进行交流;注重学生对可能性的感受和认识。,l 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标准在第一学段设立了“实践活动”、第二学段设立了“综合应用”、第三学段设立了“课题学习”,便于教师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l 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要求所有学生应学会使用计算器处理复杂数据,并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更为广泛的现实问题。同时,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应引导学生使用包括计算机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探索数学。,新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新标准简介,新课程标准削弱的内容 l进一步控制计算的难度和速度,控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步骤,小学阶段不要求学习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l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取消对应用题的人为分类。 l,教学过程围绕着学生主动探索而展开,案例分析:某老师在初中二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判定”一课的教学中, 证明例题:“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的教学过程如下:教师在 黑板上作图并写出已知求证后,说:“现在知道条件是梯形的对角线相 等,怎么去证明是等腰,即AB=CD,有什么办法?用你们最喜欢的三 角形全等,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回答是:“三角形ABC和三角形 BDC”。教师图示后接着讲:“我画出来了,一个红色三角形和兰色三 角形,让我们看一下有什么条件,有一条公共边,还有AB和CD相等, 现在已有两条边相等,再找一个什么条件?”学生说:“一个角”。教师 接着说:“两条边相等再找一个角,是什么角?一定是夹角,即角1和 角2(教师在图上标出角1和角2),看一下如何证角1等于角2?”略等片 刻,教师接着说:“等不等,是不是内错角?是不是同位角?,有什么 办法证两个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然后指着图说明不能简单地用等边 对等角,提示要放在同一三角形内。教师接着说:”怎么办?要把AC 搬过来,那过D作AC的平行线,再交BC。”教师在黑板上把辅助线添 好,然后接着把证明步骤讲毕。 ,营造良好气氛,创设创新环境,1、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2、实行开放式教学,创设宽松、自由、教学相长的学习环境,案例分析: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讲应用题,在黑板上写:树上有13 只鸟,又飞来9只鸟。有学生马上接下去说:“问树上一共有几只鸟?” 老师转过身批评学生说:“谁叫你们说的!”学生不敢再说了。教师又在 黑板上写上:“一共有几只鸟?”许多学生低声说:“就是吗!”教师接着 说:“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题怎么列式?”不少学生又马上说:“13+ 9=22。”这时教师又生气了,严厉地批评学生:“谁叫你们又乱说的, 不好好听老师讲,老师都还没有分析,真没纪律。”接着教师认真分析 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用有色粉笔在“条件上”划上横线, 在“问题上”划上波浪线,然后列出式子13+9=22。不少学生感到不服气, 低声嘟哝:“我们也对吗!”至此教师还不罢休,还撞告上课这节课上爱 “插言”的同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创建自主、创新、合作的课堂教学,感谢各位老师,希望得到您们的指正与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