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心得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1544392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3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3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心得篇一: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精神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得出的必然结论和提出的时代要求。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指出的,“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精神底色,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生命力所在。一、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价值追求内在蕴含斗争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什么是初心?就是信仰和根本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正是基于这样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天然具备为了人类解放而斗争的理论品格。人的特性在于虽然生存于有限非要追问无限,虽然存在具有偶然性非要追问必然,虽然生命是暂时的非要追问永恒,这就是终极关怀。也就是说,人类会立足于有限追求无限,有限的是现实生活,无限的是价值追求。那么,怎么通过有限的生命来通达无限的意义和价值呢?在承认生命是有限的前提下,不是枉费精力追求生命无限,而是追求生命的高度,也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意义和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命的长短已经不具备根本意义了。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即使是短暂的,但是这样的生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也是灿烂的和值得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没有意义和价值,即使能够活两百岁,那么这和蝼蚁有什么区别呢!人们会为了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生命能够达到的高度,甚至为了提升生命的高度缩短生命的长度。假设我们要面对死亡了,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一生,感到我们的生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我们的选择是无悔的,如果让我们再重新度过一生的话,我们还会这么过。请问这个理由是什么?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是这些真正的理由都不可能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之上,因为在面向死亡的时候世俗的东西已经没有意义了。既然生命的本质是一个过程,那么,有意义的生命在于过程的精彩。什么样的生命过程才是精彩的呢?马克思告诉我们:“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有尊严地度过自己一生,有尊严的生命才是值得的,才是精彩的,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什么样的生命过程才是有尊严的呢?马克思说,因为你的生命得到了人们的尊重,达到了崇高。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呢?马克思的回答是:因为你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这样的生命价值追求难道不是具有理性的基础和道义的力量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面旗帜,时刻不忘人民,关怀人民,替人民着想。这样的一种价值追求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的。人的具体行为是和人的精神境界紧密联系的,只要我们始终把握住前行的核心动力“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就能够开辟出具有真理力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人民性这种价值追求有其广度和深度,这就必然要求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奋斗和历史性实践,向光辉的彼岸不断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实现自身解放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思想体系,是为求得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也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不懈奋斗的斗争精神这样的理论品格。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内在蕴含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革命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我们知道,哲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产生以后对实践也发生了反作用,即改变世界的作用。但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们都是轻视实践、脱离实践的,哲学历来只是书斋里和学院里的东西,人们从来不知道哲学的实践意义,从来不把哲学自觉地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以区别于脱离实践的、停留于理论的旧唯物主义者,因此,他们的哲学也可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显然,实践性确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远离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的书斋理论,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又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使自身不断经受检验,获得丰富和发展。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他们的学说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之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社会现实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及与具体的时代条件的紧密联系。正是通过批判性的革命实践,马克思在事实和价值之间构建了一个彼此沟通的桥梁,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一直困扰西方哲学的难题,实现了哲学的革命。实践作为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人类社会活动,就是一个从此岸走向彼岸、从事实走向价值、从经验走向理念的主体性活动,是通过对“实有”的物质性否定走向对“应有”的物质性肯定的过程,其内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实现了“真”和“善”的实践性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通过发扬斗争精神做到知行合一,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三、马克思主义批判革命品质内在蕴含斗争精神马克思主义具有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理论品质,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结论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用符合新的实际的结论取代旧的过时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和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实践性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保持开放性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它不把任何现存事物看成是永恒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东西,不对任何迷信和谬误让步。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了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本质。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和批判的,革命性、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因为这种革命性和批判性不仅仅是针对别的理论或别的事物的,而且还是指向自身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也要接受现实的批判和实践的检验,保持开放性,不断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指导下的实践的辩证发展,是人从人的现实到人的本质的必由之路,也是人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性、批判性有其特有的逻辑思路,这种思路不是旧有模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对于唯物辩证法本身所具有的扬弃特质予以足够充分的认知,何时扬弃、怎样扬弃将成为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马克思充分阐释了社会形态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条件:生产力发展到足够高的程度,人的交往成为足够全面的交往。与此同时,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需要通过革命来争取彼此之间的真正自由的联合,并且随着现实的革命的发生,马克思在不断对革命的具体方式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完善,这也充分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理论,是会随着革命的现实而不断完善的理论。正是因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和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才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世界发展永无止境,矛盾和问题永无止境,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斗争实践也永无止境。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和发扬斗争精神,在自我革命的思想领域要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社会革命的实践领域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篇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中青年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必须准确把握和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坚定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一、坚定理想信念,这是保持战略定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根本保证一个干部有了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思想之舵。同时,还要在涵养政治定力上下功夫,炼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实践中去,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在大事、难事、急事中经受“多重锻造”,在实践中把握规律、丰富经验、磨炼意志,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真正把自己锻造成为在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面前敢于出击、敢战能胜的“钢铁战士”。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保持战略定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关键所在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够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体现真抓的“实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做打基础和利长远的大事实事。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体现常抓的“韧劲”,对于认准的事情、看准的路子,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像钉钉子那样,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体现敢抓的“狠劲”,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豪迈情怀,不计个人得失,克服好人主义,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要整治形式主义,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体现善抓的“巧劲”,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作风建设推向深入,解决影响事业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问题;真正扑下身子调查研究,善于找到支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重用事实说话,让群众评判,以作风建设的成效保障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三情:把握上情,深刻领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方向不偏;吃透下情,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确保不脱离实际;了解“行”情,及时了解全国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取他山之石攻我之玉。三、走好党的群众路线,这是保持战略定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最大底气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就要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管是战略目标的确定还是战略举措的实施,都要充分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根本标准,凡是群众满意的、拥护的,我们就要保持战略定力,以斗争精神克服各种困难,矢志不渝贯彻落实到底;凡是群众反对的,我们要拿出战略果敢,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坚决纠正;凡是群众有要求、暂时还不具备满足条件的,要多做说服解释工作,同时保持战略耐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付诸实施。四、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这是保持战略定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在需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亮剑。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敢于向一切削弱党的领导、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和事作坚决斗争。如果在这些大是大非面前缄默无声,做丧失原则、不讲立场的“老好人”,就是妥协纵容、渎职失职,就是对党和人民的犯罪。要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坚决破除“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着走、碰见困难躲着行”“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庸人哲学,要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敢于冲在最前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寻对策、积极解难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同时要在错误失误面前敢于承担责任,以直面失误的坦荡胸怀,不退缩、不推诿、不躲闪,勇于正视错误、勇于担当责任,奔着问题去、揪着问题改。还要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坚持原则、充满正气,做战士、斗士,不做旁观者,敢于和善于同一切脱离群众、偏离实事求是的人和事作坚决斗争,用自己的“一身正气”压倒一切歪风邪气,从而让坚持真理、明辨是非、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成为常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篇三:以提高“四力”为抓手 大力增强斗争本领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应当指出,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因此,要想胜利实现我们党确立的目标任务,就需要我们持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出击,敢战能胜。其中,提升战斗力、组织力、持久力和开拓力是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抓手,必须常抓不懈。一、提升战斗力,磨砺斗争利剑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才有进步。战斗力的强弱是关系着斗争成败的最直接要素。换句话说,战斗力是在纷繁复杂的时代环境中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关键要素,是衡量斗争本领大小的最为直接的标准。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斗争能否取胜,没有战斗力的政党,就好比冲锋陷阵时丢掉了利剑和尖刀,没有任何抗争的能力,迟早会被滚滚历史大潮所淹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这都是我们党以强大的战斗力在纷繁复杂的时代环境中,敢于亮剑、攻坚克难、持续奋斗、勇于奋进的必然结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时代有新矛盾,新时代有新任务,完成新任务就必定需要进行各种战役,就必定需要强大战斗力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不仅要对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挑战发起战斗,还要为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各项目标进行斗争。只有持续提升我们的战斗力,才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取得斗争胜利,才能切实完成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任务。历史任务一经确立,就需要我们随时投入战斗状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每位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战斗力、提高战斗力,才能增强敢于斗争的底气,才能提高来之能战的勇气,才能成为战之必胜的战士。二、提升组织力,汇集斗争力量组织力直接影响着斗争力量的汇集,是斗争能否最终取胜的关键。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一个政党只有具有强大的组织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聚集各方人才,整合社会力量,组织广大群众,打造坚强堡垒,筑牢精神长城。在各种重大斗争中,只有依靠强大的组织力,我们才能够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从而实现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的目标。政党组织力的强弱首先在于党内是否具有共同认同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一个政党只有拥有了党员共同认同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才会产生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才会生成巨大的群众组织力,才能够使我们党在最大程度上凝聚起全体人民的磅礴之力。守初心担使命正是新时代全体党员干部的价值标准、思想共识和目标追求,这是我们党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基点。有了这个基点,全体党员的奋斗就有了更高的思想起点和不竭的精神动力。在这个基点的基础上,持续提升组织力就需要发挥好各级各类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在组织力的提升中,党中央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大脑和中枢,对党和国家的整体事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地方党委则要强化政策落实能力,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大方针政策,领导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防止领导弱化、党建缺失和治党不力;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重心则是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解决软弱涣散问题,广泛动员和凝聚起各方力量。在从党中央到党的基层组织的一整套组织体系中,只有明确组织体系中各方的分工和职责,党的组织力才会得到有效强化,才会为进行各类斗争凝聚起强大力量。三、提升持久力,积聚斗争势能持久力是衡量斗争影响力大小的重要要素,关系着斗争的延续性。一个政党要想在风云变幻、竞争激烈、挑战重重的时代中长期执政,不仅需要强大的战斗力,还需要强劲的持久力。只有具备持久力,战斗力的效能在时间上才会更加持续,在空间上才会更加广泛。没有持久力,战斗力再强,也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我们党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战略大转移的长征、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社会主义道路的持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和发展,无不印证着持久力的耀眼光芒。正是凭着这股韧劲、这种持久力,我们党渡过了一次次难关,战胜了一次次挑战,接受了一次次历史检验,赢得了人民的选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劲的持久力,主要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我们始终守初心担使命,厚植群众基础,使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恒久动能。一个政党,如果初心变了、使命改了,就不会形成斗争的持久力,就不会拥有连续的执政举措,就不会具有攻坚克难、追寻目标的永恒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在深度矛盾和重大风险的多重斗争中,只有具备持久力才能经得住历史的检验,才会经受住困境的洗礼。锻造持久力,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而言,就要做到敢于在矛盾冲突面前攻坚,敢于在危机困难面前挺身,敢于在歪风邪气面前说“不”。只有在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进行磨砺和锻炼,才会练就胆魄、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从而锻造强大持久力,练就硬骨头,为更长远、更艰难、更深层的斗争积聚磅礴能量。四、提升开拓力,赢得斗争主动开拓力是在伟大斗争中赢得主动地位和广阔空间的基本条件。只有持续提升开拓力,才能在各种斗争中产生科学预判,才会在风险挑战中发掘各方潜能,从而赢得斗争主动。建党以来,我们胸怀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凭借着一股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拓荒劲头,探索出了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中国道路,创造出了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的中国模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如果一个政党缺乏开拓力,那么党员内部就会产生停滞不前和坐享其成的消极情绪,就会产生脱离群众和贪欲泛滥的作风行为,就会精神懈怠、初心淡化。久而久之,整个党则会形成因胜利而骄傲、因成就而懈怠、因困难而退缩的消极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可以说,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考验是空前的,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复杂多变、挑战重重。当前,我们所处的正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党保持和强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力。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如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都需要我们凭着强大的开拓力去破解。只有持续提升开拓力,才会使我们在斗争中时刻具有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鼓足直面艰难险阻的勇气,强化主动担当作为的意志,始终保持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在各种斗争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自觉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担,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带领全体人民在斗争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是,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新时代,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必须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更加复杂更加艰难的新的斗争,这就需要我们持续提升战斗力、组织力、持久力和开拓力,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时刻把握斗争方向,努力实现在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