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1709.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37604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170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170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170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第一单元单元解读一、本单元教学内容: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棵植物 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 5 植物是“活”的吗 6 校园里的植物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其学习目标来自于课程标准12年级的三个学习内容:7.1.1知道植物都是生物7.3.1说出周围常见植物名称及其特征8.1.1说出植物需要水喝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课程标准没有对学生认识怎样的植物作明确的要求,教师可以适当选取当地一些典型且便于观察的植物引导学生认识。对于植物的特征,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花等主要器官,知道不同的器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着重要的联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因而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的观察到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上课时候学生调控肯定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学生有限的注意力下,抓重点引导,辅以游戏、观察、探究、交流强化。本单元中,各课虽然有侧重,但是都围绕“植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是“活的”、“有生命”这个主概念展开的,体现了单元学习的连贯性、综合性级概念与探究协调发展的特点。总之,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但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4)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5)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4)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四、本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五、本单元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以及和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1-1. 我们知道的植物 引领时间:第二周9.12-15探究活动建议: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第一课。因此学生对于这门功课是陌生和神秘的,此课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科学学习无限的遐想,能够引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这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立足于学生对知识的元认知,从“我们知道的植物”这个熟悉的话题入手,引领孩子走进科学,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化,能够描述植物的几个主要器官(根茎叶花)。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持久的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因此本课还设计了一个环节种植植物,这是学生进行长期观察的首次尝试,学生家长的帮助。坚持观察和记录将为学生完善植物的认知起到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教学准备: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上的植物。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有30多万种。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展示自己的小成果)。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个别同学说说,其他同学补充。4.塑料花是植物吗?学生讨论交流。准备两棵植物,一个是真花真植物,一个是逼真的假花,假植物。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塑料花不是植物。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里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2.选择组内你认为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式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2.校园中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四.拓展活动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植一种植物,通过画画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老师引导学生掌握步骤方法,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准备种什么,打算如何去做。五.作业设计: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植一种植物,通过画画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教学反思:1-2.观察一棵植物 引领时间:第三周9.19-21 探究活动建议: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植物是与生命的,并能简单的说说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阳光、水,大部分长在土,少部分长在水里等等,本课是在此基数上让学生观察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点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花等主要器官。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植物是生物”概念。本课主要是以观察、描述为主,一年级的学生观察主要方式停留在看上,这个时候教师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方法除了看,还有很多,充分运用手、耳、鼻的感官器官。同时通过观察让学生学会记录(即绘画)主要外形特点,或者拍照记录。当然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要求不能太高,合理即可。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科学情感、态度: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2.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教学准备:凤仙花、记录单、植物拼图、课件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导语:星期天,维尼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真多啊!(板书:植物)小朋友,我们跟维尼熊一起去看看,他看到了哪些植物?2.在游玩中,维尼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小熊维尼决定好好观察这棵植物,回去问问见多识广的跳跳虎。二、观察一棵植物1.整体观察植物。拿出教师准备的一盆大的凤仙花,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情况。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植物的结构:根、茎、叶。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1)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小熊维尼决定走近这棵植物的茎和叶。走近了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摸)(2)学生观察茎和叶。(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三、画一棵植物过渡: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如果把这棵植物画下来,再去问跳跳虎,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们先来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1)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2)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2.指导画一棵植物。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顺序是:茎叶根。2)观察植物的根,指导画根。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四、小结过渡:你的介绍,看了你们画得画,认出了这棵植物,原来它是*!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投影逐块展示拼图)1.请两位学生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去观察呢?(PPT播放其中一棵树的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3.结束:今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五.作业设计:画一株植物,要具有根茎叶结构。教学反思: 1-3观察叶引领时间:第三周探究活动建议:本课是观察了一棵植物以后,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叶的共同特征和特定植物叶的特征进行更加具体观察。学生对叶比较熟悉,对叶的结构、外形也有一定的认识。本课重点观察的是叶的外部特征,通过观察不同的叶子建立起不同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又存在着形状、大小、颜色等差异的认识,体会到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引导学生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3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教学难点: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 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在观察之前, 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 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 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 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教师在示范时, 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 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五、拓展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 最好是实物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作品可做展示。教学反思:1-4这是谁的叶 引领时间探究活动建议:叶的特征是辨认植物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在观察、认识了叶一些显著特征之后,依据这些特征寻找叶来自于哪棵植物,既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观察叶,加深对叶特征的认识,又能通过认识多种多样的叶,感知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学生第一次到室外开展活动,往往比较好奇,因此建议室外观察前先分好小组,明确目标,指导记录,帮助学生有序有效的开展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4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教学难点: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教师准备:课件。为学生准备: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猜叶”的游戏。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还可以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即要到哪里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 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三、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 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1. 学产生分小组畅所欲言。2. 全班交流,老师总结发言。 作业设计: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手册的活动记录。教学反思:1-5植物是“活”的吗 引领时间:探究活动建议:本课将引领概括前4课收获,结合自己种养的植物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这是本单元核心目标。一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弱,对于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需要教师帮助梳理和回顾。教科书因此安排了把我们种养的植物带来观察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两项活动,通过老师指导进行观察,对记录表进行回顾,以及同学间相互交流和启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3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一、课件出示因引入,设疑带入。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 中。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有: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1.活动一: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的。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掉。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3.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苹果树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苹果树,说说同一棵苹果树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苹果树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苹果树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三、学生交流谈论: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四.老师总结: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作业设计: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手册P5的活动记录。板书设计: 5. 植物是“活”的吗 需要阳光 有颜色 会长大 能开花 _植物是活的 有果实 会长叶 教学反思:1-6校园里的植物探究活动建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3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教学重点: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它?” 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2.教师再出示一张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这时教师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记录内容可包括学生说到的叶、开花、有果实等,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 例如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1.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 安全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要求: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2.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三、交流展示:1.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画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断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四、教师小结:校园里的植物既净化了空气,又美化了校园,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五、作业设计: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手册里P6、P7的表格和评价表。板书设计: 6.校园里的植物 校园里有丁香、小白杨、杏树 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植物教学反思:科学阅读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