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37563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 上册21 搭石【教材分析】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标表述】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4、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目标】1 借助汉语拼音认识7个生字,读准“懒惰 间隔 谴责 平衡” 的读音,读准多音字“间”的读音。2、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重点写好“衡”字。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的意思。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景色美、心灵美的赞美之情。5、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6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评价方案】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2.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标2;(见评价单第二题)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一词,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评价目标3。(见评价单第三题)4. 通过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4。(见评价单第四题)5.通过仿写句子评价目标5。(见评价单第五题)6、通过练笔评价目标6.(见评价单第六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搭石1、出示情境图:(配乐)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是刘章。刘章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农民诗人,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看: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2齐读课题二、学习字词(落实目标1、2)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字词,大家都认识了吗?1、 懒惰、间隔、谴责、俗语(1) 指名读(1人),正音。(你的声音真洪亮)1.这里藏着一个多音字呢,(你真是火眼金睛),哪一个同学来说一下他的两个读音?那么它在这个词里应读几声呢?你怎么知道读四声呢?2.争论间的读音,当大家拿不准字音时,可以借助字典词典。大家看,这是我在字典上找到的间字的两个读音表示的不同意思。出示课件,你觉得间隔的间应该选哪种解释呢。指生读3人,间隔,全班齐读三遍。(开始)(2) 学完两字词语,再来看几个四字词语:协调有序、理所当然、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指生读1人,后两词变红,你发现了什么?ABCC 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波光粼粼,小心翼翼,鲜花朵朵,红旗飘飘,人才济济) 大家的词汇量可真丰富。 (4)来,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都读一读。(齐读)(请同桌两个看着评价单互相读一读,从读音准确和声音洪亮两方面来进行评价)(开始)(5)在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里,衡是最难写的字,我们着重来学习一下这字的书写。我们先来观察衡这个字,它是什么结构?左中右。要想把这个字写得端正,就要把左中右三部分都要写瘦一些,伸出手跟老师书空。下面在自己的评价单上写先写一遍。(孩子们注意书写姿势一尺一拳一寸)(写完之后同桌两个对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评价完之后再在田字格里写上一遍)(书写、评价、书写)(齐读课题)三、整体感知 生词都会读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用横线画出来。(开始吧)四、精讲课文(一)学习什么是搭石和人们的无私1、指名回答: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看来你们真实英雄所见略同)2、 自己来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平整方正,二尺左右)3、 先出示“平整方正”,为什么平整方正?(体会人们细心,为什么如此细心?为别人着想)还从哪体会到人们的细心,为别人着想?“二尺左右”(1尺大约是33厘米,二尺也就是66厘米左右,正好符合我们的一步距离)4、 人们考虑得多周到,一心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一起体会着家乡人们的良苦用心再来读读这句话。5、 其实,搭石挺费工夫,挺麻烦的,那人们为什么要搭石呢?请同学们从课文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师生合作:师:人们上工必须生:脱鞋挽裤;师:下工必须生:脱鞋挽裤;师:访友必须生:脱鞋挽裤;师:赶集还必须生:脱鞋挽裤; 师:来来回回都必须生:脱鞋挽裤;6、从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麻烦,有了搭石呢?就给人们提供了方便,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 7、这简单的搭石在作者的眼里不仅仅是一种过小溪的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板书:风景) (二)学习第三段看得见的美1、什么样的景色可以被称为风景?(美丽的景色)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为什么被称为美丽的景色呢?快速读一遍课文,看看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三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美呢?2、指生读,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落实目标4)(“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师: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生: hn)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生:行xn人)(齐读两遍)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画一般的美感呢? 方案一:“协调有序” (落实目标3)(1)师:什么是协调有序呢,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吗?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2)师学合作朗读体会动作美:(原来是这样的)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没有人踩脚,也没有人掉进水里,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没有)师:这样的动作就叫生:协调有序能不能把这种协调之美读出来。(指读)(你读得真美,我仿佛看到了行人协调有序的走搭石的美景) 方案二:人影绰绰师:还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景美? (人影绰绰) 课前老师查了字典,绰的意思是:形容姿态柔美的样子。那你能结合课文猜猜“人影绰绰”是什么意思吗?(人们的倒影柔美多姿。)(你真是博学善思)。对,这就是人影绰绰,多美啊,这人影绰绰还伴着清波漾漾呢,(让我们想象着这么美妙的画面,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语)。来,让我们伴着音乐合作着读读这段话吧!(师黑色,生蓝色)(放音乐)。你看,那柔美的行人走搭石的图画是不是在你脑海中浮现了。那你能用简单的三个字来概括一下这句话吗?(行人走)小结: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节奏美,走出了画面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成了生: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通过对一行人走搭石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美。(板书:景美 )(三)发现看不见的心灵美1、正是有了搭石,才有了这样的美景,在美丽的搭石上,行走着不同的人,也发生过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老人走搭石时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自己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指生读,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你能简单说说老人走搭石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用三个字概括一下吗?(老人摆) 3、自己再来读读这句话,想一下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摆搭石?“急着赶路” 变红,他可能急着去干什么?老人这么急,在摆好以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几个来回” 变红,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一心为别人着想(板书) 是啊,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一心为别人着想的老人形象,一个令人敬佩的老人形象。谁能带着敬佩读读这句话?(指名读)(你读得真有感情,读出了对老人的敬佩和感谢)(多么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啊,)让我们带着敬佩一起体会着读一读吧!师:其实在作者美丽的家乡,类似这样的情景处处可见。4、下面我们在四人小组中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看大屏幕)三个要求:1、选择自己小组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思考:哪个情景让你感触最深?为什么?3、概括出三字小标题。(找小组派代表说一下) 学生谈到哪一处,出示哪一处。情景一:读文中句子,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什么?你体会到什么?(有礼貌、互相谦让) 你从哪体会到得?“让对方先走”,是啊,乡村人们相互谦让,这是多么友好和谐的画面啊!还有让你感触很深的情景吗?情景二:读句子,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背老行)你体会到了什么?(尊敬老人)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你们齐心协力,谈出了自己的感受值得大家学习) 5、想象拓展,体会“理所当然”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在这句话中“这”指的是什么?(尊老)(你真爱动脑筋)什么是理所当然?为什么这样说?(找2人)师:是啊,不管是互相谦让还是尊老爱老,这种传统美德已在人们心里扎根,每个人都会这样做,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理所当然。 说到这,你又看出什么?(人们做这些事情是为了得到回报吗?他们个个不求回报只是无私奉献(板书) 多么美好的心灵啊,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去感受这淳朴美好的心灵吧!在搭石上,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理所当然”,却又让我们深受感动的小故事。(落实目标5)出示:假如怀抱孩子的妇女来走搭石,人们会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找1人)假如 来走搭石,人们会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看着评价单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下,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一会找两人补充完整)学生口头补充句子。小结:这种无私奉献已经成了人们自然而然的行为,已经积淀成了纯朴的民风,所以作者说:搭石已经成了生: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五)深入感悟,“搭石”象征(落实目标6)1、师:这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这不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吗?不正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吗? 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最后一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会在家乡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因为 (学生再次融情朗读最后一段。)五总结升华: 师:一块块普通而又平凡的石头,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托起了一个个美好的心灵:同学们,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处处都能发现平凡中的美!(好,我们留个课下作业,拿出笔写一写你在生活中所发现的平凡的美)板书: 老人摆 礼让过一心为人 21 搭石 默默奉献 行人走 背老行11秋天的雨评价单 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一、 我会读懒惰 间隔 谴责 平衡 协调有序 理所当然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小组评价1.读字音准确 2.读多音字正确 二、我会写衡同桌评价1.部件紧凑 2.占格准确 3“衡”的笔顺正确 4.书写姿势正确 三、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协调有序”的意思是: 我知道“理所当然”的意思是: 教师评价1.词语准确全面 2.词语意思理解正确 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全班评价1.正确 2.流利 3读出美感及赞美之情 五、发挥想象,补充完整。假如 来走搭石,人们会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教师评价1.想象合理2.语句通顺 六、拿出笔写一写你在生活中所发现的平凡的美教师评价1.想象合理2.语句通顺 每做到一项在星星上打“”。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