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期中历史测试题试卷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17978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期中历史测试题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期中历史测试题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期中历史测试题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期中 历 史 2018.11(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北京通州发现的千余座古墓中,79%是战国至汉代的。在胡各庄村发掘了62座战国晚 期至西汉瓮棺葬,排列有序,组合多样。在后北营村出土的骨质算筹多达26支,是古人计数的工具;还出土了一种南方人用得居多的布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瓮棺葬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路线 周秦至汉代的早期数学计算工具 当地南方与北方文化交流的状况 京杭运河开通后通州的城市特色 A B C D2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 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A周王“授土”“授民” B秦国的商鞅变法 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D北魏孝文帝改革3据汉简记载,按照规定,酒泉郡沙头县县长出行,随从需自备食物,县长夫人的饭钱则要 自理。这体现了 A封国制度的实施 B行政管理的细密 C察举制度的完善 D刺史制度的建立4据下列图像可知,当时 A酿酒业和画像砖制造形成规模 B普遍使用稻麦酿酒 C政府垄断了酿酒业的生产销售 D酿酒工艺十分高超5学者向达说:“李唐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当时的 长安几乎为一国际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于是,长安胡化盛极 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之好:服饰、饮食、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及社会各方面,隐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这反映出当时 唐承隋制,发展创新 仿照土族,崇尚奢靡 民族交融,中外交流 开明开放,兼收并蓄 A B C D6隋唐时期,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 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7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时,为使经济状况不佳的中下等级的民户能及时耕种收获,在青黄 不接的春季,把县府粮仓中的存粮借贷给他们,约定到秋收后,加纳少量利息偿还,免遭豪强兼并之家的重利盘剥。这一做法到王安石变法时演化为 A青苗法 B市易法 C免役法 D均输法8宋代有大量农户脱离单纯的粮食生产,各地出现了许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生的菜园户、花户、药户、漆户、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些专业户部分或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更大 程度上面向市场。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作物种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广泛种植高产作物玉米和烟草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基本完成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 A B C D9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随着内阁地位的上升,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宣德时期,经过内书堂训练,代替皇帝 “批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也应运而生,从而形成了内阁与司礼监共理朝政的格局。这一 现象表明 A君主权力日渐衰落 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变化 C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D内阁完全丧失议政功能10.据明史食货志描述,明朝初年,以江南苏、松、嘉、湖为中心的丝棉纺织业;以南京和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为领先的造船业;分布于两淮、两浙、长芦、山东、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的制盐业;福建、浙江、陕西、云南诸省的银矿业;江西、湖广、广东、陕西、山西以及河南、四川的铁冶业等都已具有规模,盛极一时。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A工业生产结构呈现出区域性 B出现了新的手工业经营形式 C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II.明初,刘基诗作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王租未了私债多, 况复尔辈频经过”;畦桑词中有“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今日路旁 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与此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苏轼12.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又设台湾巡道一员、总兵官 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设澎湖副将一员、兵两千镇守。这些措施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 密切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抵御了倭寇对闽台的骚扰 A B C D13.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王任命律劳卑为贸易监督,代表英国政府综理各商对华贸易。 律劳卑于道光十四年农历六月抵澳门,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 许直抵广州。这一行为表明 A中英已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 C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 D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14.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 办。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 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 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 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15.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对寻求国家 出路的早期探索。这场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促进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 造成东南地区与中央的分离 A B C D16.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军队的过程中,遇到资金来源、原材料供应及交通运 输等诸多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洋务派 A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B着力创办民用工业 C大力引进外国资本 D宣传倡导使用国货17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作了规定。诸如此类的规定 A使中国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属于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往来 C反映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的利益诉求 D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10.据明史食货志描述,明朝初年,以江南苏、松、嘉、湖为中心的丝棉纺织业;以南京和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为领先的造船业;分布于两淮、两浙、长芦、山东、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的制盐业;福建、浙江、陕西、云南诸省的银矿业;江西、湖广、广东、陕西、山西以及河南、四川的铁冶业等都已具有规模,盛极一时。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A工业生产结构呈现出区域性 B出现了新的手工业经营形式 C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11.明初,刘基诗作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王租未了私债多, 况复尔辈频经过”;畦桑词中有“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今日路旁 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与此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苏轼12.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又设台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设澎湖副将一员、兵两千镇守。这些措施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 密切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抵御了倭寇对闽台的骚扰 A B C D13.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王任命律劳卑为贸易监督,代表英国政府综理各商对华贸易。 律劳卑于道光十四年农历六月抵澳门,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 许直抵广州。这一行为表明 A中英已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 C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 D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14.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 办。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 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 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 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15.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对寻求国家 出路的早期探索。这场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促进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 造成东南地区与中央的分离 A B C D16.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军队的过程中,遇到资金来源、原材料供应及交通运 输等诸多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洋务派 A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B着力创办民用工业 C大力引进外国资本 D宣传倡导使用国货17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作了规定。诸如此类的规定 A使中国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属于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往来 C反映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的利益诉求 D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18.同治(1861 -1875)以后,有关考察外国史地的撰述逐渐增多,如王韬的法国志略和 普法战纪、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薛福成的续瀛环志略、徐建寅的德国合盟纪事 等。这些著述 A反映了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 B拓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C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 D促进了社会进化论的传播19.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这反映出该书 A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伦理纲常 B融合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 C抨击君主专制符合现实政治需要 D顺应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潮流20.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建议书院的史学要附以时务,掌故之学要附以洋务、条约 和税务,舆地之学要附以测量和图绘,算学要附以格致和制造,译学要附以外国语言文 字。该奏议被朝廷采纳,颁行各省。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 B传统学科被赋予新教学内容 C清末新政从教育改革人手 D宣传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21.有学者说:“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 同时又向往比西方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其代表人物 A主张中体西用,实行君主立宪 B要求变法图强,推动社会进化 C追求民族自强,关注民生问题 D剖析中国国情,主张工农割据22.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 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 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 发展得最快。这表明了 A清末新政促进产业兴旺 B民族工业获得发展间隙 C日美加紧向华输出资本 D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23. 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 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 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现象 A体现了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指导作用 B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 C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D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南方广泛建立24.“妇女,赶快要觉醒。汇人工农兵,参加闹革命。争自由,谋解放,还得靠自身,团体要结紧,万众一条心。推翻旧礼教,废除包办婚,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建立新家庭。”这首歌谣 A体现了戊戌变法女权运动的影响 B表现了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果 C折射了五四运动青年觉醒的进步 D反映了苏区社会革命动员的成就25.上述宣言A反映了八七会议后党的政策的转变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C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D表明了党谋求民主和平统一的愿望26.关于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革命根据地成为坚强的红色堡垒中共军队在敌后拓展并获得了巨大空间 中共军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军事基础 A B C D27. 1953年,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 60-/0,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 4%。 农民的购买力,1953年比1949年增长111%,平均每户消费品购买力增长一倍。1953 年同1950年相比,农民留用粮食增长28. 2%,其中生活用粮食增长8.6%。这反映出 A工农业落后局面已经初步改变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体制基本确立28.建筑师张镡回忆:“在东、西长安街干道红线宽度上,苏联专家组长认为宽100米已到极 限。但市委领导根据国情、市情坚持必须作到120米宽的红线。中设一块板的路面宽 50米,两侧各留35米便道。”这反映出当时的城市建设 A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B基本否定了苏联城市建设的经验 C借鉴苏联经验与结合实际相统一 D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善民生的呼声29.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铺开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 D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实现突破30. 1978年9月,国务院全国计划会议提出: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把管 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从闭关自守或半闭 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的政策上 来。这次会议 A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纲领 B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 C吹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 D旨在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31.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 其突出表现是 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促成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A B C D32.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明确了科技工作“面向,依靠,攀高峰”的方针。在此指导下,我国 A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武器 B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C诞生了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I” D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24分,第34题14分,第35题14分,共52分。要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33.(24分)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 材料一 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在战争中某些统治者继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对祀与戎有了新的认识。东周在西周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产生了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郑国子产创法家,齐国孙武创兵家,鲁国孔丘创儒家,宋大夫墨翟创墨家,诸子百家的多家学派在东周后半期都创始了。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影响。(10分)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说明从汉至唐儒学地位的变化。(4分) 材料三 中国思想的演进,正如韩愈、张载所指出,如果儒家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融合为一体,就可以“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这一理论工程,经过韩愈、张载等思想家的运送木石,到周敦颐、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由他们设计建筑,就有了宋代理学大厦的创建。这是佛教与中土文化以及儒、道的高层次融合。这一融合的完成在宋代,不是偶然的。宋代经济、文化、科学相当发达。有学者统计,宋代士人在全部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通过科举而做官的不少。书院发达。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3)分析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及特点。(10分)34.(14分)近代企业的兴衰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材料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认为甘肃有毛织品的原料,自1876年筹划在兰州创办织呢局。当时有人提议将工厂设在汉口,交通方便,可把原料运至汉口,便于销售。而左宗棠认为自己管辖甘肃,有责任开发该省的财源。因此投资银20万两,与上海德商泰来洋行商定购买全套设备。这些设备于1879年2月从上海运至汉口转用民船运到龙驹寨,再用人力及牲口运至兰州,到1880年5月全部运齐。兰州织呢局于1880年9月开工。由于对当地的原料了解不足,织呢局所购机器适用细软羊毛,为此用大批人力从兰州附近所产粗毛中拣取细毛,浪费很大。兰州地区水源不足,水中含盐量高,影响呢料的漂染质量;织呢局一切技术及业务管理均操于德国人。工人多是兵勇,只关兵饷,生产效率很低。至1881年初,织呢局的设备利用率不超过1/3。截至1882年8月,织呢局共生产粗细呢绒1500余匹;且产品成本高,当地没有购买力,卖至外省又因交通困难,运费较贵,没有市场竞争力。1883年织呢局锅炉爆炸,终于停工歇业。 摘编自吴迪中国纺织工业历史上最早的印记 (1)指出左宗棠兴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目的,概括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特点。(6分) (2)分析兰州机器织呢局衰落的原因。(8分)35.(14分)新中国成立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开启了新的征程。 材料一毛泽东于1949年1月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将“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作为和平谈判的重要条件之一。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刘少奇多次强调,党的决议,只有经过人民政府的法定机关的宣布,才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要牢固树立守法意识,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了“以人民的新法律作依据”执政,制订了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依据宪法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和重要法令。 摘编自孙泽学、汪茜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依法执政述论 材料二1979年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走上平稳化、正规化,八二宪法及其四个修正案是我国国家最高政治生活的圭臬。立足于改革开放,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的民商经济法律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代表,在30年时间内,我国先后颁布了两部刑法典,同时又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这同样是针对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情况而进行的适时立法。至1990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摘编自张晋藩法治的脚步:回顾新中国法制60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4分) (2)回顾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10分)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321.5=48分)A B B A C B A C B A C A B A A B D B C B C B B D C B B C A B C D 二、非选择题(第33题24分,第34题14分,第35题14分,共52分。) 33.(24分)(1)背景: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诸侯兼并战争不断;使用铁器牛耕,井田制瓦解;士阶层崛起,学术下移、学术活跃。继承并发展西周的文化。(6分) 影响:百家争鸣时期形成的思想理论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转型,影响深远。(4分) (2)汉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获得独尊地位;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受佛教、道教冲击,形成三教并行局面,正统地位受到挑战。(4分) (3)背景: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加强中央集权、重建纲常伦理等客观形势的需要;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儒学自我完善、思想家重振儒学;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科举制的发展;文化繁荣,书院教育发达;印刷技术的改进。(6分,任答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3点内容即可) 特点: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重视先秦儒家经典;儒学哲学化思辨化;吸收佛道精神。(4分) 34.(14分)(1)目的:开发财源,缓解经费困难;“寓强于富”,推动近代化。(4分) 特点:政府直接投资的官营企业;引进西方机械生产和技术。(2分) (2)地处西北,交通不便,不利于设备运输及产品运销;所在地区经济欠发达,市场需求小,购买力低;缺乏全盘规划,造成原料与所采购生产机械不匹配;生产条件不足,影响质量,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管理方式落后,生产设备运行安全保障性低;自然经济的抵制。(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35.(14分)(1)实践:废除国民党旧法统;创制人民的新法律;从“临时宪法”到颁布正式宪法;从政治协商会议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分) (2)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人民的新法律确立了中共产党执政依据,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文革”期间,民主法制建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90年代,“依法治国”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中国进入法制化建设新时期。(6分) 认识:略。(4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