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女娲造人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0119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女娲造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1女娲造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1女娲造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 女娲造人教学目标课题女娲造人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过程与方法1.体会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2.通过比较,掌握想象的方法和思路。 3.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4.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以历史为线索,以文献材料为依据,考辨真伪,订正讹误,把中国的古代神话系统化,与此同时促进神话知识的普及。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本文是作者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而成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于人道色彩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神话的代表神话,即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远古时代人们用来解释自然现象或社会文化生活。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读准字音开辟(p) 女娲(w) 莽莽榛榛(zhn)澄澈(chn) 掘(ju) 幽光(yu)掺合(chn) 捏(ni) 踪迹(zn)绵延(yn) 疲倦不堪(jun)(kn) 揉(ru)辨清字形榛(zhn)莽榛 浆(jin)泥浆 抟(tun)抟泥球臻(zhn)日臻完善 桨(jin)船桨 传(chun)传单娲(w)女娲 概(i)气概祸(hu)闯祸 溉(i)灌溉涡(w)旋涡 慨(ki)慷慨理解词语绵延:延续不断。澄澈:清澈透明。掘起:挖起。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神通广大: 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用来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疲倦不堪:表示疲倦的程度很深。力不暇供: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灵机:灵巧的心思。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寂寞:孤单冷清。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认为人是从哪里来的呢?中国古代神话还有哪些呢?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捏土造人的神奇。新课展开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后,扫清字词障碍,把握文章内容。2.快速阅读、复述课文。思考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女娲是一个“神”,一个神通广大的远离人间的女神;但女娲更像一个“人”,一个会“孤独寂寞”,有着喜怒哀乐,如孩子般天真活泼但又像母亲般勤劳、智慧、伟大的“人”。【通读课文,探究思考】1.第段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的景象必然会增加女娲的孤独感。景物衬托人物心情,引出下文女娲要在世间添点东西的想法。2.第段对女娲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采用了动作描写,如“走”“蹲”;神态描写,如“笑”“假装生气”。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的女神。3.第段刻画了女娲怎样的形象?“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等词把女娲的人性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并为后文她辛勤地不知疲倦地造人奠定感情基础。4.第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拉”“伸”“搅”“挥洒”等一系列动词,活现了女娲挥藤洒泥造人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女娲的智慧,与“绝妙”一词相照应。新课展开【感悟精彩句子】1.找出第段采用的动词,说说有什么作用? “掘”“掺”“揉”等动词用得极其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女娲造人的一系列动作和过程,表现了女娲造人时的慎重、认真和执着。2.人类落地后,第一句是喊“妈妈”,这有着怎样的丰富意蕴? 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母亲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一声“妈妈”的呼唤,使死寂的世界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世间的温情爱意。3.“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工作着,工作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女娲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劳动,一位勤劳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4.如何理解最后一段? “终于”一词体现了女娲思索之苦、思索时间之长。“绵延”一词写出了人类繁衍的延续不断。为解决人类的延续问题,女娲让男女配合,繁衍生息。这一想象非常奇特,体现了女娲既有神的威力,又有人的思想,使故事自然而真实。【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想象丰富,贴近生活。 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些秘密,求得一种说法,所以只好借助于天真的想象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2.语言清新、质朴。本文语言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作者用流畅的语言叙述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她“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这些语言没有雕饰的痕迹,作者只是娓娓叙来,通过阅读,读者看到,其实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人,并非一个神。【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运用想象的手法,续写女娲造人,300字左右。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自读感悟,合作探究。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重点复述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感悟、提问、合作探究。 2.比较阅读,探究形象。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我让学生将课文与课后的风俗通对比阅读,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学生阅读后得出结论:课文丰富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悦,造人的辛劳,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方法指导反复的作用 反复的表达作用主要有:(1)可以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2)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3)可以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4)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素材积累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指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想象的方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古代人类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中,盘古的故事广为流传。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一直昏睡在这混沌之中。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下去了。盘古倒下去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