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六篇【篇一】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必须探明这一点,并且从这一点开始教学.这就是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起点,设置前置性作业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知识迁移,帮助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知识.“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几点。教师把第二天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一、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目的和作用: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学习,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它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而且教师的教是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和知识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的为学生的学服务。优质的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给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们更自信,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广阔的知识和学习乐趣。二、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原则: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就不同学科层面应该是“体现学科特点”,但都指向“学的研究”。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容量应该是“少而精”,数学一般新授课和复习整理课比较适宜布置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内容一定要适中,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前置性作业设计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我认为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它的内容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科学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例如数学学习的思维性、开放性、逻辑化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三、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操作策略:1、设计前:老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每次的前置性作业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把握明确、准确。如果教师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脱离了目标定位的背景,课堂学生的交流就只停留了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也就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提升。2、形式:数学学科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前置性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还可以由教师准备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让学生完成。我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直接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用在书上作批注、作记号、提问题的方式,布置前置性作业在书本上完成。同时我还给我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小研究本,有时我让学生在小研究本上完成前置性作业,格式如下:一、自学内容二、我学会了三、我要举例四、我想提问同时还可增补一些尝试练习让学生利用自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和解决。3、评价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后,在进行课堂交流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前置性作一个检查,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和在开展生本实验的第一学期,为了让学生的交流更有深度和实效性,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的质量还有待于教师的帮助和督促,对于错误的知识点和自学答案,教师要给予一定帮助和订正,同时对完成质量较高的前置性作业教师可在全班提出表扬并在班级内交流展示,让它起到示范作用。到了高年级和生本实验的后期,教师就可采用抽查、小组长检查或小组交换检查的方式来检查评价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的质量。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心。【篇二】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又具有独特个性的行为方式,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表现,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心灵自由创造的标志。我认为教学风格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是有个性的、有灵魂的。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教学风格首先把教师的个性放在了第一位,因为每名教师的个性特点都塑造了他自身的教学过程中独有的魅力。就名师华应龙来说,他的课堂善导,巧于设疑,而名师钱守旺的课堂是长于逻辑的,讲课环环紧扣、步步为营;还有的幽默风趣、诙谐机智的,等等,不胜枚举。作为一名数学一线教师,我一直欣赏名师的泰然自若,善于引导,我也不断积累和沉淀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力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当然,理想与现实还有差距,但是,我会努力提高个人的素养,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一、思维与智慧的碰撞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起到辅助的作用、引导的作用、组织的作用。要想让数学课堂扎实高效,就要使学生的思维围绕本节课所学内容去思考。要达到了解教学目标、动手操作感受知识、体验推理突破难点、思考交流头脑风暴、总结反馈巩固知识,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作为新课教学,比较适合用创设情景导入。学生接受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也要实现与已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连接、迁移和系统化。在探讨新知识时要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求得过程。只有亲自体验过程才能对知识有深刻的记忆,感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教学使学生思维一直围绕解决问题求得新知活跃进行,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一节好的数学课,是学生不断思考、探究、操作、总结的过程;是学生头脑风暴体验的过程;而不是教师讲解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越活越,课堂上的生成会越多、越不可预测,但是这样的数学课堂是真是的课堂,是学生经过思考后沉淀了知识,生成了新知识的过程。不求课堂上热闹的表象,但求思维与智慧碰撞后的本质,这是数学教学中,我理想中的数学课堂,也是我理想中的教学风格。二、幽默与严肃碰撞幽默的教学风格会使教师受欢迎。我们在教学中采取适当合理的幽默手段,首选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幽默语言,让学生在风趣幽默的教学氛围下掌握知识。与幽默相对的是严肃的教学风格。严师固然出高徒,教师能够建立起一定的威严,然而学生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教师的谆谆教诲,所以,严肃的教学风格并不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但是,一成不变的幽默长期会让学生产生对待科学知识不严谨缺乏严肃的科学态度,教师无法建立一定的威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严肃教学与幽默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既感受到了教师的威严,也觉得教师的幽默,让学生在你的严肃与幽默中学会数学。三、“收”与“放”的碰撞对待学生一味的要求严格未必一定是好事。在长期的“紧”“收”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容易产生麻痹厌倦的情绪,这样一来,关键时刻真正该“紧”的时候未必能够完全“紧”起来。所以,我们教师在“收”的教学氛围中适当的采取一些“放”的手段,缓解学生一直紧张的情绪。这样一松一驰,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放”的教学艺术不仅体现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而且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合理的运用。例如,我们教师可以把一些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或者基本能够完成的事情尽量交给学生去处理。不要一切都由教师自己来包办,“包办”教学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把手中的“大权”尽量交给学生去完成,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处理和组织事情的能力,而且教师也能够从繁忙的工作中有所解脱,一个“闲散”的教师,一定会培养出一批“勤劳上进”的学生,何乐而不为?当然,教学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以上三点是我认为较为理想的数学课堂教师风格,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将其变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篇三】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份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用心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好处。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在上课之前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与一般的分数既有必须的联系,又有一些区别。透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好处,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上,透过想象,说一说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利用白板的演示,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整体效果很好。【篇四】有全面的考虑和周密的设计,就不能合理把握课堂的生成,对学生的预设便不能有效的引导, 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那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备课要有突破和创新,他是思想上的一次重大的改变,没有集体备课就没有内容方法上的突破。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负责。教师如果真正树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备课上关注学生。备学生环节我们应该做到了解班级的基本情況、个性特征、学习基础、对教学方法的反应、个性品质、动态变化。给自己和学生很好的定位,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才能使教学与时俱进。一、深入大纲,钻研教材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系统的解读,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它还包括钻研练习题,练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并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练习题的设置要全体同学,既有与新课相联系的基础题,也要有加深理解的变式题和综合题,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将静止的教学资料转变成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素材,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知识。让数学知识转化成实践知识,通过实践知识进一步深化数学知识,让教材的内容情景化、动态化、生活化。二、掌握学情,了解学生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是否能够掌握新知识。只有明确这些问题,才能完成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多围绕这学生进行。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只要老师稍一点拨,就可以理解;有的学生需要老师讲解,才能理解;还有的学生需要老师多次讲解才勉强理解。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能力,设计一定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详细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三、深入教法,梳理学法在确定重点以后,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我认为:其一,就课堂教学的总体而言,讲解上抓重点,作业上练重点,时间上保重点。其二,就数学知识而言,一般中有重点,重点中有关键。讲解时要善于抓住重点中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关键,讲时以此切入,以此引路,重点内容就可相对突出。其三,就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言,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的语调要放慢些,教学节奏宜缓。在这种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余地的教学节奏下,学生才可能听清重点,想明重点。备课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1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2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首先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让学生量一量,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师采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教后反思很重要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才能够更快的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够很快的提高,更快的成长。所以,课后教师必须进行反思,将一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做一个小结,课堂中教师是否教得轻松,学生是否学得愉快?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否都讨论透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率如何?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哪些表现在教师的预料之外?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的练习中,有哪些是属于基础题,有哪些是属于提高题?学生解答得怎样成功之处可以发挥优势并合理运用。失败之处要深入反思,并加以整改。梳理出合理的学法和教法,并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只有发挥集体的优势,才能创造出精彩的课堂。【篇五】这是一节参赛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篇六】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我们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1.用心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2.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3.以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