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332256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回顾,1.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思考:莫泊桑为什么不惜花钱要买这种被踢的感受?,莫泊桑在一篇小说中需要细致地描写一种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实在是难以下笔,于是,他走到街上,迎面正好走来了一个乞丐。莫泊桑走上前去,言辞恳切的说:“喂,请踢我几脚吧?” 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失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莫泊桑的屁股一下。 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这一真实的被踢的感受。,情境导入,2,人的认识从何而来,3,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重点)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重难点) 3.通过对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培育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阅读课本P42-46页,在课本做好标记,并尝试背诵加星的问题。,自主学习,3分钟,1.实践的含义?P42 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P43(专家点评) 3.实践的特点?P42-43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内容?P44-46,5,人工林林海塞罕坝的改造,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空间实验室的建立与研究,1.是谁创造了这些丰功伟绩?,2.人们改造的对象是什么?,3.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6,.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主体:人(不是动物),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主观世界),性质: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的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一、实践及其特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7,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最基本的),8,人工林林海塞罕坝的改造,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空间实验室的建立与研究,1.上述三项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要进行上述三项活动?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3.这三项活动的开展是一人之功吗?说明实践有何特点? 4.这三项活动的开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探究:,客观物质性,(主体.对象.手段),(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社会历史性,(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受历史条件制约),9,3、实践的三个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区别于人的纯主观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活动。,误区: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被动适应/适应性活动盲目的实践不存在。,孤立的活动不存在,10,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每年都会在全球如期举行,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市民都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主体的意识活动 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问题的适应性活动 A. B. C. D.,B,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及其特点。全球开展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属于实践活动,正确;我国众多城市的市民都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说明实践的客观性和社会性,“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正确;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是意识活动,错误;实践具有能动性,不是被动的适应性活动,排除。,当堂达标,11,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是不是就得亲口尝一尝?说明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几个?,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 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实践,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直接经验),书本学习(间接经验),因此,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读书与实践相结合,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名言评析:,14,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思考: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 说明了什么?,?,仰望星空,15,实践,产生新问题和新要求,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改造着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6,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名言评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注意点: 人造感官(望远镜、显微镜、医用检查仪器)、雷达、卫星、电脑技术等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17,黄鼠狼偷鸡,18,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使得千年奇冤得以昭雪。,千年奇冤得以昭雪,人们是怎样为黄鼠狼平反的,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通过上面黄鼠狼的冤案,我们可以得出: 人的主观认识本身不能作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客观事物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黄鼠狼不会说“我不是专门吃鸡的”,鸡也不会说“黄鼠狼不经常吃我。”。,再次证明: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真金不怕火炼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名言评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名言示例:,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2,23,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4、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5、学以致用 6、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7、真金不怕火炼。 8、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判断】以下观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哪一个观点:,目的,标准,标准,目的,来源,来源,来源,标准,动力,24,10、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11、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12、真金不怕火炼 13、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目的,标准,标准,来源,来源,动力,2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 方法论: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梳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2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科学认识只能通过直接经验获得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解析 “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选D。B明显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A、C不符合题意。,当堂达标,2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当堂达标,B,29,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30,3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