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3206528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说明文阅读,【考情总结】(1)考查趋势:2018年吉林卷首次考查说明文体,体现出了对多种文体阅读能力的要求。考查的内容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体现出了不给考生设置阅读障碍的良苦用心。(2)题量分值:3道题,9分。(3)考点分布:2018年考查的是说明文的基本考点:说明方法、说明对象和说明语言。2019年可能涉猎其他说明文考点。(4)备考提醒:对说明文的备考要参考其他地方的试题,多做基础题,涉猎其他必备考点题型。2019年社会高度崇尚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创新、生态的文明,建议选择此类文本,抓住必考考点,集中训练;关注预测考点,拓展刷题。,(续表),(续表),(续表),(续表),【阅读攻略】考场上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要做到迅速地阅读说明文,准确解答问题,考生就一定要在考前进行读通文本训练、审题训练和答题模式训练。1.三读文本慎重作答泛读:快速浏览,了解大意。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明确说明对象,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知道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或是“总分总”,是按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或是逻辑顺序,进而准确地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实物一般以空间为序(如故宫博物院),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一般以时间为序(如文字的演变),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当然有的说明文综合几种说明顺序。,精读:锁定区域,精读章节。题目问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重点锁定什么,精读什么。顺手标画出一些时间词和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以更好地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防备选择题里面的绝对化表述。寻读:这是对前两次阅读的深化,就是根据全文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再次深入文本去追寻,看看精读的标画有没有遗漏,顺便考虑答题思路,准确作答。,2.审清题干把握要求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如有的学生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分,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题目要求,答非所问而失分。这种过失行为,只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第一遍读题,我们到文中捕捉到的“答案信息”只是一个“毛坯子”,需要根据题意反复思量,精心加工:我们的答案的内涵、外延与题目的要求是否一致?我们的答案跟出题人想考查的说明文知识点的答题技巧是否吻合?我们的答案是否始终围绕文章的整体意思切题作答?在题目和答案之间徘徊思考的过程就是审题。精心审题可以让我们赢得高分。,3.准确表述,灵活回答前两点如能做好,就已胜利在望,但如果在表述上略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表述要准确,就是将前面通过阅读确定的答案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做到准确、简洁、灵活。准确是答题最重要的要求,语言再漂亮,不准确也绝不会得分。在准确的前提下,还需要简洁。答题的语言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准确和简洁。所谓灵活,就是在答题时不能死板地套用平时背下来的答题模板,例如说明方法举例子,很多学生感觉似曾相识,就特别轻浮:答题时老师给的答题模板就成了“救命草”答: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两个事例,使说明的道理更加具体直观,有说服力。至于举了什么例子,说明什么道理,完完全全抛却脑后。这种“似曾相识之感”,害了一大批“懒”学生。因此即使考试的题目与平时做过的某道题差不多,也要细致分析,联系原文灵活回答。希望同学们在考前有限的时间里,应注意有针对性地去加强训练,只有熟练掌握之后才可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答说明文的阅读题。,第1讲基本考点,说明方法、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语言,真题体验,2018吉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9分)“四海为家”的微塑料杨舒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科学家们认为:“这基本可以证明,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塑料在生活中很常见,“微塑料”又是什么?它为何引发科学家频频关注,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海洋中的微塑料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大来源。“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如用于清洁剂、洗面奶,以及工业研磨料、去角质、药物和纺织物的塑料原料等。“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微塑料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摄入,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容易堵塞生物食道。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加之有较大面积,容易吸附海水中的多环芳烃等疏水性污染物,并产生富集作用。而这些疏水性污染物基本都是持久性有机物,大都具有较大生物毒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通过生物食物链进行累积。,最让科学家们担心的是,通过食物链,这些被海洋生物摄取的微塑料最终会进入生物链顶端人类的体内,威胁人体健康。科学家们普遍呼吁,世界各国应一道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以降低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光明日报,有删改),【考点一】说明方法1.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的句子,抄写在下面。(2分),【答案】“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以上三处,写出一处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作者抓住了微塑料“微”的特点,进行说明。“原生”微塑料即“在生产时”“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对“次生”微塑料进行说明时,抓住了“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本质。,【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点2.简要概括微塑料具有哪些特性。(3分),【答案】围绕“难降解;粒径细小;数量巨大;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摄入;高疏水性”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首先介绍什么是微塑料,然后介绍了微塑料的种类,在此基础上,第五段说明了微塑料的特性。文章第五段首先说明微塑料的首要特征是“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摄入”,接着说明“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把这些语句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即可回答问题。,【考点三】说明语言3.“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这句话中“可能”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4分),【答案】“可能”一词表示微塑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能”是一种推测与估量,不是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因为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缺少具体的数据或证据,所以,微塑料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只能是一种推测或估计,这样说更符合事实情况,能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考点1说明方法,【审题指导】1.常见题型(1)某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请指出并举例说明。(4)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对画线句进行简要分析)。(5)文中所列举的数据在说明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请从文中找到一处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抄写在下面。,2.审题要点(1)审题审清楚“使用哪些说明方法”和“主要使用哪种说明方法”,以备自己正确作答。多种说明方法作答时可以合并表述。(2)要把说明方法跟修辞方法和论证方法区别开来。比如作比较、对比和对比论证要区分。(3)答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在那句前面或后面不远处找到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再套用文体知识清单里面的说明方法作用的公式进行表述。(详见文体知识清单),【答题步骤】第一步:细读画线句子或者题干中指明的段落,准确判断一种或几种说明方法。(举例子的“例”跟“列数字”的“列”莫混淆。)第二步:在原文中画线句上面或者下面标画出所说明的事物或道理。(一般不自己概述)第三步:套用文体知识清单里面“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公式,准确作答。(注意多种说明方法作用的综合性表述)【答题模板】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道理,使说明的道理怎么样(公式化表述)(详见文体知识清单),考点2说明对象的特点,【审题指导】1.常见题型(1)文本(或者某章节)的说明对象(说明内容)是什么?(2)文本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3)文章某节或者某节到某节主要说明了什么?介绍其哪些特点?(4)简要概括说明对象具有哪些特性。,2.审题要点(1)看清题干要求回答的是说明对象还是说明内容。(2)审清题干中让回答的是全篇的说明对象还是局部的说明内容,是说明对象的全部特点还是局部特点。(3)寻找说明对象,锁定标题是关键。事物说明文,标题就是说明对象,外加说明对象的特点才是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说明内容。(4)说明对象的全部特点可以从文本中心句入手,也可以是多个局部特点的总和。局部特点可以锁定几个并列自然节的总句抑或是一个自然节分号或者句号隔开的几层意思的归纳。,【答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锁定“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局部或者全部特点”。第二步:说明对象:全篇说明对象关注文本标题;局部说明对象关注总句与分句。说明内容:关注标题,找到说明对象;关注文本,找到说明对象的特点。二者综合作答。说明对象的特点:全部特点找文本中心句,没有中心句就找文本并列段落的各个总句,进行综合。局部特点,先锁定答题区域,找并列段落总句,或者找一个段落并列的几层意思,自己归纳概括。第三步:根据分值提示,定点作答。一般来说,说明对象1分,说明内容2-3分,说明对象的特点一点1分。,【答题模板】全文(某节)的说明对象是。全文或者某节的说明内容是,其特点是全文的说明对象是,特点是节说明了,分别从几个方面介绍的。,考点3说明语言,【审题指导】1.常见题型判断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题型,例如:某段画线句加点词有何作用?某段加点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某段加点词能否用括号中的词替换?为什么?判断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题型,例如: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审题要点审清题目是要求谈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还是去掉或替换该词后的语意变化;题干中要求从哪个角度赏析:限制的是词还是修辞;准确严密性:一般表示对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且表达准确无误(其标志性词语见小贴士表格);生动形象性:语言比较轻松活泼、风趣幽默,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进行描摹。,【小贴士】判断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性的标志性词语分类表格,【答题步骤】(1)准确严密性题型“三步”或“四步”走:去掉或者替换类题型“四步走”:第一步“表态”:能不能删掉或者替换。第二步“解释”:解释这个词语的含义,判断它在句子中对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等方面的限制。第三步“比较”:代入原句,比较删去(替换)这个词和没删掉(替换)的区别。第四步“总结”: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理解词语含义类题型“三步走”:第一步“解释”:同上。第二步“代入”:把解释代入原句分析效果。第三步“总结”:同上。,(2)生动形象性题型“三步”走:第一步“修辞”:判断画线句使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对偶等修辞。第二步“公式”:使用修辞格的公式,重点落笔在说明对象的特点上。第三步“总结”:使说明的道理更加活泼生动(风趣幽默),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答题模板】(1)模板一:(准确严密性题型“四步”)答:不能。“”词是意思,在文中限制。删掉(替换)后意思就变成了,显得不准确。用“”词说明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2)模板二:(准确严密性题型“三步”)答:“”词是意思,在文中限制,“”词说明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3)模板三:(生动形象性题型“三步”)答:运用了修辞,写出了的特点,使说明的道理更加活泼生动(风趣幽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针对训练,具体内容见Word版资源“专题11第1讲/针对训练”,第2讲必备考点,分析说明结构和顺序,段落的作用,文意拓展与延伸,真题体验,2018毕节改编阅读生命与气候,完成后面小题。(14分)生命与气候林道之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岀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使自身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上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选自大科技2018年第3期,有改动),【考点五】段落的作用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生命与气候,生动形象地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提问,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段落的作用是说明文比较重要的考点。本文开篇通过对千百万年以来的自然现象的提问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注意。讲解生动形象。,【考点四】分析说明结构和顺序2.贯穿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它与说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答案】时间顺序。说明内容(生命和气候)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时间验证着生命和气候的关系;生命和气候的斗争推动着时间向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据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化石显示,4.5亿年前”“在6500万年前”“过去约4000万年”“大约1万年前”,可知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本文内容是生命与气候的共同进化,进化过程是按照时间进行的,所以采用时间顺序。,【考点三】说明语言3.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答案】不能删去。因为人类存在的时间之前的历史,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科学论证,用“果真如此”还含有推断的成分。这样能体现说明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果真如此”的意思是“如果的确这样”,也就是说前面的观点如果成立,会产生后面的结果。如果删去,与原文意思不符,和事实情况也有明显不一致,因此不能删去。这样能体现说明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考点六】文意拓展与延伸4.联系本文内容,调动知识储备,请你谈谈若干年后,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4分),【答案】示例:如果人类都能像中国一样承担责任,保护生态,若干年后,地球气候可能会比现在更好;如果都像美国那样退出世界气候协定,不愿为保护世界生态出力献力,若干年后,地球气候可能会风暴肆虐,海平面上升,很多低海拔国家消失【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的延伸和应用,根据文章内容,对今后气候的变化进行预测,抓住本文中心进行推断。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型,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考点4分析说明结构和顺序,【审题指导】1.常见题型(1)用“/”给全文或者某一节(某几节)划分层次。(2)说说或选择选文的说明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3)某节四句话顺序错乱,请你排列顺序。(4)某句应该插在某段哪个位置才算合适?为什么?(5)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主要说明了的什么?(6)选文从的写到,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7)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说判断依据。,2.审题要点(1)说明文结构跟散文一样,要从“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角度考虑。(2)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不排除多种顺序综合的情况。,【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说明对象判断。说明实物(包括建筑物和名胜古迹)的结构布局,一般以空间为序(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中间到两边、由整体到局部等)来划分结构层次或排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农作物的生长、工艺流程、历史演变等)一般以时间为序(由古到今、从现在到过去等)来划分层次结构。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由因到果、由现象到本质、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等)来划分结构层次或排序。,第二步:根据语言标志判断。时间顺序找时间词、空间顺序找方位词、逻辑顺序一般有“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上所述”等字眼。也可以使用排除法,无时间词、方位词,不是时间空间,那就是逻辑顺序。也可以依照这些词划分结构层次和排序。第三步:根据选文大意判断。通读全文,概括各个自然节的大意,理清写作思路,再回头判定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此法最可靠。,【答题模板】结构层次:符号表示:a./(根据文意任意标注)。b.(根据顺序排列)。c.插在某句和某句之间合适。因为(分析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文字表述:本文采用了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的结构。说明顺序:文本(选段)采用了时间(空间、逻辑)说明顺序,依据是:列举时间(空间或者因果、主次)的代表词,或者理一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考点5段落的作用,【审题指导】1.常见题型(1)开头第1节或者几节有什么作用?(2)中间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或者在某节横线上补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3)选文结尾有什么作用?2.审题要点(1)段落作用,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2)审清题干中有没有规定是从内容还是从结构上作答。如果没有的话,两方面都要作答。,【答题步骤】开头段落:故事或者热点话题开头的作用:(1)引出说明对象(话题);(2)增强阅读兴趣;(3)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此点可有可无)。引用诗词歌赋的作用:(1)引出说明对象(话题);(2)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3)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此点可有可无)。中间段落:内容上:陈述句概括段意;如果是设问句引发读者思考。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结尾段落:强调、总结、照应、引发读者思考、发出倡议或者号召。,【答题模板】开头段落:开篇引用,引出说明对象(话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突出的特征。中间段落:(1)设问句,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2)陈述句:内容上概述了哪两方面的内容。结构上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结尾段落:内容上:再次强调了的(或者发出倡议或者号召,引发读者思考)。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者开头)。,考点6文意拓展与延伸,【审题指导】1.常见题型(1)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探究结果。(2)结合自己身边的现象,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3)文章中涉及的某种现象,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结合自己或者身边事例说说理由。2.审题要点(1)题干里既有对链接材料的探究要求,又有对选文的探究要求。(2)题干中既要写自己读文的感受,也要自主链接身边的相关事例谈感受。,【答题步骤】题干中有链接材料:第一步:通读链接材料,找到与选文相关的点。第二步:从相关点出发,分别探究链接的材料和选文。第三步:得出探究结果。题干中无链接材料:第一步:探究选文或者选文某节,找到触发点。第二步:从触发点出发,搜索记忆库存,主动链接身边的相关材料。第三步:概述身边材料,更深层地谈谈感受。,【答题模板】题干中有链接材料:链接材料列举了现象,说明了道理;选文列举了现象,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我的探究结果是道理。题干中无链接材料:选文(或者某节)让我明白道理,给了我感受。这让我想到身边事例,结合选文明白的道理对身边的材料进一步谈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