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简介-学员报告.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3206035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识简介-学员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唯识简介-学员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唯识简介-学员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6/8,唯識,唯識宗:,唯,有二義:一、別於他法(遣心外有境);二、決定有此法(表有內在之心)。識,有了別的意思(對種種境界生起了別作用)。世間萬事萬物,皆唯識所造,若無心識的了別作用,則無萬法的存在。因其闡釋一切唯心所造,萬法唯識所變的道理,故名唯識宗。,1.唯識相:即依他起。凡夫外道不知唯識無境的妙旨,執著心外有別實境,起我法執,因此論主最初以種種方便廣明唯識相狀即依他起的諸法,令除二取。2.唯識性:即圓成實。雖知此心虛妄顯現,而未了達真性。是故次明唯識實性即圓成實,顯真如常住一味。3.唯識位:即十三住。明此性相真俗者,意在令有情斷妄染,成佛果。然佛果功德殊妙無邊,非少修行可能圓證,必經三大劫,修無量行,積無量善,歷資糧加行等五位,方能至三身萬德的佛果,故次第三明唯識行位。,唯識思想認為宇宙的一切,山河大地也好,日月星辰也好,乃至吾人的知、情、意等的一切心靈活動,都是我們各人的唯識所變現,於是產生各種千差萬別的現象,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我們能夠泯除心識的虛妄分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則能如實地了悟世界的實象,不為紛亂動盪、光怪陸離的現象界所迷惑。,(一)唯識所變的舉證,關於唯識所變的道理,最容易察覺的就是吾人喜怒哀樂的表情。至於現生的果報體是否也是唯識所變的呢?例如:有一次,圓瑛法師在北平講經,講經的途中休息十分鐘,有人向他提出一個問題:你們佛教講唯識、講唯心,我是講科學的,一切要拿出證據來,你說一切是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現在請你從心識裏變出一匹馬來。,圓瑛法師一時無法作答,就說:現在講經的時間到了,請你明天看掛牌的解答吧!這天夜裏,圓瑛法師百般思索著這個問題,輾轉反側,無法入睡,要如何才能變出一匹馬來呢?眼看東方已經露出曙色,仍然找不到答案。一直到做早課了,聽到大殿傳來陣陣的鐘聲、磬聲,突然福至心靈,啊!有了!趕快叫侍者拿牌來。原來歷史上有名的畫家趙子昂,有一次為了畫一匹馬,全神貫注揣摩馬的神態。由於專心過度,一天夜裏睡覺的時候,元神出竅,變成一匹駿逸的白馬,同床的太太一看,嚇暈了過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子昂畫馬變馬的美談。圓瑛法師回想起這則故事,就在牌子上寫著:趙子昂畫馬變馬,唯心乎?唯物乎?意思是說世上的一切變化,究竟是唯心的呢?還是唯物的呢?,圓瑛法師寫好了以後,吩咐侍者將牌子拿出去掛起來。侍者一看師父終於解開了難題,一面很歡喜,不過嘴裏卻喃喃地嘀咕道:好僥倖啊!幸好人家問的是變馬,假如對方問的是變牛的話,我想師父大概就變不出來了。圓瑛法師一聽,叫住侍者說:站住,把牌子拿過來。於是在下面又添加了幾句:畫馬變馬,如其畫牛,焉不變牛?人的心識想的是什麼東西,就會變成那一樣東西,心識力量之大,由此可以略知。,唯識所變的舉證,晉書樂廣傳記載著下面一段故事:樂廣曾經宴請一位好友喫飯喝酒,分別後,那位朋友卻久久不再來往。有一天,樂廣遇到他就問他何以如此,朋友說:上回承蒙你請我喝酒,但那天就在我舉杯想喝時,我看到杯中有一條小蛇幌動著,我當時雖然厭惡得心裏起疙瘩,但礙於你做主人熱心招呼的情面,我只得吞飲下去。回家後我就病了,連醫生也看不好。唉!我現在就渾身難受,連茶飯都不思不飲呢!樂廣大吃一驚,心想:杯中怎會有一條小蛇呢?回家後左思右想,朝思暮念,總想不出一個所以然。,直到有一天吃飯時,樂廣坐到朋友上次所坐的位子上,拿起酒杯想一飲而盡,無意間往杯中看了一眼,頓然嚇一跳,杯中居然也有一條小蛇。幌一幌酒杯,移一移位子,再仔細一看,咳!原來是牆上的弓箭折射到杯中的影子。啊!樂廣急忙再把好友請來,讓他坐在原先的位子,酌了一杯酒奉上:你瞧!不要慌,是不是又來一條小蛇啊?樂廣接著起座拿走牆上的弓箭:再仔細瞧!小蛇那裏去了呢?看看這張弓,這就是上次造成杯弓蛇影的罪魁禍首了!朋友一聽,恍然大悟,這時肚子一陣絞痛,一吐卻真的吐出一條小蛇來。疑心成病,久而久之,常會從無中生出有來,所以有時我們說心生則種種法生。,(一)唯識所變的舉證,又如人們夜半行路,一覺得後頭彷彿有鬼,這時頭也不敢動一下,大氣也不敢喘一聲,心臟上下亂竄,兩腿雖已酸軟,仍然死命加快速度,走得愈快,天啊!鬼也跟著走快在後面追趕來了。,(二)唯識的作用,心識的力量很大,晚上睡覺的時候,可以起來夢遊,又能自己回去睡覺。一般人稱為下意識,其實這是第六識中獨頭意識的夢中意識,不必假借眼耳鼻舌身而自行活動的意識。眼耳鼻舌身雖然睡覺不活動了,但是意識能夠單獨活動,上山下海,毫無阻礙,彷彿真實一樣,一點也不覺得是在夢中。,由於意識染著外境的不同,造成各種不同的業因,感受各種不同的果報,也因此而有嗜好、興趣、習慣上的不同。譬如有人看到溪中的魚蝦就說:唉呀!那些小魚小蝦好骯髒啊!小小的身軀裏,卻藏著大便小便、五臟六腑等穢物。但是對一個饕餮成性的人來說,卻把它視為佳餚,吃得津津有味。狗子吃屎,糞便是污穢不堪的東西,可是狗子的鼻識,由於業力所感,連人自己都嫌臭嫌髒的大便,牠卻把它當做珍饈美味,飽餐不已。心識覺得是美味的東西,縱然是污穢難以入口的糞屎,也會變成山珍海味;心識覺得不舒服的地方,即使是清淨的極樂淨土,也會變成刀山劍海。心識牽引力量的巨大,可以印證一二。,中國佛教史上四大翻譯家之一的鳩摩羅什大師,翻譯過不少的大乘經典,譬如法華經、維摩經、金剛經、阿彌陀經等,深為一般人所誦念受持。他年少的時候,有一次到某寺院去遊玩,看到一個猶如帽子的大磬,一時興起,就拿起銅鑄的大磬子,戴在頭上。由於他沒有分別心,只想到這是頂帽子,千鈞重的銅磬,在他的心意識裏,沒有重量的存在,因此輕易地戴在頭上,一點也不覺得重。他的母親一看,就說:胡鬧!那是銅的磬子,怎麼可以當帽子戴呢?鳩摩羅什一聽是銅製的,意識有銅的觀念,馬上感到泰山壓頂般,沈重地抬不起頭來。,TheEND,從前在印度的地方,有一個甘泉村的村落,村落居民樸實忠厚。村中有一個大泉,清淨而甘美,飲之清涼甜爽,最能解渴。病者常喝此水,自然而癒。從遠道而來喝此水者,比比皆是。,這消息傳到國王的耳中,國王羨慕道:珍貴的甘泉,是天然的賜予,像甘露一般能使人精神舒暢,希望村民每日能送甘泉給我。國王的話,村人那敢怠慢,由村長領導,每日須要一人輪流挑水到王城呈上國王。,村莊離王城有五里的路程,沒有車輛搬運,只靠人力挑走,路途崎嶇不平,無論日晒雨打,無論春暖冬寒,村人仍然要挑水進城。久而久之,村人都感覺路途遙遠,勞苦不堪,發出怨言,於是大家便集議他遷,來避免挑水的負擔。,村長知道了大家要遷居的事,立刻召集村民說道:你們暫且不要他遷,待我去請求國王,把五里路改作三里,使里程縮短,不就可以減少疲勞了嗎?村民一致贊同。果然到第二天,村長去見國王,說道:國王啊!村人每日挑水走五里路,以為太遠,不知能否改為三里路的名稱?好的,只要每日能挑水來,改換個名稱可縮短路程的遠近,那以後就改稱為三里吧!,村人聽說國王將五里改為三里,歡喜雀躍,以後挑水不再怨聲嘆氣,忘了疲勞。其實,五里、三里,路程都是相同的,只因為心識認知的轉變,感受也隨之由苦轉樂。,過去在上海曾經發生過一則故事:有一個富家公子在大雪紛飛的早上,推開窗子外望,一看白雪皚皚,非常高興,就吟了一首詩:大雪紛紛滿天飄。當時樓下躲著一個叫化子,正在挨餓受凍,飢寒交迫,聽那公子哥兒一唸,就接了一句:老天又降殺人刀。樓上的富家公子不了解窮人的困苦,依舊得意洋洋地繼續吟著:再下三尺方為景。認為雪再下厚一點,風景就更好了;老乞丐一聽,更覺得悽慘,含悲作結:我輩怎得到明朝?這富家公子和老叫化子因為心境不同,雖是同樣的雪,卻有天壤之別的不同感受。,心識的力量可以穿透時空,造成無縛無執的感應,用現代的科學知識來解釋,這種心識的力量就是腦波,可遠可近。五代時候的僧智禪師,才深德大,有一天,忽然急急召喚全寺僧眾說:大家立刻準備香火做法事,全體一律持誦觀音聖號,來解救江南某寺即將面臨崩塌的噩運。眾僧聽了,覺得十分突兀,一個個茫然不知所以,在僧智禪師再三催迫之下,只得遵命行事。一場法事聲如雷鳴的做完,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後來從南方傳來消息說:江南的揚都講堂,在那一天正聚集幾百個僧侶做法會的時候,忽然聞到外面異香濃郁,空中又傳來陣陣誦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聲音,事出突然,吸引了全堂的人跑出去觀看,做法會的人因此走得一個都不剩,忽然之間,真是好險,說時遲,那時快,揚都講堂轟然一聲崩坍倒了下來,連一個人都沒有傷到,真是奇蹟。這就是心識無遠弗屆的例子。,有一個醫生想瞭解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在監獄裏找到一名死刑犯,對他說:你已經被判處死刑了,砍頭或槍斃的死法都非常痛苦,現在如果我為你打一針慢慢地抽血,血抽完你就會自然安樂地死去,你願意嗎?,死囚一聽,馬上應諾,躺上床,接受醫生的安排。兩眼先被幪起,手臂上紮了一針後,立刻就聽到血一滴滴地滴在桶子的聲音。醫生湊近死囚耳畔,不時地告訴他:唉呀!你的血已經抽出五分之一了,你的臉上已經失去血色了。唉!現在你的血已經抽出五分之四了,你的臉色完全慘白,你快要死了!死囚緊閉雙眼,聽著醫生的描述,心想:我的血快要流乾了,我就要死了。,忽然覺得自己頭暈目眩,身體漸漸虛弱起來。死囚就在自己那殷紅的血液慢慢乾竭,生命漸漸枯萎的想像中,無疾地死了。事實上,醫生並沒有抽出死囚的血液,只是在死囚的耳朵旁邊放置一個水桶,並且接了一條水管,水流入桶中,發出滴答滴答的響聲,彷彿血液答答的滴落聲,而他自己把聽到的一切暗示,在心中造成一幅宛若真實的景象,他完全被自己心識的作用嚇死了。,從前有個老太婆,由於整天哭喪著臉,從來就不曾笑過,因此人們就稱她為哭婆。有一天,有個老禪師路過,借宿老太婆家,看到她愁眉不展,淚流滿面,就問她說:老婆婆,你為何天天哭泣呢?你不知道我內心的痛苦。,老禪師一聽,正起臉色,細聽她娓娓道來: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一個賣傘的青年,二女兒嫁給做麵條的人家。每次一出太陽,我就擔心大女兒的傘賣不出去。一看到天下雨,心情就難過,害怕二女兒家的麵條沒有陽光曝曬,就沒有生意了。所以,我無時無刻不傷心難過,不得不天天啼哭。,原來為了這個緣故,老禪師於是委婉地告訴她:我教你一個快樂的方法,以後你看見太陽出來了,就想著二女兒家的麵條有了日曬,生意興隆;天一下雨,你就想起大女兒家的傘生意上門了。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每天笑嘻嘻地過日子了。,老太婆接受了老禪師的意見,從此哭婆變成了笑婆,整天笑呵呵,不再哭喪著臉了。由此可知,心的力量是多麼大啊!心念一轉,海闊天空,人生何其快樂!心境一變,煩惱就是菩提。身心愉快,解脫的涅槃就在眼前了。,我們的心蘊藏無限的寶藏,能夠變現種種的東西,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世間一切的現象,不外是我們心靈活動的一種影像,一種投射。心彷彿善畫的繪畫家一樣,一管彩筆在握,能夠畫出種種繽紛美麗的圖案,如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我們看看有些動物昆蟲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命,隨著生存環境的不同,而將自己的身體繪成和環境相同的顏色,藉著這層保護色,以避免外境的傷害。所以即使動物鳥獸,為了延續生命,他們的相便能隨心轉,隨心變化,心的功用變化,徵諸於自然萬物的事例,也可以略知一二。,山河大地乃至一切萬法都是唯心所變,唯識所現,這個道理有時卻很難為一般人所信服,然而佛教之所以勝於世法,便在於佛教的使用心力,是超科學的,是出世的。像明代蓮池大師,便以善用心力聞名,據高僧傳記載:明神宗萬曆十六年,夏秋之間,杭州府城及其附近村廓發生了大瘟疫,人畜死亡枕藉,日斃千人。杭州太守余良樞召集了全州醫生急救,都無法遏制疫癘流行,不但處處屍陳,連醫生都一個個倒了下去,令官府束手無策。就在滿城哀號呻吟時,有人獻策:只有請雲棲寺的蓮池大師,用念佛誦經來禳除災凶了。,話一出,立刻有人附和:是啊!他曾以願力驅虎、求雨,都能實現,那麼,以願力來禳疫,或許能救滿城生靈呢?余良樞太守於是誠心誠意齋戒沐浴,恭請蓮池大師移駕杭州靈芝寺,將一切苦境相陳。蓮池聽說後,頷首道:這是仁心仁術,心宏願大,疫癘是可以禳除的,因為誓願和修行並作,在太守方面發誓願,在我個人方面作修行,兩種心力合而行之,自然可以成事。,於是立刻搭蓋法壇,以蓮池大師為主壇,領導雲棲、靈芝兩寺法侶及許多善信,進行禳疫袪癘的法會。說也奇怪,法會舉行不過片刻工夫,回城來報死而復甦的病人已有多起;又一會兒,一些輾轉床第奄奄一息的人,忽然嘔瀉俱止;不數日而杭州府城疫癘全消,四境哭聲俱息,成就了以心轉境的無上妙法。,宇宙萬法本來是如如不變的,但是心識一起了分別,一切山河大地在識藏裏的變現就不一樣了。心情愉快的時候,天上一輪皎月真是詩情畫意;行竊的小偷看到天上的明月,非常的討厭,反而怪月兒不作美,破壞他的好事。假如一個是你心愛的對象,會覺得她比西施還要美貌多情;假如是你不喜歡的人,彷彿母夜叉般地面目可憎。同樣一個人,有了愛意,就覺得對方美如天仙;沒有愛意,甚至由愛生恨時,覺得對方奇醜無比;既無愛意,也無恨意,覺得對方只不過是個相貌平庸的普通人罷了。因此,一切的境界由於心識的分別作用,而有美醜、好壞、優劣的種種差別。如果我們能善於調伏自己的心識,再痛苦的事,也能逆來順受,甘之如飴。譬如站立良久,兩腿酸麻,沒有座位可坐,原本是很辛苦的事,但是只要我們心甘情願,一切也就不以為忤了。因此,如何轉妄識為智慧,是解脫的重要途徑。,【正信的佛教】唯識就是唯心嗎?不。唯識論雖以精神為主,但不否定物質,也不否定客觀的現象,如要否定,那就一空到底,連識也無從可唯了。其實,若講哲學上的唯心論,除了唯物論,幾乎多可納入唯心論的範圍。比如培根、洛克、休謨等,算是主觀的唯心論,黑格爾算是客觀的唯心論,康德算是意志的唯心論,詹姆士算是經驗的唯心論,柏格森算是直覺的唯心論,羅素算是存疑的唯心論(這一唯心論的分類法見於太虛大師法相唯識學概論)。總之,不論是那一種的唯心論,總要立出一個標本,作為他們立論的基礎,有了一個標本的偶像,就難免不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存疑的唯心論是比較開明的,但他們不能指出一個究竟的歸路,仍不免令人有徬徨之感。至於佛教的唯識論呢,雖講三界唯識,三界之內的萬事萬物,均由八識所變,一切的物象器界,均是八識的相分現行,但是並不否定自我而外的一切眾生,三界唯識,是說三界之內的一切現象,是由三界的眾生各自的八識共同所變,也就是三界眾生的共業所變,這裡所稱的八識,不僅是指的當下的心識,而是包括了無始以來的業力所薰的心識,由於業識的現行,便成了八識的相分,成了三界的現象,成了我們所處的世界。我們的世界,物質是由同界所有眾生的八識所變,眾生的相互為緣,也是由於同界眾生的八識互變。,唯識論的宇宙觀,稱為賴耶緣起,賴耶識是第八識的梵文音譯,意思是藏識,能夠含藏一切業種,當業種現行而感得的果報,便是唯識變現,這是從本體上著眼的。若從現象上著眼,便可稱為業感緣起,因為,八識所變的果報現象,實在是由於各自所造的業力而來。若從方法上著眼,不管是賴耶緣起也好,業感緣起也好,都不出乎緣生的原則,唯有眾緣和合,才有現象成立的可能。所以佛教的基本原則,是緣生論。佛教的最終目的是一個空字,因為不用標立任何形而上的偶像,所以不會落於以偏概全的泥沼,因為由緣生而歸結於性空我固空了,法也空了,所以不會令人有徬徨莫措之感。一般的哲學家,我字都空不了,法(形上的標本偶像)字,當然更加無從空起了,如果他們一旦真把他們自我執取的標本空去了,他們便會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而成為無依的遊魂!所以,佛教的唯識論,絕不是哲學的唯心論能夠相擬相比的。-摘自正信的佛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