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篇 热点解读 热点一 史料运用与史学的研究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3192334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篇 热点解读 热点一 史料运用与史学的研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浙江专用)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篇 热点解读 热点一 史料运用与史学的研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浙江专用)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篇 热点解读 热点一 史料运用与史学的研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篇热点解读热点一史料运用与史学的研究,主题解读,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靠这些资料才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获取历史结论。1.史料的分类(1)按表现形式分: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史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一、史料的鉴别与运用,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2)按史料价值分:第一手史料(或称原始史料或直接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遗留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或称间接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这类史料划分跟以上三类史料的关系是: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3)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信件等);“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2.史料的运用(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研究。(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不取孤证)。,命题分析,这类试题在浙江省选考命题中考查频率较高,一般考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辨别原始史料和间接史料、认识史料的证明力、运用史料论证问题、史料结合阐述历史问题等内容。,考题回放,1.(2016浙江卷,1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审题定位:辨别原始史料与间接史料解题思路:D材料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可表明户帖为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项排除;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官方的原始记录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故B项错误;“明太祖实录”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C项错误;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且符合朱元璋农民出身的学识,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故D项正确。,2.(2016浙江4月选考,26)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世人,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工艺之精美,为研究西汉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由此可见()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B.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以重现往昔的历史C.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D.如何证明史实,其实不是史学家的事,而是考古学家的任务,审题定位:史料价值与史料运用解题思路:A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发现,为研究西汉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说明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还能通过重大发现,发现“新历史”,故A项正确,B项错误;C、D两项本身说法错误,故排除。,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C.商朝卜辞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专项训练,解析:C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第一手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本题中B、D为神话、传说,史料意义一般,A项为间接史料,C项属于直接史料。,2.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对其评价争议颇多。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材料是()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B.“文化大革命”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解析:D史料按照其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第一手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及其他实物等。本题中A、B、C三项都属于第二手史料,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史实,D项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则属于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最大,本题选D项。,3.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其主题是丝的来源。甲同学根据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博物志中说:“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得出“丝生于树叶上”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唐代李商隐的无题中的名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得出“丝由蚕吐出”的结论,对甲同学观点进行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同学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正确B.甲同学史料来源于古罗马的博物志具有权威性,其结论一定正确C.无论博物志史料还是无题史料,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正确D.依据社会实践经验和无题史料,甲同学观点错误,乙同学观点正确,解析: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鉴别能力。A项说法片面,材料虽然矛盾,但未必不能得出结论,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论;B项表述过于绝对和盲目,因为有些史料可能有主观臆断;依据社会实践经验可知,博物志中说法是错误的,D项正确;C项也过于绝对,因为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4.(2017浙江杭州期末)2017年3月,四川彭山江口镇1万余件文物出土,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被证实。对张献忠的评价,各个时期各不相同。清初至民国,张献忠被视为“杀人魔王”;1949年后,张献忠为反明抗清有功的“农民军领袖”;近年来,学术界开始直言不讳评价张献忠“暴虐成性”“手段残忍”。此次“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将有助于对张献忠形象的认识。以下叙述中对上述事例的理解有误的是()A.众多出土文物是张献忠政权掠夺财富的直接证据B.出土文物属于实物史料,“江口沉银”的传说属于口传史料C.口传史料的史料价值一般不如实物史料D.越接近现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越具有科学性,解析:D“四川彭山江口镇1万余件文物出土,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被证实”与A相符。B和C的说法正确。D的说法不一定正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时代影响,但不一定越接近现代越具科学性,故D错误。,5.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C.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D.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解析:C材料不能说明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属于对材料的误读,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故B项错误;据材料“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和“史学便是史料学”可知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故D项错误。,主题解读,史学研究是运用历史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的一种思维方法。历史研究的步骤,即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历史评价。1.史学研究的方法(1)哲学思辨方法:即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等一般性的哲学方法分析历史事件。(2)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将政史地综合、文史综合、文理科综合引入及分析。如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角度。,二、史学研究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3)历史比较法:即将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获取结论。一般从两个角度即同类不同期的纵向比较与同期不同类的横向比较。(4)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视考古遗物对历史文献材料的佐证;运用“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发现历史的真相。(5)阶级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即从历史发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苛求古人”。(6)多元史观解读法:即运用多种史观解读一个历史时代或者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实际就是多角度分析评价历史的方法。,2.影响史学研究的因素(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等。,命题分析,1.选择题多以引用某些著名史学家、历史哲学家的话或者某些关于史学理论研究新趋向的史学话语为题干,考查学生对史学思想、历史观、史料学、史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解运用。2.非选择题多是在一道考查主干知识的题目中有一问或者两问链接性考查,多依托历史知识考查史学研究理论的具体运用。,考题回放,1.(2017浙江4月选考,26)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的真伪,从文章和书迹两个方面否定兰亭序是王羲之所作。后有人发表的真伪驳议,表示不同意见。对此,该学者又写了的商讨以作回应。毛泽东当年对此形式颇表赞同。这种讨论方式说明()A.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B.学术争论以澄清事实为鹄的,并不承载还原历史真实的责任C.历史学应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D.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审题定位:史学研究的方法解题思路:C材料体现了关于兰亭序作者的争论,这种争论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B项错误。关于作者的争论未影响兰亭序作品的价值,材料未体现A、D两项,这种讨论方式体现了百家争鸣。,2.(2016浙江10月选考,26)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审题定位:影响史学研究的因素解题思路:B本题属于史料题。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有“忧时伤世”读宋人著作,以自己的经历“以相印证”,可知B选项契合题意,所以答案为B。,1.(2017浙江温州选考模拟)有学者认为,判定任何一制度的得失要根据其实际利弊,因此必须知道此制度实施时期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此种意见叫作“历史意见”。待时代隔得久了,后代人单凭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的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它并非是全不合真理,据此推知,该学者认为()A.“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分别根据当时和现时的“利弊”判定而得B.“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呈互补关系并通过相互印证方得制度全貌C.“历史意见”就是当时的“时代意见”,两者都反映了历史学家的认识D.“历史意见”较“时代意见”客观真实但不能忽视“时代意见”的合理性,专项训练,解析:D制度实施时期人们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叫历史意见而不是根据当时的实情而作的判断,故A错误。后人单凭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判历史上的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的意见有利于对过去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但不一定能得到全貌,故B错误。历史意见就是当时人们的感受,不一定是历史学家的认识,故C错误。无论是历史意见还是时代意见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历史意见比历来人们的感受更加客观,故D正确。,2.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解析:B材料“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说明对于历史研究不能只能从某一角度来看问题,而是要多角度看问题。,3.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A.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B.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C.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D.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题,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解析:A英国的圈地运动又称“羊吃人”,是指新贵族人为的大量圈地养羊,从事毛纺织业,人为的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开,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技术条件,从现代化史观(经济上的工业化)来看是值得肯定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经济上分散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采取的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即逐渐把封建土地私有转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从革命史观(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来看是值得肯定的,故A项正确;从道德标准上看圈地运动,严重伤害了农民的利益,残暴地掠夺了农民的土地,故B项错误;法国的土地变革产生了大批自耕农,小农经济的大批存在不利于法国的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D项并非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故错误。,4.(2017浙江嘉兴期末)“历史关注的不仅是独特事件,同时还是被评定为重要的独特事件。从许多方面来说,历史都是一种判断”。作者旨在表达()A.历史的存亡由史学家的个人意义构建来取舍B.历史学家应关注个别现象多于典型现象和普遍现象C.历史掺杂着价值观念,是事实与史学家个人意义判断的结合D.历史难以捉摸,但可以使用普遍性法则进行解释以昭示其特殊内涵,解析:C历史的存亡由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故A项错误;据材料“历史关注的不仅是独特事件,同时还是被评定为重要的独特事件”可知历史学家不仅应关注个别现象还应关注典型现象和普遍现象,故B项错误;据材料“历史关注的不仅是独特事件,同时还是被评定为重要的独特事件。从许多方面来说,历史都是一种判断”可知作者旨在表达历史掺杂着价值观念,是事实与史学家个人意义判断的结合,故C项正确;历史是有发展规律的,故D项错误。,5.自南宋至晚清,主流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基本持否定态度。但到了近代,梁启超却把王安石比作是中国的克伦威尔,并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这一认识也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这说明()A.中西对比方能形成对历史的客观认识B.史德是历史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C.时间的推移会让历史的真相浮出水面D.对历史的解释会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解析:DA错在表述的绝对化,对历史的客观认识不一定通过中西对比。B表述没有错,但是和题干材料没有联系。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和看法,并没有阐释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故C错误。不同时期对历史的解释不同反映了历史认识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故D正确。,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