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超全考点及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80040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理超全考点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植物病理超全考点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植物病理超全考点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植物病理学重要概念和知识点植物病害1、什么是植物病害?什么是病程?由于致病因子(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作用,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出现很多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在植物病害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首先是受害组织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然后是细胞或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最后在植株外观形态上显现各种症状。2、是否所有的植物病变对人类都是有害的?举例说明。绝大多数病害发生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导致植物产量的减少和品质的降低,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自然界中也存在某些植物病害,对人类来说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例如,人们食用的茭白系其幼茎组织感染能促使植株分泌更多吲哚乙酸累生长激素的黑粉菌后形成的一个肥大的变态茎;郁金香感染郁金香碎色病毒后形成的各种杂色郁金香的观赏价值远高于单色花。3、病害三角和病害四面体分别涉及哪些因素?病害三角:植物、病原和环境。病害四面体:植物、病原、环境和人类。4、什么是病害的症状?什么是病状?什么是病征?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子影响后,显现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植物病部表面可见的病原物整体或其一部分或其产生的各种组织称为病症5、常见的病状分为哪五大类型?分别举例说明。6、常见的病征类型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霉层 并不形成的各种毛绒状物,其颜色、质地和结构变化较大,如绵霉、霜霉,青霉、绿霉、黑霉、灰霉、赤霉等粉层 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状物,分别是白粉病和黑粉病的病症。锈粉 病部表面小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的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分别是白锈病和锈病的病症。颗粒 病部产生的大小、形状及着生位置各异的颗粒状物。有的是不易与寄主组织分离的针尖大的黑色或褐色小粒点,如真菌的子囊果或分生孢子果;有的是可与寄主组织分离的较大的颗粒,如真菌的菌核、线虫的包囊等。菌索 植物根部表面产生的紫色或深色的索状物,即真菌的菌索。菌脓 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的黄褐色、胶黏状、似露状的脓状物,其干燥后形成黄褐色的薄膜或胶粒。菌脓是细菌病害特有的病症。7、什么是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哪五大类?由生物因子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8、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可能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哪些?由非生物因子即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引起因素:物理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水分、日照等。 化学因素 包括营养失调、环境污染即农药施用不当等。9、正确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病害由发病中心逐渐向全田发展;许多病害的病部有明显的病症;一旦发生,植株难于恢复健康。非侵染性病害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无明显的发病中心;有独特的症状,但病部无病症;如及时消除发病因素,病株症状发展减缓或症状消失,植株恢复健康。10.什么是植物病原物?答:具有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的生物称为病原物。植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类群。11.什么是寄生性?什么是致病性?答:一种生物从其他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根据营养方式,寄生物可分为活体营养生物和四体营养生物。一种生物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称为致病性。(关系:前者强调从寄主获取营养的能力,后者强调破坏寄主的能力;绝大多数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并非所有;也并非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寄生性的强弱和致病性的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12.什么是真菌?什么是菌丝?真菌营养体有哪些类型?答: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以吸收为营养方式,大多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体称为营养体,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都是可分支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为菌丝(分支后聚成一体的一群菌丝称为菌丝体)主要类型为菌丝和菌丝体,少数为无细胞壁且形状可变的原生团或具细胞壁卵圆形的单细胞。13.真菌菌丝的变态有哪些类型?真菌菌丝的组织体有哪些?答:变态类型:吸器,许多活体营养真菌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的变态菌丝;附着胞,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假根;菌丝索。组织体:菌核,子座和根状菌索。菌核是由菌丝紧密结合而成的休眠体;子座是由菌丝组织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一种垫状结构;根状菌索是由菌丝组织平行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14.真菌的生活史?常见的无性孢子有哪些?常见的有性孢子有哪些?答:真菌的生活史是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真菌的典型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有性孢子:休眠孢子囊,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15.真菌有性生殖包括哪三个阶段?答:一阶段是质配,即经过两个性细胞的融合,其细胞质和细胞核(N)合并在同一个细胞中,形成双核(N+N);第二阶段是核配,即在融合的细胞内两个单倍体细胞核结合成一个双倍体核(2N);第三阶段是减数分裂,即双倍体细胞核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核(N),从而产生单倍体后代,即有性孢子。植物病原原核生物16.什么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界分为哪四个门?答:原核生物是一类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其染色体为环状双链DNA分子,分散在细胞质中,没有核膜包围,仅形成一个圆形的核质区,称为拟核。细胞质中无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四个门:薄壁菌门 厚壁菌门 柔膜菌门 疵壁菌门17.薄壁菌门中哪些属与植物病害密切相关?答:18.厚壁菌门中属于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是哪个属?有哪些病害?答:19.植原体和螺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哪个门?厚壁菌门植物病毒20.什么是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需在适宜寄主细胞内才能完成自身复制的非细胞生物亚病毒是一些与病毒相似但特征不同,个体更小的病毒类似物类病毒是侵染植物并能在植物体内进行自我复制的,没有外壳的低分子质量的单链环状RNA分子阮病毒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侵染因子,能引起羊瘙痒病,疯牛病等动物疾病,但至今尚未发现其感染植物21.按病毒核酸的种类和其在复制过程中的功能,可将病毒分为哪5种类型?DNA病毒、RNA病毒、DNA与RNA的逆转录病毒22.什么是病毒的内含体?分为哪两种类型?内含体:病毒蛋白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质聚集形成的结构分为细胞核内含体和细胞质内含体23.植物病毒的传播可以分为哪两类?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24.什么是稀释限点?什么是钝化温度?指病汁保持侵染力的最大稀释度,用10-1,10-2,10-3表示钝化温度指使病毒丧失侵染力的最低温度植物病原线虫25.线虫的寄生方式与为害特点。分为外寄生和内寄生,为害特点植物线虫病的常见症状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部生长不良和局部畸形等,似缺肥症状寄生性种子植物26.按照寄生性植物与寄主的关系可以将寄生性种子植物分为哪两类?举例说明全寄生,如菟丝子和列当。半寄生,寄生林木的桑寄生和槲寄生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27.什么是侵染过程?各种病原物的侵入方式如何?指病原物和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在其体内繁殖和扩展,使寄主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直接侵入,自然孔口进入和伤口侵入28什么是潜育期?影响潜育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侵入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的一段时间。潜育期的长短随病害类型、温度、寄主植物特性、病原物的致病性不同而不同。29什么是病害循环?什么是初次侵染?什么是再次侵染?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寄主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中最初引起的侵染,称为初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和健康的植物,称为再侵染。30植物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有哪些?举例说明。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 田间病株 病株残体 土壤 粪肥 昆虫或其他介体 温室或贮窖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31用于计量发病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哪三个?如何计算病情指数?32病害流行过程(S型)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菌量积累和流行的关键时期是哪个?始发期,指从始见微量病情到病情发展至0.05这段时期。盛发期,是从病情0.05发展到0.95的一段时期。衰退期,病情不再发展。始发期是菌量积累的关键时期。33什么是积年流行病害?什么是单年流行病害?积年流行病害是指病害从少量发生起,需要经过年度间的病原物积累,才能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害。单年流行病害是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引起流行的病害。34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有哪些?(1)寄主植物:寄主植物的感病性感病寄主植物的大面积集中栽培抗病品种的抗病性消失。(2)病原物: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物数量巨大的病原物。(3)环境条件:气象因素耕作栽培因素。35什么是测报量?什么是测报因子?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36如何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37.柯赫式法则的内容是什么?柯赫式法则是否可以用于所有植物病害的诊断? 答: 1在病害发生的各个阶段,在受侵染的寄主上都必然能检测到该微生物 2必然能从发病寄主上分离到该微生物,并能获得其纯培养 3健康的感病寄主在接种上述纯培养的微生物时,必然显现该病害的特殊症状 4从上述接种后发病的寄主上必然能重新分离到该微生物,且其性状与纯培养的原始微生物完全相同不能。首先,柯赫式法则是建立在微生物学基础上的,仅适用于侵染性病害而不适用于非侵染性病害;其次,就侵染性病害而言,绝大多数侵染植物的的活体营养生物至今尚不能人工培养,因而这类微生物病原性的确定难以完全遵循柯赫式法则,但该法则的基本原理对其仍适用。38细菌病害有哪些特有现象?常用于细菌病害诊断的方法有哪些?答:喷菌现象;1.显微镜观察2.徒手切片观察喷菌现象3.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诊断39中国的植保方针是什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40什么是3R问题?什么是三致现象?再侵染、再循环、再猖獗 致畸、致癌、致突变41植物病害防治技术(或措施)有哪六大类? 1植物检疫2.农业防治3.抗病性利用4.生物防治5.物理防治6.化学防治42什么是植物检疫?什么是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的原理有哪些?植物检疫是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检验性有害生物通过人为传播扩散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农业防治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通过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来调节病原物、寄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抗病、不利于病原物侵染的环境条件,从而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的方法。生物防治的原理:抗病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交叉保护作用43、稻瘟病菌及其病害循环(越冬、传播、侵入方式、气候条件)和防治答:病菌菌丝具有分隔和分枝,初期无色,后变褐色。分生孢子梗从病组织的气孔或表皮成簇生出,不分枝,一般有24个隔膜,基部较粗,顶部较细。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洋梨形或倒棍棒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成熟后常有2个隔膜。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主要依靠气流进行传播;病菌分生孢子着落于稻株后,在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附着胞和侵入丝,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侵入叶片和潜育期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4和28。防治方法: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化学防治(种子消毒处理、喷药保护)。44、 稻纹枯病菌(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及其病害循环和防治答:菌丝初为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有分枝,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为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有少量菌丝与寄主相连,靠病斑的一侧稍凹陷,成熟后易脱落于土壤中,菌核具有圆形小孔洞,即萌发孔;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着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病害循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随灌溉水传播;直接侵入或有气孔侵入;菌核生活力极强。防治:农业防治,管好水肥,合理灌溉,以水控病;化学防治;清除菌源;生物防治。45、稻白叶枯病菌(稻黄单胞杆菌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vzae)。其侵入和传播方式。答:病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不形成芽孢或荚膜,但在菌体表面有一层胶质分泌物。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蜜黄色或淡黄色,圆形,边缘整齐,质地均一,表面隆起,光滑发亮,无荧光,有黏性,G,好气性,代谢呼吸性。越冬病菌随流水传播到秧苗,从水孔、伤口以及芽鞘或叶鞘基部的变态气孔侵入,条件适宜时,病菌快速生长从侵入处溢出菌脓,菌脓随流水可继续传播。46、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传播介体答:病原物为水稻条纹病毒(简称RSV),RSV粒体主要为细丝状和丝状分枝结构,有些为开环环状体。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白背飞虱,白带飞虱,背条飞虱也可传播,但作用不大。47、三种小麦锈病的病原菌、症状、发生时期和为害部位?病症(夏孢子、夏孢子堆、冬孢子、冬孢子堆)形态有何差别?答:小麦条锈病:病原物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部;病叶上先形成退绿斑点,后形成隆起的橘黄色疱疹斑,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发生于春秋两季。夏孢子球形或卵圆形,淡黄色,表面有微刺,芽孔排列不规则,夏孢子堆较小,椭圆形,鲜黄色,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冬孢子梭形或棒形,双胞横隔处有缢缩,顶端平截或略圆,褐色,下端色浅,具短柄,冬孢子堆为较扁平的短线条状黑褐色斑点。小麦叶锈病:病原物为隐匿柄锈菌小麦专化形;一般只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为害叶鞘,但很少危害茎秆和穗;受害叶片上不规则散生许多较小的圆形或近圆形橘红色夏孢子堆,后期叶背面有暗褐色至深褐色、椭圆形的冬孢子堆;春秋两季发生。夏孢子单胞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有68散生的发芽孔,表面有微刺;夏孢子堆不规则散生许多较小的圆形或近圆形橘红色斑点;冬孢子椭圆至棍棒形,双胞,上宽下窄,顶端通常平截或倾斜,暗褐色;暗褐色至深褐色、椭圆形的冬孢子堆小麦杆锈病:病原物为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形;主要危害叶鞘,茎秆及叶片基部;受害部位产生的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深褐色,排列不规则,小麦成熟前,在夏孢子堆中或其附近产生长椭圆形或长条型的黑色冬孢子堆;由于夏孢子不耐寒冷,病害随气温在地域间转移发生。夏孢子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红褐色,单胞,中腰部有4个芽孔,胞壁上有明显的刺状突起;冬孢子椭圆形或棍棒形,褐色,双胞,上宽下窄,横隔处有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或圆锥形,柄较长,上端黄褐色,下端近无色。48、简述小麦白粉病(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的病害循环过程。答:在夏季气温较低的地区,病菌以分生孢子在自生小麦或夏播小麦上继续侵染繁殖,或以潜育菌丝状态越夏,在低温干燥条件下,病菌以闭囊壳混杂于种间或在病残体上越夏;分生孢子可借助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到寄主表面后,分泌酶溶解其细胞壁,并借助机械压力侵入寄主;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秋苗基部叶鞘或叶片组织中越冬;早春气温回升,越冬病菌恢复活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扩大危害。49、小麦黄矮病、丛矮病、和土传花叶病的主要传播介体分别是那些?答:蚜虫、灰飞虱、病土或病根和流水。50、玉米大斑、小斑病的症状特点、病害循环。大斑病 症状:叶片病斑有两种类型:1、退绿斑:初为椭圆形小斑,病斑沿叶脉扩展后,形成褐色坏死条纹,周围呈黄色或淡褐色。2、萎蔫斑:初为椭圆形、黄色或青灰色的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沿叶脉扩大成长梭形,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后期变为青色或黄褐色。病斑常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大斑,引起叶片干枯。田间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密生灰黑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大斑病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在玉米生长季节,病残体中的菌丝体产生的分生孢子或越冬的分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在适宜温度下,分生孢子萌发,从寄主表皮细胞直接侵入,少数从气孔侵入。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长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其他玉米植株上,进行再侵染。小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病害先发生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叶片上病斑有3种类型:1、病斑椭圆形,其扩展受叶脉限制,黄褐色,边缘深褐色。2、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扩展不受叶脉限制,灰褐色或黄色,一般无深色边缘,有时病斑上出现轮纹。3、病斑为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周围有黄褐色晕圈,病斑不扩大,属抗病类型。小斑病病害循环: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分生孢子虽可越冬,但存活率极低。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在叶面有水膜时,萌发形成芽管,由气孔侵入,随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51、玉米茎基腐病的显症高峰是乳熟末期至蜡熟期,病原菌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症状如何?如何越冬和传播?如何防治?答:茎部症状:开始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的不规则褐色病斑,随后缢缩,变软或变硬,后期茎内部空松。剖茎检视,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粉红色菌丝,茎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三节,甚至第四节,极易倒折。叶部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青枯、黄枯和青黄枯,以前两种为主。青枯型也称急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向上迅速枯死,成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黄枯型也称慢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向上逐渐黄枯。禾谷镰孢以菌丝和分生孢子,腐霉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借气流、风雨、灌溉、机械和昆虫传播。52、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病害性质、危害时期、显症部位、症状特点的区别答:丝黑穗病为系统性侵染病害,单循环病害;到穗期出现典型症状,穗部显症;病株雌穗短小,基部大顶端小,不吐花丝,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黑粉粘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雄穗受害仅个别小穗变成黑粉苞,也有以主梗为基础膨大成黑粉苞,外包白膜,黑粉粘结成块,不易分散,或花器变形,不能形成雄蕊。瘤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多循环病害;在整个生育期,任何地上部分的幼嫩组织都可受害;病苗茎叶扭曲,畸形,矮缩不长,茎基部产生小病瘤,成株在感病部位形成各种小病瘤53、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如何越冬,传播,如何防治?答:粗缩病:病毒在第六代灰飞虱3、4龄幼虫体内或冬小麦及杂草病株内越冬;靠第1、2、3、4代灰飞虱成虫在不同时期传播;防治: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化学防治。矮花叶病:54、甘薯黑斑病的症状特点有哪些?如何防治?答:病斑多在伤口处,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性,中央稍凹陷,轮廓清楚,直径15cm,病斑上往往产生灰色霉层(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和黑色刺状物(子囊壳)。黑色刺状物顶端常出现黄白色蜡状小粒(子囊孢子)。病斑下组织呈黑色或墨绿色,薯肉有苦味。甘薯幼苗基部受病菌侵染后,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逐渐扩大后,环绕薯苗基部,使之变黑腐烂,地上部分叶片发黄。防治:控制初侵染源的传播;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无病壮苗;种苗处理;安全贮藏种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55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在症状表现、致病机理、病病害循环方面有哪些异同?病原菌指什么?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在症状比较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危害时期苗期至成株期主要发生在成株期发病盛期现蕾前后开花结铃前主要症状点黄色网纹、青枯、矮缩掌状斑驳、萎蔫、落叶株型矮缩不变发病特点从上向下从下向上致病机理:两种病的致病机理中重要假说都是毒素学说和堵塞学说。棉花黄萎病,病菌在此生代谢过程中产生轮枝菌素,棉花枯萎病则产生镰刀菌酸。堵塞学说认为病原菌的菌丝在导管中大量繁殖堵塞导管,影响水分运输。病害循环:棉花黄萎病和棉花枯萎病的病害循环相似。都是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在棉籽、冰病残体、土壤和未成熟的土杂肥中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从幼苗跟梢和伤口处侵入经导管扩展到枝叶和种子。在茎秆内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农事操作和地下害虫又可侵染其他健株,形成再侵染,。病土和病株的根茎叶和种子又可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源。56常见的棉花苗期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常见的病害: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疫病、茎枯病、角斑病。通常造成烂种、烂芽和死苗,出现缺苗断垄,幼苗发育迟缓。 防治措施: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1) 精选棉种 选饱满种子,暴晒消毒2) 种子处理 药剂浸种、拌种,温汤浸种和硫酸脱绒3)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深耕改土;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4) 化学防治 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57、常见的棉铃病害有哪些,如何进行防治? 常见病害:炭疽病、疫病、红腐病、黑果病、红粉病、软腐病、曲霉病、茎枯病、角斑病。常造成烂铃或僵瓣,使棉铃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正常吐絮,纤维缩短,产量降低。 防治措施:以加强农业栽培管理措施为基础,改善棉田生态环境为中心。l 加强栽培管理1) 合理施肥与排灌2) 合理密植及时整枝3) 加强铃期害虫和苗期叶病防治4) 及时抢摘l 化学保护 l 选育抗病品种58大豆包囊线虫病的症状和病原是什么? 症状:一般在开花前后植株的地上部分症状最明显,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植株明显矮化、瘦弱,叶片发黄早落,发芽早,结荚很少。病株根系不发达,根瘤稀少,有大量须根,严重的根系腐烂,植株早枯。病原物为大豆包囊线虫。59、区分花生黑斑、褐斑和网斑病的症状特点答:黑斑病病斑较小,初为褐色,扩大后为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周围有浅黄色晕圈,背面有许多小黑点;褐斑病病斑较大,周围黄色晕圈明显,潮湿时病斑也产生黑色霉层;网斑病:先产生褐色小点,后扩大为褐色至黑褐色大斑,边缘呈网状,不清晰。60、瓜类霜霉病、枯萎病、蔬菜灰霉病的病原、症状。答:霜霉病:病原为古巴假霜霉。主要危害叶片。子叶受害,正面呈现不规则褪绿黄斑,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成株期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初期,叶背出现水渍状病斑,后扩大加深,病重时病斑连成片,使叶片变黄干枯。枯萎病:病原为无性菌类镰孢属真菌。幼苗发病,茎基部变褐缢缩,多成猝倒状,成株期发病茎蔓基部稍缢缩,常纵裂,溢出琥珀色胶状物。灰霉病:病原为富氏葡萄孢盘菌。植株所有地上部分均可被侵染,病部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可导致花腐、果腐、叶斑、猝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