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承智班)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6395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承智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承智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承智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承智班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1895年,由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在上海出版后,几千册一售而空,三年间卖了两万到三万本,一时成为“谈新学者,皆不得不备之书”,以致于盗版书更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翻译者采用了本土化的译书策略 B.清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C.该书内容适应了当时国人的需要 D.外国传教势力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2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D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4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5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 )A. 改革传统教育制度 B. 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C. 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D. 维护清朝统治6北平市地方法院在1929年10月至1930年9月受理的离婚案件高达974 件,其中判决离婚的有611件。同期北平居民的婚嫁人数为10999人,平均5499对婚姻关系成立。从这组数据可知当时北平的离婚率约为11%,差不多相当于每九对结婚者中就有一对离婚。可见离婚率之高。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B婚姻自由蔚然成风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民众赞同离婚行为7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学之两大砥柱。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 )A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 B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C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8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述评,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 )A标志着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方面已经进入到新的高度B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表明李大钊、胡适等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推动中国民主科学思想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其对传统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9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A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B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C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D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10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11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12“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B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C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D折射出全体国人均要求改革的社会思潮13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14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 )A主张全盘西化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15梁启超指出:“十年来之中国,若支破屋于淖泽之上,非大乱后不能大治,此五尺之童所能知也。武汉事起,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民心理之所同然。是故声气所感,不期而治乎中外也。”这表明梁启超( )A对戊戌变法立宪改良失败的反省 B肯定辛亥革命顺应近代化潮流C认为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近代化 D继续改良反对暴力革命16针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他表达的意图是( )A坚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B肯定进化是渐进的过程C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 D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7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18下表是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推动这一重大教育变革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预备立宪 D辛亥革命19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礼教的孔子,为万世师表。”上述引文旨在A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B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D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20李大钊指出“二千余年所谓纲常、所谓名教、所谓道德、所谓礼义,哪一样不是损卑下以奉尊长?哪一样不是牺牲被统治者的个性以事治者?哪一样不是本着大家族制度下子弟对于亲长的精神?”下列主张与上述思想内涵最为一致的是( )A主张中体西用 B提出“打倒孔家店” C倡导民主共和 D宣传马克思主义21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着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梁启超意在( )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D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22近代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畲认为:“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大块有形,非可以意为伸缩也。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在这部著作中收图42幅,其中只有一幅关于日本和琉球的地图未用西方所绘地图,其余都按西方原图描摹。这反映出( )A.作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B.全盘西化思想在士大夫群体中大为流行C.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 D.中国为“世界之中”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23叶德辉评论中国近代某现象时说:“欲托孔子以行其术,托尊孔之名,伏伪经之渐。”该评论针对的是( )A反对把孔子神化的李贽 B倡导中体西用的洋务派C推行改革变法的康有为 D主张尊孔复古的袁世凯24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每岁亦需巨资”。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这从本质上反映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B.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曲折性C.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 D.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251873年,对外国使臣朝见中国皇帝时行不行跪拜之礼,有官员认为:“彼本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是犹聚犬马豕羊于一堂,而令其舞蹈扬尘也。然则得其一跪一拜,岂足为朝廷荣;即任其不跪不拜,亦岂足为朝廷辱。”上述言论体现了( )A顽固拒变的腐儒心态 B通权达变的自我安慰C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D平等友好的外交理念26下表为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18601899年1902年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2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28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与革命是活跃在中国社会中的两种救国力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两者都反对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国家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都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政治领域的影响民国的建立意味着民主最终战胜了专制A B C D29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 )A“中体西用”的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30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作者持此观点的目的是()A.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 B.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C.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 D.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31当代学者余英时在评述民国时期某一运动时说:“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 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这段材料所反映的运动,其特点不包括:A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作用突出B把中国近代反儒学运动发展到新阶段C其现代化旗帜即“民主”与“科学”D对西方文化有了彻底而全面的认识32根据以下图片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 B.都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都借助儒家思想进行斗争 D.当时的中国社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33孔子改制考:“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宣传变法托古改制讲求改革策略走西方君主立宪道路A. B. C. D.34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间,中国社会相应出现了六种社会思潮,他们依次是地主阶级革新思潮、太平天国革命思潮、洋务思潮、( )( )( )三个空依次应该填上()A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潮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社会主义思潮C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潮D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思潮35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二、非选择题36(18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完成下列问题:(1)同学们搜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8分)社会思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2)某同学搜集到天涯论坛一篇文章漫谈儒家的三纲五常,其中有段: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母体文化,是极不明智的,也是极其荒谬的。统统的加以否定,肯定是犯了极左的幼稚病;完全加以继承,肯定是犯了极右的老朽病。该继承的却不继承,不该继承的却强行继承,那肯定是患了精神与功能上的紊乱症。还有什么和谐稳定可谈呢! 请问:犯了“极左的幼稚病”和“极右的老朽病”分别是影射什么运动?(3分)(3)某位同学笃信西方学者亨廷顿的观点,因为他认为“儒教与西方文明是互不相容的,儒家文化不能与民主并存。”结合相关史实,请至少举一例给予反驳(3分)(4)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4分)37.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思想潮流?(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图3、图4有关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2)从图1到图4反映了近代中国怎样的时代主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思想进步潮流发展进程的特征。(2分)38(13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二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材料三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写道:“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请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4分)(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4分)(3)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主张的历史意义。(5分)参考答案12345678910CDDCDACBBD11121314151617181920CDACBCBACB21222324252627282930CDCBBAABBA3132333435DCDCD36维新思潮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分)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或全盘否定)(2分)“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答2点即得2分)(2)(3分)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3)(3分)(举一例,言之成理即可)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重新活跃已具有民主启蒙的色彩;晚清康有为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制度相结合,宣扬维新。(4)(4分)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顺应时代潮流。(答到2点即可)37.(1)思想潮流:图1:维新变法思想;图2:民主共和思想;图3:民主与科学思想;图4:马克思主义。(4分)进步作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人找到了拯救国家、拯救社会的新道路。(4分)(2)主题: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2分)。特征:从制度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2分)38(1)19世纪60年代,王韬主张以中国正统思想观念为根本,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即“中体西用”。(2分)19世纪80年代,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2)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开民智。(2分)并提出了兴民权的具体步骤:先是开官权、兴官智,再是开绅权、兴绅智,最后实现开民智,兴民权。(2分)(3)陈独秀强调普通民众的权力,(1分)否定君主制,(1分)批判儒家思想。(1分)影响:抨击专治制度,有利于促进人民的思想解放。(2分)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