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 (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5983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 (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 (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 (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学校: 班级: 姓名: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纸。第卷 阅读题 (共55分)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神游荷塘 “士”的回归朱世丽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人的感情世界。朱自清调动艺术表现手段,将蓄积已久、不吐不快的情感诉诸文字,郁积之情得以畅释、转移。在创作上,他热衷于自然。他把自然人性化、人格化。他能与自然交流对话,情趣盎然、物我两忘,达到“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执着于山水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大特征,唯有在那里,才能解脱名缰利锁,潇洒自在。即便是表现“颇不宁静”,“荷”亦“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些描写既展示了作者运用比喻等技巧,也写出了作者在此境中的感受静谧的荷塘边,勾起了作者对冰清玉洁、特立独行的品格的自我期待,特有的景、物、光、色、味的浸漫诱惑下,他的灵魂潜入到另一世界那是一个由真与美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和谐纯净的世界;那里没有纷争,远离尘嚣,无物的困扰,无权的左右,那是朱先生苦苦追寻的“士”的家园。朱自清在你我中讲:“我依着时光老人的引导,一步步去温寻已失的自己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世界民,这条路非走不可。”为什么非要走这“忆之路”?因为现实“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暂时只有逃避一法”。为何“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一个具有仁爱思想的“士”,当然是“不能或不愿参加”到屠杀者的行列。他逃避法之一,便是“忆之路”,而忆的结果则是对自己的解剖:“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范畴终于只是范畴,此外也只能是廉价的新瓶装旧酒的伤感。”社会形势的前逼后追、日常琐事塞实了他的心房,一颗“士”心几乎被吞没,精神家园濒于沦丧。那么,神游荷塘,仿佛梦魂归家园,漂泊的“士”魂回到了心室,心灵复苏了。这是陈酿的“旧酒”从死封的“新瓶”中潜溢出来,弥漫朱先生周身,熏香、微醉。尽管这醉意是微微的、淡淡的、暂时的,但足以慰藉他的心。 既然朱先生坚守的是“士”的品格,怎样理解他早期参加的文学革命活动呢?这是一个青年儒士的积极用世的态度,“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的体现。这与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年轻时不是一致的吗?然而将近而立之年的朱先生,所志的“道”已被摧毁殆尽,“学而优”亦不能“仕”;在现实中他不可能“达”,也就无法“兼济天下”;他连“独善”的起码条件也不具备,没有“士”的基本生活保障,没有自在的生存空间,没有自由自主的权利,任凭他怎样坚守而现实无“士”的立身之地。于是,他在艺术的真实中为苦闷的灵魂寻了一方宁静的乡土月下荷塘,从而获得了心灵的真实感和解脱感。(节选自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1下列关于朱自清的“士”的回归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在真与美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和谐纯净的静谧荷塘中,朱自清对冰清玉洁、特立独行的品格的自我期待。B是朱自清在与自然交流对话中,达到“无我之境”,像古代文人一样,在山水自然中挣脱名利,潇洒自在。C是在“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的现实中,不使精神家园在“忆之路”上濒于沦丧,他选择的唯一逃避之法。D朱自清在艺术的真实中为自己苦闷的灵魂寻找的一方宁静的乡土,以期获得心灵的真实感和解脱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展示人的情感世界是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朱自清将积蓄已久、不吐不快的情感,运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来。B“颇不宁静”的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充溢着美感,这既是他的真实感受,也是他营造出的“士”的家园。C朱自清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世界民”,“不能或不愿参加”到屠杀者的行列,他就得非走那条“忆之路”不可。D社会形势的逼迫使朱自清的“士”心完全消失,他只能神游荷塘,让漂泊的“士”魂回到心室,心灵得以复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自清早期参加文学革命活动,体现了一个青年儒士积极用世的态度,与他坚守的“士”的品格并不矛盾。B将近而立之年的朱自清无法坚守“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与现实中没有“士”的基本生活保障密切相关。C正如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年轻时一样,青年时的朱自清志于道,但现实中他所志的“道”已被摧毁殆尽。D在前逼后追的社会现实中,而立之年的朱自清既不能致“仕”,又不可能“达”,甚至“独善”都无法做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6分)成都的春天刘大杰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做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磨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选自宇宙风第16期,1936年5月1日)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1段把成都的季节与外地的季节作对比,把成都的花与外地的花作对比,写出了成都的春天“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的特点。 B文章第3段引用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很好地表现了成都梅花的独特之处,真是美妙绝伦。 C写杨柳“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表现了杨柳柔媚的姿态和微风扶柳轻飘的动态,十分惹人怜爱。 D作者写薛涛林公园的春意时,不仅着重突出此公园的风景特色,还用西湖上的风光来反衬薛涛林公园的风光。 E文章选材丰富,既有自然之景,又有风俗人情,多姿多彩,可谓“形散”之极;但由于作者用热爱、眷恋的情感将它们串成一体,故毫无散乱之感。 5.本文题目是成都的春天,文章写出了成都春天的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6分)6.文章第5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7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8对文中下列词语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 B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兄,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C籍吏民:官吏、百姓的户籍。 D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C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D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4分) 译文: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译文: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B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闷心情,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 C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D诗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叙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12.涉江采芙蓉的最后两句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试分析这两句与迢迢牵牛星的最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怀?(5分)名篇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女子青春年华,容颜润泽,暗示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浓情蜜意的两句是: , 。(2)在赤壁赋中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 。 (3)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奉命于危难之间。第卷 表达题 (共65分)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只是沧海一粟,而宇宙中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数以百万计,因此,在远星系的行星系统中,很可能有些会像地球般适宜生命繁衍。自钓鱼岛事件之后,中国在和平问题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不时敦促日本端正态度,但中日局势仍不绝如缕,和平之路仍很漫长。 这些激情洋溢的字句以及放浪形骸的学者气质生动说明了专业科学工作者的价值。他曾因躲避战乱而隐居深山,和平后下山才发觉人间变化巨大,亲人阴阳两隔,逝者如斯,面对此情此景,他不禁悲从中来。 著名歌唱家刘欢为甄嬛传演唱的主题曲凤凰于飞,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感动不已。 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你炼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穷匕见的时候,早就上当受骗了。 A B. C. D.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10月27日,“翰墨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参展作品围绕“中国梦”为主题,用书法的艺术形式传承中国文化精神。 B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自身优势,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C对于游客反映的故意弄枯小麦,相关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有村民未按规划,在预留的游客通道播撒了小麦,因此用农药弄枯了部分小麦。 D凤凰卫视这些年记载了一个优秀企业崛起的过程,是一部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伴随读者精神成长、时代变迁和人性光辉的回忆录。 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兰芝、仲卿为追求婚姻爱情自由而死,实质上是他们为追求生命自由、维护生命尊严,为追求幸福人生而死。 仲卿、兰芝屈从焦母、刘兄两个封建专制家长的安排, 等于屈从了强权的支配,结果就 放弃了婚姻爱情的自由,放弃了人生美好的感情, 同时 放弃了生活的自由、生命的自我。 活着,即使各自再嫁再娶, 是在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没有自我的状态下活着。这样的人生失去了精神、灵魂,没有情感守持,没有生活自由,生命处于被奴役、被禁锢的状态中。A因为所以不只是更是虽然但B如果就不是而是即使也C因为所以不是也是虽然但D如果就不只是也是即使也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睡眠是生命的必需品, ,就会受到惩罚。保证睡眠,才符合生理科学。学习时间占用了睡眠时间,看起来是整天在念书学习,结果 。这不仅仅是科学的事,也是法律的事。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要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在6点半之前就起床了 ,在高中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在6至8小时之间的,比例高达65%。 四、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父母对孩子说“为你好”,老师对学生说“为你好”,朋友对朋友说“为你好”,领导对员工说“为你好”这一声声“为你好”里,有关爱,有温暖,有帮助,有保护对于“为你好”,你有怎样的见闻、感受或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阅卷老师修改、补充。1 C 3分【解析】:“忆之路”,表述为“唯一逃避之法”不对,原文是他逃避法之一。2 D 3分【解析】:“完全消失”错,原文是“一颗士心几乎被吞没”。3 C 3分【解析】:“道被摧毁殆尽”不是在朱自清早期“志于道”的时代,而是在其而立之年。4. EC。4分【解析】A没有天气的对比,主要突出了成都“宜于养花”的特点。B林和靖的诗句并不是说明成都梅花的特点的。D不是突出“风景特色”,而是人文特点;不是反衬,是对比。5. 6分成都的春天来得比江南早。各种花木层出不穷,争奇斗艳。成都人春天生活的闲适与情趣。(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6. 6分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或: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2分),写出了花会上艳妆的女人之多,(2分)从侧面烘托出了成都花会的盛况。(2分)7D 3分8C(籍吏民: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3分9C(“不知如何是好”错,张良给刘邦出了关键的一计。)3分108分(1)项伯连夜赶到刘邦驻军地,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完整地告诉了他。(记分点:之,到;私,秘密;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每点1分,语意通顺1分,共4分) (2)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流寇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记分点:所以,的原因;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每点1分,语意通顺1分,共4分)11.B 3分【解析】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缠绵情意。12. 5分涉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相爱相思又不能相聚相守的痛苦。迢寓情于景(或间接抒情),抒发了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的慨叹。13. 5分(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受任于败军之际14. C 3分 、沧海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不绝如缕:像细丝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逝,流逝,而此处理解为去逝,故错。、长歌当哭:用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此处望文生义、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15. B 3分 【解析】 A、“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 C、成分残缺,“反映”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弄枯小麦”后面加上“的问题”。 D、搭配不当,“伴随”与“读者精神成长”能搭配,但是与“时代变迁和人性光辉”不能搭配,可改为“伴随读者精神成长,体现着时代变迁和人性光辉”。 16. D 3分17. 6分(1)如果缺少睡眠(2)学习效率反而降低(3)睡眠不足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18.5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