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5554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峪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1-40每题1分,41-50每题2分,共60分)1.“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2.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产品分配方案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实施的条件3.面对近代企业的举步维艰,郑观应指出:“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无可如何。”据材料。郑观应认为影响近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封建主义的制约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官僚主义的压迫 D民族资产阶级不作为4.从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A注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B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C重视边境与内地的协调性发展 D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5.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6.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A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B书商版权意识明显C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通俗文学作品普及7.下图是18701911年晚清时期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统计图,其内容涉及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等多方面。金融类文章明显增多的根本原因是A.列强侵华加剧 B.实业救国影响 C.民族经济发展 D.舆论环境宽松8.孙文于民国十二年十一月,将国民党改组,十三年一月,开全国代表大会于广州,改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六月,设黄埔军官军校,军队中皆设党代表,以宣传主义,于是南之壁垒一新也。“新壁垒”取得的巨大成果是A实现了国共两党合作 B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C建立了工农割据政权 D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9.“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10.20世纪最深刻的科学革命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这两个理论的共同之处有突破了经典物理理论 否定了传统狭隘观念论证了质能转换关系 扩大了人类认识领域A B C D11.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12.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梭伦改革时,“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主要得益于A实行财产等级制 B废除债务奴隶制C实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四百人会议13.“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14.“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15.“特别是1996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A国家干预的加强 B混合经济的完善C第三产业的兴起 D信息技术的推动16.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该朝代的“新气象”不包括A胶泥活字印刷的发明和使用 B交子的使用C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 D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17.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燎原烈火向天明”指代的历史现象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C红军长征的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8.“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大跃进的“浮夸风”C“文革”的严重错误 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19.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下列城市或地区,按其对外开放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青岛深圳海南岛上海浦东A BC D20.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它开始的标志是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B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C惠特尼开创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 D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21.“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材料表明()A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B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C世界很多权力中心已经成为超级大国D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难以独霸天下22.“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我们经常在皇帝的圣旨中看到的话语,它可能最早出现于哪位皇帝的圣旨中?A汉武帝 B唐太宗 C康熙 D宋太祖23.美国和德国属于两种类型的国家,但是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却有一项内容惊人一致,是( )。A国家元首的权限 B国家元首与议会的关系C联邦制 D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24.东汉的蔡伦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杜诗发明的水排?( )A灌溉农田庄稼 B排调地里过多的积水C冶炼一把铁镰刀 D渡过一条湍急的大河25.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探讨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26.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27.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力制约权力,以下关于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职权牵制与监督和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同是()A三权内容不同 B对社会影响不同 C本质目的不同 D产生时代不同28.下列报刊或书籍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的是()A四洲志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29.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30.有人对近代以来美术流派作出这样的概括:“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古代历史或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重视画面的严整与和谐”“现实主义美术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时生活的社会环境”“浪漫派绘画重视的是栩栩如生的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画面讲求整体效果而非细部修饰”“印象派绘画捕捉的事物是闪动的光影和色彩。”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浪漫派绘画作品,印象派绘画作品B印象派绘画作品,现实主义绘画作品C浪漫派绘画作品,印象派绘画作品D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现实主义绘画作品31.“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对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A电影成为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C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D电影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32.“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古代的()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行省制33.“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最早应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3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在此,作者意在强调该制度()A扩大了官员来源 B提升了官员文化素养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3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A秦朝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北宋文官任知州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36.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C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37.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们所选择的路线?( )A湖北的武汉 B.贵州的遵义 C江西的瑞金 D.甘肃的会宁38.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39.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 )。A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都有共同的斗争目标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40.梁漱溟在报上发表题为论学生事件的文章,他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从这段材料中提炼的信息有()学生有爱国之举袒护曹、章学生凭爱国主观失却法律理性不可取学生行为有过激之举A B C D41.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这一战役()A标志着全面抗战兴起B反映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主导地位C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42.某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独立宣言发表 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C自由女神像落成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43.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才结束。A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 B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C九二共识的达成 D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44.一位美国学者评价中国古代火药发明时说:“还有什么能比人们想寻求长生不死丹而结果却找到了能杀死千百万人的物质更具有讽刺意味的呢?”下列也具有这种“讽刺意味”的史事有A.造纸术的传播B.清末“新政”C.戊戌变法D.罗斯福新政45.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放弃重农抑商政策,转而适应时代潮流注重发展工商业()。A一五计划 B大跃进运动C洋务运动 D中共十四大46.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资本侵入 B民族资本经营不善C官僚资本的重压 D资本家不支持政府47.赵国庆是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A6岁时,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入学B15岁时,他在广播中听到了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C20岁时,他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并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D30岁时,他在海南经济特区创办了电子产品加工厂4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49.“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列关于该理论产生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知识经济大发展受到全世界的持续关注B.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C. 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到严重挫折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50.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C电气革命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影响2、 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其中51题20分,52题20分)51.(20分)尽管欧洲一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自冷战结束以来,人们却一直都在讨论其发展前景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欧洲合众国是欧洲人对历史向他们发出的挑战所能作出的唯一回答。建立欧洲联邦实际上就是对未来的呼唤和回答,这种呼唤要求欧洲各国人民变成一个单一的欧洲人民。意斯皮内利欧洲联邦主义者宣言(1957年)材料二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政治上的国家主权,文化上对本民族国家的认同,都受到不断的侵蚀,这使得相当多的民众思想跟不上一体化的步伐。民众对欧盟的怀疑和抗拒情绪将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更经常的阻碍,(那么)欧盟领导人需要深入分析欧盟各国公民的这种怀疑和抗拒情绪的根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这些情绪。否则,欧洲精英们追求的欧洲统一的梦想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李济时欧洲全民公决的政治传统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材料三 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有明显变化。它经历了一个从积极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演变成对欧洲分而治之的过程。这给欧洲一体化前景增添了变数。欧洲一体化的最高目标是争取与美平起平坐的独立的一极地位,这与美国对欧战略目标是相冲突的,欧美关系渐行渐远,裂痕愈益扩大。丁银河冷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美国因素分析材料四 欧洲一体化最深刻的根源在于欧洲文明的同一性。源于希腊的欧洲古典文明在罗马共和国晚期和罗马帝国早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这个时期的“希腊化”进程使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相互交融,共同造就了欧洲文明的构架,这两者之间的交汇被普遍认为是“人类发展史上为数不多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计秋枫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斯皮内利呼唤建立的“欧洲合众国”在二战后已经有了回应,请结合史实简述其进程的两大阶段。结合所学,欧洲一体化发展有什么趋势?(6分)(2)据材料二、三,阻碍欧洲一体化的内外因素有哪些?(8分)你认为欧洲一体化对当今世界政局有什么影响?(2分)(3)根据材料四,欧洲一体化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这跟维护中国统一的思想根源有异曲同工之妙,维护中国统一的思想根源是什么?(4分)52.(20分)不管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情况的日益复杂,经济政策都在不断的调整和创新。结合书本有关知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材料二 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刚上台时)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材料四 到70年代初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美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混合经济”。人教版教材必修2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在工业革命后,这种经济思想政策风行资本主义世界,直到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它才受到严重挑战?(4分)(2)材料二中的“这一学派”奉行的是什么经济思想理论?与材料一的经济思想相比,其“新”在哪里?哪一历史事件是这种经济思想的最早实践?这一实践创造出一种什么新体制?(8分)(3)材料三的现象是由什么体制造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调整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失败后,直到邓小平改革开放突破这一旧体制,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改革开放创造出一种什么新体制?结合罗斯福的经历,经济改革调整的出路在于什么?结合材料四,综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改革调整,体现出了经济改革调整手段的什么趋势?(8分)嘉峪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总共60分) DDADABCBCCBABCDCBBCBDACCDDCBBCCBCCDAADDADBABCCBDAA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51题20分,52题20分)51.(20分)(1)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三者合为欧共体;1993年欧盟;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6分)(2)内因:民众思想情绪;国家主权;民族国家的认同。外因:美国分而治之政策;美欧冲突加剧(各两个即可,8分)。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2分,言之成理亦可)。(3)欧洲古典文明;华夏儒家文明。(4分) 52.(20分)(1)自由主义(或自由放任);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4分)(2)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8分)(3)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苏联模式或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改革调整的出路在于体制创新;由单一的计划(或国家干预)或市场(或看不见的手)手段方式变为计划(或国家干预)和市场(或看不见的手)相结合的手段方式。(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