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v 传染病管理组织1、 医院传染病管理委员会及工作制度与职责12、 传染病防治管理领导小组及职责3、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及职责4、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制度与职责5、 重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7、 传染病应急预案8、 预防保健科传染病工作管理规范v 管理制度1、 传染病管理制度2、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3、 公共卫生应急值班报告制度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5、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6、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7、 门诊日志登记制度8、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9、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0、 传染病培训制度11、 传染病首诊负责制12、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3、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4、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15、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16、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17、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18、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19、 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20、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21、 检验科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22、 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23、 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病种、程序与时限v 管理措施1、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的治疗和控制措施2、 传染病职业暴露预防管理及卫生防护措施3、 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有关部门落实控制传染病传播措施4、 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制度及保障措施、v 管理措施1、 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2、 传染病患者就诊转诊流程3、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4、 疫情报告卡片工作流程5、 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递流程6、 传染病防治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流程7、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8、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流程1、 医院传染病管理委员会及工作制度与职责 医院传染病管理委员会主 任 委员:李伟11234567890副主任委员:全玉斌 11234567890委 员:杨会芳11234567890、朱丽11234567890、刘克仁11234567890李淑梅11234567890、赵铁雁11234567890、谭喜进11234567890 委员会职责1. 审议、确定医院传染病管理实施方案。2. 检查、指导科室传染病管理工作,重点是传染病隔离、消毒制度及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3. 督促组织全院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曾强医务人员防治传染病的能力及对传染病防治法律责任。4. 定期分析医院传染病管理形式。查找管理薄弱环节,改进工作。5. 组织制定传染流行时的紧急防治预案,并组织实施。 委员会工作制度1. 每年第一季度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审议修定医院传染病管理实施方案。2. 每季度召开全体委员会,分析医院传染病管理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限期改进。3. 每月听取传染病和管理办公室有关本院传染病发病、报病情况及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4. 传染病流行时及时向全院通报疫情、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紧急予案,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加入防治传染病的统一部署,积极落实各种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治传染病。2、 传染病防治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制度与职责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传染病的防控救治及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工作,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疫情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调整我院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关职责。传染病防治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结构及职责如下: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法定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管理组有组长、副组长、组员组成 传染病防治管理领导小组组 长:李伟11234567890副组长:全玉斌 11234567890组 员:杨会芳11234567890、朱丽11234567890、刘克仁11234567890李淑梅11234567890、赵铁雁11234567890、谭喜进11234567890 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职责:1.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各项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指导全院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2. 协调各科室在传染病报告管理中的相互配合。督促医务人员做好科室日常工作,以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及时、有效、规范的进行。3. 组织开展全院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的培训。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各种传染病病种等的教育与培训。4. 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设有专门人员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并及时上报,定期检查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的报告工作。对疫情报告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5. 每季度通报上季度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6. 将院内传染病疫情情况及时报告院内相关科室,建立健全完善的疫情预警与应急反应机制,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制定相应的传染病应急预案。7. 做好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又感染和污染。8. 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医院提出的改进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的意见。3、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及职责疫情报告管理组织,法定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管理组有组长、副组长、疫情管理员、疫情直报员、组员组成。 传染病防治管理领导小组组 长:李伟11234567890副组长:全玉斌 11234567890疫情管理员:白丹华13121982960疫情直报员:朱丽11234567890组员:刘克仁11234567890、蔡淑慧18345551665、杨会芳13126875210、李淑梅11234567890、谭喜进11234567890 职责:1. 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月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2. 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3. 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4. 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5. 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6.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7. 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医院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及其职责:疫情领导班子:由院长、疫情管理人员、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感控科负责人、质控科负责人组成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 职责:1. 负责制定每年的传染病防治计划,并督促落实。2. 负责全院职工对传染病防治法的知识培训和岗前培训及年度考核。3. 严格执行传染病信息管理规范,及时准确的网络报告。4. 凡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付霍乱、天花)艾滋病或斑疹伤寒、回归热、白喉、流脑、乙脑、恶性疟疾、非典、禽流感先电话汇报,做好电话记录,随后网络报告。5. 对各科的传染病消毒隔离工作进行业务指导。4、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疫情信息。根据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和关于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网络直报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 传染病死亡报告管理领导小组组 长:李伟11234567890副组长:全玉斌 11234567890组 员:杨会芳11234567890、朱丽11234567890、刘克仁11234567890李淑梅11234567890、赵铁雁11234567890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负责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制度。2. 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开展工作。3. 制定死亡病例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4. 协调处理本医院在死亡病例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5. 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6. 对违反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罚。对在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5、 重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 重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组 长:李伟11234567890副组长:全玉斌 11234567890组 员:刘克仁11234567890、李淑梅11234567890、谭喜进11234567890、李立清1000000008王秋爽10000001006、齐振华10000000007、郭峰 1000000000008、贾玲11234567890 领导小组下设医疗专家组:组 长:全玉斌 11234567890副组长:刘克仁11234567890组 员:李淑梅11234567890、李立清13333333398、郭峰 1999999999999、吴文梅、1999999999王秋爽15999999996、齐振华13299999999、陈小叶13473632442、雷国新139999999997 疫情处理组:谭喜进、赵铁雁 后勤保障组:谭喜进、王瑞华、李广建 消毒隔离组:李淑梅、赵铁雁 宣传组:贾玲、朱丽丽 职责:负责医疗救治工作,及时、准确、规范地向上级报告医疗救治进展情况,负责相关诊疗、护理指导工作。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卫计委“制定并完善医院应急预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的处理能力,特修定北京松堂关怀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达到具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预警、及时控制和快速处置的能力,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体应急预案如下:1. 组织领导:院长负总责,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和医疗急救小组,协调配备兼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人员。2. 应急队伍建设(1) 组织:抽调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内、传染病防治等医疗专家和从事检验、影像、后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及院委会成员组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应急医疗小组。(2) 培训:适时安排应急小组人员进行创伤急救技支、检伤分类、心肺复苏、组织指挥等基本技能培训;并要求各科加强专业技能及协调配合训练。(3) 应急物资配备:从个人防护、救援装备、医技检验及综合急救等四个方面筹备,以保障各种应急之需。3. 人员组成(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组长:李伟11234567890副组长:朱丽11234567890组员:杨会芳13344444440、贾玲11234567890、朱琳1333333333314(二)应急医疗小组:总急救组长:刘克仁11234567890 副组长:李淑梅11234567890组员:杨会芳1333333333330、白丹华1333333333330、朱丽112345678904. 各部门工作职责:(1) 应急指挥小组职责:负责应急事件处置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负责启动应急机制后的统一协工作。(2) 院办公室职责:1) 协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综合协调工作。2) 负责医院应急办公室组成部门职责界定。3) 保证医院总值班工作制度落实。(3) 医院总值班职责:负责处理医院非办公时间的突发公共事件,及时接受、传达上级行政部门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通知,负责启动绿色通道。(4) 医务科职责:1) 负责组织救灾、反恐、中毒、各类传染病和放射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医疗救治工作。2) 负责全院范围内应急事件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通报,组织对报告的应急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3) 负责组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队伍,调配各专业医疗人员。4) 定期对医疗队成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队伍整体应急处置能力。5) 根据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上级指示选派医疗队,负责院内应急人员调配、管理。6) 负责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为紧急事件处理提供决策依据。7) 负责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应急队队员联络,并保持畅通。(5) 护理部职责1) 负责组织应急事件医疗救治中护理人员的调配。2) 负责护理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消毒隔离技术及护理安全工作。3) 配合医务部组织的应急队伍演练,加强医护配合。(6) 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负责指导、监督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物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7) 人事部职责:1) 派出人员的统计及分类管理。2) 调配院内人力资源。3) 任何人不得拒绝参加应急救治工作。(8) 药学部职责1) 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疗用及消毒用药品的采购储备供应;2) 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3) 参与药物安全性监测方案的制定;4) 提供其他药学技术服务。(9) 设备科职责1) 设备科保证重点部门设备完好,随时可用2) 随抢救进程及时提供所需设备。3) 随时进行抢救设备的现场维修。(10) 信息中心职责: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做好信息系统维护,保证运行正常、信息准确。(11) 病案室职责:负责收集相关疾病的病例资料,整理、审核。(12) 保卫科职责1) 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划定隔离区时,保卫科及时提供人员,并设立专人进行保安,阻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患者及可疑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救治区域。2) 遇有突发灾害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时,保卫部门必须及时对通讯等公共设施、医疗设备采取保护措施。3) 与公安部门保持联系,实施对嫌疑人的监控。5. 应急响应: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畅通,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时刻处于预备状态,加强快速反应能力,强化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反应迅速,处置及时、正确。要求做到:(1) 开设24小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电话:65471612(2) 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3) (三)准备救治所需的设备、药品、器械、车辆和床位。(4) 组织协调医疗急救小组快速现场应急救治受伤人员。(5) 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成员会议讨论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我院应急处理方案。(6) 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历归档由院病案室完成。(7) 每周对网络进行杀毒处理,保证网络的通畅;每季度进行一次突发事件的演练,随时检测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医疗救治及自我保护能力,随时做好应急准备。6. 应急工作流程:急诊科医院总值班人员医院总值班领导启动应急预案部门联动救治处置评估总结。附:联系电话区应急办24小时值守电话:65471612朝阳区卫计委应急办电话:658567777、 传染病应急预案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式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市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1)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2) 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重度事件的。(4)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艾滋病、肺炭疽、麻风病、结核病、登革热、人感染猪链球菌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2.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医务科及业务院长报告,由院长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3. 接诊医生对于可以传染病患者,及时进行会诊以及早明确诊断,或直接按规定转运病人至指定医院。4. 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对传染病爆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5. 对传染病做到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扩散。6.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院感染科要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规范要求,做好医院感染控工作,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院废物的处理,加强监督和指导。7. 物质贮备:各科室认真做好必要的诊治、设备、治疗药品、防护设备、消毒器械和药品,检验设备和试剂贮备工作。每年例行检查俩次。8. 本预案将根据具体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组 长:李伟11234567890副组长:朱丽11234567890组 员:杨会芳13333333330、贾玲11234567890、朱琳133333333334(二)应急医疗小组:总急救组长:刘克仁11234567890 副组长:李淑梅11234567890组 员:杨会芳13333333330、白丹华1333333333360、朱丽11234567890传染病防治管理小组:组 长:李伟11234567890副组长:朱丽11234567890组 员:杨会芳13333333330、贾玲11234567890、朱琳13333333333李淑梅11234567890、刘克仁11234567890、白丹华133333333308、 预防保健科传染病工作管理规范1.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2.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 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4. 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5. 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6. 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7. 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8. 每月与医务处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9. 规范计划免疫工作。10. 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v 管理制度1、 传染病管理制度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的发生流行,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1. 预防(1) 对传染病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深入持久地开展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病保健知识,认真组织实施防治传染病的有关规定。(2) 成立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传染管理监督工作。(3) 医稷员要掌握传染病流行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4) 严格执行隔离、消毒等制度,加强消毒效果监测和院内感染监测。防止医源性、医院内,实验室感染及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5) 接受有关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专业训练。2. 报告(1)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病种报告甲、丙、种35种传染病。(2) 医务人员(医疗、医技、护理)均为法定报告人。当确诊或疑似甲、乙、丙种传染病时,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上报(14岁及以下儿童需填写家长姓名)。并做好传染病的疫情登记,订正或死亡的拔节期报告。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报或拖延迟报。(3) 传染病报告做到全、快、准。发现甲类应在6小时内,乙类在12小时内,丙类24小时内报告至县卫生防疫站。发现暴发疫情立即报告。实行疫情“零”病例报告制度。(4) 发现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处理。”认真执行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发现传染病流行时及报告预防保健科并报告县防疫站等有关部门。积极参加防治,就地扑灭疫情。(5) 传染病报告卡片由预防保健科专人负责及时收集、统计,经检查有漏项、错项、填写不清楚的,报告人应及时被正。疫情管理人员每月对门诊部和住院部病历日志进行核查并核对,做到疫情登记报告漏报数0,疫卡填报合格率达95%。(6) 对发生的伤寒、脊灰、麻疹、白喉、乙脑、疟疾等本地从未发生(或未证实)过的传染病,新发生的传染病,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3. 监督、奖惩(1) 为了提高传染病管理制度,医院分管领导经常督查疫情管理情况,防保科每月全面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 传染病管理与院、科两级岗位责任、经济挂钩,对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迟报、漏报、乱报或不报传染病,违反传染隔离、消毒制度,造成传染传播或流行的,根据情况给予经济罚款、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1. 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2. 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3.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4. 抽出的药液放置不得超过2小时,开启的静脉输用的无菌溶液须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原则是现配现用,特殊情况,按使用说明执行。5.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2次。无菌器械保存液及容器每周更换2次。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6. 特殊区域:如各科治疗室、换药室、废物处置间、医疗废物暂存间、门诊注射室、产房、人流室等,每日消毒液擦拭物表与地面2次,每日空气消毒1-2次。7. 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消毒剂、消毒用品每季度一次生物监测,有记录。8. 使用的清洁工具(拖布、扫把、抹布等)标识明显,分别清洗,定点放置,定期消毒,不得交叉使用。9. 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巾),保持病床干净整洁;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浸泡消毒。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10. 不明原因传染病、朊毒体、气性坏疽等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衣被及特殊传染性衣物均应与其他衣物分开,单独用双层口袋密封,且注明疾病名称,运到指定地点放置并与洗涤公司交接清楚。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换下的带有脓血、体液的被服、床单放入污物袋中,标识清楚,运到指定地点放置。11. 化验报告单实行远端打印方式或消毒后定点放置。12. 疑似传染病人应单间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按传染病管理要求处理。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1.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注射器、针灸针、针头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2. 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1) 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剂等可选用干热灭菌。(2) 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消毒、灭菌。(3) 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原则上需达到灭菌水平的器械禁止采用化学灭菌剂浸泡消毒灭菌)(4) 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的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3. 选择使用经卫生部批准、具有批准文号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4. 消毒剂的使用,应当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说明书应有批准文号、有效成分及其含量、配制方法、应用范围、使用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等。5. 熟悉各类消毒剂的杀菌性能、特性、配制方法、稀释方法、配伍禁忌、使用禁忌、可能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熟悉消毒效果监测的基本技术,对医院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定期监测。6.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1) 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2) 中度危险物性品,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如胃肠镜、纤支镜、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体温表(口表、肛表)等应采用中或高水平消毒法消毒,体温表(腋表)采用中或低水平消毒法消毒。(3) 低度危险物性品(如床单、被套、墙壁、地面、家具等),一般用清洁或中低水平消毒方法处理,但在特殊情况下,作特殊的消毒处理。如在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7.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 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2)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4) 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 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专门的消毒间并有明显的标识;每个工作区设有流动水和非手触式洗手设备、手消毒用品,操作完毕后及时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需配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设备;对源于病人的原始标本如痰液等进行涂片或接种平板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生物安全柜安置位置符合要求。设置门禁开关,入口处有生物危险标志,限制与试验无关人员进入。3. 超净台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超净台的紫外线消毒灯应3-6月监测有效强度1次,并按要求记录。4. 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保洁处理,湿式清扫,遇有污染时立即消毒、清洗,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5. 必须使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6. 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如过氧乙酸、含氯制剂等每日监测);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7. 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按规定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8.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玻片);报告单实行远端微机打印或经消毒处理后定点放置。9.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灭菌物品包外贴指示标签,并标明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人员姓名及无菌包名称等。10. 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种、毒种保存液等,必须就地消毒灭菌,按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置。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1. 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2. 进入室内时应衣帽整洁,带口罩,操作前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3. 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防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4.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5. 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名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6. 碘酊、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7. 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8. 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室内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有记录。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地面湿式清扫,清洁用具要专用,除工作人员及治疗病人外,其他人员不许在室内逗留 门、急诊消毒隔离制度(院内现占无门、急诊)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应执行相关部分的消毒隔离制度外,做好以下几方面:1.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指定隔离诊室疹治,并及时消毒。2. 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病人呕吐物、排泄物要及时消毒处理。3. 医务人员的手要随时流水清洗和消毒。4. 急症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5. 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3、 公共卫生应急值班报告制度为了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保证及时、快捷地获取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确保县、乡、村各级相关部门信息渠道的畅通,切实履行卫生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的职能,特制定本制度。1. 24小时值班有关规定:(1) 全体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由应急办公室负责排班。(2) 法定节假日值班由中心应急办统一另行安排。2. 值班人员工作职责(1) 负责值班电话的接听、记录,负责传真的接收、发送、记录;(2) 负责解答电话等有关咨询;(3) 接收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认真做好记录,核实情况。(4) 接收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并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重大事件和特急事件应立即电话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小组。3. 值班工作要求(1) 各科、室要把昼夜值班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积极配合应急办安排调配人员落实值班工作,任何职工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值班任务。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1.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2. 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3. 医务处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4. 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5. 医院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6. 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7. 医院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8. 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9. 发现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5、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2. 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3. 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4.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5.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6. 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6、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1. 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2. 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3. 预防保健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4. 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7、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制度1. 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2. 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3. 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 4. 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5. 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6. 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8、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 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2. 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3. 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防保科。4.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5.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2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9、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 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2. 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3. 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4. 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5. 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以备后查。6. 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10、 传染病培训制度为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确保及时、准确、完整的报告传染病以及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制度。1. 每年年初制定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计划。2. 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3. 每年对本院及全部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至少二次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工作规范及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培训。4. 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5. 每次培训后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试,并及时打分,同时写出培训总结。6. 存培训通知、签到册、课件或讲义、考试分数等记录。7. 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8. 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11、 传染病首诊负责制1. 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全院传染病管理的工作计划及相应制度,收集、积累、整理工作台帐及信息资料,进行档案化管理。2. 门诊部主任及急诊科主任应是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组织的成员,应对轮转医师、进修医师宣传、介绍疫情报告制度。3. 首诊传染病医师应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下称传报卡)和转诊工作,并指定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相对吲定)对每天的门诊日志与传报卡进行核查,发现漏报应及时督促当事人补报。首诊传染病医师应负责填写传报卡和转诊工作。4. 各科室设臵传染病报告记本,及时发送传报卡至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负责各病区所有传报卡的签收、分类登记并进行网络直报。12、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 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2. 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3. 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4. 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5. 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6. 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7. 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8. 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9. 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10. 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13、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 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2. 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3. 报告病种:u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u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u 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4. 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5.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6. 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7. 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8. 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9. 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