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简答、论述、分析题综合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5317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简答、论述、分析题综合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简答、论述、分析题综合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简答、论述、分析题综合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简答、论述、分析题综合练习及答案(一)一、简答题与论述题1、鲧禹治水。是一个前赴后继治理洪水的故事,从中可以大致归纳出几点现实内容:1、是上古时期洪水是人类经常要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2、鲧与禹是相承以共同完成治理洪水的任务,也即人类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了解的洪水的特性,用疏导的方法实现了对洪灾的遏制。3、鲧虽然治水没有成功,但他为治水不惜触犯天帝,献出自己生命的行为与精神值得人们敬仰。2、苏轼江城子记梦。这是一首悼亡词,写出了死别之痛,相思之苦,写出了对亡妻的一片真挚深沉的感情。上片主要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的起伏。下片主要写梦中的悲喜及梦后的喟叹。艺术特点是:1)直抒胸臆,感情真挚。2)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时间与空间,过去与眼前,梦境与未来,交织在一起,情节起伏,用笔有进退,感情有悲喜,曲折变化)。3)语言朴素自然,明白如话(三、四、五、七言交错使用,恰当表现出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4)用词悼亡,是苏轼的首创(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力,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令人耳目一新)。3、曹植白马篇中的少年英雄形象。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诗歌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4、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思想蕴含。这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古人”指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燕太子丹等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诗人感叹自己未能见到广开言路、善用贤士的圣明君主,由此陷入极度悲伤中,遥想后代也不会遇到与自己相知的人。“前贤已去,后贤未及。”一种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的悲哀油然而生。仅此两句,简明易懂,却通过俯仰古今,站在跨越时间的高度,来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惆怅的悲凉似乎刹那间飞越时空,惊天恸地。这两句深刻表现出诗人仕途失意的感伤和封建时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屡遭压抑的悲愤和孤寂情怀。5、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点。诗歌直抒胸臆,气势磅礴,风格慷慨悲凉,语言质朴自然,刚健有力,体现了诗人力图摆脱齐梁“采丽竞繁”诗风,倡导“兴寄”与“汉魏风骨”的诗歌主张。6、项脊轩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前半部分记述书斋营建的过程,重点描写“百年老屋”修葺后新的读书环境和怡然自得的心情。后半部分回忆与书斋有关的人事,感情真挚,平淡中透出复杂的意绪和感伤的情调。正文之外还有五年后补记的对亡妻的深情忆念。文章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文章以项脊轩统领全篇,借轩写人,借轩抒情,把若干生活琐事有机地连缀在一起,形散而意不散。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注重细节,刻画生动,语言质朴而富有表现力。7、氓中女主人公的思想发展历程。第一章追述结识与相爱,第二章回忆热恋与结婚,这两章是对婚前恋爱至结婚经过的回忆,甜美幸福中有追悔。第三章痛悔自陷情网,第四章怨恨氓之负心,这两章转入了对遗弃现实的感叹,哀怨中有决绝。第五章自悲不幸遭遇,第六章表示决绝悔忿,决绝中有哀怨与愤慨,表现了女主人公觉醒后的愤怒和刚强果决的性格。8、评析诗经中的氓。氓是一首描写弃妇的诗,它通过一个女子婚姻上的悲剧,揭露了礼教的罪恶,揭露了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命运。氓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诗,它叙事而带有浓郁的感情,在抒情中又显示事情的发展,其中还夹有议论,三者融汇在一起,把事情过程,女子的思想感情以至曲折复杂的心理,都简练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它对我国后世叙事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9、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前人评为“以孤篇压倒全唐”,试分析其艺术成就。(1)把客观的实境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朦胧。(2)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衬托了离愁别绪,显示了人生的短暂。在离愁的抒写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宇宙人生的探索。(3)诗歌写了五种事物,以“月”为重点,有主有从,巧妙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境。10、简析逍遥游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逍遥游的论证方法主要有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作者为了说明顺应自然、忘却自我的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通过鲲鹏与蜩、鸴鸠、斥鴳、朝菌、蟪蛄、宋荣子、列子等一系列的比喻对比,说明人与万物皆有所待而不得逍遥的事实,并从齐物的角度自然证明了真正逍遥的境界。(6分)逍遥游的集中体现了庄子散文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一表现在奇特的构思和及其丰富的想象上,如文中层层推进对比论证的使用和对鲲鹏变化的描述;其二表现在丰富词汇的熟练运用和对事物的自在描绘上。(6分)11、简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辛弃疾的摸鱼儿主要通过传统的比兴手法,含蓄委婉地寄托了词人壮志难申的身世之感和深切的爱国热情,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憎恨。(9分)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全词能以婉媚的儿女情态曲折地体现出“化为绕指柔”的英雄情怀。(3分)12、试评析李将军列传(节选)中的李广形象。李广武艺高超,但在战争中并不恃一夫之勇,而是冷静睿智、根据战场的实情灵活机动,故而能凭借其奇正不一的战争谋略扬威于匈奴;他英勇善战,行廉好义,待部下宽让友爱,故多得士兵之心,但仇杀霸陵尉则体现了他性格中刚愎狭隘的一面。13、简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杜甫思想。这首诗结合诗人个人的遭遇、感受和对人民的了解,表白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和忧世济民的执著意愿。并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矛盾,一针见血地指出统治阶级骄奢荒淫的生活正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劳动人民的基础之上。同时联系他在骊山的所见所感,预示了一触即发的政治危机,倾泻出诗人无比深广的忧愤。诗人对唐代社会的弊病把握准确,诗人是历史的见证人和时代的先驱者,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十分鲜明的“诗史”性质。14、简析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病梅馆记是龚自珍散文的名篇。文章以“病梅”象征被病态社会扼制和摧残的人才。前半部分写造成“病梅”的原因在于人们病态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是借以揭露封建专制统治对人才的思想束缚和精神戕害;后半部分写“疗梅”,作者发誓要拯救那些被扼制和摧残的人才,最后更表明了“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的志向和决心。此文托物言志,立意深刻,与其说是记叙文,不如说是言简意赅的政论文。文章形象生动,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感情色彩浓郁,通篇贯穿着一种难以辩驳的逻辑力量。15、试析孟浩然临洞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此诗大致作于诗人游湘地,张说贬官岳州时。作者写此诗赠张丞相,希望得到他的引荐。诗中生动描绘了秋汛期间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委婉表达了自己急于求仕的心情。这是一首干谒诗,但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怀糅合在一起,使人不易看出干谒的痕迹。特别是前半首写景,不仅充分表现了洞庭湖动人气魄的气势和声威,而且借以象征唐王朝开明强盛的现实,为后半首的述志作了铺垫和暗示。此诗是孟浩然雄浑壮逸风格的代表作。16、姜夔扬州慢(纵豆蔻词工冷月无声):这首词为词人东下游淮扬时作。当时金兵屡次南侵,致使扬州荒凉残破。作者目睹萧条的扬州,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歌咏此诗,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上片写他的所见实景及实际感受,着重写经历战乱后扬州的萧条、空阔、冷清和荒芜的面貌;下片深化,主要在形象、感受和意境的扩大,作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感情悲凉。这首词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词人运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写昔日之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17、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和项羽的人物形象。刘邦:虚伪、奸猾的小人的形象,他岁有善用能臣的一面,但粗鄙、多疑,在整个事件中他始终是胆战心惊的,惟恐丧命。项羽:仁而爱人、守约重义的贵族将领的形象,他直率,不善计谋,刘邦只是恭维了他几句、道个歉,他就宽恕了对方。18、分析冯谖客孟尝君。本文记叙冯谖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种种政治外交活动(焚券市义,谋复相位,在薛建立宗庙),表现冯谖的政治识见和多方面的才能,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和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冯谖善于利用矛盾以解决矛盾。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是基于士为知己者用的观念。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说明他认识到争取民心对巩固贵族统治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是当时颇为流行的民本思想的反映。他游说梁惠王,口上说如果梁迎孟尝君,将使梁“富而兵强”,实际却是为了使孟尝君能在齐恢复相位。这种权谋欺诈的作法,又反映出冯谖具有当时策士的共同特点。在人物的刻画上,善于把人物的活动组织成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安排上迂回曲折,使用语言上,文笔生动,富于文采。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有关人物的特点和相互关系。19、浅析前赤壁赋。这是一篇出色的文赋,它采用主客对答的传统手法,将叙事、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既是情韵深致的诗歌,又是理意透辟的散文。它表现了作者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所追求理想的坚持,以致身处逆境依然豁达、乐观,也反映了他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20、简析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写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相好歌妓的惜别之作。通过真实而深刻地描写与恋人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状,和推想别后旅途的孤寂与难以排遣的思念,抒发了深深的离愁和知音不遇、漂泊无依的游子情怀。全词借助具体鲜明的画面形象来展示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活动,将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熔为一炉。语言精练准确,句式流动而多变,音韵节奏自然而美妙,感情真挚而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1、简述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由乐及悲到理性了悟的思想历程。乐:描绘月夜泛舟大江的美好景色和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悲:客人洞箫的幽怨声调,喟叹人生短促的渺小与变动不居。理性了悟:将人生须臾与时空无限的矛盾统一起来,赋予人生以积极的意义,表现了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所追求理想的坚持,以致身处逆境依然豁达乐观和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22、结合诗文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长恨歌既有对现实的批判、讽喻,又有对唐明皇爱情悲剧的同情。在创作构思之初,作者的主观意图中同情与讽喻是二者兼有的,但是本诗对李杨悲剧的描述,虽依据了一定的史实,但融进了作者许多的艺术想象和加工创造,因而出现于读者面前的,是一出被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作品的前半部分以史实为根据,先是“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玄宗的沉迷,“三千宠爱在一身”写杨妃所受的宠幸;接着切入“渔阳鼙鼓动地来”写马嵬之变,“宛转峨眉马前死”写杨妃之死。作者在这里将逸乐的生活当作安史之乱的原因,是有荒淫误国的讽喻的。但诗歌的第二部分作者却匠心独运,铺写了唐玄宗自蜀到京、从春到秋、从日到夜睹物思人的缠绵悱恻之情,并引出了道士寻方的一段。这一部分描摹玄宗的相思之情可谓细腻、真挚,字字深情,也写出了杨妃的忠贞。在这里,作者已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二人帝、妃的身份,而是着力同情、赞美这苦苦相思的感情的,其中的感动和激赏,强化了“长恨”的主题,使本诗浓郁的哀婉抒情气氛,成为患难、忠贞的爱情的颂歌。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使得本诗半部分的讽喻并非主要,对人物的悲剧性爱情的同情和歌颂却更具感染力。23、长恨歌赏析。全诗通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准确把握了人物个性,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这两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格调婉转缠绵、凄艳动人。全诗可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叙写杨玉环被选入宫,从不同的角度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第二部分写安禄山起兵后玄宗君臣逃奔西蜀,杨贵妃被绞死的经过。第三部分,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第四部分写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第五部分,写杨贵妃的话,极言生离死别之恨难消。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把李杨爱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本诗情节曲折离奇,以描写人物的情感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将现实描述与艺术想象结合,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议论结合。前两段是揭露、批判,主要采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后两段是同情、歌颂,主要采用浪漫主义的幻想,二者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全诗叙事完整,情节复杂曲折,起伏变化,并且裁剪得当,详略适宜,使叙事诗带有强烈的抒情性,二者水乳交融,极富感染力,叙事写景中呈现出浪漫的传奇色彩和浓郁的抒情气氛。另外,此诗还运用了对偶、排比、比喻、比拟、顶针、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24、项羽本纪中项羽的形象:(注:节选部分写项羽垓下被围、乌江自刎,描述了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答题时注意选择。)项羽是秦末历史的核心人物之一。灭秦前,他是反秦斗争所造就的起义领袖;灭秦后,由于他有大勇而无大略,善打硬仗而不善计谋的弱点,逐渐陷于孤立,最后失败自杀,成了悲剧人物。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调动多种艺术手法,以饱含同情和惋惜的笔调从多个侧面写出了项羽的盖世英雄形象,深刻揭示了他的悲剧性格,把这一历史人物写得栩栩如生。(1)项羽的性格:志向远大,勇武过人,豪爽刚直,还有几分厚道,但同时他头脑也比较简单,粗疏寡谋,容易轻信。注:垓下之围、乌江自刎中的项羽形象:两节是项羽最后在军事上的失败和人身上的灭亡。垓下之战以“溃围、斩将、刈旗”三事突出项羽的英勇、豪迈、叱咤风云的气概,但已徒有匹夫之勇而胸无良谋。而“天之亡我”的慨叹又不仅说明他政治上仍然幼稚而且也反映了他死不瞑目的豪迈。“乌江自刎”则通过愧见父老,赐马亭长,赠送头颅等细节描写刻画出项羽知耻不苟活,知恩图报、慷慨豪爽、重义气的风度。(2)项羽的历史功绩:为推翻秦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推翻秦朝后他成为天下诸侯。(3)项羽的错误:他是站在被推翻的六国贵族的立场上反抗秦朝的,所以推翻秦朝后他的措施、策略违背了历史,导致天下重又陷入战乱,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有很多失误,失去了统一天下、消灭对手的机会,同时他迷信武力,残暴嗜杀,因此失去民心,这是他失败的原因。但最后在灭亡的时候他仍未认识自己的错误,还在怨天尤人。(4)司马迁是如何刻画项羽形象的:1)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件和细节。如早年小事,如第二段的巨鹿之战关于项羽除伏章邯,解赵之围,均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威猛无畏和善于指挥的特征,为推翻秦朝作出巨大贡献。2)通过不同人物性格对比。如与刘邦在鸿门宴上的明争暗斗,显示出项羽的有勇无谋,头脑简单,缺乏政治头脑,他不懂谋略,算不上是军事家,更称不上政治家,揭示出他只能败在刘邦手下。垓下之战项羽夜饮不眠,慷慨悲歌,揭示人物矛盾和痛苦的内心世界。项羽乌江自刎与汉军五分其体的行径形成强烈的对比,再现他的英雄本色。3)通过一些具体场面的描写和渲染,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被围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态度:司马迁对于项羽既有喜爱,又有惋惜,把他刻画成一个悲剧英雄。4)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由于作者个人遭遇,对项羽是笔端含情,时露惋惜之情。本文着重歌颂项羽英勇善战,同情其不幸的结局,人物的形象在本篇中得到了有所侧重然而突出鲜明的表现。25、刘基卖柑者言:这是一篇有寓言性质的讽刺小品,突出的特点是“言近而旨远”,借卖柑人的话,揭露了当时文臣武将欺世盗名的腐朽本质,表现了作者愤世嫉邪的情感。开头的记事是全文的引子,写柑“玉质而金色”,及至剖开,里面却是“干若败絮”,自然地引出了卖者的议论,指斥那些武将文官貌似“干城之具”和“庙堂之器”,实际上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文章通过鲜活的形象描写来说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讽刺深刻,辩驳极为有力。语言简洁而又犀利,反诘句、排比句、对偶句的运用很有特色,言简意赅,而且有种强劲的气势。26、齐晋鞌之战:节选部分正面叙述了齐晋鞌之战的经过,这一段写齐国的军队骄狂轻敌,将帅各呈其勇,结果遭到惨败。而晋国的将领齐心协力,顽强奋战,终于获得了胜利,作品生动地描写了双方将帅在战争中的不同表现和性格。擅长描写战争是左传最突出的特点,它不仅能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和场面,而且能够写出战争的性质和成败的关键,且记述得首尾完整,具体、生动。叙述大的战役,更是有条不紊,主次分明,曲折细致,并注重把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揭示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叙说军事行动。虽不重在刀光剑影的描绘,但也能写出战争的波澜起伏和紧张气氛。齐晋鞌之战典型地体现了左传的这些特点。作品描绘了战争中的重要细节,表现了与战人物的不同性格。它主要通过将帅的动作、语言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又通过齐侯骄狂、晋国将帅勇猛的语言、动作的对比来反映战争的胜负的原因。27、试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中的刘兰芝形象和焦仲卿形象。刘兰芝:勤劳、善良、倔强、对爱情忠贞专一,有反抗精神,恩怨分明,有深远的眼光,能看到悲剧结局,而焦忠卿则较软弱,充满幻想,最后才意识到幻想不可能实现,与刘兰芝共赴黄泉。28、简析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成功刻画人物的。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典型言行表现其思想和性格。如面对南方是东晋,北方已沦为外族之手的南北对立的不同政权,周侯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王丞相(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周侯的庸懦颓废,王导的刚毅奋发都只是通过一个动作、一句话来表现的。语言简洁含蓄,生动传神,把两种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对比描写,使人物的精神面貌更明显,给人印象极深。29、简析杜甫蜀相一诗。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所在。颔联写祠堂的荒凉,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忠心报国。尾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艺术特点:(1)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2)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描述,勾画出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并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对诸葛亮的赞美、惋惜之情。全诗情景相生,互为表里,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悲壮苍凉的诗风。30、简析温庭筠菩萨蛮:主要描述了一位女子由懒起到梳妆到对感情渴念的过程。首二句通过“小山眉”上的残妆暗示了女子的懒起,以“鬓云”和“香腮雪”点明女子的美丽。紧接着描述女子慵懒的梳妆,并通过花面相映再次喻明女子的美丽。最后以女子低头看见罗褥上新贴的一对金鹧鸪暗示作结(即鸟成对,人独守)。全词都是细致的描摹,而没有女子主观感情的展露,读者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推想才能由最后一句的描述中明了女子为什么懒起,为什么慵懒地梳妆。这种用词艳丽、描写含蓄细密的风格正是温词的主要创作特点。31、简析韦庄的菩萨蛮:写江南人物、景色之美,使“游人”乐而忘返;但其结束处却是有家不能回的悲情(韦是北方人,因战乱旅居西南),这与唐代末年离乱的现实是分不开的。前六句的极写江南景色、人物之美都是为最后两句抒思乡之情蓄势,即他乡越美,越无法割舍对故乡的怀念,而故乡的战乱破败也就越发让人揪心。全词不像温词那样揣度女性心理,抒他人之情,而是直接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感,内容明快晓畅、语言清新自然、风格疏朗,这是韦庄词的基本特点。32、简述促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这篇小说运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以一只促织的得失、生死、优劣为情节线索,通过成名一家为交促织而经历的离合悲欢,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昏庸和贪婪残暴,突出反映了在官贪吏虐的黑暗统治下,人民不仅在物质上和肉体上,而且在精神上所受到的残酷迫害和野蛮摧残。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享乐生活是建立在普通百姓的深重苦难基础之上的,而封建官吏不过是满足皇帝的需要而压迫摧残百姓的工具。小说情节曲折生动,悬念丛生。通过宫中喜好斗蟋蟀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33、伯兮是一首相思诗,但不同于一般的男女相思,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写一位妻子对从军丈夫的相思,其情有骄傲,有忠诚,有孤独,有恐惧,有痛苦。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但是,这种思念之强,简直叫人无法忍受,干脆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正是伯兮特点。34、东山东山描写一人新婚不久就出外远征,多年未归的士兵回家途中思念家人的情景,表现了对战事的厌倦,对和平的生活的渴望。诗歌的第一章写征人欣喜自己能够生还。第二章写征人想象家园已经荒芜了,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这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第三章写他想象自己的妻子正在为思念他而叹息。第四章回忆三年前新婚时的情景,设想着重逢的欢乐。诗歌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征人在回乡途中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渴望。诗人回忆了战争生活的艰辛,却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他在途中想象家中的心理活动。在表现征夫对家人的思念之外,又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这是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点之一。3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本文记述了孔子与四位弟子的一次谈话。文中既表现了弟子们各自的志向和不同的性格,也表现了孔子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的目的和方法。它叙事简洁而完备,生动而含蓄,是论语中最新颖、最别致、最完整的一篇说理记事的作品。侍坐章有两大特点。一是思想饱满,充分体现了孔子“礼仁治国”的思想。二是语言精练。对四位弟子的简洁生动的描写达到一字传神的境界虽寥寥数语,而人物情态性格毕现;同时,人物对话栩栩如生场面、动作、语言、情态都表现在人物的对话之中。36、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全文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首先,本文浑厚朴茂,逻辑性强,善于运用比喻。其次,作者善用对偶、排句。有时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连用几个譬喻,字句整齐,自然成对,读来颇具美感。再次,大量运用正反对比。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总之,文章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37、简析劝学的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借自然现象为喻,如水、冰、青、蓝、蓬生麻中等;借劳动创造为喻,如木作轮,用舟 等;借人们的经验为喻,如登山而招,面临深谷,火就燥,水就湿等。2)对比论证:如骐骥与驽马,蚓与蟹等。3)引证:引用诗经,一般都在结束一段推理处,即引成辞以明理。38、离骚离骚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作品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反映了作者丰富而复杂的斗争生活,坚贞而炽烈的爱国心情。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本篇将现实的叙述和幻想的驰骋互相交织,线索分明,语言优美。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39、山鬼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是九歌中悲剧之最。诗人以丰富的想象、绚丽的文辞、细腻的笔法委婉曲折地再现了诗人的的心态,感情缠绵,语言哀婉动人。山鬼由满心喜悦,到哀怨绝望的心情;道路险难,狂风暴雨的险恶环境;隐含着对对楚王和佞臣的怨恨和鞭挞。这首诗情感线索清晰,诗人善于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渲染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这在第二、三节中表现得尤其明显。40、国殇主要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然后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他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41、简析国殇所抒发的爱国主义精神。国殇完整而有层次地展现了车战的一个激烈、悲壮的场面,描写了楚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战斗的场景,歌颂了他们到死不放下武器、神圣不可侵犯、英武刚毅、宁死不屈的气概,为国献身、义无反顾的精神,气势豪迈,高昂激越,写战败不消沉,写死亡不哀怨,表现了作者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悼和由衷崇敬,是一首挽歌,也是一首颂歌,是一曲悲壮而鼓舞人心的爱国主义英雄赞歌,饱含爱国热情。42、鵩鸟赋构思别致,采用人禽问答体,表述了一种所谓人生祸福无常,应该“知命不忧”的思想。采用问答体,语句散文化,主要内容是发议论、述哲理。常用巧妙的比喻使之形象化,以及用反问、感叹的语气增加感情色彩,语凝字炼,音节鲜明。4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代表作,记述的是一个美丽而悲壮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叙述基本上采用了生活断面的结构方式,写了多个生活片断。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它又是一首美丽悲壮的爱情赞歌,尽情地赞美了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的美好心灵和敢于反抗封建势力的精神。同时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压迫者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这首诗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刘兰芝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每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使用了个性化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手段,还使用了环境和景物描写的烘托,以及使用了抒情性语言的穿插,把人物性格表现得异常鲜明突出。另外,诗中比兴、排比手法的运用也极具特色。44、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这首诗有形、有理、有情,且使三者统一,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此诗理中有情,寓情于形,因而增强了感染力。全诗主要有三层:第一层,全部是以物为喻,以形见意,又意在言外,喻意富含。第二层,先写马喻,再言人事,虚实相映,物人相发,形象生动,类比贴切。第三层,回应第一层,又更进一步,总结上文,且归于理性。全诗跌宕起伏,又肌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喷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全诗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越,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45、燕歌行这首文人乐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曹丕以细腻的感情、缠绵委婉的语调表现了旷妇闺思的幽怨哀婉之意。语言浅近清丽,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曹丕此诗的贡献不仅在于它开创了七言闺怨诗的先河,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将汉乐府代抒闺怨的传统加以文人化的改造。曹丕此诗敢于代思妇怨天并揭露当时社会的苦难,并以逼真的描写反映出了当时妇女们的真实心态。这种代言体的诗歌表现形式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南朝以及唐代的闺怨诗、宫怨诗都承接着这种表现形式而将其发扬光大。46、野田黄雀行曹植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此诗开端,诗人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意象渲染出浓郁的悲剧气氛,隐喻当时政治形势的险恶;而少年拔剑捎网的形象则寄寓着诗人冲决罗网、一试身手的热切愿望。此诗意象高古,语言警策,急于有为的壮烈情怀跃然纸上。诗歌以拟人化的手法,借叙事而言情。作者以“悲风”、“扬波”起句,含蓄地描写了环境的险恶。通过黄雀投入罗网的比喻,抒写朋友遇到灾难而自己没有权力无法援救的苦闷心情。后半首则以想象中的“少年”来比喻有权力的人,希望能有一个利剑在手的人来把罗网砍掉,使得罗网中的黄雀获得自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身处险境中的朋友的关爱之情。47、咏史其二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48、简析阮籍咏怀其一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全诗环绕人立孤独和情之忧伤用笔,情趣悠远,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侣的寂寞心境,表现了他生活在魏晋之交黑暗政治中的惆怅、感慨和不平。49、桃花源诗并记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要求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的希望。这既是作者在思想上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愿望。全文叙述委婉曲折,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写景明丽如画,虽幻似真,虽虚似实,用艺术的手法展示了一幅古代东方“乌托邦”的图景。50、试评桃花源诗并记所寄寓的理想。作者虚构了一个没有君权,没有剥削,人人劳动自给,封闭的理想社会。它独立于世外,充满和平安宁,人们劳动、收获,互相帮助,充满友爱,一片民风淳朴的景象,到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这个世外桃源是劳动者对理想社会的善良愿望和精神寄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同时,作者通过对美好的桃源社会的描写,曲折地批判了现实社会的剥削、压迫、不平等和虚伪。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这种社会理想是诗人基于社会现实,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绘制的理想蓝图,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存于诗人的幻想中,诗人不可能指出实现理想蓝图的途径。51、饮酒(其五)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既反映了作者厌弃世俗、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心态,也流露出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采菊东篱下”至“飞鸟相与还”四句是写景名句,幽美的环境与淡泊的心境融和无间,显示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脱离世俗羁绊后轻松愉快的心情。52、简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一诗。这首诗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开头八句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而诗人如此夜半焦灼难眠是因为他的希望和期待全破灭了!在诗人求宦京华的蹉跎岁月中,和他携手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全诗的主旨至此方才揭开,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诗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被同门好友所欺骗、所抛弃的落魄者。诗人顿时生出一股无名的怨气,最后以悲愤的感慨收束了全诗。整首诗由季节变化引起世态炎凉之叹,埋怨朋友不肯援引,抒发了在名利社会中友情的淡薄和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惊讶、悲愤和不平。诗歌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是融情入景,寓景于情,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蝉鸣等景色之中,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同时诗歌还细致地表现了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性。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善于化用、生发、援引诗经,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十分耐人寻味。53、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西洲曲的语言清新质朴而少用事典。其写作特点有: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蝉联而下,巧“接字”。54、勅勒歌这首民歌是游牧民族以大山大川为背景,歌唱自己充满活力、充满动感的原始生活。这首民歌可贵之处,一在天然本色,二在英雄气概。天然本色就是草原情感原汁原味地流露和迸发,绝无文人的矫揉雕饰,卖弄才情。英雄气概反映了草原儿女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无畏精神。55、木兰诗是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出征前。第二部分是从军生活。第三部分是立功归来。作者在这三个部分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详有略,重点在第一和第三部分。艺术特点:首先,是叙述情节详略得当,如写军中的征战生活就很简括,而写出征前及立功归来则很繁复。其次,是作者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并善于在矛盾的产生与解决过程中表现人物,因而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三,是全诗用了不少重复排比的句式,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体现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最后是全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56、以读曲歌、西洲曲、隔谷歌、捉搦歌、木兰诗等诗为例,试分析南北朝乐府民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的不同特点。内容上,南朝民歌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感情,内容狭窄,多为情歌,如西洲曲。而北朝民歌内容较广泛丰富。表现北方的景色、风俗、富有地方色彩;反映战争的频繁和造成的痛苦、死亡,如隔谷歌;描写人民的流亡生活;表现大胆泼辣的爱情,如捉搦歌。南朝民歌艳丽柔弱,哀怨缠绵。北朝民歌感情真挚,风格刚建豪放,如木兰诗。语言形式上,南朝主要是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隐语,如西洲曲中“梅”媒,“莲”怜等,增加了语言的活泼委婉。北朝除五言外,还有七言四句,对七绝形成有促进作用。57、拟行路难其四反映仕途失意和坎坷。全诗分三层。第一层四句,写自己仕宦生活中备受摧残压抑的悲愤心情。第二层六句写弃官闲居的无聊生活。铺叙弃官归家后的家庭日常生活,并非着眼于天伦之乐,而是无可奈何地虚掷光阴、消磨壮志的焦虑。第三层最后二句作不平之鸣。怀才不遇,自古而然,连古代的大圣大贤也在所不免。这就深化了诗歌的主旨。“孤且直”有深意,“孤”指孤门细族,亦称寒门庶族,与“世家大族”相对。在六朝时代,世族垄断政权,寒门士子鲜有仕进升迁机会。“直”,正直,自然为世道所不容。58、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是谢朓的名作。诗写诗人即将离开京邑(建康)时,登上三山,望见京邑春色满目,引起离悲别恨满怀。京邑景色越美,越能勾留住诗人离去的脚步,所以,此诗中的景色描写已经能和情感抒发融为一体。此诗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明,又极其洗练流丽。其“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想象奇妙,精警工丽,韵致悠扬,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59、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文章以感慨发端,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本文写景,能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抒情议论,各类皆备。意境优美,结构缜密,语言凝练。60、行路难(其一)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此诗充分反映了李白当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现实的黑暗与仕途的艰难使他满腔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疑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的复杂心情,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作者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此诗抒情分五个层次,从苦闷、茫然到开朗、满怀希望,淋漓尽致又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感情的起伏和心理变化。象征比兴手法与典故的运用增加了诗的韵味。61、兵车行是一首叙事诗,其中不仅饱含着生离死别之情,而且渗透着切齿怨恨之意,全诗充满了悲凉的气氛。 (1)寓情于叙事描写,水乳交融。诗人用铺叙渲染的手法,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离死别的图画,在这些平实的叙事描写中,字字句句蕴含着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谴责,对广大劳动人们的无限同情。(2)真实自然,贴切传神。诗人采用“目见耳闻”的艺术构思形式,使作品真实感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3)环环相扣,结构严谨。叙述层次错落有致,舒得开,收得拢,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形成了一个有机完美的统一整体。(4)句型灵活,平仄相间。诗人将情节的推进与句型、音韵的变换紧密结合起来,三、五、七言,参差错落,整齐中富于变化。全诗八个韵,四平四仄,平仄相间,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5)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清新自然,明白如话。再加上诗人采用民歌的接字法,蝉联而下,累累如贯珠,读起来铿锵和谐,悦耳动听。62、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通体对仗,前四句写景,描写了登高所见的秋天景物,从微观、宏观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写景,富于变化;后四句抒情,羁旅之思,垂暮之叹,种种情思交织在一起,凝聚为一个“悲”字,“悲秋”二字是联结全诗景与情的关键词语。63、段太尉逸事状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的优秀品质,刻画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安史之乱”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写作特点:一是精心选材,每一件事都突出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生动形象,而不作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三是使用倒叙手法,有利于主题突出,文章结构巧妙。64、试析段太尉逸事状(节选)中段秀实这一人物形象。作品通过勇服郭 、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刻画了段秀实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刚勇仁义,节气凛然,清正廉洁,无畏爱民的形象。节选部分开头,在士卒聚众闹事,暴横异常的情况下,段秀实主动要求调任,其言其行都志在救民。之后,段秀实下令处死郭部下17个残害百姓的士卒,并冒死深入军营,面对骚乱的士卒,妙语应对,恳切陈辞,晓之以理,最后借故夜宿军营,稳定了军心,最终制服了郭部下的不法行为,充分表现了段秀实胸怀坦荡、机智幽默的风度和刚正不阿、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精神,人物性格立体、多面,形象感人。65、评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首诗咏叹上阳白发宫人一世幽禁在冷宫中的凄苦遭遇,反映了无数宫女青春被葬送的共同命运,有力鞭挞了封建宫廷广选妃嫔制度的冷酷与罪恶。诗歌的艺术特色是:1)主题明确单一。2)选材典型。3)用多种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烘托)来刻画人物形象。4)叙事、抒情、写景、议论有机融合,使全诗形象鲜明、事件真切、感情炽烈、景致自然、议论深刻。5)语言质朴平易,意深词浅,充分继承、发展了乐府民歌语言的优良传统。诗句长短相间,参差变化,错落有致,音韵转换灵活自然。66、简析野庙碑并诗。从无名土木神鬼受人供品祭享写起,说到当今官吏既不能“解民之悬”,又不能“请民之喝”,并以暴力驱迫百姓侍奉自己。而一旦天下有事,他们却束手无策,所以他们比土木的鬼神更有害而无用。辛辣讽刺了那些身居高位、享受富贵却祸国殃民的封建官僚,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写得淋漓痛快又生动流畅。67、简析范成大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作品较全面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习惯,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其三十一写农村中男耕女织、各司其职的劳动生活,极富情趣。其三十五写采菱劳动的艰辛和官府租税的苛重。其四十四写秋收时农民紧张欢乐的劳动情景。组诗诗风纤巧婉丽,温润精雅,语言轻快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民歌风味。68、答司马谏议书本文是书信体驳论文。全文主要驳斥以司马谏议为代表的保守派对新法的指责,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写作特点:(1)行为简洁,结构严谨,没有枝蔓,驳斥时针对其要害,言简意明,使文章短小精悍。(2)反驳的方法多种多样。第一直接反驳,第二个举出根据进行反驳,第三举出史实进行反驳,整个反驳是明确而有力的,言简意赅。(3)气势磅礴,寓刚于柔。文章立足于理,擅用排比、反语,气盛言怡,铿锵有力,虽则全文傲岸之气,愤然涌出,但语气相当委婉,柔中有刚。69、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70、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表达了游子思乡,倦于飘泊的情绪,末句“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了题旨。这首曲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着力描绘郊野日暮的秋景,通过一个个景物画面抒发了浓重的天涯漂泊情怀,这是借景抒情。同时,作者有意识选取能表现自己主观情愫的意象,使笔下景物无不染上游子的主观感情色彩,这是寓情于景。71、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窦娥冤全剧为四折一楔子,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曲词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深邃。72、简析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窦娥是个淳朴善良的普通妇女,发誓恪守封建道德,最终却被宣扬封建道德的社会所吞噬。在同邪恶势力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毫不妥协地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作者还细致刻画了窦娥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性格的不同侧面,表现了窦娥的善良性格和自我牺牲精神,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是封建时代开始觉醒的被压迫者的一个成功典型。73、送东阳马生序这是一篇赠序,作者宋濂以自己亲身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态度平易近人,文笔质朴生动,读来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富于启发意义。74、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描写杜丽娘在美好的春光里慨叹深处闺阁的寂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它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体现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其次是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内心的感情,刻画心理细腻。牡丹亭的对白饶有机趣,曲词兼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曲辞优美。75、左忠毅公逸事表现左光斗公而忘私,以国家利益为重,将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的崇高品质和斗争精神。作者善于提炼典型的场面和细节,叙事简练集中,语言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76、长生殿它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作为情节线索,广泛地展开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描绘。作者有意识地把李、杨爱情与唐代安史之乱联系起来,写出了封建帝王和妃子的“逞侈心而穷人欲”,以致朝政败坏,藩镇叛乱,造成他们自身的爱情悲剧;同时也真实地描绘了唐代天宝年间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表现了一代王朝由盛而衰走向没落的命运。前半部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描写,后半部则显然加强了浪漫主义的描写,是一部写得很出色的传奇戏曲。作者在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中来表现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对历史素材加以精心选择和剪裁,进行了艺术的概括、集中和虚构,使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基本符合历史真实,而且全剧写得有声有色,许多场面强烈感人,把历史剧的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者将李、杨爱情和安史之乱两条情节线索互相纠结、发展,组织得有条不紊,在布局和结构上也作了巧妙的安排,随处可见匠心。又发展了著名的琵琶记中运用的对比的手法,对人物的描写做到了充分的性格化。曲辞优美,恪守韵调,也是本剧的显著特色。它是一部“台上之曲”和“案头之曲”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77、桃花扇写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桃花扇的思想意义在于:明朝灭亡以后,孔尚任第一个以戏曲的形式,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评价了南明的历史,艺术地总结了这一段历史教训。在戏剧结构上,孔尚任以概括生活的巨大的艺术才能和独创性,通过侯、李的爱情线索,尤其是通过象征他们的爱情命运的一把扇子,把一部包括了南明兴亡史庞大内容的戏剧情节,有机地贯串在一起。作者以“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独特构思,在明代以来十分发展的爱情剧、时事剧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成功地把爱情描写和政治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戏剧结构具有细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