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4906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答:(1)先排险后急救(2)急救与呼吸并重(3)先重伤后轻伤(4)先施救后运送(5)转运与救护相结合(6)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3简述ICU的病床设置的要求。答:ICU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病人的需要,三级医院ICU的床位数以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ICU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至少应保留一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适度扩大规模。ICU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6简述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中应遵循的ABCD原则。 答:A:气道及颈椎控制: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护颈椎,实施颈椎制动。 B:呼吸及保持通气:维持呼吸功能,充分给氧,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机械通气。 C:循环及控制出血:补充周围循环血量,保持心脏泵功能,对活动性出血积极止血。 D:审计系统障碍:保护脊柱、脊髓,采用硬担架搬运,轴型翻身,防止躯干摆动和旋转。颅脑损伤者预防和治疗颅内高压,伴颅内出血者积极止血,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 E:暴漏及环境控制:充分暴漏病人身体,全面检查以及发现除上述部位以外的其他脏器损伤。暴露时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和保暖。7简述中暑的发病机制。答:(1)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产热和从环境中获得的热量不能与生理性散热达到平衡,致使体内热量积蓄,引起体温升高。随着体内热量的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排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可使体内热量进一步积蓄,体温骤增,甚至达到42以上。临床上以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出汗。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内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在高温环境下,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因大量出汗,使体内的钠、钾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3)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同是人体内对热环境不适应,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但不伴内脏血管收缩,以致循环血量减少,中枢供血不足,发生循环衰竭。12简述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答:(1)院前急救的任务:日常院前急救;灾害事故的院前急救;大型集会活动的救护待命;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救护知识的普及。(2)院前急救的原则:先排险后施救;急救与呼救并重;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转送与救护相结合;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2.2简述院前急救实施救护的措施。答:(1)采用合理的救护体位。(2)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3)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窒息、发绀者,应迅速解开衣领,清除口咽部异物、血块和分泌物,有条件时给氧。(4)维护循环系统功能。(5)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6)对猝死、创伤、烧伤及骨折等病人进行现场救护。(7)止血。(8)包扎,可减轻伤者疼痛,减少出血,避免附加损伤及细菌污染。(9)固定。(10)对疑有脊椎损伤者,应立即予以制动,以免造成瘫痪。3.4简述4种颜色分诊卡的应用。答:(1)红色:病人有生命危险,需立即处理。适用于下列情况:气道损伤引起的呼吸困难、严重烧伤、心脏问题、不可控制或严重的大出血、胸腹部开放性创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休克等。(2)黄色:病人可能有生命危险,需尽早处理。适用于下列情况:烧伤、复合伤或较大的骨折、脊椎损伤、不复杂的颅脑损伤等。(3)绿色:病人有较轻微的损伤,能行走。适用于下列情况:次要部位的骨折和损伤、烧伤面积20,没有呼吸和心理问题。(4)黑色:病人没有生命体征。适用于已断气或明显不易存活的创伤。5.1简述入住ICU的指征。答:(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脏器功能不全,经过严密监测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病人。(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严密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病人。(3)在慢性脏器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测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先状态的病人。(4)其他适合在ICU进行监护和治疗的病人。6.2简述除颤的注意事项。答:除颤时,应保证操作者、其他医护人员以及病人的安全。操作者勿站在有水的地板处。为使除颤有效,应去除病人胸部的药物贴膜,剃除过多胸毛,擦干皮肤,并使用除颤专用导电糊。应关闭临时起搏器,如有永久起搏器,除颤电极板应放于离开起搏器装置至少25厘米处。除颤仪放电前应将吸氧装置从胸壁移开,放电前必须清场,操作者要确保自己除双手接触电极板外未接触到病人的任何部位或床沿,还需提醒并确认周围所有人员都没有与病人或床接触,才可进行放电。6.3简述除颤与CPR的配合。答:室颤终止后应立即进行CPR以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直至心脏的搏出功能完全恢复。2005心肺复苏指南规定,一次除颤后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不要因评估心律和脉搏而延搁按压的进行。5个循环(约2分钟)的CPR后再评估循环是否恢复。在准备除颤的阶段如除颤仪充电时,也不要中断胸外按压,理想状态下,胸外按压仅允许在通气(除外已安置高级气道设施的情况)、节律检查或放电时中断,而中断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6.7简述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指标。答:(1)颈动脉搏动:每一次按压均可扪及颈动脉的搏动,说明按压有效;如停止按压,即无颈动脉搏动,说明心搏未恢复,应继续按压;如停止按压,仍可扪及明显的颈动脉搏动,说明心搏已经恢复。每一次按压时均不能扪及颈动脉搏动,说明按压无效,需要改进操作手法。(2)瞳孔:如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从无到有,从迟钝到活跃,说明复苏有效;如瞳孔逐步由小变大,对光反射逐步消失,则说明复苏无效。(3)脑组织功能逐步恢复的迹象:病人开始挣扎;肌张力增加;吞咽动作出现;眼球自主活动;自主呼吸出现并逐步规则和加强。7.5简述灾难现场检伤分类标准。答:(1)第一优先(红色标志):非常严重的创伤,但及时治疗即有生存机会。(2)第二优先(黄色标志):有重大创伤,但可短暂等候而不危及生命或导致肢体残缺。(3)第三优先(绿色标志):可自行走动及没有严重创伤,损伤可延迟处理,大部分可在现场处置而不需送医院。(4)第四优先(黑色标志):死亡或无可救治的创伤。10.13简述疑有脊柱、脊髓损伤的病人的搬运方法。答:凡疑有脊柱、脊髓损伤的病人,均应按脊柱骨折进行急救和搬运。正确的搬运方法是:使用木板如门板为担架,34人将病人平抬、平放在担架或门板上,绝不可以使头颈部或躯干扭曲和弯曲;亦可采用“滚动”方法,将病人移到担架上。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时,应将病人头部固定并加以牵引。11.2简述先兆中暑的症状,以及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救护措施。答:(1)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浑身无力及步态不稳。体温可正常或低热。(2)立即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安静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服用防暑降温剂,如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等,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11.3简述如何对重症中暑患者对症处理及加强基础护理。答:(1)对症处理:保持气道通畅,充分给氧;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热衰竭者重点输液补充血容量;热痉挛者重点补钠,肌痉挛严重者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防治急性肾衰竭、脑水肿、肺水肿、心功能衰竭、DIC等。(2)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降温过程中注意保护皮肤,防止冻伤和褥疮发生;根据病情,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或鼻饲饮食,加强营养支持。11.4简述电击伤的病情评估。答:(1)询问电击的通电时间,电流强度,检查电流进口及出口,确认电流途径。(2)评估全身情况。遭电击后,轻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反应迟钝、呆滞、四肢无力、心悸,同时可出现肌肉疼痛或短暂抽搐,严重者会出现休克或昏迷。需要强调的是,电击数分钟后或一周左右,可出现神经麻痹、呼吸、心跳停止等征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对此不应认为是死亡,而应看作是“假死”。这是由于心室纤颤、延髓中枢受抑制或呼吸痉挛引起的。但呼吸中枢和心脏若同时受损,多立即死亡。闪电损伤引起的呼吸停止的时间长,还可造成骨折、皮肤、度烧伤及复苏后神经系统的异常。(3)评估局部情况。电击部位多有灼伤,进口多见于上肢,局部组织有坏死,皮肤焦黄或完全炭化。深部组织如肌肉、血管、神经等严重损伤和坏死,组织迅速水肿。接地的肢体有电流的出口,类似爆炸或枪伤的伤口。11.5简述淹溺的定义及分类。答:(1)淹溺是被液体介质淹没并造成原发性呼吸功能受损的过程。因大气道内存在液体空气界面,导致病人无法呼吸。(2)淹溺可分为: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22m1kg),充塞呼吸道和肺泡后发生窒息;湿性淹溺约占淹溺者的90;干性淹溺: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入,约占淹溺者的10。11.10简述烧伤的现场急救。答:(1)保护受伤部位:迅速脱离热源,降低局部温度;避免局部再损伤,伤处的衣、裤、袜应剪开取下,不可剥脱;转运时,伤处向上以免受压;减少污染,用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覆盖创面或简单包扎。(2)镇静止痛:安慰和鼓励病人,使其情绪稳定;酌情使用安定、哌替啶(杜冷丁)等;因重伤者可能已有休克,用药需要经静脉,注意避免抑制呼吸中枢;手足烧伤的剧痛,可用冷浸法减轻。(3)呼吸道护理:火焰烧伤后,呼吸道受烟雾、热力等损害,需十分重视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勿等到呼吸困难表现明显时),及时给予氧气。12.3简述急性中毒的救护原则。答:(1)立即终止毒物的接触和吸收。(2)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3)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4)特异解毒剂的应用。(5)对症支持治疗。(6)病情观察与护理要点。(7)健康教育。12.4简述促进已吸收毒物排出的护理措施。答:(1)利尿。大多数毒物可由肾脏排出,静脉输液可增加尿量而促进毒物的排出。补液的同时可选用作用较强的利尿剂如呋塞米增加尿量,促进毒物的排出;根据毒物的不同性质改变尿pH,碱化或酸化尿液有利于毒物排出。有急性肾衰竭不宜采用利尿方法。(2)氧疗。一氧化碳中毒时,吸氧可促使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加速一氧化碳排出,高压氧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效疗法。(3)血液净化。血液透析:可用于清除血液中分子量较小、非脂溶性的毒物。一般在中毒12小时内进行效果较好。但对某些进入人体后无可逆作用的药物,如氰化物、胆碱酯酶抑制剂等,基本上无效。血液灌流:适用于分子量大、脂溶性高、易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中毒。血浆置换:适用于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大于60),又不易被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所清除的毒物中毒,特别是生物毒如蛇毒、蕈中毒等。12.5简述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三大综合征。答:(1)毒蕈碱样(M样)症状:出现最早,因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尿频、大小便失禁、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和气促等,严重者出现肺水肿。此类症状可用阿托品对抗。(2)烟碱样(N样)症状:因乙酰胆碱在横纹肌神经一肌肉接头处过度蓄积和刺激所致。小剂量时表现为兴奋,大剂量时表现为抑制,症状有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的横纹肌纤维颤动,甚至发生强直性痉挛,而后肌力减退、瘫痪,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此类症状不能用阿托品对抗。(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谵妄、惊厥。严重者可发生昏迷、频繁抽搐,往往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12.6简述阿托品试验的方法及结果判断。答:静脉推注阿托品0510mg,10分钟后如果出现口干、口渴、面部或全身皮肤潮红等阿托品副反应则可排除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如果未出现上述症状,或M样症状减轻,分泌物减少,提示有机磷杀虫药中毒。12.7简述杀鼠剂中毒的临床表现。答:(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毒鼠强多见。除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乏力、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抽搐、强直性惊厥及昏迷等,以抽搐、惊厥症状最为突出。可伴发热、呼吸困难。(2)多系统功能障碍。有机氟类杀鼠剂中毒常出现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表现有:乏力、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重度中毒病人可出现昏迷、阵发性抽搐,甚至发生强直性抽搐而导致呼吸衰竭。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悸、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示QT延长、ST段改变等。消化系统表现有:口服中毒者常有口渴、恶心、呕吐、上腹烧灼感,部分病人可有肝功能受损。重度中毒者可伴有肾脏损害。(3)出血倾向。为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的特征。临床除胃肠道表现外,还可出现精神不振、低热及广泛性出血,轻者出现针刺部位及刷牙后的齿龈渗血,重者出现紫癜、鼻衄、齿龈或口咽部出血,甚至咯血、呕血、便血、血尿、子宫和阴道出血,大量出血常并发休克。12.8简述杀鼠剂中毒的迅速清除毒物和促进已吸收毒物排出的救护措施。答:(1)迅速清除毒物:皮肤接触者用清水冲洗。对于口服中毒而无禁忌者要尽早催吐、用温生理盐水彻底洗胃,然后灌入活性炭,并用硫酸钠导泻,以最快的速度清除胃肠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2)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补液和利尿。注意尿量,如大量补液后仍无尿液排出,可能并发急性肾衰竭,需及早行血液透析。血液净化技术。活性炭血液灌流有助于组织和血液中的毒物清除,对减轻中毒症状有一定的效果。12.10简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1临床表现。答:(1)轻度中毒。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1030。病人出现头晕、头痛、眩晕、淡漠、四肢乏力、恶心、呕吐、心悸、嗜睡等,甚至有短暂的晕厥。如病人能脱离中毒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后症状可迅速消失。(2)中度中毒。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150。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病人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伴有多汗、昏睡甚至昏迷或虚脱。如能及时抢救,脱离中毒现场和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后亦能苏醒,数日后恢复,一般无后遗症。(3)重度中毒。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占50以上。除上述症状外,病人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射消失,瞳孔缩小或散大,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面色呈樱桃红色(也可呈苍白或发绀)。病情严重者常伴有吸入性肺炎、肺水肿、心肌损害(STT改变、室性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皮肤水泡、急性肾衰竭等。12.11简述急性一氧化碳的对症支持治疗。答:(1)防治脑水肿。严重中毒后的脑水肿可在2448小时达高峰,并可持续多天。可用20甘露醇液250m1快速静滴,也可合用呋塞米或托拉塞米(特苏尼)等强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助于缓解脑水肿。亦可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地塞米松1030mg静脉滴注,或与甘露醇合用。频繁抽搐者可用地西泮、水合氯醛等。对昏迷时间较长(1020小时以上),伴高热和频繁抽搐者,应给予头部降温为主的冬眠疗法。(2)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脑活素、醒脑静、胞二磷胆碱等。15.4简述口咽通气管的适应证。答:(1)意识不清病人因呕吐反射减弱或颌部肌肉松弛所致气道梗阻。(2)昏迷病人经其他方式如头后仰一托下颌或下颏前冲等方法开放气道无效。(3)经简易呼吸皮囊给氧时,为抬起咽后的软组织并有利于肺通气和防止胃胀气。(4)用于经口插管者以防病人咬气管导管。(5)便于吸除口咽部分泌物。15.5简述口咽通气管的并发症、禁忌证与注意事项。答:(1)并发症:唇、舌、牙齿及口腔黏膜损伤。呕吐及误吸。加重气道的阻塞。由于误吸或位置不当而导致缺氧。(2)禁忌证与注意事项:清醒或半昏迷病人因置管刺激可致呕吐或喉痉挛而不适用。置管不正确时可将舌推向咽部而导致进一步的气道梗阻。口咽通气管太短时,可将舌头推向口咽部而致梗阻;太长则将阻塞气管或引起咽部组织损伤。放置前如未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则将导致误吸。病人呕吐反射恢复后应立即拔管以防呕吐与误吸的发生。导管置入后应立即检查病人的自主呼吸情况,如呼吸缺失或无效,应立即开始正压通气。没有辅助通气设施时,应开始口对口通气。15.13简述建立中心静脉途径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答:(1)适应证:严重创伤、休克、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需监测中心静脉压时。全胃肠外营养(TPN)。需经静脉输入高渗溶液或强酸、碱类药物,如多巴胺、高浓度氯化钾等。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无法建立静脉通路时。(2)禁忌证:凝血功能异常。穿刺局部的皮肤破损或感染。穿刺侧有静脉血栓形成。同侧有经静脉内起搏的装置。15.14简述建立中心静脉途径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答:(1)并发症: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误穿动脉、产生血肿。神经损伤、霍纳综合征(颈部交感神经节受损,出现眼裂变小、瞳孔缩小及同侧面部少汗的典型三联征)和淋巴管损伤。气胸及血气胸。空气栓塞。局部或全身感染。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2)注意事项:中心静脉置管时(经颈内静脉,锁骨上下静脉途径),需中断CPR操作并存在误穿动脉、气胸等并发症的风险,故在CPR期间不建议进行。可选择操作快捷、易行,且不干扰胸外按压的外周静脉(如手臂静脉)作为心肺复苏时首选的给药途径。中心静脉穿刺应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施行。45简述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指标。答:(1)颈动脉搏动:每一次按压均可扪及颈动脉的搏动,说明按压有效;如停止按压,即无颈动脉搏动,说明心搏未恢复,应继续按压;如停止按压,仍可扪及明显的颈动脉搏动,说明心搏已经恢复。每一次按压时均不能扪及颈动脉搏动,说明按压无效,需要改进操作手法。(2)瞳孔:如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从无到有,从迟钝到活跃,说明复苏有效;如瞳孔逐步由小变大,对光反射逐步消失,则说明复苏无效。(3)脑组织功能逐步恢复的迹象:病人开始挣扎;肌张力增加;吞咽动作出现;眼球自主活动;自主呼吸出现并逐步规则和加强。47简述心肺复苏时确保有效按压的注意事项。答:(1)肘部固定,手臂伸直,肩膀应超过手部,以使每次的按压能垂直往下,防止病人躯干移动导致一部分力量削弱而降低按压的有效性;(2)按压时应使成人的胸骨下陷3755厘米或胸廓前后径下陷1312。使其能引起颈动脉或股动脉的搏动;(3)胸部按压后的放松可使血回流至胸部和心脏。完全的放松能使心脏在按压后回复至正常位置,此时按压者的手可放于胸骨上以保持恰当的按压位置,但应解除向下的压力;(4)胸外按压与放松各占50的合理比例可获得有效的冠脉和脑灌注。为保持手的正确位置,不要在胸外按压时将手抬离胸壁或以任何形式变换手的位置。每次按压后应允许胸部回复至正常位置。51.简述急性中毒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答:(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病人的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和尿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与相应处理。(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评估氧疗效果。(3)维持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急性中毒病人因禁食、呕吐、腹泻、出汗、利尿及急性肾衰竭而造成机体的水电解质或酸碱失衡。护理人员需准确记录出入量,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4)做好基础护理:昏迷病人要定时翻身、拍背、行肢体被动运动,预防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或深静脉血栓;做好口腔、肛周、外阴皮肤粘膜的护理,防止发生溃疡、破溃及感染。(5)心理护理:对服毒自杀已转危为安的病人应了解其社会文化背景、既往史、中毒史心理需求等,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室内的锐利器械均需严格保管,以防病人再次自伤或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