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3535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中国诗 ()班组姓名【温馨心语】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譬如贪官污吏,纳贿几千万,而决不肯偷人家的钱袋。 钱钟书【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理解、赏析其他文学现象。 3、体会我国古诗词优美的意蕴,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 1.作者及背景探究(二)课外阅读积累1、“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出自钱钟书的 围城 。2、“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出自钱钟书的长篇小说 围城 。3、“做文章时,引用到古人的话,不要引用号,表示辞必己出,引用今人的话,必须说我的朋友这样你总能招揽朋友。 ”出自钱钟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中的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4、“牛惯做牺牲,可以显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并且,世人好吹牛,而牛决不能自己吹自己,至少生理构造不允许它那样做。” 出自钱钟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中的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自主学习与检测】1、基础积累【详见新学案65页】2、感知文本内容: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1)发展史: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中国抒情、戏剧、无史(2)篇幅: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3)韵味: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4)风格: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5)内容:外国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暗合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特征原因或表现比较对象结论短而有悠长的意味原因: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旨在使读者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爱伦坡中国诗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悠远的意味。富于暗示引诱读者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不了了之,引得读者遥思远怅;问而不答,令读者回肠荡气。魏尔兰、济慈、维荣、拜伦。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与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英语、法语、德语和惠特曼中国诗在内容上与西洋诗无甚差异。本质特征是共同的。【合作探究,问题生成与解决】1、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比较文学的,这更切合外国听众,通过比较可以使外国听众更快地把握中国诗歌的精髓。钱钟书先生清楚地意识到给外国听众介绍中国诗歌,是不宜对其作概述或概论的,尽管外国听众更希望有个笼统的印象,但文化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因此,作者开篇就阐明自己立论的方式是采用比较文学的手段。但为了委婉地阐明自己如此立论的目的,钱钟书先生便借用西方人极其崇拜的浪漫主义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来过渡,这体现出钱钟书先生一贯的机智2、文章结尾,作者又宕开一笔,“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这似乎是作者把自己又否定了。对此,你如何理解? 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本国诗”。【拓展延伸延伸巩固】1、 课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主要特点: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文章第一段,说明谈论中国诗要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然后层层推进,阐述中国诗的特点。每一个特点的论述,都包含着对比与综合。对比,是把中外诗歌作对比;综合,是在诸多材料中综合中国诗的特点。课文的整个结构灵活,充满机巧。2、从本文可以看出学者文化随笔有哪些特点?第一,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本文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然而作者举重若轻,把这个问题通俗浅显的语言传达给读者。第二,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在课文中,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 第三,讲道理,发议论,幽默风趣。课文以说理为主,但它的说理,不同于议论文,往往是艺术的谈笑风生。课文中充满了幽默风趣,读者会一边阅读一边忍俊不禁。【反思感悟整理纠错】 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请具体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