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5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1997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5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5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5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横峰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历史学者指出:“西周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这些“遗产”不包括A王国统治权 B财富和爵位 C指定继承人 D土地和人口2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u),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C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4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5.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A.摧毁了宗法观念 B.发展了分封制度 C.确立了专制政体 D.创立了科举制度6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7.据晋中兴书载:王恬,字元愉,为御史中丞。大司马桓温屯中堂,夜吹警角。恬奏劾大不敬,请治罪。明日温见奏事,叹曰:“此儿乃敢弹我,真可畏也!”这说明王恬所任职务A.是副丞相 B.具有监察的职能 C.职责是负责奏章草拟 D.职责是负责下达诏令8.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其主要目的在于A.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 B.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9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提高了官员素质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据此分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A.通过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B.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C.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 D.继承前代制度,适当创新11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D.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12商纣王有个同母的哥哥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认为生微子启时母亲为妾,生纣王时母亲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后来纣成为商王。这说明商朝时期A神权观念十分浓厚 B分封制度有待完善 C宗法观念已经存在 D内部权力争斗激烈13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14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带有主观性,是不可取的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D反映了对官吏选拔制度的公正性的不断的探索15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 B C D16宗法制的基础是血缘关系。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B说文解字:“宗,尊祖庙也”C论语:“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D左传:“故王臣公,公臣大夫”17.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开创省制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18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实行什么制度A.分封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19宋太祖赵匡胤“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士兵)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堕”。 对这种办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可收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效果 B.免去将官专权的威胁C. 神宗即位知其弊,才废除了这种办法 D.对作战十分有利20.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话反映了A.雅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B.小国寡民状态方便了公民参加民主政治C.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交通落后促使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 21“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22在古代雅典,Asion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下列人员可以归为Asion的有法庭陪审员被驱逐的执政官首席将军的妻子 家庭奴隶A B C D23.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这说明A.此法的制定是为了保护贵族的利益B.此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C.此法没有任何进步的意义 D.贵族可以任意解释法律24罗马法中确立了许多原则,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等等。这些原则A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范围 B主要体现了罗马平民要求C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依据 D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价值25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该法令A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 B表明罗马法律体系走向成熟C消除了境内各民族间的矛盾 D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26马尔西安在其法学阶梯中这样描述道:“被放逐者(犯了错误被逐出罗马市)丧失公民权而保留自由权,这样,他丧失公民法,却能使用万民法”据此判断,这个“被放逐者”的身份变为A罗马公民 B自由民 C奴隶D罗马的没落贵族27.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但帝国的行政人员很少。公元1世纪初只有百人左右,这百人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精简机构后提高行政效率B.万民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C.公民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D.帝国强大的军队提供了统治保障28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29、 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 D干脆不予理睬30“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在我国先秦经典尚书中曾多次提到“民主”,如“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这说明A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B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源于西方C商朝政治具有民主特征 D古代东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31“光荣革命”后,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A英国议会B英国贵族 C英国民众 D英国王室32某思想家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英国A议会的出现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通过革命处死国王331830年,在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有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逐步增多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政党政治的发展议会制度逐步走向完善A B C D34有学者认为:“共和就是大家共治,和平共生,就是分权制衡与利益平衡。”下列内容符合这一标准的有颁布邦联条例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总统制共和制政体A B C D35宪法将国家权力分割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交给互不隶属的三类国家机关,三权互相平衡、互相牵制。因此便引申出另一个补充性原则,即所谓制衡原则。这一原则下的美国总统只握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由选举产生对国会提议的法案一旦否决,便再也无法通过A B C D36“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这主要表明1787年宪法A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B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C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D正式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37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能够缔结条约,甚至经参议院同意能够解散众议院等。这从根本上体现出A法国的共和体制并没有真正确立 B法国共和派实力的强大C法国君主派力量的影响 D法国总统的权力不受制约38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一致之处是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39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40.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20分)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请回答:(1) 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9分)(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7分) 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生号:_( 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 )密封线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BACBBC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ADBBCAD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ADABCDDD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BACABCBCD二、非选择题:(共20分)41答案:(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3分)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 (3分)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3分)(2)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分)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3分)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