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310398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硬肿症》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生儿硬肿症》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生儿硬肿症》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硬肿症,早产儿,足月儿,过期产儿,概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饥饿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的一种疾病。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病因:寒冷、早产、低体重、窒息、重症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均为本病可能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1、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1)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胎儿在母体内处于37。C,出生后,若环境过低,则以提高基础代谢来保持温度,但基础代谢的增加过程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基础体温继续下降,此时减少失热的方法则是收缩血管,机体开始耗氧产热,最后导致耗热衰竭,体温不升(2)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皮肤嫩薄,血管丰富,易散热。,(3)新生儿饱和脂肪酸多,其溶点高,遇冷或热量不足时易硬化。(4)新生儿的产热以棕色脂肪的化学产热为主,这种产热过程耗氧量大,在窒息缺氧时易抑制这种产热过程。因此新生儿的散热过程往往大于产热过程。,2、寒冷因素:当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时,新生儿的体温易偏低或不升,皮下脂肪硬肿,使周围微血管收缩,周围微血管阻力增加,局部血流量减少,外周循环不良,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一方面发生皮下水肿,另方面如果渗出量过多,使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发生休克,少尿或无尿。另方面由于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寒冷损伤可引起毛细血管内壁损伤,释放组织凝血活酶,三者作用下,加重休克以致出现DIC,且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3、感染因素:硬肿症患儿在病前或病中往往合并感染(肺炎、败血症等)或非感染性疾病(窒息、颅内出血、高胆,先天畸形等)这些疾病均可发生或加重新生儿的代谢或循环功能(低血糖、酸中毒、休克、DIC等)。,临床表现:(一)病史:五低两多低气温的季节和地区低体重儿低年龄组生活能力低下低热量供给患儿多伴有其他疾病母亲多患有其他疾病(妊高征、心脏病、前置胎盘),(二)表现:“五不”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五个垂危征兆:肺出血、呼吸衰竭,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肠麻痹,特点:冷、硬肿多发生在全身皮下脂肪积聚部位,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其特点为硬、亮、冷、肿、色暗红、压之轻度凹陷。硬肿发生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范围计算: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可按硬肿范围分为:轻度20%中度20%50%重度50%,辅助检查: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动脉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血尿素氮、肌酐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必要时可进行EKG、胸廓X线等,诊断:凡遇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吸乳不多、哭声低弱的患儿,特别是在寒冷季节或地区的低体重儿,必须仔细检查皮肤及皮下脂肪,有硬肿或变硬变冷,即可诊断。确定诊断后,还应进一步找出伴随的其他疾病。,鉴别诊断:1、单纯新生儿水肿:无皮下脂肪变硬2、新生儿皮下坏疽:系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所致局部皮下组织广泛坏死,多见于受压部位(如背、臀、骶部),局部皮肤红硬,边缘不清,中央暗红,皮下组织液化有漂浮感,伴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治疗:一、复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如低体温特续时间延长,病情易于恶化。,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中性温度,低体温:轻型:35-31。C重型:30。C早期(轻型)腋肛温差为正值,说明棕色脂肪产热良好晚期(重型)腋肛温差为负值,说明棕色脂肪产热耗竭,复温:轻者:可放在2628。C室温中,置热水袋,使自然复温。重者:先置2628。C室温中,一小时后置28。C暖箱中,每一小时提高箱温1。C,至3032。C使皮肤温度达到36。C左右。在1224小时内使体温恢复正常。,2、热量和液体供给:复温和维持正常体温都需要足够的能量,开始可按每日209kJ/kg(50kcal/kg);以后迅速增至418502kJ(100-120kcal/kg),经口、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液体量按1ml/kcal给予。有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量。,二、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有微循环障碍、休克者应进行纠酸、扩容,可用2:1液1520ml/kg,在1小时内静脉滴入;继用1/3或1/4张液7090ml/kg缓慢滴入,除扩容外可给血管活性药多巴胺,每分钟510ug/kg静脉输注。有肺出血时应及时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治疗,及时处理肾功能衰竭和DIC。三、控制感染:根据并发症适当选择抗生素,防止感染。,古代医籍中无本病病名,据其症状可归为“胎寒”、“血瘀”、“五硬”等范畴。医学纲目认为:“胎中有寒”、“再伤于风”为发病因素。保婴撮要认为:“阳气不营”为其主要病机。明代婴童百问称:“五硬则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胸膈间,脚手心如冰冷而硬恐面青心腹硬者”。,中医病因病机:内因:主要是先天不足,元阳不振。外因:为护理不当,感受寒冷,或感受他病所致。,病机:阳气失于温煦,气血运行不畅。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气血未充,元阳不振,阳气不能温煦肌肤,营于四末,则肌肤不温而硬肿。或气候寒冷,生后护理不当,保暖较差或因感受他病,气血运行失常,以致寒凝血涩而肌肤肿硬发凉。,中医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临床主要特征:全身皮肤发凉、肌肉硬肿。凡早产儿、体弱儿,反应迟钝,哭声低怯,气息微弱,属阳虚;体质尚好,皮肤硬肿,色暗发紫,有冷冻史者,属于寒实。,(二)治疗原则:益气温阳,活血通络。(三)分证论治1、阳气虚弱主要证候:体质虚弱,全身冰冷,僵卧少动,昏昏多睡,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吸吮困难,仰头取气,关节不利,局部皮肤肿硬苍白,范围较广,舌淡白,苔薄白,指纹淡红或隐伏不现。病机概要: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元阳不振,不能温煦肌肤而成本证。,治疗法则:益气温阳方药:参附汤加味。本方大补元气,温阳祛寒兼风寒凝滞,阳气不得宣通者,宜祛风散寒,兼调气血,祛风散寒,宜小续命汤,调气血宜乌药顺气散;食少气弱者,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以健脾益气。,2、寒凝血滞主要证候: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皮肤硬肿,不能捏起,硬肿先起于小腿、大腿,继而臀部,甚则波及上肢及面颊。患处皮肤色暗发紫或红肿,面色晦暗,舌黯红苔薄,指纹沉滞不显。病机概要:寒主凝滞,外寒内侵,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温煦肌肤而成本证。,治疗法则:温经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本方养血活血,温经散寒。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活血必先益气行气,可加党参、黄芪益气;木香、乌药行气。寒甚者可加吴茱萸,增强祛寒温经作用。,其他疗法:一、中成药1、生脉注射液5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用于阳气虚衰证。2、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0.10.3ml/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3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3次。用于寒凝血涩证。,二、经验方红参1g,加水100ml,久煎,取汁30ml,每次10ml,1日3次,口服。用于阳气虚衰证。,三、外治疗法1、韭菜150g,切成一寸长短,入容器中加少量水煮熟,然后加适量白酒,候温,用纱布蘸擦硬肿处,每日2次。2、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g,丁香9g,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7.5g,肉桂6g,研末,加羊毛脂100g,凡士林900g,拌匀成膏。油膏均匀涂于纱布上,加温后敷于患处,1日1次。用于阳气虚衰证。,四针灸疗法1、针关元、气海、足三里、针后加灸。2、温灸:用艾条,温灸局部。,预后:新生儿硬肿症大多经过治疗完全康复,个别严重的会出现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预防:1、做好孕妇保健,尽量避免早产,产伤,窒息,感受寒冷。2、寒冷季节做好新生儿保暖,调节产房内温度,尤其注意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保暖工作。,调摄:1、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2、患儿衣被、尿布应清洁、柔软干燥,勤换。3、保证热量摄入,吸收能力差的新生儿,可用滴管喂奶,必要时鼻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