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0394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历史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4、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5、“大海捞针”是( )A不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C 现实的可能性 D现实性 6、认识的本质在于( )A能动反映 B自由选择C科学评估 D主观创造 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出现时间的先后 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8、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B阶级消灭的结果C人们使用暴力的产物 D人们使用武器的结果 9、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生产关系 B宪法 C国家 D 政党10、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C 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德过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哲学 B费希特哲学 C黑格尔哲学 D谢林哲学 E费尔巴哈哲学2、下列成语和日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运动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变化的观点 E发展的观点4、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循环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 D直线论 E.庸俗进化论5、事物的假象是指 ( ) A.虚假的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人们的错觉所认识的虚幻现象 D.与本质不一致的现象 E.以否定的方式表现本质的现象6、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7、人脑与电脑的区别是 ( ) A.人脑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活动;电脑是一种纯粹的机械物理过程。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则没有社会性。 C.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思维模拟不可能在整体上达到或超越人脑思维水平。 E.人脑思维的发展决定电脑的模拟的发展。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可以创造历史规律 B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E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9、1957年,人口学家马演初提出了“新人口论”,但遭到了批判。结果1962年到1975年的14年间,中国共增加了35亿人口。虽然我国从1975年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还是没有实现“本世纪末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这一事实说明A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E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是不正确的10、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在于( )A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 B自由是从必然转化而来的C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二者是基本相同的E自由就是脱离必然的限制三、辨别分析题(每题5分,20分)1、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2、静止就是不运动3、假象就是错觉。4、强调“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实际上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四、简答题(每题5分,20分)1、简答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2、简答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3、简答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五、论述题(每题15分,30分)1、今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形势比较艰难,请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结合着自己找工作的经历分析一下今年毕业找工作的形势,并谈一下你对找工作与实现人生价值关系的看法。2、当一位成功的教师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教育学生,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教育学生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学生的特点,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育学生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请用认识论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统一于物质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2、从唯物论角度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了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人们的认识不断加深扩展3、近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如: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再就业、多媒体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4、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是A 认识的根本任务 B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 C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D认识的最终目的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 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7、中国象棋红黑双方各执十六子,由于排列布阵、子力搭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胜负局。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体现了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量变也能引起质变C只要有数量的增减,就一定有质变D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引起质变8、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9、判断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社会秩序的稳定 B 民主程度的提高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生产力的发展10、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C 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二、多项选择题1、“克隆羊”的诞生,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大突破,人们可以复制生命。生物工程学的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A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新的挑战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观点又一次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C说明物质是能被意识创造出来的D 说明了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下列选项中,符合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有A万物生长靠太阳 B无风不起浪 C 虚心使人进步 D水涨船高3、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4、鉴于马克思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将马克思推选为千年风云人物。这说明A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D个人活动受社会制约5、江泽民同志向全国青年提出:“希望你们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有A通过学习间接经验和参加实践才能获得完全的知识B一个人的成长是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的结果C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D 理想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实现6、1957年,人口学家马演初适时地提出了“新人口论”,但遭到了错误批判。结果1962年到1975年的14年间,中国共增加了35亿人口。虽然我国从1975年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还是没有实现“本世纪末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这一事实说明A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7、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原理有。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9、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一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C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D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1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性质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三、辨别分析题1、“形存则神存,形谢而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2、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人生价值越大。3、强调“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实际上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4、提倡创新精神,就要敢于否定一切。四、简答题1、简答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简要回答矛盾普遍性的含义。4、简答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五、论述题 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当一位成功的教师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教育学生,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教育学生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学生的特点,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育学生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请用认识论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试题C 一、单项选择(10分)1、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2、真实的实在的时间空间只能是也必然是运动着的物质的( )A、 根本属性 B、固有特性 C、存在方式 D、基本内容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 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B、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C、形式和内容的关系D、条件和根据的关系4、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C、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5、概念、判断、推理是( )A、 感性认识的三种方式 B、唯物主义的三种方式 C、辩证法的三种方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方式6、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 物质的 B、实践的 C、意识的 D、能动的7、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C、产品的分配方式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8、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A、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B、阶级消灭的结果C、人们使用暴力的产物 D、人们使用武器的结果9、上层建筑是指( )A、 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的科学技术C、社会的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10、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A、 人的价值就在于承认以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B、 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C、 人的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D、 人的价值就是拥有更多的财富二、多项选择(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A、 结束了“科学的科学”的时代 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范畴作出科学的概括和规定是通过( )A、 辨证的思维方法 B、 对以往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范畴探索的总结C、 调查研究D、 利用生产和科学发展的新成就3、现象与本质的对立表现在( )A、 现象表露于外,本质深藏于内B、 现象是感官直接感知的,本质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C、 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D、 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4、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A、 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 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D、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5、人类劳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表现有( )A、 一开始就是社会性活动 B、能制造和使用工具C是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D、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6、假象是( )A、 人们的错觉B、客观的C、同本质一致的现象D、主观的E、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7、社会改革是(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B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持续存在与发展C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和革新 D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8、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在于( )A、 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B自由是从必然转化而来的C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二者是基本相同的9、时间和空间( )A、 具有客观性 B是绝对不变的C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10、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的原因有( )A、 人们现实认识能力的有限性B人们认识过程的繁杂性、反复性C主观上产生错觉D人们的认识能力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三、辨析题(20分)1、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2、静止就是不运动3、实践创造了人类世界4、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四、简答题(20分)1、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认识是如何产生的?认识的本质是什么?3、简答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4、简答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五、论述(30分)1、如何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重要意义?2、试述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