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08286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要 当前,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已成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趋势。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工作起步时间晚、水平低,是期待深入开展的一项前沿应用型课题。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影响,其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建筑可持续发展,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当前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节能建筑; 目录摘要.1引言 .31.绪论.4 1.1 可持续发展.4 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4 1.3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52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5 2.1 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5 2.2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7 2.3 影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73 建筑业可持续的应用与发展. 11 3.1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项目绿色施工. 11 3.2 建筑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观.113.3 建立全面的服务体系. 144 可持续发展的展望.17参考文献.18 引言建筑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姿态优美的各式桥梁,坚实如堡垒般的水利设施等,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入新世纪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又将迎来新的一次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上个世纪末开启的三峡工程建设,主体工程在新世纪虽己建成,可相应的附属工程建设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大规模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大片的草原和耕地被开垦、大片森林被砍伐,储量有限的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被开采等等,引发了江河流域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珍稀物种的消失、气候异常和空气的严重污染、矿产资源的匮乏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上述情况不仅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的真实写照,也同样反映了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回首以往走过的路,重新审视自己所作所为给子孙后代带来的影响,于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运而生。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作为建筑从业人员,我们应在大规模经济建设中,把可能出现的各种工程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减少、水质恶化、地面沉陷、水土流失、坍方、滑坡、建筑物融沉、开裂等诸多灾害,消灭或减轻在萌芽之中,使建设工程造福于人类,使生活环境得以持续发展和改善。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一个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1 绪论1.1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远古时期,人类过着采集与狩猎的原始生活,此时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远没有能力支配、改造、征服自然。这一时期,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处。当时人类智力水平比较低下,可持续发展思想尚未萌芽。农业文明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此时人类逐渐能够利用自身的力量去是改变自然、影响自然,以农业为基础的城市社会开始出现。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要转变,人类为了获取食物,大片的草原被开垦,大片森林被砍伐,但由于当时的人口密度小,人类生活方式以农牧为主,活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虽然不少地区环境不时遭到破坏,但整体上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与冲击很小,人类仍然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驾驭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的思想扩散开来,鼓舞人们去征服自然。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了对大自然的大肆开发、掠夺与破坏。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技术革新又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提供了条件。社会的进步与文明,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出生率的增长,导致世界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加重了地球的承载负荷;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扩大,使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源源不断流入城市,而提供资源的地区环境退化,同时,城市环境恶化,垃圾堆积如山,空气烟雾弥漫,地下水资源被污染等等。到了本世纪30年代以后,人类在领略到工业革命带来的丰硕成果时,也认识大自然报复的威力,不断有环境恶化的事件发生。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导致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大量矿产资源的开发导致土地严重退化、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逐年加重、温室气体含量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等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了不断地反思。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发展的公平性原则,(2)可持续性原则,(3)和谐性原则,(4)需求性原则,(5)高效性原则,(6)递进性原则,(7)发展的共同性原则。1.3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对国民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的建筑行业,无论从担负的社会责任还是行业内部反思的角度思考,都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建筑业生产活动一直是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一是建筑物本身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竣工后的使用期间,还需要空调、照明、供热等资源,这些都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据统计,全世界有50%的能量被消耗于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过程。在中国全力向小康社会迈进的过程中,每年建筑消耗的能源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 。 二是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目前每年的产量己达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达到4000万一5000万吨。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庞大的建筑垃圾将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此外,我国建筑行业到目前为止仍然采用“人海”工作方式,机械装备率不高,导致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不高,产值利润和全国其他行业相比偏低,严重影响了内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许多建筑企业走上了一条低价、微利的经营方式,恶性竞争严重,企业资金匾乏、资产负债率高的恶性循环路线。因此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建筑业,要想稳固其产业地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利益,就需要改变原来粗放型的生产模式,走集约生产路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2.1 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1)把握建筑业的运行现状。通过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现状,检验行业在运行过程中有哪些因素正在阻碍或制约着其良性运行。通过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的评价,可以为政府、行业部门、企业以及公众了解建筑业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2)监测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变化趋势。通过应用长时间、连续性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数据,可以科学预测建筑业系统的未来发展态势,全面反映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的变化趋势及速率,分析运行结构的稳定性。正确分析各个子系统对整个建筑业系统发展的积极影响(贡献)或消极影响,找出关键影响因子。对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寻找出那些不利于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子系统变化因素的原因,以便及时扭转这些不利的变化因素,使其回归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3)预警。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如果某一子系统的运行超出了正常合理范围,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因此要制定各个子系统的预警界限。预警系统的建立,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严格考察实践基础上,分析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发生机制和具体因素,利用所收集的资料和数据,使用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快速全面地对可持续发展现状做出评价,使各个子系统都能在安全区域内运行。 (4)提供决策依据。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旨在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定量化的方法和途径,分析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展和效果,以便对建筑业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出合理的建议,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评价对国家、各级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在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政策性工具,也是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信息来源。 总之,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目的是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确保建筑行业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它在时间上反映了行业发展的速度和趋势,在空间上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布局和结构,在数量上反映了其规模,在层次上反映了行业水平,它具有描述、评价、预警和决策等多方面的功能。评价目的决定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方向、内容以及标准的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2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在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业的特点,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定义。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层涵义: (1)建筑业的活动应当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即建筑业的各项活动(包括各类建筑物和环境设施的地址选择、规划设计、施工、营运和拆除,以及所用建筑材料、构件和部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等)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的需要;既要达到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又要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 (2)在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建筑业本身也要达到持续、稳定地发展。 概括起来,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筑业在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的发展。2.3 影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任何事物要想更好地发展,都需要找出促进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寻找到解决方案。基于此,找到影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我们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有效改进措施的基础环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总结,影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社会和经济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人类社会生产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才能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整个社会达成共识,并将其理论引入实际行动中。因此作为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具体产业有机结合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肩负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方面为了不因为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建筑业必须改变其现有的耗能高、污染大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要重视建筑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做到双方相互推动,加速我国经济发展进程。 (2)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业承担的建设项目所要求的施工技术和工艺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着机械化水平低,企业机械设备少,陈旧老化严重等问题,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更是进展迟缓。现有的技术装备水平很难适应现代化的施工要求,远远满足不了建筑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企业都适应不了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只能走低价、微利的路线,阻碍了行业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了整个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由于科技力量不足,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的建筑生产工程是由人工完成的,而我们大部分建筑工人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业务强的技术工人不多,导致建筑物质量难以保证,工程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以及人身财产损失,建筑业的行业口碑也有所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水平还决定了建筑材料的研发水平。没有先进科技的支撑,就不会出现优质、新型的建筑材料,建筑业要改变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需要依托科技的不断进步。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创造高效合理的工艺流程,研制出可再生节能的建筑材料,才能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3)资源 建筑业因其行业特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时必须考虑资源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组合状况和丰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因此,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很多国家将它们的合理开发上升到战略的地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此种情况下,资源状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更大。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已成为21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建筑业的发展应当采取不耗尽能源资源的方式,并尽量利用可再生资源,通过各种方法节约资源。同时推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促使行业内生产过程中控制环境污染,保护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资源因素对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人口的膨胀导致住房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成为了对建筑业的一次挑战。为了缓解土地资源的压力,建筑业要向高层、超高层建筑方向发展,这需要先进生产技术的支持,要求企业必须根据时代的不同要求不断提升自我,最终实现全行业的发展。 (4)政府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是解决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它通过行政干预、政策扶植和市场调节等手段来控制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只有在一个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市场环境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政府在职能转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调控作用,使建筑企业适应于市场的需求,避免建筑队伍的盲目发展。此外,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改变传统的投入产出关系,减少行业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缓解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制约,可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活动空间。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倾斜、财政支持措施,更是能推动建筑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5)环境保护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破坏的严重程度却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筑业与环境污染以及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这一关系决定了环境保护保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建筑活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建筑业的活动改变着自然环境,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使原有的地形地貌、水文和生态系统等成为不可恢复的退化系统。它在生产过程中破坏了大气环境,造成了废水污染,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以及噪声污染。建成后的建筑物又会造成光污染及光化学污染等。 其次,环境保护离不开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一方面建筑业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本身就是为人类创造良好的人为环境;另一方面,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卫生填埋场等的建设需要建筑业的生产活动来完成。各地开展的一系列环保工程项目间接地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由此可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密不可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均衡和谐的关系,建筑业只有把握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稳定关系,建立长远、全面的发展战略体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才能使建筑业得到长期、稳定、全面的发展。 (6)建筑人员素质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员队伍和劳动力人员队伍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建筑业实施项目法己有二十多个年头,项目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的素质也有很大提升,但施工队伍的素质却未能跟上。目前的建筑业劳动力主要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在进入建筑行业前没有专业的岗位知识,工作后也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和严格的上岗考核,结果不但造成工程质量无法保证,还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后果,极大地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建筑业要想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建筑队伍素质。 (7)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环节,事实上,在从事规划设计时,通过统筹兼顾,能够使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更好地协调,以谋求最大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一些城镇建设规划过程中,建筑物“去年建,今年拆”的现象屡见不鲜,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没有给后人留有足够的余地用来保留再建或改建。与此相反,现在许多住宅在设计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进行大开间灵活分割,很好地满足住户在个性上的发展余地,节约资源的同时还能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规划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极其必要的,它能促使建筑业向良性方向发展。以上的七个因素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其本质和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它是影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科学技术、宏观调控、人员队伍素质、规划设计从不同角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改进的途径,它们是影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资源和环境保护作为一种制约因素,从另外一个角度促使建筑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 建筑业可持续的应用与发展3.1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项目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以节约资源为核心,以保护环境为准则,是可持续思想的重要体现。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 推行绿色施工,首先要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包括能源的有效利用、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及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进行机械设备选型,采用使用清洁能源的施工机械;进行材料设备采购规划,节约运输中的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回收的水资源作为施工场地的用水源,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节省施工成本;尽量提高材料和构配件的利用效率,提高周转次数,尽量选用预制的构配件;提高可再生材料的利用率,实现循环利用。 其次,要重视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程建设和运营产生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噪音和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采取清扫、洒水、遮盖等措施,严格控制降尘、飘尘等对周围大气的污染;严格禁止在工地现场随意焚烧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避免和减少污水的产生,并通过各种措施循环利用废水;通过物理及化学方法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实现回收利用;从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防护等方面考虑现场噪声的控制。此外,还要做好施工及验收管理。建立工程项目可持续施工管理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实施手册;组织相关的培训,对管理层及作业层人员进行教育,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方法,能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组织专门人员形成管理体系的监控机制;在验收时,依据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验收规定及标准严格认真地进行工程验收。3.2 建筑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建筑企业作为建筑业的行为主体,是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只有建筑企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自我改革、自我完善成为了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重视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建筑企业核心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企业参与行业竞争的现实要求,更是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使命。目前我国建筑业普遍存在着技术创新力量薄弱、经费不足、缺乏人才等问题,进而导致工程机械化程度低、先进施工技术缺乏,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 首先,建立与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相适应的技术开发体系。企业应当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及规模等因素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体系。通常,建筑企业集团内部技术开发体系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级层面的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企业科技进步规划,审定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并落实相关资源投入。第二个层次是作为体系核心的技术中心,具体规划和组织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从事具有一定超前性、风险性的中长期项目研发和引进吸收,以增强企业的技术储备,抢占市场先机。第三个层次是面向业务领域的开发机构,通过通用生产技术、工艺设计及装备的开发、改进及其系统集成的研究,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和质量的目的。 其次,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高水平的技术专业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果没有雄厚的人才储备作后盾,就不能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营造重视技术人才的氛围,做到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能动性,激发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创造性。 此外,还要尽可能加大科研基金的投入。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从企业层面来讲,管理者应从战略角度保证技术开发活动必要的经费投入。企业的技术中心也可通过申请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各级各类研究基金开展基础性、应用性研究,并加强与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合作研究。有条件时还可通过与高校等建立产学研实体,将其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以解决建筑企业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要关注市场及工程实际需要。要适应工程的实际需要,在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对现有施工技术进行改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采用高性能和环保的建筑材料,研究解决建筑产品缺陷防治的问题;提高机械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解决社会新问题,顺应国家的大方针走向,时刻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地位。 (2)加强企业伦理建设 企业伦理也称商业伦理,是指蕴含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生活中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识、伦理准则与伦理活动的总和。建筑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伦理,可以为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可以引导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获得管理的成功;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极大地提高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优秀的企业伦理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企业有意识的建设。建筑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企业伦理建设,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建筑企业的伦理准则。作为企业行为的最高原则,企业制定的伦理准则要做到对内部员工及管理者的责任和保证,包括企业对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自由保证、尊严保证。对外则需要对消费者、对公众负责;对其他企业负责,公平地对待供应商和竞争者,履行承诺或经济契约;对政府负责,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政府对其在保护环境、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期望。 制度化管理建筑企业伦理。伦理,作为精神范畴的概念,有时因为缺乏惩罚和激励措施而失效。因此,建筑企业可以参照欧美企业在伦理制度方面的经验,考虑“企业道德的内部制度化”,导入正确的伦理判断基准,按照建筑企业的特点将道德规范、道德目标转化为工作的具体要求,从工作范围、程序到工作态度、责任、义务都给予明确的规定,以此作为规范全体员工行为的管理制度。 提高对企业伦理的重视程度。建筑企业的企业家的伦理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因此企业家应该做到亲自实践,发挥正确示范性作用,从大局角度出发建设好建筑企业伦理。此外,建筑企业伦理建设离不开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伦理教育。在尊重受教育者道德主体价值和情感基础上,引导他们思考,使受教育者由道德被动转为道德主动,由他律转为自律。 (3)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建筑行业人员的素质和建设,只有充分提高行业内各类从业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才能真正推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其中,作为从业人员载体的建筑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筑企业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推进企业人才战略: 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要从注重培养四支层次性队伍入手,即:一支有战略眼光、驾驭全局的高层决策队伍;一支贯彻公司高层决策、精通工程管理的项目经理和工程师队伍;一支功底雄厚、能把握并不断丰富企业核心技术的技术管理人员队伍;一支业务精、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要把吸引、发现和发挥人才作用作为立足点,在企业中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和氛围。要多渠道、多层次吸引各类人才加盟。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首先要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使人才各尽其能。其次要通过带薪学习深造、企业内部培训、以师带徒培养、个人自学提高等多种方式,加快人才培育。三是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以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有效防止高层次人才流失。 加强农民工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职业教育及岗前培训,建立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其次要关注农民工基本权益,提高建筑业与其他产业竞争有效劳动力的吸引力,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社会福利水平,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此外,还要规范建筑业农民工用工制度,使工人明确知道他们享受哪些权利和义务,减少交易费用和预防成本,为农民工创造稳定的、可预期的、交易费用低的工作环境。3.3 建立全面的服务体系 建筑行业要想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除了行业内部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进行完善,坚持可持续的理念进行建筑生产活动以外,行业外部的推动因素也必不可少。建筑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建设过程中有效地节约能源,做到建筑节能,而这一点需要行业外部多方面的服务支持才能取得成效。具体来说,包括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科研机构的辅助研发、第三方机构的大力宣传和合作以及公众意识的提高等等。 (1)完善政府职能 制定节能规划建设期,明确阶段任务,并写于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实施相应的奖惩,以此来提高政府对节能工作的重视。 建立健全节能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补充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法、自然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估法以及废水处理法等法律,以立法的形式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 形成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制定建筑节能相关主体的资质管理办法,制定服务收费、质量、评价、验收等标准规范,监督控制各种节能材料的制作工艺流程,研究制定建筑节能服务的规范性文本,形成备案制度,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和完善相关市场规则,建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明确节能服务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限制、禁止制度,实施规范化动态管理,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从而保障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实施政府采购。结合不同建筑特点,开展政府采购,探索模式,积累经验。把政府采购从节能产品采购向节能服务采购延伸拓展,并在此基础上出台具有权威性的政府推荐节能服务机构目录。 (2)加大宣传力度 建立示范工程。在综合考虑我国不同气候区域特点、建筑功能特点,以及地区的经济、资源优势等特点的基础上,加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设置和建设,用直观方式调动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建筑节能的热情。 加强建筑节能信息传播机构能力建设,举办面向公众的绿色建筑网站、论坛、沙龙、社区宣传活动,普及建筑节能知识。 全方位、多视角宣传建筑节能知识。不但要宣传建筑节能的科普知识,还要宣传建筑节能的经济政策及其建设方式和经营方式、宣传建筑节能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建筑节能的技术、材料、产品及其性能。 大力开展建筑节能技术教育。建议在大学的相关专业中,增加建筑节能课程。同时,组织一些专家和研究人员为政府管理人员和广大的建筑从业人员定期开设绿色建筑培训课程。此外,在建筑业相关执业资格考试中适当增加对建筑节能知识的考核,提高行业重视程度。 (3)丰富金融财税政策 财政补贴。对开发商和建筑企业进行财政补贴,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加节能建筑的价格竞争力。目前,国家已实施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的财政补贴,地方应尽快出台相对应的补贴政策与之对接。 税收减免。对符合规定要求的节能技术和设备等实行低税,甚至给予一定范围和时期的免税。 开征新税。对非节能产品的生产者实行高标准、高强度的收费政策。对建筑企业环 低息贷款。对节能项目,通过政策性银行提供低息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实施差异化的贷款利率。对实施节能措施的建筑企业的贷款降低利率。 创立节能公益基金。此类基金可以是政府建立的一种循环基金,资助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开发,进行建筑节能投资,提供节能贷款和贷款担保。 (4)研发建筑节能技术 大力开展建筑节能相关技术研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支持一批建筑节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节能设备、节能措施、成套技术的开发;探讨新技术路线的适宜性;形成建筑节能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促进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跨地区和跨国转让技术,为企业提供技术输出和引进服务。 建立完整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各类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运行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并根据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适时修改建筑节能标准,逐步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研究实用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在完整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实用的测评方法检验新建建筑是否达到节能标准。开发测评软件,特别是针对消费者的简易版能效测评软件,可以为消费者购房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5)创新服务体系 培育第三方权威认证与评估机构。培育具有独立性,代表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权威认证评估机构,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第三方认证体系,并加强对机构人员的专业培训,由他们提供能源审计、进行建筑能耗检测与效果评估,从而建立公平公正的企业间竞争秩序,营造良好市场氛围。推广建筑节能的社团机构。该类组织可以由建筑节能方面的专家牵头组织,提供公众参与的虚拟平台,如建立网络建筑节能论坛,也可以采取面向大众的免费建筑节能知识讲座的形式,让公众能充分参与到建筑节能的具体行动中来。同时,组织学术研究和实地考察,进行前瞻性研究,并与国际相关机构或组织开展交流和合作,以此来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4 可持续发展的展望本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知识,由此引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通过系统分析找出影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旨在寻找推进建筑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改进措施,并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定有探索。我们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提出创新的观点;采用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开发新型生态建材并对其推广应用;制定完整的战略计划,加速新的科研成果向建筑业相关规范的转化,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服务;大力发展建筑业的健康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结构的维护和保养,减少结构使用和拆除阶段的污染,对拆除废弃物形成系统地回收和再利用工程等,这些都是需要将来进行深入研究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其的评价方法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发展的状态,本文就此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难免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与实践结合的时候需要不断完善,希望能够在今后有更多的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客观衡量发展态势,在实践中进行更多的尝试和运用,使我国建筑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述工作的开展,要求我们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了解土木学科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断更新现有知识结构,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时刻贯穿到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建筑业造福于人类,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得以持续发展,这是当代建筑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乃至毕生责任!参考文献1 卢有杰.新建筑经济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2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8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3 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4 王玉梅.可持续发展评价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5 商兴华.浅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08, (7) :91-93.6 邵军义.从企业伦理看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2005, (9) :23-26.7 刘玉庆.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8.8 戴劲草.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层面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8.9 王新波.青岛市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3.10 王耀利.我国推进绿色建筑进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11 邓屈波.基于DEA模型的福建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D湖南:中南大学,2008.12 蔡爱云.陕西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06.13 徐燕君.上海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14 曹利军.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5 刘留.建筑企业发展战略探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3.16 曾肇河.(建筑公司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