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7451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反抗外来侵略,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下列不属于这个群体的人物是( ) A . 邓世昌B . 林则徐C . 叶志超D . 徐邦道2. (2分)“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夏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以上条款摘自( ) A . 南京条约B . 天津条约C . 北京条约D . 马关条约3. (2分)从本质上来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根本原因是( ) A . 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B . 教训清朝使其顺应要求C . 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D . 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4. (2分)“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节选复兴之路解说词)这里的“危机”指(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B . 甲午中日战争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 日本全面侵华5. (2分)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 .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6. (2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 A . 美国B . 德国C . 沙俄D . 日本7. (2分)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太平天国( ) A .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 . 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C .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D .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8. (2分)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 A . 资政新篇B . 海国图志C . 四洲志D . 天朝田亩制度9. (2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 ) A . 创办近代军事、民用企业B .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C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 . 建立新式海军和陆军10. (2分)他在护国战争中功勋卓著,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死后安葬于长沙岳麓山。他是( ) A . 黄兴B . 蔡锷C . 宋教仁D . 陈天华11. (2分)奕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中,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 . 江南制造总局B . 湖北织布局C . 汉阳铁厂D . 上海轮船招商局12. (2分)“奕、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按照这个人物归类标准,下列该归入此类的人物是( ) A . 魏源B . 孙中山C . 谭嗣同D . 李鸿章13. (2分)我国开始建立近代化海军是在哪一时期( ) A . 鸦片战争时期B .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 . 洋务运动时期D . 戊戌变法时期14. (2分)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出行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 . 南京条约B . 北京条约C . 马关条约D . 辛丑条约15. (2分)近代史上,日本两次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下列人物与抗击日本侵略有关的是( ) 邓世昌 康有为 彭德怀 李宗仁A . B . C . D . 16. (2分)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 .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 . 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 .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17. (2分)从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侵占过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 A . 英、日、俄B . 英、日、美C . 法、俄、美D . 俄、日、美18. (2分)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 )A . 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B . 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 . 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 . 他真傻,其实他可以逃走19. (2分)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A .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 .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 . 都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 . 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20. (2分)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发起者是( )A . 地主阶级洋务派B . 资产阶级维新派C . 资产阶级革命派D .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二、 综合题 (共3题;共45分)21. (15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深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能强”的认识。材料二:李鸿章大事年摘录1863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1871年,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1875年,奏设开平矿务局。1879年,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根据材料一说说运动的救国主张是什么? (2)材料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 (3)请列举材料二中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个。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作简要评价。 22. (10分)(节选)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世界局勢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材料二: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年份外交大事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1918年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1919年参加和会,中国收回权利的要求遭拒绝材料三: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中国北京的机场。尼克松走下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恳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政治文明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首次表现是什么?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参加了什么会议?“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引起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答出三项即可)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在外交方面与近代中国相比,有何重大变化? 23. (20分)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材料三 124年前,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公然摘下文明的面具,暴露野蛮的真面目,挑起了一场侵华战争,毁灭了清朝的强国梦想;材料四:(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错误的处境”指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的“侵华事件”之后被中国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图一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图二)?图三中,清政府已成为“缠满绷带的病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苦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45分)21-1、21-2、21-3、21-4、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