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三四翻译句子及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07355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三四翻译句子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三四翻译句子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三四翻译句子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重点文句寡人之于国也1.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败的士兵丢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2.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借自己逃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3.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4.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使得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不满意)5.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是从来没有的事情。6.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7.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人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劝学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了。即使再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接受墨线比量就变直了,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4.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5、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到达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6、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小流,就没有办法形成江海。过秦论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并吞天下的野心。2.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3.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好的将领手执强劲的弓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4.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认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城池,是子孙称帝称王的万代基业。5.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自己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不同。6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在他们身边),像回声一样应和,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师说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2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我是向老师学习道理的,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龄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4.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间停顿,有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从师学习,有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明智的地方。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像这样罢了。7.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做师说以贻之。不受世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师说赠送给他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1、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被任命为上卿,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中出名。2、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3、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4、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5、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秦王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6、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7、 璧有瑕,请指示王。翻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给大王看。8、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叫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9、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10、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1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13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14、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15、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但是蔺相如只凭言辞立下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1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我们离开家人和亲戚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18、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 只是我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不敢发兵攻打赵国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19.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2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苏武传 班固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屡次互派使者窥探观察(对方的情况)。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武帝赞许他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趁机赠以丰厚的礼物给单于,回报他的好意。3、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更加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4、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事情已经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5、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都让他们投降。6、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7、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8、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白白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9、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公平处理,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自己从旁观看祸败。10、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无人区,让他放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11、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不会因为威胁而屈服,禀告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苏武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地窖里,断绝供应,不给他吃的喝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啃雪。1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你这样终究不能回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1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我们父子几人本没有什么功劳才能,全是被皇帝栽培。14、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现在能够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即使被杀,的确心甘情愿。15、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大王一定要让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死在大王面前!16、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使者很高兴,按照常惠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活着。”17、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装出,及还,须发尽白。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到京城。苏武被扣留在匈奴总共十九年,开始在壮年出使,等到返回时,须发都白了。张衡传 范晔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张衡)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没有就任。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4、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后做太史令。5、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虽然才学比一般人高,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常常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和一般人交往。6、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巧妙,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用心思。7、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曾经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责怪地动仪没有应验。8、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当时政治日渐衰败,中央大权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件事。9、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10、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凭借这个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11、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宦官害怕张衡说自己的坏话,都一起给他使眼色。1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1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在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征召他,任命他为尚书。琵琶行序言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译文:第二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到湓浦口送客人,听到船中有人弹奏琵琶。2、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译文:询问那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著名乐师学弹琵琶。3、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译文:年岁增长,容貌衰老,就嫁给一个商人做妻子。4、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译文:我被贬官离京出任江州司马已有两年了,觉得淡泊宁静,安于现状,却被这个歌女的话触动了,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官外放的失意之情。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译文:于是写了这首七言古诗,吟咏并赠送给她,一共六百一十六字,取名叫琵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