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06989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型】简答题【题干】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答案】(1)作品中的景不是原本的自然之景,而是由抒情话语组织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2)作品中的情不是空洞和概念之物,而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的情感过程。(3)作者写景,意在言情,表达独而微妙的感受。【题型】简答题【题干】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答案】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人不仅是理性的动物,是社会的动物,而且是审美的动物。在审美活动中,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特殊本质在于文学的审美特征,而文学审美特征正是根源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能力,包括人的脑力和体力。(2)对象化就是实践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人的实践活动是连接主客体、沟通主客观的唯一桥梁;正是在实践活动中,人感受客体,掌握客体,客体不再是外在于主体的纯粹的物自体,而成为对于主体有意义的对象性客体。另一方面,主体也成为了与对象相关的实践性主体了。(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就是对象的人化、自然的人化以及人化自然;而文学作为一种艺术作品,正是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 (4)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就是在对象身上自我确认;这种自我确认所带来的无功利喜悦是引发和构成美感的基本要素。【题型】简答题【题干】什么是印象批评?【答案】(1)印象批评从批评家的要素出发,注重传达批评主体感受作品所激发的体验印象,强调批评对作品把握的直觉性与整体性。(2)19世纪末印象批评产生于法国。(3)代表人物:法郎士、朗松。【题型】简答题【题干】如何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答案】首先,文学的价值功能是精神的,作为艺术,文学对社会的反作用也只能通过影响人的心灵,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去实现。其次,文学的价值功能是整体的,其含义有两层:第一,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愉悦功能是统一于它的审美功能的;第二,文学的社会作用指具体作品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作品的某一部分对某些人所产生的作用。再次,文学的价值功能是社会的,文学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既取决于作家创作的作品,又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有关。例如,社会心理与文化传统制约着读者对作品价值观念的认同;欣赏习惯、趣味与能力制约着读者对作品形式与表达的接受;传播手段影响着文学价值功能的发挥等等。最后,文学的价值功能是有限的。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可能超出意识形态的范畴,不可能成为国家和民族兴亡的主要原因,也不是立竿见影的。【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文学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答案】文学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1)文学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征,不能由欣赏者的感官直接接受,同时具有形象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这一特征给欣赏者带来了想象空间,并赋予文学形象以含蓄、传神、自由灵活的审美意象。(2)文学艺术形象具有艺术表现广阔性的特征,不受时空和形式的限制,语言表现领域广阔,具有穿透力。(3)文学艺术形象具有艺术内涵深刻性的特征,运用人物的内心独白等多种手段表现人的精神世界。(4)文学艺术形象表现审美精神和意识。【题型】简答题【题干】试举例说明虚实相生、化情为景是意境创造的主要手法与途径。【答案】抒情性文学作品创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意境的创造。刘熙载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道出了意境创造的真谛:以实写虚,寄情于景。以实写虚,化虚为实,却不可过实,全无兴寄;要给读者预留想象空间。情为虚,景为实;景为实,境为虚。实便于观照,虚有所体味。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后两句和西厢记崔莺莺“长亭送别”的起首句都是以实写虚,寄情于景。说明:学生答题时可另举其他例子,并作简要分析。【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文学批评的职能。【答案】(一)文学批评具有阐发诠释职能(二)文学批评的判断评价职能(三)文学批评的补充发现职能;包括三层含义:1、通过对文学作品意义的发现以指导读者;2、通过文学创作问题的发现以指导作者;3、通过文学活动规律的发现以推动研究。【题型】简答题【题干】怎样理解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动机萌发阶段?【答案】创作动机是指创作主体的审美创作需求处于激活状态,促使他通过创作去吐露、宣泄,成为一种强大的、不可遏制的创作推动力。“如鲠在喉,一吐为快”,是此时的典型心态;只有满足了这种审美创作需求,主体的内心才会从失衡状态趋向恢复平衡。创作动机的发生依赖主体内心需要与外部刺激触发两方面相互作用。作家内心需要来源于前创作阶段的积累;而外部刺激触发的情况极其复杂,依据触发因素,可以分为情境触发、原型触发、意念触发和形象触发等主要类型。创作动机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即明确了文学创作的具体目标,也就是写什么;此后的创作活动全部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二是动力作用,即获得了创作活动的巨大动力;创作是艰苦的,没有强有力的动力支持就很有可能半途而废。【题型】简答题【题干】文学欣赏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答案】文学欣赏的主要过程包括:(1)文学欣赏的前准备阶段,体现在阅读动机和期待视野两个方面。(2)审美感受阶段,读者在文本阅读中,凭借有限的文字信息构建丰富生动的文学意象。(3)审美体验阶段,这才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欣赏。(4)审美领悟阶段,是在审美体验的高峰过后,继续对作品体悟、回味、思索、玩赏的深入欣赏过程。(5)以上四个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彼此交替出现。【题型】填空题【题干】以“生活作家作品读者”系统为对象的批评方法是_。【答案】文学过程批评;【题型】填空题【题干】文学理论是一门属于社会科学的学科,是一门_。【答案】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题型】填空题【题干】即使在自然这一审美对象面前,人也是通过_,才使得自然成为具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答案】自然的人化;【题型】填空题【题干】提出“文学生产的客体即原始想象”这一学说的是_。【答案】荣格;【题型】填空题【题干】文学的精神性含义是指_。【答案】文学的社会属性和文学的价值属性;【题型】填空题【题干】在中国,“风格”一词最早出现于_。【答案】葛洪抱朴子行品篇;【题型】填空题【题干】中国古代关于意境的观点“滋味说”是由谁提出的?_。【答案】司空图;【题型】填空题【题干】正式的文学创作过程开始于_。【答案】创作动机的萌发;【题型】填空题【题干】“披文见形,穷尽形象”指的是文学欣赏的_。【答案】审美感受阶段;【题型】填空题【题干】作家的审美意识主要包括_、_、_。【答案】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创作精神;【题型】填空题【题干】理论来源于实践活动;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实践活动。其中的文学实践活动是指_、_、_、_、_、_。【答案】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运动;文学研究;【题型】填空题【题干】文学创造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_,它作为主观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诸多社会性的需要和态度,以及因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评价。【答案】情感把握;【题型】填空题【题干】_是文学的创作与鉴赏两大活动的联接点。【答案】作品;【题型】填空题【题干】文学作为反映,是_。【答案】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题型】填空题【题干】“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_。【答案】论衡;【题型】填空题【题干】艺术想象的过程是_。【答案】从具象到具象;【题型】填空题【题干】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观点出自下列哪部著作?_。【答案】王国维人间词话;【题型】填空题【题干】 在作为艺术生产要素的文艺资源中,艺术环境指的是_、_、_、_、_。【答案】流通渠道;艺术市场;消费水平;政策法规;管理体制;【题型】填空题【题干】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基本特征是_。【答案】传承-变异性;【题型】填空题【题干】所谓_,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得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答案】延留;【题型】填空题【题干】小说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是_、_、_。【答案】人物;情节; 环境 ;【题型】填空题【题干】_指出:“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答案】马克思;【题型】填空题【题干】常用的八体四对分类法是指_、_、_、_。【答案】浓丽与平淡;豪放与婉约;含蓄与直率;简约与繁丰;【题型】填空题【题干】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在于_。【答案】文学批评以文学鉴赏为基础;【题型】填空题【题干】提出“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典型化方法的作家是_。【答案】鲁迅;【题型】填空题【题干】_提出了两个互相区别的重要概念即“语言”和“言语”,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答案】索绪尔;【题型】填空题【题干】_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意象的方式。【答案】变形;【题型】填空题【题干】_的基本特征是主题的严肃或崇高,创作上讲求个体性、真实性和独特性,在形态上具有摆脱束缚的潜能、启蒙的潜能和批判的潜能,在意向上没有世俗的目的。【答案】高雅文学;【题型】填空题【题干】文学审美属性的最根本的来源是_。【答案】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题型】填空题【题干】人们在忧郁不安、心情烦闷之际,总喜欢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以期进入一个超越自身、超越现实的想象境界,使情感得以调节,使心灵得以振奋和净化,使人格得以丰富和提升。其中所体现的便是文学接受的_。【答案】审美动机;【题型】填空题【题干】作家受创作氛围的触动而唤起潜意识中的创作素材和情感体验,这属于_。【答案】情境触发;【题型】填空题【题干】文学审美愉悦的含义是_。【答案】文学作品使人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题型】填空题【题干】“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审美理想的价值取向”,表达的是文学作品的那种倾向?_【答案】 理想倾向 ;【题型】填空题【题干】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播的经典三大史诗有_、_、_。【答案】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蒙古族江格尔;藏族格萨尔王传;【题型】填空题【题干】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_。【答案】作品和作家;【题型】名词解释【题干】情境体验【答案】情境体验是文学创作过程中审美体验的类型之一。(1)审美的情境性是审美体验的基本特性;(2)情境体验的最大特点是以“我”(作家)为中心,直接抒写作家的见闻与情感;(3)离开此审美情境,审美体验将无法进行。【题型】名词解释【题干】文学传播【答案】文学传播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1)从文学活动的全过程来看,文学传播是借助一定的社会渠道,连通作家与读者的中介环节。(2)从文学生产与消费过程的角度来分析,文学传播是文学产品物质形态的生产流通过程。(3)从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文化信息的历史存续来看,文学传播兼指文学作品的承接与延续发展,扩大影响,实现阅读。【题型】名词解释【题干】体裁【答案】文学体裁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含义:(1)宏观的含义指一定作品群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共同特征所构成的一种形式规范,这种形式规范具有分类学意义,对于文学创作、欣赏、批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微观的含义指一部文学作品全部形式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文学样式,是文学作品最外层的形式因素。【题型】名词解释【题干】文学语言【答案】文学语言是能够唤起形象与情绪记忆并有利于激发表象自觉定向变异从而催生并最终物化文学形象的语言。【题型】名词解释【题干】文学观念【答案】文学观念是指人们对于文学是什么等文学基本问题的看法,它整体影响着人们的文学活动。【题型】名词解释【题干】意境【答案】意境指的是抒情性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是蕴涵着作家丰富情思和深广人生意味而能诱发令人回味无穷的审美体验的艺术境界。它主要具有情景交融、境生象外和韵味无穷三个美学特征。【题型】论述题【题干】举例说明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答案】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有:(1)以著名作家为代表的创作群体的形成。如当代新写实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池莉、刘震云等;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余华、苏童、北村等。(2)作家群体在思想倾向、创作原则、文学观念和审美追求方面相似或相同。如五四时期的文学研究会是以“为人生而艺术”作为创作主张,而创造社是以“为艺术而艺术”作为自己的主张。在创作原则上,前者主要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后者主要坚持浪漫主义的原则。(3)群体成员在创作实践中既有独特的个人风貌,又形成了有特色的群体风格及流派风格。如五四时期的文学研究会,审美取向和创作呈现凝重的风格,而创造社则呈现出奔放、率真的色彩。在京派作家中,沈从文构筑人性的抒情诗和牧歌的风格是比较独特的,而海派以心理、感觉为主张的创作中,穆时英、施蛰存、刘呐鸥三人又各有千秋,不尽相同。【题型】论述题【题干】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是什么?【答案】1、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指的是网络化的大众传播机制。2、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科学模拟。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计算机模型实现对对象的存在状态的动态模拟和对外部信息的职能反馈。它本身对文学的网络传播方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它确实是一切网络传播方式的基础,也是其它网络传播方式特征的前提。(2)多媒融合。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媒体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加生动逼真地呈现事物形貌特征的目的的表现手法。多媒融合是网络文学的突出特点,运用得当可大大增强网络文学的表现力。(3)远程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实现文学作品的跨区域瞬时传播。远程传播是文学网络传播的优势之一,能够前所未有地提高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4)实时交互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借助实现编辑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本站或异地的人机对话,二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实现单媒或多媒的人际对话。 实时交互传播是文学网络传播的主要优势之一,能够极大地提高文学创作于阅读欣赏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题型】论述题【题干】试论文学批评的作用。【答案】标准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批评意义与作用的整体理解与把握。答题时首先考虑文学批评作为文学活动之一对于其他文学活动所发挥的作用,逐一分析文学批评指导文学欣赏、总结创作经验和推动文学理论的作用;然后考虑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社会批评的功能,进而分析文学批评开展文艺论争,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作用。 要点:首先,文学批评具有指导文学欣赏,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的作用。文学批评是以文学欣赏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对文学欣赏的理性思考结果,因此,文学批评可以把作品中普通读者未能深入领悟的思想意蕴和未能细加品味的艺术特色一一揭示出来,引导读者正确地欣赏作品,指导读者如何鉴别作品的优劣,培养读者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 其次,文学批评具有总结创作经验,提高作家的创作水平的作用。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经验总结是从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进行的,优秀的批评家总是能够敏锐地发现新人,积极地鼓励后学,这方面,俄罗斯的批评家别林斯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屠格涅夫的指导和帮助是典型的例子。 再次,文学批评具有研究新问题,推动文学理论发展的作用。文学批评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文学理论也需要来自批评实践的推动。相对于文学理论来说,文学批评更加直接、经常、大量地接触文学实践;因此,优秀的批评家总是能在批评实践中及时地洞察新的趋势、新的方向、新的潮流和新的问题,并凭借自己的深厚功力提出新的研究命题,推动文学理论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最后,文学批评具有开展文艺论争,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作用。文学批评是科学,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文艺论争是提倡艺术民主,繁荣理论研究的有效机制,其具体作用是:第一,真理越辩越明,开展文艺论争有利于文艺思想界在各种思想、观点的交锋中,分清是非,达成共识;第二,真理是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开展文艺论争有利于以充分说理的方式批判错误的文学倾向,保证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三,文艺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指导下的文艺论争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题型】名词解释【题干】现代主义【答案】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一种反传统的文学思潮;它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等诸多流派。【题型】名词解释【题干】即兴【答案】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它的特点是趁热打铁。【题型】名词解释【题干】表象自觉定向变异【答案】表象自觉定向变异是指表象在记忆和重新唤起的过程中,由于主体有意识的诱导和外部必然因素的作用,表象所呈现的事物的形象所发生有规律、倾向性的变化。【题型】名词解释【题干】蒙太奇【答案】蒙太奇是法语建筑学词汇的音译,原意是“组合”、“结构”,后借用为电影艺术术语,专指影片的剪辑与组接。它的功能在于用镜头的连接表现电影叙事的内容。【题型】名词解释【题干】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答案】“文本时间”,也称“叙事时间”,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简言之,“讲”故事的过程就是“文本时间”,而“故事”内容发展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故事时间”。前者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后者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而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在顺序上的相同或不同则构成叙述中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题型】名词解释【题干】读者群【答案】读者群是由对作品的不同反应而形成的读者圈子。读者群现象是欣赏活动中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对它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化文学欣赏规律,并对不同作品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题型】论述题【题干】试论文学产生于以劳动为基点的人类生命活动。【答案】首先,原始文学的产生依赖于人类劳动。第一,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为文学的产生创造了前提: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为文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生活的保障;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为文学的产生提供了灵巧的双手与灵敏的感觉器官;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为文学的产生提供了人的大脑和语言。第二,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为文学的产生提供了表现的内容与形式:原始艺术许多情况下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有时原始艺术本身就是劳动的一部分;原始艺术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宣泄和表现劳动中的各种情感;在劳动中培养了人的形式感(身体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以及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原始人的劳动还提供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劳动工具原始舞具、乐器)。第三,其他促成文学产生的生存活动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 其次,原始文学的产生依赖于人类其他生命活动。原始人的生命活动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劳动、巫术、游戏之外,对文学起源发生重要影响的还包括:信息交流、知识积累、战争、恋爱冲动和生殖崇拜等。 再次,原始文学的产生依赖于人类原始思维的催生。原始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万物有灵的泛神意识,人化自然的“情感投射”,以及神秘感应的“互渗律”思维。 总之,文学的起源是众多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劳动为核心的原始人类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必然产物;原始文学一旦产生,也必然会随着人类的生命活动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题型】论述题【题干】试论作家审美意识的结构与功能。【答案】作家审美意识的结构与功能主要表现在:1、作家的审美意识:是作家创作活动中主观因素的集中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作家的审美意识主要由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创作精神构成。(1)审美理想是作家审美意识的最高层次,是作家判断审美的标准;作家的世界观和人生理想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等影响着作家审美理想的形成;作家的审美理想同时具有超越现实的功能。(2)审美情趣是在审美活动中,作家表现出的审美情调、趣味;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中的情趣中心;作家的审美情趣形成受其文化品位、艺术追求以及民族文化特性的影响;作家的审美情趣影响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以及艺术风格。(3)作家的创作精神涉及作家创作方法的选择,与其心理定势和价值标准相关;作家的创作精神是审美意识的最低层次,受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 作家创作精神的形成与其文学观念和艺术追求以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因素相关;是各种内外因素合力的结果。【题型】论述题【题干】谈谈文学对其它艺术的吸纳与借鉴。【答案】(1)文学与其它门类相互吸纳与借鉴具有必然性,反映在:第一,文学的起源原本是与其它艺术门类共同发生的,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既有相通性,又有互补性。第二,不少文学新体裁与其它艺术门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影视文学、戏剧文学,本身就是文学与影视和戏剧的复合;文学的细腻与深度丰富了影视或戏剧,而影视在声音、画面等形式上也增强了文学的表达功能,另外,戏剧冲突也更好地促进了文学情节的典型性。文学的发展逐渐融合了其它艺术门类的基因。第三,现代艺术,尤其是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使得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借鉴融合的机会大大增加。例如网络艺术的发展虽然历史短暂,但已经表现出文学自身表现力的趋势。文学的出现不再与传统的文本形式相似,而是以融合了影像艺术等其它艺术种类的形式出现。第四,文学在与其它艺术的借鉴中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2)文学对其它艺术吸纳与借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产生新的体裁。第二,形成艺术同感,这也是文学对其它艺术吸纳与借鉴的主体条件和心理机制。比如文学对电影画面的借鉴形成了“镜头眼”、“蒙太奇”,以及打破时空限制的“意识流”手法。第三,文学在借鉴与吸纳其它艺术门类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文学趣味。(3)文学吸纳与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原则表现为:第一,优势互补。第二,以更有利于发挥文学艺术特点与优势为出发点。【题型】论述题【题干】试论文学批评方法的基本特征。【答案】文学批评方法是指人们分析、评价、研究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的途径、手段与方式。首先,批评方法与文学观念密切相关。文学观念反映了人们对文学存在本质和价值属性的总体认识,它也是人们建构和采用什么批评方法的依据。实际上,许多批评方法都是在批评家或批评学派在建构自己文学思想体系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并且在批评实践中受到一定的文学观念的制约。但作为批评手段的批评方法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是持有某种文学观念,并不一定就要采用相应的批评方法;途径、手段与方式具有工具性,完全可以借用或合用。二是掌握了某种文学观念,并不意味着就掌握了某种批评方法;因为方法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掌握它也需要艰苦的实践磨练。 其次,批评方法的历史性文学发展,特别是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产物,它是随着文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文学的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以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为例:先秦的社会道德批评,两汉的作家主体批评,魏晋的本体和美学(风格)批评,明清的接受批评和索隐批评等,无不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再次,批评方法的多样性。20世纪被人们称为“批评的世纪”,批评方法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从“社会生活”要素出发的社会历史批评,从“作家”要素出发的精神分析批评和原型批评,从“作品”要素出发的本体批评,从“读者”要素出发的接受批评,以及从“批评家”要素出发的印象批评;批评方法的多样性反映了人们对于文学本质的丰富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批评遗产得到了全面继承。 最后,批评方法的互补性。任何一种批评方法都是一种观察与评价的角度,如果它是科学的,就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任何一种批评方法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都有它理论视野的“盲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在批评实践中应该利用批评方法的互补性,酌情运用,综合运用。【题型】名词解释【题干】视角【答案】视角也称为聚焦,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叙述人称决定了视角的特征。它可以分为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二人称叙述三种方式。【题型】名词解释【题干】语言思维【答案】(1)语言思维是意识的三个层次之一;(2)语言思维处于在文学创作思维活动的最高层次,文学创作中的语言思维通过创造性意象和词语进行思维,是文学创作思维活动的核心;(3)文学创作中的语言思维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题型】名词解释【题干】主题【答案】主题是指作品通过形象系列显示出来的主导性情感或思想,是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是作品审美意蕴的主旨。【题型】名词解释【题干】文学批评【答案】文学批评是一种以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当前以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活动。文学批评是基于文学欣赏的文学接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一起组成文艺学的整体结构。【题型】名词解释【题干】原型批判【答案】原型批判注重考查神话和原始宗教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代表人物是荣格。【题型】名词解释【题干】共鸣【答案】文学欣赏中的共鸣是指在文学欣赏过程中,不同的审美主体经由审美客体的链接产生的心灵沟通、互激与认同,导致思想感情高度契合而产生的一种审美高峰体验。【题型】论述题【题干】怎样理解文学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答案】文学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实际是一种特殊与普通的关系。文学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能够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先决条件。文学的世界性包含于民族性之中。所谓世界文学并不是没有民族特点的普遍的文学,它实际上是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学的综合体。(注:概念理解正确,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统一的答案。)【题型】论述题【题干】试论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答案】信息描述的客观世界本来就是“多媒”的;接受信息的主体的感觉器官也是“多媒”的;主体在历史文化中已经生成了整合外部信息的心理结构媒体蒙太奇。因此,人类信息的多媒融合以及文学传播数字网络化,不但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人类审美意识与人性自身完善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构成了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数字化大众传媒机制及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科学模拟。科学模拟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计算机模型实现对对象的存在状态的动态模拟和对外部信息的智能反馈。它本身似乎与文学的网络传播方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它却是一切网络传播方式的基础,是其他网络传播方式特征的前提。 第二,多媒融合。多媒融合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加生动逼真地呈现事物的形貌特征目的的表现手法。多媒融合是网络文学的突出特点,运用得当可以增强网络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第三,远程传播。远程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实现文学作品的跨区域瞬时传播。远程传播是文学网络传播的主要优势之一,能够前所未有地提高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 第四,实时交互。实时交互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借助事先编辑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本站或异地的人机对话(类似于计算机游戏);二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实现单媒的(文字或语音)或多媒的(可视电话)人际对话。实时交互是文学网络传播的主要优势之一,能够极大地提高文学创作与阅读欣赏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作家可以开放他的写作过程:读者可以随时了解他的写作及修改过程,随时发表评论,替作者出出主意;如果作者授权,读者甚至可以改写、续写作者的作品。作者也可以随时了解有多少人已经和正在读他的作品,他们有什么反应等等。 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已经并将继续带给文学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题型】论述题【题干】 举例谈谈审美领悟阶段的三种思绪指向。【答案】(1)首先要了解审美领悟的含义,它是指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审美体验的高峰过后,继续对作品体悟、回味、思索、玩赏的深入欣赏过程。(2)审美领悟阶段的三种情绪指向有:第一,指向作品:沉浸于部分内容的体验和形式的玩味,或转化为批评式阅读。比如红楼梦中香菱对王维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受为:“念在口中,却像含着千斤重的橄榄”。第二,指向自身:体悟作品的人生意味,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作为江州司马的被贬身份对老大嫁作商人妇后独守空房的凄凉冷落的同情,对艺术的共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第三,指向宇宙:生发终极关怀的历史感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再如,李白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3)审美领悟阶段的三种指向的发生与作品文学形象的内涵有关,也与作者的人格气质有关。同时三种指向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往往会交替乃至混合出现。审美领悟阶段仍是读者全部心理要素共同参与的审美判断过程,但理性色彩较为浓重。【题型】论述题【题干】试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及文学成就。【答案】(1)女性主义思潮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文学流派一起充实、活跃了文坛创作。(2)女性主义思潮兴起于20时期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王安忆的小说叔叔的故事、铁凝的小说玫瑰门、林白的组诗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小说私人生活以及徐坤的白话等。这些作品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90年代中国文学的成就。(3)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在内质上承接了五四文学妇女解放、反封建、男女平等题旨,并与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和女权主义社会政治思潮息息相关。(4)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主要有:其一,是作者的女性视角,以及审美主体也以女性为中心,在创作内容上凸现了女性特征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其二,在创作形式上,越来越呈现“私人化”的写作倾向,这与女性主义文学的题旨、内容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