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周末作业(二)(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6764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周末作业(二)(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周末作业(二)(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周末作业(二)(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末作业(二)第一组 运动的快慢建议用时:25分钟分值:40分得分_1.(4分)(2015成都中考)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8月20日上午,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3分37秒52的成绩获得银牌。赛程全长2 000米,如图所示为她们在比赛中的情景。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A.5 m/sB.10 m/sC.5 km/hD.10 km/h【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对平均速度公式的掌握。根据公式v=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然后比较大小。3分37秒52218s,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的平均速度v9.2 m/s=33.12 km/h;5 m/s9.2 m/s,故B正确;5 km/h33.12 km/h,故C错误;10 km/hv1。(3)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A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即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变大。答案:(1)0.8(2)0.5变大(3)变大6.(6分)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1)两车做的都是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两车速度较快的是_(选填“甲”或“乙”)车。(3)经过6 s,甲、乙两车相距_m。【解析】由图象知:甲、乙两车的s-t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路程随时间增大而均匀增大,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查图象,由v=可知,甲车的速度为0.67m/s;乙车的速度为2m/s,所以乙车快;6s后,查图象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为4m,乙通过的路程为12m,因此它们相距8 m。答案:(1)匀速(2)乙(3)87.(10分)(2014贵港中考)2014年4月18日上午8时,D8271次动车组徐徐开出南宁站,标志着南广高铁广西路段动车开通运营,将带动桂东南地区融入广西高铁经济圈。从贵港站列车时刻表中可知,贵港到南宁线路长151 km,若按动车设计速度200 km/h计算,从贵港到南宁要用多长时间?若动车按贵港站列车时刻表准点运行,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实际速度是多少?【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由v=得:动车从贵港到南宁所用的时间t=0.755 h;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时间为t=9:30-9:05=25 min=h,则实际速度v=139.2 km/h。答案:0.755 h139.2 km/h第二组 测量平均速度建议用时:25分钟分值:40分得分_1.(3分)(2015邵阳中考)2015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 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 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A.0.1 m/sB.1 m/sC.10 m/sD.100 m/s【解析】选C。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相关计算。由题意,苏炳添用9秒99运动了100 m的路程,所以他的平均速度:v=10 m/s,故选C。2.(3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10 cm/sB.9 cm/sC.8 cm/sD.7 cm/s【解析】选B。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图中小车自斜面的顶端滑至斜面底端所用时间为5 s,路程是45 cm,其平均速度v=9 cm/s,故选B。3.(3分)(2015钦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解析】选B。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B。4.(3分)(2015玉林防城港中考)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 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则汽车行驶这120 km()A.所用时间为2.4 hB.所用时间为2.6 hC.平均速度为48 km/hD.平均速度为50 km/h【解析】选C。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平均速度指的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而不是速度的平均。总时间:t=t1+t2=+=+=2.5 h;平均速度:v=48 km/h。故选C。5.(3分)根据图中所给A、B两物体的s -t图象,判断对应的v -t图象哪个是正确的()【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理图象的识别。题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随着时间的延续,A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固定不变的,可知A物体是静止的,其速度为零;B物体的路程时间图象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此可得其速度是定值。四选项均是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A选项中,A物体速度大于零,错误,B物体不是匀速的,速度逐渐增加,错误;B选项中,A物体速度为零,B物体速度为定值,正确;C选项中,A物体的速度是逐渐增大的,错误,B物体的速度是逐渐减小的,错误;D选项中,A、B两物体的速度都是逐渐增大的,错误。6.(3分)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A.研究的气泡在水中运动是自上而下的B.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快一些C.本实验也可将玻璃管保持一定倾角放置D.若仅测得气泡在管内运动的全部路程和时间,则可以判断气泡运动为匀速运动【解析】选C。“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是通过调节玻璃管中气泡的大小,使气泡在玻璃管中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但要判断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必须要测出不同阶段的速度进行比较,如果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变,则此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气泡在水中受到浮力,开始时气泡在玻璃管顶端,迅速倒置,气泡会从玻璃管的下面上升。由于玻璃管的长度有限,气泡运动时间较短,要减小实验中的误差,让气泡运动得慢一些,可以利用煤油代替水。也可以把玻璃管斜放,使气泡运动的稍慢一些,便于测量。7.(4分)(2015重庆中考)重庆高速路网从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_为参照物。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通过9.45 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 s,其平均速度为_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 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处罚。【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速度的计算。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测速提示牌对于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所以他会感觉测速提示牌往后退;t=270 s=h,该车的平均速度为v=126 km/h。答案:汽车(自己)1268.(2分)“襄樊大道”是襄阳市为纪念襄樊这个曾经的历史名人而命名的又一条景观大道,全长约6 km,如果公交汽车在“襄樊大道”上平均的行驶速度是30 km/h,那么公交汽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_min。【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基本计算。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变形,t=0.2 h=12 min。答案:129.(4分)(2015莱芜中考)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秒A、B相遇,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vA_(选填“”“=”或“”)vB,P、Q间的距离为_m。【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当t=12 s时,A通过的路程为6 m;当t=6 s时,B通过的路程为12 m;A的速度:vA=0.5 m/s;B的速度:vB=2 m/s;所以vAvB;由图象读出经过6 s时,A车行驶的路程sA=3 m,B车行驶的路程sB=12 m,所以P、Q间的距离为s=sB-sA=12 m-3 m=9 m。答案:910.(12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路程s1=_s2=64 cms3=90 cm时间t1=2 st2=_t3=6 s(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3=;方法2:v3=+,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_m/s。(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写出一种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探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1)根据图示和表中数据可知,表中第一行数据为路程,第二行数据为时间,并且s1=90 cm-64 cm=26 cm,t2=10 s-6 s=4 s;(2)方法1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正确;方法2是加起来被2除,那叫速度的平均,错误;甲至丙的路程s3=90 cm=0.9 m,时间t3=6 s,所以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v3=0.15 m/s;(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s1=26 cm=0.26 m,所用的时间t1=2 s,所以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0.13 m/s,全程中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增大斜面角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小车的平均速度。答案:(1)26 cm4 s(2)方法10.15(3)不是(4)增大斜面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