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6363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余干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考试题(无答案)1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2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美各国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即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马克思“重新风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B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追捧马克思C实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经济危机D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3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5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北部平均安徽怀县河北平乡河南新郑山西武乡中东部平均福建连江江苏淳化江苏江宁自给(%)733673793775720581596462421购买(%)267327207225280419404538579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6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 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7下列毛泽东诗词能体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B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8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A.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 B.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C.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 D.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9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的政治权利是( )A参加雅典执政官和十将军选举B有将欠债的生意伙伴收为自己奴隶的权利C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D免除陶片放逐法的惩罚10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11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A. 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B.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 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 D. 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12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这表明戴高乐( )A认为欧洲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 B希望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C主张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 D强调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13谢益显在完整掌握国家主权概念一文中指出:近二十年来的战争与冲突更多地发生在一国之内,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等,这些违反人道、有悖人类文明通识的行为日益成为维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维和行动成为一种超国家主权的国际行为,国家主权概念在理解上发生了改变。事实上,国家主权概念的变动,还发生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国际贸易需要在一个多边协商的框架下实现共赢;互联网冲破了文化的边界;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都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往往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能独立解决的。可以说,一国的决策或会引起全球的连锁反应,相应的,决策的出台就需要在全球背景下进行思度与考量,“主权让渡”概念浮现出来。有关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主权让渡”是大国干预他国的借口B主权国家之间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组织并开展行动,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行为C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也是成员国让渡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结果D国家主权让渡有利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14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 B.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C.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 D.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15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A B C D16毛泽东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二人话题的核心指( )A中苏建立同盟关系 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7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 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认同市场经济模式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D和平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18俾斯麦考虑的德意志型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德意志政体融合了几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C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在德意志创建 D君主立宪制最适合德意志统一19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B.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C.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D.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需要2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英国制度有如下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指A首相 B内阁 C法院 D议会二:材料题(21题15分,22题25分)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90天,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为了保住霸权地位,1971年7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利用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制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1973年3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指出尼克松总统调整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做出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影响。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等同于“方面”,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21(1)(2)22(1)(2)(3)(4)8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上明显可以看出该机构负责传达皇帝旨意的职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故选D。ABC项错误,这三朝均有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并非没有实权。2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美各国匆忙救市时,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在金融危机时期体现了其理论的威力,故D正确。金融危机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故A排除。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追捧马克思,不符合史实,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实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经济危机,故C排除。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法的特征。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强调的是邻地间“应留空地五尺”,并不具有“时效性”,可见罗马法维护公共利益,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本身符合古代罗马法的特征,但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排除;材料涉及的不是“公共权力”,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B。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史学研究。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而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运动,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所以本题应选C选项。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民国初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从表格的内容来看,民国初年,中国自给和购买的比例各地区明显不同,并且差异很大。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的东部地区,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高于中部地区,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各地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所以应选D。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32 年正处于鸦片战争前夕。由“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和“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可知,清军对外国商船毫无警戒之心,体现了清政府的海防比较松弛,故 D 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清政府的海防松弛与闭关锁国政策没有直接联系,C项错误7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与红军长征相关。B指的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故本题选B。C指的是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出现在其之后。D指的是解放战争。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依据题干中“钞引”制度指的是“商人经营凭证”“暴利性的行业”,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宋代的发展,据此分析额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中主要阐述了“钞票”起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并没有说明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货币,也没有说明商业活动限制的打破,排除A、B;题干中只是说明了商人取得了暴利行业的经营凭证,并不是说明了控制重要产业,排除D。故选C。 9C【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在考查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第三等级能享受的政治权利是明文规定的,即“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记清楚每一个等级所享有的具体的权利,A项不符合材料意思;B项错误;D是反对民主敌人的措施之一,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10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而非十月革命,所以和十月革命密切相关的ABC选项均是不能选的,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而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即在论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故本题答案选D项。11 A【解析】试题分析:由“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和“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可见当时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故选A;二月革命结束于1917年3月12日,可见当时没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排除B;七月事件导致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同时革命没有和平发展的可能,排除CD。12C【解析】试题分析: 据题干情境及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主张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故C项正确,D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美国的援助,故A项错误;戴高乐强调的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和条件,而不是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故B项错误。13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信息:“近二十年来的战争与冲突更多地发生在一国之内,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等,这些违反人道、有悖人类文明通识的行为日益成为维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维和行动成为一种超国家主权的国际行为,国家主权概念在理解上发生了改变。”选B。A太过于绝对化,“主权让渡”也为一些国家提供了干预他国的借口,不是“大国干预他国的借口”,排除;C是对材料的误解,据材料信息:“随着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国际贸易需要在一个多边协商的框架下实现共赢”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成员国让渡贸易、关税等经济主权的结果,不是让渡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结果,排除C;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适当的国家主权让渡有利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D错误。”14D【解析】试题分析:“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但“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并不具备合法性,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重视“合法性和权力”,权力不一定是正义的,故B项错误;“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不符合常识,故C项错误;“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可见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故D项正确。15A【解析】试题分析:“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可以体现,“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体现出,“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能体现,但是这一制度并没有体现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所以排除,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6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故C项正确。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17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上世纪80年代末”、“l992年,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等,本题实际上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相关内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瓦解。结合所学知识, AD两项与题干材料内容无关,属于无关项;B项表述本身不准确,此时世界贸易组织尚未成立,而且与题干材料核心意思“资本主义取得胜利”无关。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此时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C。1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在走向统一过程中的制度建设。材料表明俾斯麦从19世 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适合德意志的制度,并且随着德国统一的完成,这种制度最终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故C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相互矛盾;A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19D【解析】试题分析:17-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都曾建立过军事独裁,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这反映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都通过确立制度来巩固革命的成果。其中“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与A、B、C均不符合。故选D。2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英国制度是议会的主权至上,用兵和战之事必由“议会”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议会”议罚,所以材料中的“巴厘满”是指议会,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21(1)主要内容:实行新经济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2)背景: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影响:新经济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滞胀”问题;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实行新经济政策、谋求同中国对话、美军全部撤出越南。”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尼克松总统调整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尼克松总统做出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影响: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政策调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滞胀”问题;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尼克松调整国家政策评价22(1)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2分)辛亥革命的影响: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分答到两点就可) (2)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2分)原因: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及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8分)(3)直接结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1分)积极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纲领,扩大影响;掌握部分武装;群众受到革命洗礼。(4分)(4)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的民主革命的相关史实。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已辛亥革命为核心,分别从器物、制度、观念等三个方面概述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等信息即可归纳出转变为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努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综合材料分析,可以直接得出其结果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第二小问主要考查的国民革命的影响,解答时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大革命的成果、作用等方面回答其影响。 第(4)问,属于归纳性设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综合分析与归纳的努力,难度不大,解题时需要综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如可以从共产党对革命武装和革命的领导权方面的认识等角度归纳。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