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1306343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传播学教程》框架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传播学】《传播学教程》框架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播学教程 1、国外 1)共享说 互动说 符号说 影响说 一、传播定义 2、郭氏 二、传播类型: 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 三、传播功能: 1、国外学者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 2)赖特“四功能说” 3) 施拉姆“功能观” (社会功能) 4)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 2、传播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 2)引导舆论 3)教育大众 4)提供娱乐什么是传播? 3、传播的负面功能1)混淆是非 2)麻醉精神 3)信息过量 4)丧失自由 5)审美弱化 6)影响健康 7)国家主权二/四 四、传播模式: 1、概念、内容、类型 五 2、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 1)拉斯韦尔模式 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六/七/十三 3、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 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4、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1)赖利夫妇模式 2)马莱茨克模式 3)德弗勒模式 五、传播进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 六、传播现状: 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1)概念 2)影响和冲击 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 1)历史背景 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 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 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 2)信息主权 3)文化帝国主义 一、传播的符号 1、信息 1)实质与特征 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2、符号 1)定义 2)特性 3)类型 二、传播者 1、传播者 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 1)互动关系 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集权主义 自由主义社会责任 苏联共产主义 3、传播者与把关1)“把关”“把关人”概念 2)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传者差异性受众差异性 3)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过滤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 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1)政治、法律 2)经济 3)社会、文化 4)技术 5)信息 传播的过程? 6)信息 7)组织 8)受众 9)传者 三、传播媒介 1、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三/八 2、认识媒介 1)意义:认识传播手段 、改进传播工作 、认清发展方向九/十 2)观点:取长补短十一/十二 3)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 4)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其人 2)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 3)意义和局限 四、受众 1、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 2、主要的受众观 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2)市场的受众 3)权利主体的受众 3、受众与信息 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 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 4、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 2)社会分化论 3)社会关系论 4)文化规范论 5)社会参与论 五、传播效果 1、传播效果概念 2、传播效果研究历程 1)枪弹论:概述宣传研究缺陷 2)有限效果论:概述 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 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VS“两面理”、“先说”VS“后说” “结论由传播者提出”VS“结论由受众得出” “情感诉求”VS“理性诉求” 传播对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 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 两级传播理论 A、伊利研究 B、舆论领袖 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评价 有限效果论的缺陷 3)适度效果论:概述 使用与满足理论 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 创新与扩散理论 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议程设置理论 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 教养理论 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知沟假说 背景、理论提出、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 4)强效果论 :概述 沉默的螺旋理论 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5)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 个体社会化群体整合社会变革 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社会科学的发展 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 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欧洲源流 美国源流 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 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是什么?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 一/十四/十五 2)批判学派 政治经济学派 文化研究学派 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2)具体研究方法:抽样调查法 内容分析法 控制实验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