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04053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树的牧羊人一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B诫子书是诸葛亮送给自己儿子的一本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对儿子的期望。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D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ABCD3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小说,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B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二、字词书写4 . 按要求完成任务。 根据拼音写汉字。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x x l l (_)当时的我,经过数小时的折磨,已经p bi b kn(_)给加点的汉字注音。确凿(_)窠巢(_)秕谷(_)三、基础知识综合5 .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各题。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到今天累计参观观众已经超过50万人次。在展览上,体育1ng y获得的一个个奖杯、奖牌和一项项突破,也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的飞速发展。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时光追溯到1984年7月28日,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当许海峰以一环优势射落中国历史上首枚奥运金牌,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时,举国为之 zhn hn。这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的里程碑事件。许海峰的夺金让当时的中国民众看到了中国人在国际赛场上扬眉吐气、扬我国威的希望,自那时起,国人对于奥运金牌的狂热瞬时被点燃。政府不断加大对竞技体育的投入,运动员以夺取金牌为目标,奥运金牌榜牵动亿万国人的喜怒哀乐。随着的突飞猛进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近些年来“理性看待金牌”的声音越来越多。2015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取消了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的评选,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2016年里约奥运会首日比赛结束,中国军团一金未得,国人总体而言情绪稳定,那种国丢失一枚金牌而呼天抢地的声音戛然而止。反而像傅园慧这样没拿金牌,却表示竭尽全力、没有遗憾的运动员越来越多。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8年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快速发展、正在崛起的中国。即将举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让北京成为全球首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改革也在不断提逸,并在篮球等项目。引进高水平外籍球员、教练员的同时,也有更多中国体育人才走出国门。系列的举措,推动我国由向迈进。(1)根据拼音,将词语用楷体写在田字格内,将加点字的拼音写在横线上溯:_戛:_(2)根据语境,文中橫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初见成效行之有效体育强国体育大国B初见成效行之有效体育大国体育强国C行之有效初见成效体育强国体育大国D行之有效初见成效体育大国体育强国(3)同学们阅读了上面的文段后,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变化产生强烈兴趣。大家据此展开小组讨论。请结合消息,谈谈我们的“金牌观”为什么发生了变化。(4)综合同学们的发言,小组整理了下面这份汇报稿,其中有一处病句,请你找出并加以修改。(汇报稿)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曾经背负“东亚病夫”恶名的中国人只能以这样的眼光看待奥运金牌:金牌即强盛,金牌数的增长即国民体质的增强。现在人们不再以获得金牌与否作为评判运动员优秀的唯一标准。“用了洪荒之力”的傅园慧之所以“亮了”,恰恰因为她的身上展现了竞技体育该有的自然率真之美。从关注金牌到享受比赛,我们看到国人越来越成熟自信的心态,也看到国人离体育运动的初衷越来越近了。第_句。修改:_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朗读与呐喊莫 言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讲哲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11)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12)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也颇为得意。(13)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有删改)6 . 本文围绕“朗读与呐喊”主要写了哪两件事?7 .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8 . 文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做简洁分析。9 . 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10 . 作者在文末说:“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海棠树史铁生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11 . 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12 . 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1)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2)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13 . 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14 . 品读第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15 . 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请你记得歌唱因为一次医疗事故,他在四个月大时成了聋儿,在母亲竭尽全力的教导下,他终于理解了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并慢慢学会开口说话,普通话说得甚至比一般孩子还标准。可是一进学校,他的助听器还是引起了其它孩子的好奇。有时他听不清楚老师提的问题,答非所问,也会招来哄堂大笑。这一切都让他很沮丧,他恨不得把助听器摔烂,再也不去学校。母亲很安慰他,他不听,哭着问:“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母亲回答,他是医生一针给打聋的。他哭得更厉害:“我恨他,我要找他报仇!”母亲难过地别过头:“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你的耳朵也是这样了?”他只能接受现实,并比其他同学更努力。小学时的听写课,同学们只需记住单词,他还要记住单词的次序,老师嘴巴动一个,他就写一个,同样拿了满分。他甚至报名参加北京市、区中小学生朗读比赛,第一次上台吓得双腿发抖,怕自己吐字不清晰,或者忘词。望着众多正在注视他的听众,他终于鼓足勇气开口,结果获得了一等奖。努力终于总有回报,他一直是学校骨干,并且日益自信起来。可是,因为是聋儿,仍然有尽了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譬如音乐课的考试。那天音乐课下课时,老师说:“大家都准备一下,明天考试,要唱歌唱祖国。”其它的同学都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他却犯难了。他一直不大会唱歌,难以把握节奏。回家后,他愁眉苦脸,母亲就一边弹钢琴一边教他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嗓子都嘶哑了,但是还是跑调。节奏很对,但他完全是在“说歌”,一个字一个字无比认真地说。母亲摸摸他的头说:“考试时你就这样唱吧。”他说好。母亲又严肃地叮嘱道:“可能大家会笑,但是你自己不能笑,坚持把歌唱完。”第二天音乐考试,轮到他上台了。他舔舔发干的嘴唇,跟着节奏开始“唱”歌。他刚一张嘴,教室里的同学己经笑翻了天。他不理会,在笑声中仍然继续自己的歌唱。他就这样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把歌“唱”完。教室里不知何时己经安静了下来,他突然发现,同学和老师的眼睛里都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接,他看到了同学们在使劲的鼓掌。他就是梁小昆,曾多次参加专题电视节目制作,是电影漂亮妈妈中郑大的原型。时下他正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摄影界己经小有名气,而且前不久刚在北京“东方新天地”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至今,梁小昆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去卡拉OK,必唱无疑。他并不避讳自己的跑调,但求能够唱出个性。他深信,不管歌声是否动听,歌唱,首先是一种态度,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在失败的时候,你仍有歌唱的勇气吗?在绝望的时候,你还会记得最爱的歌词吗?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会记得且唱且行吗?16 . 阅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7 .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中“歌唱”的理解。18 . 文中第5节“努力总有回报”指什么事,第6节“仍然有尽了努力而无法做到的事情”又指什么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两句话看似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19 . 第8小节的划线句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怎样的思想感情?20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其实有时残缺也是一种美,而且美得让人震惊,让人感动。请你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残缺也是一种美”的理解。五、句子默写21 . 名句及常识填空。(1)此曲只应天上有,_?(杜甫赠花卿)(2)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3)而今识尽愁滋味,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5)_,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6)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8)为篱下黄花开遍,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9)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马快若“的卢”、弓声似“惊雷”的战争场景。六、对比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可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注:言:字 行:奉行22 .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2)人不堪其忧(3)于斯二者何先 (4)知者不惑2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24 . 阅读甲乙两部分,说说你分别学到了什么相处之道?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逄世难,独将褒鬓客秦关。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逢世难:遭逢乱世。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25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B甲诗尾联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C乙诗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D乙诗尾联正如清人沈德潜所评“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点明主题,表现了一种感伤却又不失希望的心态。26 .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甲诗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27 . 两首诗的颈联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八、综合性学习共享单车乱象面面观2016年底,以“共享”为理念的短时租赁单车迅速风靡各大城市,Ofo、摩拜、bluegogo等几十种品牌的共享单车以其使用便捷、外观时尚、新潮等因素受到人们的青睐。只要你下载相关APP,就可以在校园、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等公共场所用手机扫码取车,即走即停、无桩停放,这有效地缓解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但不久之后,与共享单车相关的种种乱象也随之而来,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材料一:乱象丛生】【材料二:媒体热议】【南方日报】共享单车是一块检验市民道德素质的“试金石”,也是检验一座城市文明建设水平的风向标。南方舆情建议,提高市民文明素质,需要加大共享理念的宣传,让市民充分了解“共享”精神,更需要严格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行为,文明才能不“掉链子”。【澎湃新闻】共享单车企业平台在建立初期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疯狂上马,只顾眼前的“钱景”,而忽略了对使用规则和监管机制的制定。共享单车“随停随用”的模式利用的正是人性的弱点,人人图一己之便容易导致乱停乱放。【新华网】共享单车这面“照妖镜”照出的是城市管理的惊慌与迷茫。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单车乱象”的背后折射的是政府管理的缺失。如果拿出抓“酒驾”那样的力度来为共享经济保驾护航,共享单车一定能得到长效发展。28 . 某校开展了“共享单车乱象”调查活动。请根据材料,把下面调查问卷补充完整。下列哪些共享单车的乱象你经常遇见?A.未满12岁儿童骑车,有安全隐患。 B._C.偷窃共享单车或把单车占为己有。A_你认为造成共享单车乱象的原因有哪些?A._ B._C._29 . 媒体往往用直观生动又容易理解的语言指代特定的含义,如“剁手党”,就指只要看到优惠就想买的网络消费者。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含义。这有效地缓解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文明才能不“掉链子”。30 . 某市为治理共享单车乱象,在短短11天内就没收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2000余辆。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能有效治理共享单车乱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12月28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对此,逸夫中学三年二班在“十一”长假来临之际,准备开展一次“文明旅行”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31 . 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32 . 班级让你担任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必须用上一种修辞手法)33 . 请你列举两条在假期旅游不文明的行为。34 . 前不久一中国少年在埃及古庙的刻字“到此一游”被网友曝光后,引起国内民众的一片哗然,有批评的,有羞耻的,有思考国民素质的。对此,请谈谈你的感想。九、作文35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2018日新月异的年头;2018气象万千的时代。请以“在 2018”为题,如“变化在2018”“努力在 2018”“绽放在 2018”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36 . 作文走向一个人心灵深处,你会收获更深入的认识;走向自然深处,你会领略更独特的意蕴;走向社会、文化深处,你会感悟到更深厚的内涵走向深处,是一种深刻的理解;走向深处,是一种精神的成长;走向深处,也是一种行为的担当。请以“走向深处”为题目,完成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三、基础知识综合1、四、现代文阅读1、2、3、五、句子默写1、六、对比阅读1、七、诗歌鉴赏1、八、综合性学习1、2、九、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