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788—2001全介质自承式光缆.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303867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 788—2001全介质自承式光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DLT 788—2001全介质自承式光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DLT 788—2001全介质自承式光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400ICS 33.180M33备案号:9793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fiber cable2001-12-26 发布 2002-05-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前 言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fiber cable,以下简称ADSS光缆)是一种用于高压输电系统通信线路的新型结构的光缆,对其抗电腐蚀特性和机械特性等均需有严格的检验标准,为了完善ADSS光缆产品的试验标准以保障产品的质量,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进行制订本电力行业标准。本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将为ADSS光缆产品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IEEE P1222-1997IEEE Standard for All-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Fiber Optic Cable(ADSS)for Use on Overhead Utility Lines标准草案,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根据当前技术发展水平而制订的。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E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电通信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通信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惠彬、孙德栋、杨洪、丁伟尧、孙业成、曾京文、郭维莹、张朝霞。 本标准由国电通信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的电力行业标准。 本标准自2002年5月1日起实施,从实施之日起,所有报批的与本标准有关的标准,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目 次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产品分类4 光缆结构5 标志6 交货长度7 光缆技术要求8 试验方法9 检验规则10 包装11 运输和贮存12 安装建议13 使用说明书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微风疲劳振动试验附录B (标准的附录) 舞动试验附录C (标准的附录) 过滑轮试验附录D (标准的附录) 电场测试(耐电痕性能)附录E (提示的附录) 术语解释及定义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DLT 7882001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fiber cabl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1-12-26发布 2002-05-01实施1 范围 本标准对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fiber cable,以下简称ADSS光缆)的分类、结构、标志、交货长度、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包装、储运以及安装和运行进行了规范要求。 本标准规定的ADSS光缆,主要用于架空高压输电系统的通信线路,也可用于雷电多发地带、大跨度等架空敷设环境下的通信线路。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951.1199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部分 第1节 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 2952.31989 电缆外护层 非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GBT 6995.219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2部分 标准颜色 GBT 7424.11998 光缆 第1部分 总规范 GBT 9771.12000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第1部分 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GBT 9771.42000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第4部分 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GBT 9771.52000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第5部分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GBT 126661990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GBT 150651994 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GBT 15972.11998 光纤总规范 第1部分 总则 GBT 15972.21998 光纤总规范 第2部分 尺寸参数试验方法 GBT 15972.31998 光纤总规范 第3部分 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GBT 15972.41998 光纤总规范 第4部分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GBT 15972.51998 光纤总规范 第5部分 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YDT 6291993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YDT 837.31996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第3部分 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YDT 837.41996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第4部分 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YDT 839.32000 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 第3部分 冷应用型填充复合物 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YDT 9791998 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JBT 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ITU-T G.650(1000) 单模光纤有关参数的定义和测试方法 ITU-T G.651(0298) 50125m渐变型多模光纤光缆的特性 ITU-T G.652(1000) 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 ITU-T G.655(1000)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 IEC 60060-1(1989-11) 高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 一般定义和试验要求 IEC 60068-2-5(1975-01)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 第5节 在地平面模拟太阳辐射 IEC 60793-2(1998-12) 光纤 第2部分 产品规范 IEC 60794-1(1996-10) 光纤电缆 第1部分 通用规范 IEC 61395(1998-03) 高架电线绞合电线的蔓延测试程序 IEEEP 1222-1997 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全介质自录式光缆IEEE标准(草案)3 产品分类3.1 总则 本分类参照YDT 908的规定并结合电力系统的实际,对光缆的型式、规格和编制型号作出如下规定。3.2 型式 光缆的型式由三个部分构成,各部分均用代号表示,同时采用分隔符号“”隔开,如图1所示,其中结构特征指缆芯结构的特征。图1 光缆型式的构成3.2.1 分类代号及其意义 ADSS全介质自承式光缆3.2.2 结构特征的代号及其意义 光缆结构特征应表示出缆芯的主要结构特征。当光缆型式有几个结构特征需要注明时,可用组合代码表示,其组合代码按下列相应的各代号自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D光纤带结构 无符号松套层绞式结构 X中心管式结构3.2.3 护套的代号及其意义为 PE普通聚乙烯护套 AT抗电痕护套 ZY阻燃聚乙烯护套3.3 规格 光缆的规格代号由光缆中光纤的数量、类别和光缆的最大允许使用张力(MAT)组成。3.3.1 光纤数量 光纤数量代号用光缆中同类别光纤的实际有效数目的数字表示。3.3.2 光纤类别代号 B1.1(B1)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B4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A1a50125m渐变型多模光纤 A1b62.5125m渐变型多模光纤3.3.3 光缆的最大允许使用张力(MAT) 光缆的最大允许使用张力以kN为单位,可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4 产品型号和标记3.4.1 型号 光缆型号由光缆的型式代号和规格代号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用空格隔开。3.4.2 标记 光缆产品的标记由光缆的型号和本标准编号两部分组成。 例如:非金属加强件、层绞式结构、聚乙烯护套、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包含24根B1类和12根B4类单模光纤,光缆的最大允许使用张力为12kN。则光缆产品的标记应为:ADSSPE24B112B412kN DLT 7882001 例如:非金属加强件、中心管式结构、抗电痕护套、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包含36根B1类单模光纤,光缆的最大允许使用张力为12kN。则光缆产品的标记应为:ADSSXAT 36B112kN DLT 78820014 光缆结构4.1 总则 光缆的结构应依据跨距、弧垂、气象条件、空间电位和其他性能要求等进行严格的设计。 “圆”形ADSS光缆结构为被覆内垫层的缆芯外或中心管外均匀缠绕芳纶纱,然后被覆黑色聚烯烃护套,其结构如图2(a)、(b)所示。1外护套;2芳纶纱;3内垫层;4松套管;5填充复合物;6中心加强件;7光纤(a)层绞式;(b)中心管式图2 “圆”形ADSS光缆结构4.2 缆芯4.2.1 缆芯分类 “圆”形ADSS光缆的缆芯结构主要分为层绞式和中心管式两种。4.2.2 层绞式缆芯4.2.2.1 层绞式缆芯由含多根光纤或光纤带的充油松套管及可能有的塑料填充绳绕中心加强件绞合而成,绞合方式为单螺旋式或SZ螺旋式。4.2.2.2 松套管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水解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加工性能,一般宜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其他合适的塑料。4.2.3 中心管式缆芯4.2.3.1 中心管式缆芯应为含多根光纤或光纤带的充油松套管。4.2.3.2 松套管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水解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加工性能,一般宜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其他合适的塑料。4.2.4 扎纱及包带4.2.4.1 为了保证光缆结构的稳定性,应在松套管绞层外交叉扎纱 (或可能有的包带)。4.2.4.2 扎纱应是强度足够的非吸湿性和非吸油性纱束。4.2.4.3 包带应具有足够的隔热和耐电压性能。4.2.5 阻水结构 缆芯间隙应采取有效的阻水措施。松套管内、松套管间的间隙处宜连续填充复合物或其他干式缆芯阻水材料,阻水材料应不损害光纤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填充复合物应符合YDT 839.3的规定,其他阻水材料也应符合相关标准。4.2.6 光纤4.2.6.1 光缆中同一类型的二氧化硅系光纤,其芯数应符合光缆规格的要求。同批光缆产品内同类型的光纤应使用同一设计、相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出来的光纤。4.2.6.2 用于成缆的单模光纤的涂覆层结构、光纤强度筛选水平、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截止波长、1550nm波长上的宏弯损耗和传输特性均应符合GBT 9771的有关规定;多模光纤的特性应符合IEC 60793-2中的有关规定;光纤带的特性应符合YDT 979中的有关规定。4.2.6.3 松套管中的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来识别,其标志颜色应符合GBT 6995.2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若松套管中含多组光纤束,则每束光纤应包扎标记纱,标记纱的颜色应符合 GBT 6995.2的规定。光纤标志颜色的优先顺序见表1所示。光纤带的色谱识别应符合YDT 979中的有关规定。原始的色码在整个光缆的设计寿命期内应可清晰辨认。表 1 全色谱的优先顺序优先序号123456789101112颜 色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红青绿4.2.7 中心加强构件 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宜用纤维增强塑料(简称FRP)圆杆,其拉伸杨氏模量宜不低于50GPa,弯曲杨氏模量宜不低于45GPa,延伸率不小于2.0%。在光缆制造长度内,FRP不允许接头。4.2.8 填充绳 填充绳用于在松套光纤绞层中填补空位,其外径应使缆芯圆整。填充绳应是圆形实心塑料绳,它的表面应圆整光滑。所用塑料应与填充材料相容。4.2.9 缆芯标识 对于层绞式缆芯,松套管宜采用全色谱来识别,其标志颜色应符合表1的规定,也可采用红绿或红蓝领示色谱来识别,领示色可以是松套管或填充绳。4.3 聚乙烯内垫层 对于层绞式光缆应在缆芯外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内垫层,其厚度的标称值不小于0.8mm, 任何横断面上的厚度应不小于0.6mm。对于小跨距(不大于100m)的光缆可以无内垫层。4.4 外置加强构件4.4.1 外置非金属加强构件宜采用芳纶纱,一般位于内垫层或中心管外,芳纶纱应以合适的节距和张力绞合在内垫层或中心束管周围,且应均匀分布,相邻芳纶纱绞层的绞合方向应相反,最外层应右旋。4.4.2 芳纶纱杨氏模量应不低于90GPa。在光缆制造长度内,每束芳纶纱不允许有接头。4.5 外护套4.5.1 根据光缆能使用的电场范围,外护套可以分为两个级别: A级:光缆敷设区空间电位不大于12kV; B级:光缆敷设区空间电位大于12kV。4.5.2 A级外护套宜采用黑色聚乙烯护套料,其技术性能如7.2.1节表8所示,应符合GBT 15065的规定。4.5.3 B级外护套应采用耐电痕黑色聚烯烃护套料,其技术性能如7.2.2节表9所示。4.5.4 若用户要求外护套具有阻燃性能,则外护套应采用阻燃聚烯烃护套料。4.5.5 外护套表面应光滑圆整、无裂缝、无气泡、无砂眼和机械损伤等。4.5.6 外护套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7mm,任何横断面上的厚度应不小于1.5mm,光缆外径不大于13mm时,最大偏差应不大于0.25mm,光缆外径大于13mm时,最大偏差应不大于0.5mm。5 标志5.1 光缆的外护套表面沿长度方向应有白色标志,标志的印制宜采用喷印方式,标志应不影响光缆的任何性能。相邻标志间的距离应为1m。当出现错误时,应采用黄色在光缆外套的另一侧重印。5.2 标志的内容应包括: a) 光缆产品型号(可不含标准编号) ; b) 计米长度; c) 制造厂名称(或代号) 或(和) 商标; d) 制造年份。5.3 标志应清晰,并与护套粘附牢固,经过擦拭试验后仍可辨认。5.4 标志中计米长度的误差应在0%1%范围,以保证真实长度不小于计米长度。6 交货长度 光缆交货盘长应为订货合同中所要求的配盘长度,不允许有负公差。7 光缆技术要求7.1 光缆中的光纤特性7.1.1 单模光纤的特性7.1.1.1 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 2 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光纤型式模场直径m包层直径m包层不圆度公差%芯/包层同心度公差m涂覆层直径(未着色)m着色层直径m包层/涂覆层同心度公差m标称值容差标称值容差标称值容差标称值容差B1.18.69.50.7125.012.00.8245102501512.5B4811 注:B1.1类光纤的模场直径系1310nm波长的值,B4类光纤系1550nm波长的值7.1.1.2 单模光缆的截止波长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 3 单模光缆的截止波长光 纤 类 别B1.1B4cc(nm)126014807.1.1.3.1 单模光纤的衰减系数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 4 单模光纤的衰减系数光 纤 类 别B1.1B4使用波长(nm)131015501550光纤束光纤带光纤束光纤带光纤束最大衰减系数(dB/km)级0.360.400.220.250.22级0.400.450.250.300.25级0.450.500.300.350.30 注:上述衰减系数指标是OTDR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双向测试的平均值7.1.1.3.2 单模光纤衰减点不连续性 在1310nm和1550nm波长时,对一光纤连续长度不应有超过0.10dB的不连续点。7.1.1.3.3 单模光纤的衰减波长特性 对于B1.1光纤,在12851330nm波长范围内的衰减值,相对于1310nm波长的衰减值,应不超过0.05dBkm。 对于B1.1和B4光纤,在15251575nm波长范围内的衰减值,相对于1550nm波长的衰减值, 应不超过0.05dBkm。7.1.1.4 单模光纤的色散特性 B1.1类单模光纤 a) 零色散波长0在1300nm1324nm之间; b) 最大零色散斜率S0max为0.093ps(nm2km); c) 12881339nm色散系数最大绝对值:3.5ps(nmkm); d) 12711360nm色散系数最大绝对值:5.3ps(nmkm); e) 1550nm色散系数最大绝对值:18ps(nmkm)。 B4类单模光纤 a) 非零色散区: 1530nm1565nm; b) 非零色散区色散系数绝对值:G.655A:0.1ps(nmkm) D6.0ps(nmkm); G.655B:1.0ps(nmkm) D10ps(nmkm)。 注:对STM-64(10Gs) 的传输系统,还要求光缆链路的偏振模色散系数PMDQ在M20和Q0.01%下应不大于。其中M为链路的光缆段数;Q为串接光缆的PMD系数值超过PMDQ的概率的上限。7.1.2 多模光纤的特性7.1.2.1 多模光纤的尺寸参数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 5 多模光纤的尺寸参数光纤光纤型式纤芯直径m包层直径m包层不圆度%芯/包层同心度m涂覆层直径(未着色)m着色层直径m包层/涂覆层同心度m标称值容差标称值容差标称值容差标称值容差A1a503.0125.022.03245102501512.5A1b62.57.1.2.2 多模光纤的数值孔径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 6 多模光纤的数值孔径光 纤 类 别A1aA1b数 值 孔 径0.200.02或0.230.020.2750.0157.1.2.3 多模光纤传输特性的分级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 7 多模光纤的传输特性波长复用情况仅在850nm使用仅在1300nm使用在850nm和1300nm双波长使用光纤类别A1aA1bA1aA1bA1aA1b使用波长(nm)850130085013008501300表(续完)波长复用情况仅在850nm使用仅在1300nm使用在850nm和1300nm双波长使用衰减系数级别3.03.00.80.82.50.83.00.7(最大值)3.53.51.01.02.71.03.20.9(dB/km)1.51.53.01.23.51.5模式带宽级别200100200200200400160200(最小值)500200500500200600160500(MHzkm)80050080080040040020020080010001000200400200400120060080020060040010002501000400120030080060010007.1.3 光纤带的性能 光纤带的结构、尺寸、色谱和机械性能等应符合YDT 979中的有关规定。7.2 外护套性能7.2.1 A级外护套的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 8 A级外护套的机械物理特性表序号项 目单位指 标LLDPEMDPEHDPEZRPO1抗拉强度 热老化处理前(最小值)MPa10.012.016.09.0热老化前后变化率TS(最大值)%20202520热老化处理温度1002热老化处理时间h24102断裂伸长率 热老化处理前(最小值)%350125热老化处理后(最小值)%300100热老化前后变化率EB(最大值)%2020热老化处理温度1002热老化处理时间h24103热收缩率(最大值)%5热处理温度10021152热处理时间h444耐环境应力开裂(50,96h)个失效数/试样数:0/10注:LLDPE、MDPE、HDPE和ZRPO分别为线形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聚乙烯和阻燃聚烯烃的简称7.2.2 B级外护套的主要机械物理特性暂定为表9所规定值。表 9 B级外护套的主要机械物理性能性 能单 位指 标抗拉强度(最小值)MPa12断裂伸长率(最小值)%200耐环境应力开裂(50,96h)个失效数/试样数:0/107.2.3 外护套的其他性能应符合GBT 2952的有关规定。7.3 光缆的机械性能7.3.1 光缆的机械性能应包括光缆的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卷绕、微风疲劳振动、舞动、过滑轮、蠕变、扭转、磨损等项目,并应通过8.5节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7.3.2 光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和压扁力应符合表10规定。表 10(a) 光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检 测 项 目拉伸力光 纤 应 变%光纤附加衰减dB中心管式层绞式中心管式层绞式光缆额定抗拉强度(RTS)95%RTS光缆最大允许使用张力(MAT)40%RTS0.10.05无附加衰减无附加衰减光缆的年平均运行张力(EDS)25%RTS无应变无应变无附加衰减无附加衰减光缆的极限运行张力(UOS)60%RTS0.5(暂定)0.35(暂定)该拉力取消后,光纤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表 10(b) 光缆允许承受的压扁力结 构技 术 要 求允 许 压 扁 力N/100mm光纤附加衰减含内垫层22000.1dB不含内垫层10000.1dB7.3.3 光缆允许的最小静态弯曲半径为光缆外径的15倍,动态弯曲半径为光缆外径的25倍。7.4 光缆的环境特性7.4.1 总则 光缆的环境特性应包含衰减温度特性、热老化性能、滴流性能、渗水性能、低温下弯曲性能和低温下冲击性能、耐电痕性能、抗紫外线性能和阻燃性(当采用阻燃光缆时考虑) 等项目, 并应通过8.6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7.4.2 适用温度范围及其衰减温度特性 光缆的适用温度范围有3种级别,其代号为A、B、C。其中单模光缆温度附加衰减对于各类型光纤有3个级别,分别为1级、2级和3级。光缆的温度特性如表11所示。表 11 光缆温度特性分级代号适用温度范围单模光缆允许光纤附加衰减dB/km多模光缆允许光纤附加衰减dB/km低限TA高限TB1级2级3级A40650.050.100.150.50B30650.30C20650.20 注:光缆温度附加衰减为适用温度下相对于20下的光纤衰减差7.4.3 光缆热老化性能 光缆经受热老化试验后,光缆外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各部分标记完好,光纤附加衰减应不大于0.2dBkm。7.4.4 渗水性能 光缆经受渗水试验后,光缆的另一端应无水渗出。7.4.5 滴流性能 在温度为70的环境下,光缆应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7.4.6 阻燃光缆的阻燃性能7.4.6.1 阻燃性:光缆燃烧在停止供火后,试样上的残焰能自行熄灭,并且在试样的燃烧完全停止后,把试样表面擦拭干净,其烧焦部分距夹具下缘50mm以下;7.4.6.2 烟密度:光缆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应使透光率不小于50%。7.4.7 低温下弯曲性能 光缆应具有在-20低温下承受弯曲半径为30倍缆径的U形弯曲能力。7.4.8 低温下冲击性能 光缆应具有在-20低温下耐冲击的能力。7.4.9 光缆抗紫外线性能 光缆应具有抗紫外线的性能,试验结束后,光缆外护套应无目力可见裂纹,各部分标记完好。7.4.10 耐电痕性能 B级光缆经过耐电痕性能试验(试验光缆应先通过7.4.9抗紫外线试验)后,光缆表面任一点的痕迹或蚀点不得超过外护套厚度的50%。8 试验方法8.1 总则 光缆的各项性能应按表1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表 12 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序号项 目本标准条文号试 验 方 法检 验 类 别出厂型 式1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4本标准8.2100%本标准9.42识别色谱2.1光纤识别4.2.6.3目力检查100%2.2松套管识别4.2.9.2目力检查100%3光缆结构尺寸3.1内垫层和外护套的厚度4.3,4.5.6GB/T 2951.1100%表(续完)序号项 目本标准条文号试 验 方 法检 验 类 别出厂型 式3.2缆芯结构4.2.2(3)目力检查10%本标准9.44光缆标志4.1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5.1,5.2目力检查100%4.2标志的牢固性5.3本标准8.3.14.3计米标志误差5.4本标准8.3.25光缆长度6本标准8.4100%6光纤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7.1.1.1GB/T 159721998C9GB/T 159721998A25%7光纤截止波长和传输特性7.1截止波长7.1.1.2GB/T 159721998C75%7.2衰减系数7.1.1.3.1GB/T 159721998C1100%7.3衰减不均匀性7.1.1.3.2GB/T 159721998C110%7.4波长附加衰减7.1.1.3.3GB/T 159721998C15%7.5色散7.1.1.4GB/T 159721998C55%8外护套性能8.1热老化前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率7.2YD/T 837.31996中4.10和4.118.2热收缩率7.2YD/T 837.31996中4.128.3聚乙烯套耐环境应力开裂7.2YD/T 837.41996中4.18.4外护套的其他性能7.2.3GB/T 2952.39光缆的机械性能7.3本标准8.510光缆的环境性能10.1衰减温度特性7.4.2本标准8.6.210.2热老化性能7.4.3本标准8.6.310.3渗水性能7.4.4本标准8.6.4100%10.4滴流性能7.4.5本标准8.6.5本标准9.410.5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7.4.6本标准8.6.610.6低温下弯曲性能7.4.7本标准8.6.710.7低温下冲击性能7.4.8本标准8.6.810.8抗紫外线性能7.4.9本标准8.6.910.9耐电痕性能7.4.10本标准8.6.1011包装10目力检查100%注:1.出厂检验栏目中的百分数是按产品数抽验的最小百分比。2.有关光纤特性试验方法按现行国标,如有空缺,宜参照ITUT G.650有关规定执行。3.有关光缆性能试验方法按现行国标,如有空缺,宜参照IEC 607941有关规定执行。8.2 光缆结构检查 应在距光缆不短于100mm处用目力检查光缆结构的完整性、色谱,并取样检查结构尺寸。8.3 光缆标志检查8.3.1 标志擦拭 a) 试验方法:按GBT 7424.1-E2B试验方法光缆标志磨提)的方法2; b) 负载:20N; c) 循环次数:不少于10次; d) 验收要求:用目力仍可辨认外护套上的标志。8.3.2 计米标志误差 长度计量误差应是在适当长度上用计米数字确定的长度(见8.4)减去用钢皮尺沿光缆量得的长度对后者的相对差。8.4 光缆长度检查 光缆长度应从光缆两端的计米标志(有黄、白两色标志时以黄色为标准)的数字差来确定,也可用光学方法(如OTDR仪器)的测量长度作为参考。8.5 光缆的机械特性试验8.5.1 总则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用于验证光缆的机械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时,方可判为合格。 机械性能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的检测宜按照YDT 629.1规定的波长上进行,在试验期间, 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的检测结果不确定性应优于0.03dB。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可判为无明显附加衰减,允许衰减有某些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含不确定性在内。 光纤拉伸应变宜采用相移法进行检测,其系统的精确度应优于0.005%。试验中检测到的光纤应变不大于0.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光缆拉伸应变采用机械方法或传感方法进行检测,其系统的精确度应优于0.05%,试验中检测到的光缆应变不大于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8.5.2 拉伸8.5.2.1 应力应变试验 a) 试验方法:按GBT 7424.1-E1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拉伸,但仲裁试验时应采用相应的耐张线夹固定,同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以保证受试光缆两端的光纤与护套不发生相对移动。 b) 卡盘直径:不小于30倍光缆外径。 c) 受试长度:不小于25m。 d) 拉伸速率:20mmmin。 e) 拉伸负载:见表10(a)。 f) 持续时间:1min。 g) 验收要求: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且能够满足表10(a) 的规定。8.5.2.2 拉断试验 a) 试验方法:按GBT 7424.1-E1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拉伸,光缆的端头应采用相应的耐张线夹固定。 b) 受试长度:受试有效长度不小于10m,且断点应在有效长度内。 c) 拉伸速率:当拉力大于RTS的50%时,每分钟均匀增加RTS的10%的拉力。 d) 验收要求:当光缆的任何组件发生断裂时,该拉力即为光缆的拉断力,受试光缆的拉断力应不小于95%RTS。8.5.3 压扁 a) 试验方法:按GBT 7424.1-E3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 压扁。 b) 负载:见表10(b) 。 c) 持续时间:10min。 d) 验收要求: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在允许压扁力下光纤附加衰减应不大于0.10dB,在此压扁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的残余附加衰减。8.5.4 冲击 a) 试验方法:按GBT 7424.1-E4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 冲击。 b) 冲锤重量:450g。 c) 冲锤落高:1m。 d) 冲击次数:至少5次。 e) 验收要求: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光纤应无明显的残余附加衰减。8.5.5 反复弯曲 a) 试验方法:按GBT 7424.1-E6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 反复弯曲。 b) 芯轴半径:不大于25倍光缆外径。 c) 负载:150N。 d) 弯曲次数:30次。 e) 验收要求: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光纤应无明显的残余附加衰减。8.5.6 扭转 a) 试验方法:按GBT 7424.1-E7光缆的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 扭转。 b) 轴向张力:150N。 c) 受扭长度:1m。 d) 扭转角度:180。 e) 扭转次数:10次。 f) 验收要求: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在光缆扭转到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光纤应无明显的附加衰减,光缆回复到起始位置时,应无明显的残余附加衰减。8.5.7 卷绕 a) 试验方法:按GBT7424.1-E11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 卷绕。 b) 芯轴半径:不大于25倍光缆外径。 c) 密绕圈数:每次循环10圈。 d) 循环次数:不少于5次。 e) 验收要求:光纤应不断裂和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8.5.8 外护套磨损 a) 试验方法:按GB 7424.1-E2A光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护层磨损。 b) 钢针直径:1mm。 c) 负载:65N。 d) 验收要求:光纤不断裂,护套无目力可见开裂。8.5.9 微风疲劳振动(Aeolianv ibration) a) 试验方法:附录A(标准的附录):微风疲劳振动试验。 b) 振动频率:临近82.92D(Hz):D为光缆外径(cm) 。 c) 试验张力:25%RTS或按用户要求。 d) 振动周期:108次。 e) 振幅:D2。 f) 验收要求:试验过程中单模光纤的附加衰减不超过1.0dBkm(1550nm),多模光纤的附加衰减不超过1.0dBkm(1300nm)。试验后光缆护套无裂纹及组件无缺陷。8.5.10 舞动试验(Galloping test) a) 试验方法:附录B(标准的附录):舞动试验。 b) 频率和幅值:激振频率调整至共振频率,最大峰对峰幅值与舞动环长比不小于125。 c) 试验张力:不小于光缆年平均运行张力的50%,但不大于5000N。 d) 舞动周期:不小于105次。 e) 验收要求:试验过程中单模光纤的附加衰减不超过1.0dBkm(1550nm),多模光纤的附加衰减不超过1.0dBkm(1300nm),试验后光缆护套无裂纹及组件无缺陷。8.5.11 过滑轮试验(Sheave test) a) 试验方法:附录C(标准的附录):过滑轮试验。 b) 滑轮半径:不大于20倍光缆外径。 c) 张力负荷:20%RTS。 d) 仰角:用标准附录C中图C1装置时,光缆与滑轮间仰角为70;用标准附录C中图C2装置时,光缆与滑轮间仰角为30。 e) 滑移次数:来回120次(每一方向60次) 。 f) 验收要求:试验过程中单模光纤的附加衰减不超过1.0dBkm(1550nm),多模光纤的附加衰减不超过1.0dBkm(1300nm),试验后光缆护套无裂纹及组件无缺陷。8.5.12 蠕变试验 a) 试验方法:参照IEC 61395高架电线绞合电线的蔓延测试程序,蠕变试验的ADSS光缆样品长度约为10m,光缆两端采用线夹固定。在适当的间隔时间内记录光缆的伸长度。 b) 拉伸负荷:应至少为20%RTS或按用户要求。 c) 持续时间:持续至少1000h。 d) 验收要求:试验过程中光纤衰减无变化,试验后光缆护套无裂纹及组件无缺陷。8.6 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8.6.1 总则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于验证光缆的环境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时,判为合格。8.6.2 温度循环试验 a) 试验方法:按GBT 7424.1-F1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温度循环。 b) 试样长度:应足以获得衰减测量所需的精度,不小于1.5km。 c) 温度范围:试验温度范围的低限TA和高限TB应符合表11规定。 d) 恒温时间(t1) :应足以使试样温度达到稳定,应不少于24h。 e) 测试光纤数:至少10根光纤,当光纤数小于10根时,应全部测试。 f) 循环次数:2次。 g) 衰减监测:宜按YDT 629.2规定的测试方法测试,在试验期间,监测仪表的重复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应优于0.02dBkm。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2dBkm时,可判为衰减无明显变化。允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多模光纤衰减变化监测在1300nm波长上进行;B4单模光纤衰减变化监测1550nm波长上进行;B1单模光纤衰减变化监测应在1310nm和1550nm两个波长上进行,以两者中较差的监测结果来评定温度附加衰减等级。 h) 验收要求:应符合表11规定。8.6.3 光缆热老化试验 a) 试验方法:按GBT 7424.1-F1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温度循环。 在完成温度循环试验后,将光缆置于852的环境中,120h后取出,检查光缆各部分结构的完整性并测试光纤衰减。 b) 验收要求:光缆外护套无目力可见开裂,各部分标记完好,光纤附加衰减不大于0.20dBkm。8.6.4 渗水试验 a) 试验方法:按GBT 7424.1-F5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渗水中L型方法对缆芯进行测试。 b) 试样长度:从成品光缆端部取一段1m长的光缆试样。 c) 试验条件:荧光染料水溶液应对试样中心形成1m高的水头。含水溶性荧光染料的水溶液: 荧光材料通常用荧光素钠盐,其浓度为0.2gl。 d) 试验温度:205,气压:86kPa100kPa。 e) 试验时间:1h,必要时试样应在试验温度下预处理适当的时间,以达到均衡。 f) 验收要求:试验完毕,在试样1m长的远处一端用紫外灯检查是否有荧光染料,如无水渗出,则判定为合格。若第一个样品失败,则取光缆临近的另外一段重做试验,如测试合格,则判定为合格;如失败,则判定为不合格。8.6.5 滴流试验 a) 试验方法:按GBT 7424.1-F8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填充复合物滴流。 b) 试验设备:电热老化箱或烘箱,有效工作区的温度偏差应不大于2;锋利的冲刀。 c) 试样要求:用锋利的冲刀(或其他工具),从填充式光缆上截取三段长约300mm5mm的试样,将试样一端的护套剥去约130.0mm2.5mm,然后再将内垫层或包带层剥去约80.0mm2.5mm。暴露出缆芯。轻微抖动缆芯,均匀散开芯线。 d) 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701; 恒温时间:24h。 e) 验收要求:在试验期满后,用目力检查是否有填充复合物从缆芯或缆芯与护套的界面流出或滴出。8.6.6 阻燃光缆阻燃性试验 a) 试验方法:按GBT 12666.6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第2部分: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方法中DZ-1方法进行。 b) 试样要求:从成品的光缆上截取试样,长度为600mm25mm,试验前应将试样在602的温度下保持4h,并冷却至室温。 c) 供火时间:t60m25式中:t供火时间(s) ; m校准到600mm长的试样质量(g)。 d) 验收要求:当符合7.4.6规定时,则判定试验结果为合格。8.6.7 低温下U形弯曲试验 a) 试验方法:试样在温度-202下冷冻不少于24h后取出,立即在室温下按GBT 7424. 1-E11B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弯曲中程序2的规定进行试验。 b) 试样长度:约3m。 c) 弯曲半径:30倍光缆直径。 d) 循环次数:4次。 e) 验收要求:光纤不断裂和外护套无目力可见开裂。8.6.8 低温下冲击试验 a) 试验方法:试样在温度-202下冷冻不少于24h后取出,立即在室温下按GBT 7424. 1-E4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冲击进行试验。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