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02603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句话标点运用正确。)B“十九大”召开以来,几乎每月都有省部级官员落马,党中央国务院惩治腐败的决心不言而喻。(这句话加点成语运用正确。)C市十六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新修订的滨海新区条例。(这句话没有语病。)D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拔尖。(这句话运用了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2 . 下列加横线词语的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B三十年前的青山沟无人问津,而今这里已发展成为风景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C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犯下的惨绝人寰的暴行,已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D一个人如果想要出类拔萃,就必须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须正视求学道路上的挫折。3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归省(xn)弥散( m)惧惮(dn)怠慢(di)B行辈(hn)撺掇(cun duo)踱来踱去(du)诣太守(y)C翩然(pin)孕育(yn)风雪载途(zi)炎热(yn)D俨然(yn)阡陌(qin m)垂髫(tio)刘子骥(y)4 . 请选出下面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B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盐城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C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D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咸菜记忆姚添丁这些年由于年岁陡然增长的缘故,总会时不时忆起很多过往的人和事。常人看来鸡毛蒜皮的琐事总会让我细加思量,不禁感叹自己思想和实际年龄成反比。其实也难怪,到底走的路长了,经的事杂了,遇的人多了,就总能在某个时间不经意间触摸到内心根根脆弱敏感神经,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或甜或酸满满记忆。周末和妻儿一起回老家。午饭时分,看到年迈的母亲忙前忙后不辞辛劳备下的家常午餐,鸭汤、红烧肉和青菜,还有一盆不显眼的咸菜,我忍不住鼻口一酸,虽然样样都是普通家常菜,但无一不凝聚着母亲那无私无尽的慈爱。想起每次回老家前打电话给母亲,她总要托着行动不便的身体准备饭菜。偶尔有过几回,就因为事先没有告知就回家,母亲总会“责怪”不懂事,为什么不提前说,她好下厨房准备。餐桌上热气腾腾饭菜似乎不停在诉说着家的温暖。妻看到我出神模样,禁不住问:“你怎么啦?”好一会儿工夫,我才回过神来,幽幽答道:“知道吗?眼前的咸菜能让我闻到浓浓的往事味道,虽然遥远,但很亲切,倍加温馨。”“记忆中咸菜味道一直都弥漫在身边,无论年纪多大,无论岁月多久,那一盆盆普通不过的咸菜总能勾起我最深切回忆,一切都仿佛在眼前浮现。”我轻轻告诉身边的妻子和儿子。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和那个年代多数孩子一样,总是如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家里逢年过节有好吃的东西。那时候永远期待的是年年乡下的重大节日,仿佛也只在那天全天下美味就能齐聚到家里餐桌上,我们这些孩子便能敞开胃口大快朵颐。但重大节日却不常有,每月初二和十六却总能如期而至,每一次母亲总会精心准备几样菜白米饭、自家地里种的青菜,偶尔还能有一小盆三层肉,当然总少不了自家腌制的咸菜。每当这时候,家里几个孩子便能如愿以偿饱餐一顿,白米饭的清香,自家青菜的翠绿,三层肉的诱惑,咸菜夹带的酸甜,总能让那个淳朴年代的我们感受到最纯粹最简单的幸福满足。而印象尤为深刻的莫过于高中时光。90年代后期,高中三年在离家几十公里外的学校念书。每个周六回家,母亲都会照例备好熟悉的饭菜让我补充营养,每次饭桌上总少不了咸菜,反复咀嚼咸菜滋味能让我胃口大开,每顿总能多吃上两碗白米饭。当然了,临周末下午回学校,母亲也总会再次精心准备一罐咸菜,里面夹带些许三层肉让我带到学校吃,吃的时候把咸菜放入饭盒里,已然煮熟米饭的温度渗入坛罐咸菜中间,不一会儿就能把咸菜加熟,熬出温度,冒出热气,咸菜里猪油香气四溢,瞬间逗得自己垂涎三尺,也引得舍友称赞不已。但这样的美好时光总在每周三时“停止”,因为一周咸菜吃完了,于是就觉得周四周五时间特别漫长,无时无刻不在盼着回家的钟点,盼着诱人的咸菜,盼着母亲的饭菜,就这样不紧不慢伴随我高中三年的青春岁月。直到后来,我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再后来,我也成了家,时间就这样过了好多年。岁月可以流逝,皱纹已然增加,母亲亲手腌制咸菜的味道依然存留在内心最深处。曾经无数次在外面吃饭,服务员端上小盘咸菜只是记忆的“点缀”,因为始终闻不到童年时候熟悉亲切的咸菜酸甜。记忆中小时候咸菜的味道,始终和回家联系在一起,因为我相信只要回到家,肯定能尝到那咸菜,肯定能再次感受母亲永远的慈爱热度。家,一次次回,咸菜依旧,味道依旧,但母亲却越发苍老了。临回城的时候,妻主动提议:“带点咸菜吧。”我同意了。母亲一听,喜出望外,精神抖擞起来,径直走到厨房,熟练打开陈旧坛罐,随即一股酸甜气息四散弥漫开来,我不禁醉了,妻也醉了:“真的是曾经童年味道。”看着母亲有条不紊从坛罐中掏出咸菜,整整齐齐放入保鲜袋,我双眼却不争气地润湿了因为我深深懂得,历经岁月敲打,母亲的背驼了,步子也慢了,但母亲亲手腌制的咸菜味道已然成为我们后辈最宝贵的记忆珍藏!(略有删改)5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中“我忍不住鼻口一酸”的原因是,看到咸菜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B小时候期待重大节日是因为每当那时都能饱餐一顿,感受到最纯粹最简单的幸福。C“我”虽然无数次在外面也吃到咸菜,但就是没有童年时那熟悉、亲切的味道。D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我”回忆咸菜的事情详写,与妻儿回家的情节略写。6 . 文章第段中写“妻”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7 .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1)“其实也难怪,到底走的路长了,经的事杂了,遇的人多了,就总能在某个时间不经意间触摸到内心根根脆弱敏感神经,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或甜或酸满满记忆。”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2)母亲一听,喜出望外,精神抖擞起来,径直走到厨房,熟练打开陈旧坛罐,随即一股酸甜气息四散弥漫开来,我不禁醉了,妻也醉了:“真的是曾经童年味道。”加点词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8 . 文中“我”在叙述与咸菜有关的往事中,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简要概括。9 . 文章以“咸菜记忆”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述。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读书的“坎儿”有大学生问2012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不只是这位科学家,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喜欢“号召”别人读书。书籍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生命智慧的总结,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娇艳欲滴的玫瑰,书籍则是必不可少的氧气和阳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河流,书籍就是坚固的河床。从一般意义上讲,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大学教授可以读,建筑工地的民工同样可以读;绿草连天的春日能读,白雪皑皑的冬日也能读;人来人往的图书馆适合读,一人独居的卧室一样适合读因为读书没有太多的门槛,它才能作为一种全民的“健心运动”加以推广。不过,读书的无门槛是相对于书海里的普通游泳者而言的,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还真得跨越几个心灵的坎儿。第一,你必须是澄静的。人很难没有欲望,当年,乾隆下江南,看到大运河上熙熙攘攘,问身边一和尚:大运河有多少条船?和尚答:两条,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乾隆非常欣赏和尚的机敏,当即大加赏赐。其实,这和尚并非特别聪明,他只是深谙世道人心的奥秘而已。然而,一个人下决心当读书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多的人会不自觉地把书籍分成“有用”、“无用”两种:“有用”的,他废寝忘食地阅读;“无用”的,他视若敝履。而事实上,所谓“有用”的书,往往是作用于一时的职业的,只能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而“无用”的,则侧重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可以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第二,你应该学会坚持。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我们就得不断地跟踪事物的新进展,掌握知识的新动态,让自己的生命与面对的生活一起前进。读书没有恒心,一个人的思想必然陈旧、浅薄,我们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就会变得虚弱不堪。第三,我们一定要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书籍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真理可以利用它,谬误和谎言同样可以利用它。一个人要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书籍作出选择,靠别人把关是没有太多作用的。别人的精力再旺盛,也不能看尽天下的书。何况,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别人认为不好的,你也许觉得好;别人以为精美绝伦的,你或许感觉一塌糊涂。对书的考察,最可靠的评判官是你的心灵非同寻常的对知识的敏感,超乎群伦的观人察事的眼光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选自中华读书报2012年4月20日,有改动)10 . 读书的“坎儿”在文中具体指哪些?11 . 为什么说“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根据第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12 . 第段引用乾隆与和尚的对话,有什么用意?13 .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与第段的哪个句子意思相近?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三、句子默写14 . 默写(1)俄顷风定云墨色,_。(2)卖炭翁中将老人得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_,_。(3)曲尽通幽处,_。(4)_,寂寞沙洲冷。(5)_,只有香如故。四、课外阅读强项令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15 .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以刀画地”中“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B祭以魏首C以塞忠谏之路也D以土砾凹者为壑16 .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董宣趁公主出门,闯到公主家里斥责家奴,并把家奴打死了,公主震怒。B尽管公主采用了激将法,但光武帝认识到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于是下令放了董宣。C皇帝赏赐董宣三十万钱,董宜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D第一段体现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品质;第二段表现了他的廉洁品质。17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大言数主之失_ 愿乞一言而死_使宣叩头谢主_ 藏亡匿死_18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微斯人,吾谁与归?五、综合性学习19 . 今年植树节,班级请你参加以“关注绿化,珍爱绿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一:规范书写)请将“义务植树”中的“义”字的笔顺,正确、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活动二:义务宣传)请你为植树节写一条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_(活动三:倡议植树)班长张明号召每位同学在植树节前后植树。请你以班长的名义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限80字以内)_六、作文20 . 写作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那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次次选择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请以“走过那拐角”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和要求)(1)请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2)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课外阅读1、五、综合性学习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