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集训即时演练 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421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集训即时演练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集训即时演练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集训即时演练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集训即时演练 岳麓版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1年法令规定)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订立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仍有“暂时义务”,交租和服役依旧。宅旁园地可随时赎取,赎取份地须得地主同意后订契约。农民在赎地时一次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由国家银行垫付,农民在49年内连利偿还政府只规定(份地)最高和最低定额,具体面积由地主决定。如农民现有份地超过当地定额标准,地主割去超过部分,低于最低额则不补。在实行中地主总是利用各种手段割去农民份地中的最肥沃部分。“割地”面积平均占改革前农民份地的18%。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8541887年部分省区土地价格的变动情况。(单位:卢布)省名18541859年每俄亩的平均价格1861年每俄亩定出的赎买贷款每俄亩农民事实上支付价格自由市场上每俄亩土地价格18631873年1882年1887年沃罗涅日25.9333.1169.2641.0753.8782.41库尔斯克30.1440.9175.5540.4281.78112.22李桂英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民改革研究(1)1861年,在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具体体现。 (2)“如果用一种客观、全面的眼光看待这场改革,农民并不全然是输家。”据材料一、二论证这一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改革对俄国政治、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问围绕设问,据材料信息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从改革有利于农民角度来思考;第二小问紧扣材料,迁移所学从政治、经济及近代化角度分析归纳。答案:(1)体现:农民在订立契约前须继续向地主服役;地主有权决定份地的具体面积;地主利用“割地”规定割走农民份地中最肥沃部分;规定的赎金高于当时的地价。 (2)论证: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解放);借助国家提供的贷款,农民获得具有永久使用权的份地;地价上涨使农民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影响:有利于缓解社会危机,稳定社会秩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市场和原料,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加快了近代化进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厂,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材料二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日本帝国的兴亡材料三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学习西方的主要政策。(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分析即可。第(3)问,从材料“予以剔除” “精髓所在”“德意志帝国现代社会”等关键信息分析回答。答案:(1)政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2)告别旧日本: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废除等级身份;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3)依据: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展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影响: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方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据清德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根本不同。第(1)问可从两者的形式、侧重点、学习的对象方面分析。第(2)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领导者、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态度、具体执行情况、结果等方面分析;“实质”要突出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措施,维护其统治是根本目的。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4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的侵略,中日两国作出了不同的应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比它的近邻更快并成功地对西方的挑战作出了回应呢?为什么中国不能呢?费正清东亚:近代的变化材料二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储藏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存在差别,这一差别无疑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在中国人不断后退,并很可能会继续后退到帝国彻底崩溃时,日本人即使不实际处于逐渐进步的状态之中,也处在从即将洒向他们的一片强光中得益的状态之中,处在利用那些中国人不屑一顾、而日本人在开始更加了解我们时多半不但能够采纳并急于采纳的进步和发明的状态之中。(1)材料二、三是如何回答材料一中的问题的?(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三中的观点?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概括即可,材料二主要讲述中日地理位置特点导致的差异,材料三“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存在差别”回答了中、日面对西方侵略的回应不同。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三有一定道理,但造成材料一所述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全面分析造成材料一现象的原因。答案:(1)材料二:日本地理位置独特、面积小、人口少,有助于他们迅速传播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有利于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作出一致回应;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利于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内地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难以改变,不利于对外迅速作出一致回应。材料三:中日两国人民的习惯和对外来事物的感觉方式不同,中国人对外来事物不屑一顾,日本人则有较强的适应性,乐于接受和采纳。(2)两段材料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看到了造成中日差异的部分因素,但没有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等角度全面解释中日差异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