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01通史串联全通关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321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01通史串联全通关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01通史串联全通关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01通史串联全通关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时空坐标明、清前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政治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文化上: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一、明朝时期1政治制度(1)中央丞相制度废除: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部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2)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和司法,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政。2社会经济(1)农业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2手工业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手工业的进步,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制瓷: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为著名,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3)商业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势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外贸: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继续推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3思想文化(1)思想方面王阳明: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还特别强调“知行合一”。李贽:自称为异端,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学说,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男女平等。(2)科学技术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是现代植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3)文学艺术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戏曲:明传奇;形成四大声腔。绘画:文人画代表作品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二、清朝时期1政治制度(1)清朝初年: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背景: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职能: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事务,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特点:“勤”“速”“密”。靠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勤;办事速度快,效率高,为速;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任何人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为密。影响: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2社会经济(1)手工业: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丝织业中心;制瓷业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商业:晋商和徽商实力强大;苏州以及盛泽镇、汉口镇等商业市镇兴盛。(3)外贸: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4)经济政策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3思想文化(1)思想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注重实学,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政治思想,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小说创作的兴盛背景: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经济上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为适应市民阶层需要,通俗文学获得蓬勃发展。代表作: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等。(3)艺术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发展于同光年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命题角度一创设新情境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1大明律吏律中“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主要反映了明代()A法律体系臻于完善B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C官员素质明显下降D君主专制日趋强化解析:选D材料只是吏律中的一部分,并不能说明当时法律体系完善,故 A 项错误; 材料主要体现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官吏的“法治”而不是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的“德治”,故B项错误;从材料看不出官员素质的下降,故C项错误;设置众多的死罪条款,主要是为了防止官员权力过大,强化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2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元朝 D清代解析:选D随着皇权的强化,清朝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消夺殆尽,作为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的军机处建立,成为为皇帝上传下达的中心。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故本题选D。3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下列最能反映作者的观点是()A从汉朝到清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宋代以后,地方逐渐失去了活力C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应给予地方一定权力 D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呈此消彼长之态势解析:选C材料的主要信息是从汉至清,中央过于集权,导致地方政治衰落。A项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项结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材料中没有中央与地方分权的信息,D项错误;材料表述的现象是中央过于集权的结果,说明要使地方政治健康发展,不能过分集权只能适当集权,C项正确。命题角度二引入新材料考查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4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下降C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解析:选C依据材料,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说明农业生产在该地占重要地位,故B项错误;从材料“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说明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手工业状况,没有体现商业,故D项错误。5(2016宜春模拟)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A粮食生产的商品化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D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解析:选A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即粮食)生产的商品化。材料反映的是粮食作物的扩种而非经济作物的扩种,经济重心的南移并不是完成于明清时期,“国内统一市场形成”也不是材料的主旨,B、C、D三项均错误。明清时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生产呈现集中趋势,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故A项正确。命题角度三从发展、联系的角度考查明清思想文化的内涵和特征6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解析:选A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选A项。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7(2016景德镇质检)明末清初顾炎武抨击当时知识分子“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弄得“股肱惰而百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此思想不包含()A感叹时局动荡B不满“空谈误国”C反对君主专制 D强调“实干兴邦”解析:选C顾炎武抨击当时知识分子不学习考证儒家经典,不关注社会事务,最终导致明朝灭亡,可见顾炎武在感叹时局动荡的同时,批评理学家“空谈误国”,实际上是强调“实干兴邦”的重要性,体现了A、B、D三项;材料中顾炎武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分析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内容,故C项符合题意。8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解析:选B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在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与题干中“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等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指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制度为根基,引进并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的想法,故C项错误;“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故D项错误。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