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答案不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222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答案不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答案不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答案不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答案不全)(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涂在答题卡上)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解析】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正确;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可知西周时的青铜器的功用与商代无异,都是用来书写的载体,故D项错误。【答案】B3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政权借助族权B封建等级森严C中央集权确立D社会分工明确【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依据材料“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可知政治与家族血缘相结合,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先秦盛行”,可知此时并非是封建等级森严,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先秦盛行”,此时还未形成中央区集权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了等级森严,但并没有说明具体分工,故D项错误。【答案】A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解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故B现正确,不符合题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体现是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5D 【解析】试题分析: “有权就有一切”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主宰国家意志,体现的是皇权制;“家长制”作为家庭的长者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体现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贵族政治,体现的是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蒙昧主义”,天命观是一种道德教化方式,让百姓重视礼仪,明知孝悌,体现的是儒家思想,选择D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6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 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 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C. 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 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秦不能分尺寸之地”,说明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材料说明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不是主要意思,C、D选项没有体现,故排除。7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考点】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体制(郡县制) 【解析】材料“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对于是否实行分封制争论不休,因此省略处应填入取代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后来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出现在汉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C项错误;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D项错误。【答案】B8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 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 B. 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C. 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D. 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革命”与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并不相同,它是相对于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来说的。A选项这场革命并未调动地方积极性,而是使地方受到更多的约束;B选项错误,这一制度皇权至上,皇权收到的制约远远不够;C选项说法正确,秦朝的统一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D选项说法错误,这一制度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思想十分深固。9先秦时期的官阶,般以天子授予的爵位来称呼,往往是依据血缘关系亲疏,与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但到了秦汉时期到用“若千石”称呼,如郡守是2000石,则习惯上称作“二千石长吏”这一变化说明A. 宗法观念消亡 B. 官僚体制确立 C. 粮食产量剧增 D. 爵位制度废除9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先秦时期的官阶,一般以天子授予的爵位来称呼,往往是依据血缘关系亲疏”到秦汉时期则用“若干石”称呼,如郡守说明了贵族体制被官僚体制的确立;A项错误,宗法观念至今存在;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爵位依旧存在。所以答案选B选项。点睛: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血缘关系地域关系传承制度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10.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1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材料“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是实现统一的保障,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废除了贵族特权,并未强化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11“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11D【解析】试题分析:“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说明厚葬风气源于孝道的虚名,故A项错误;厚葬与重农抑商和土地私有制无关,故BC项错误;死后的厚葬可以获得孝的美名,同时西汉的选官制度标准就是孝廉,而且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度12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 ) 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 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 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 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1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宋代皇权的强化。材料不是反映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而是反映官僚体系的臃肿,不能选A。这样做是在加强皇权,但是也造成了宋代行政效率不高,不能选C。宋代也未破解藩镇难题,不能选D,材料是反映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的问题,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13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13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述选官制度只是曹魏一个时代的,没有其他时期的制度作比较,看不出选官的标准变化,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下,选拔官吏的权力掌握在地方的中正官手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的局面的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后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得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是德才并举,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14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汉代内外朝制度 B汉代察举征辟制C隋唐三省六部制 D宋代设参知政事14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发展。材料观点认为从汉至明清皇帝为加强权力,不断发展新的权力机构约束原有的权力中心,比如宰相。汉代察举征辟制属于选官制度;汉代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和宋代设参知政事是为了分化或削弱宰相的权力而设置的。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职能相互分工和制衡,分工明确,效率高,确保了皇权的独尊。这一制度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是皇权加强有效分割相权的中央制度,也是古代中国的制度值得今天我们借鉴或思考的措施之一,使得中央机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所以考生要多关注这一知识点。15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中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15D【解析】试题分析:范文正公即范仲淹,这是他在“庆历新政”前的奏议,题中所述“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是指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具体体现为“三冗两积”局面,这一局面的根源则是宋初(宋太祖)过度集权(过度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的统治措施造成的消极影响。ABC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16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贴。雍正帝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 B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C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清吏治 D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16 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体现是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排除A;根据“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可知,耗羡归公不是增加政府收入排除B;因为清代官吏正常俸禄较低,耗羡归公就是要以合法途径增加官吏俸禄,从而一定程度上澄清吏治,故选C;耗羡归公是从正常税收中抽取养廉银,故排除D。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雍正帝耗羡归公17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 D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17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叙述了父子的法律责任,没有体现皇权至上,故A项错误;BC项反映的是该法律规定的表面现象,排除;该法律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维护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符合宋明理学对于礼制的要求,最终导致对个人平等权利的忽视,最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法律18古雅典著名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屡屡在作品中批评和讽刺当权人物,晚年他夸耀自己因此而受过多至七十五次的控告,但每次总是被判无罪。据此可以推断,当时雅典()A城邦民主陷入危机B法制建设尚未完善C名人享有一定特权D创作自由不受限制【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根据材料“受过多至七十五次的控告,但每次总是被判无罪”可知,体现了司法成本的巨大浪费与低效,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法制建设是否完善,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制法律至上,不存在名人特权和自由不受限制,故C.D项错误【答案】A19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D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是不成文法与国王命令抗衡的问题,不是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古希腊的法律观念,与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无关,故B项错误;题中没有交代抗争的结果,而且古希腊社会中,女性在城邦中没有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安提戈涅以“天神宣布的法律”为依据来否定国王的命令,法律(当时表现为不成文法)不可违背,体现出“法律至上”的思想,同时这种思想借助了“天神”的权威,只能是一种朴素的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20在古代雅典,当选高级公职人员如执政官、司库官、公买官,其任职资格在议事会初审后交陪审法庭终审。这说明当时的陪审法庭()A拥有执行监督的权力B管理城邦各项的事务C代表了公民大会意志D奉行私法公正的原则【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与材料中“在议事会初审后交陪审法庭终审”相符,故A项正确;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并不管理城邦各项的事务,故B项错误;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而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当选高级公职人员任职资格”是公共事务而非私法,故D项错误。【答案】A21公元前4世纪末,雅典公民芒提特乌斯经抽签当选为议事会成员,在其后的资格审查中,因受指控在支持僭主统治的骑兵中服役而被取消资格。这说明资格审查的目的是()A监督官员维护平民利益B维护公民内部的平等C确保官员忠于民主政体D实现公民的轮番而治【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材料中雅典是奴隶制国家,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故A项错误;公民内部的平等如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资格审查是为了保证民主政体,防止专制独裁,故C项正确;轮番而治不是强调的重点,故D项错误。【答案】C22法国学者费奈隆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时说道:“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所有的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B演说辩论缩短了决策时间降低了决策失误C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浮华形式误导D专业人士管理国家促进了雅典文明的辉煌【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所有的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题干与演说时间长短无关,故B项错误;“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强调民众容易被演讲等浮夸形式所左右,因此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浮华形式误导,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专业人士的管理,故D项错误。【答案】C23谢冬慧在罗马法的借鉴价值中指出,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A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B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C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D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24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考点】罗马法【解析】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并不是以德治国,故A项错误;社会契约论的提出是近代卢梭,故B项错误;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纂完成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体现了当时罗马扩张,由共和国时期过渡到罗马帝国时期,伴随着疆域的扩大国家理论的一种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5(16分)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6分)(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4分)(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6分)25(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为后世历代所沿用。混合体:郡国并行制(2)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或始终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系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后,将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两级:郡和县郡长官为郡守,掌全郡政务的;郡下设县,县有大县小县之分,万户以上的大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小县设县长县令、县长下设县尉、县丞郡、县长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部分其郡、县二级行政制一直为后世所沿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郡国并行制。(2)材料二中“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是对行省制度的描述。行省制是蒙古统治者建立元朝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3)通过读取材料三内容“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结合所学可知,从秦朝的推行郡县制开始,历经元、明清朝等各代王朝推行的一些地方行政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且趋势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6 (14分)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御史为君主耳目之臣,职司风宪明朝的监察御史只有七品,但可以弹劾宰相、六部,可以超摧(越级提升之意)为“按察使”(三品),故彼等多乐行其职权,不避权贵。虽常有被贬抑、下狱、赐死之事,而其地位仍然甚高,其清严威重为他官所不及明代监察御史可以个别行使弹劾权与单独提出弹劾案,不以都察院的名义为之,也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弹劾案。 郑钦仁中国古代制度略论 材料二 (古代雅典)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一般官员由公众法庭审查,执行官除由法庭审查外,还要接受议事会的审查。官员任职期满,由公民大会进行“政绩审查”,发现有危害国家、受贿和其他违法行为者,都要受到惩罚。卸任官员必须接受帐目审查,公众法庭查出有贪污者,即勒令其偿还10倍于所侵吞的金额。此外,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宪法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 许良英 王来棣民主的历史 材料三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监察御史的特点。并指出明代设立监察御史的根本目的。(5分) (2)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设置这一制度的目的。(5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2分)【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反腐监察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明朝的监察御史只有七品,但可以弹劾宰相、六部,可以超摧(越级提升之意)为“按察使”(三品),故彼等多乐行其职权,不避权贵”得出位低权大,升迁快,不畏权贵,据材料一“明代监察御史可以个别行使弹劾权与单独提出弹劾案,不以都察院的名义为之,也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弹劾案”得出可独立行使弹劾权;第二小问根本目的,据材料一“御史为君主耳目之臣,职司风宪”,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为了加强皇权。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宪法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得出公民监督,据材(4)综合材料分析,据材料一得出中国古代行政监督主体是以监察官员为主体,结合材料二、三得出西方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是以公民大众为主体。【答案】(1)特点:位低权大:升迁快;不畏权贵;可独立行使弹劾权。(4分)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1分) (2)特点:公民监督;严格的审査制度:依法严惩。(3分) 目的:监察公权力的运行。(2分) (3)原因:美国政府主要由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构成;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2分) (4)不同:前者以监察官员为主体;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2分)27(22分)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6分)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1 2分) (3)根据材料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可知罗马注重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而中国更加注重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答案】(1)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6分) (2)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4分) 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4分) 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4分) (3)不同: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3分),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4分)。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