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新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1558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积攒瞬息波澜壮阔来势汹汹B澎湃怪诞深恶痛绝锲而不舍C元勋迭起妇儒皆知大庭广众D锁闭衰微锋芒毕露鞠躬尽瘁2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元勋(xn)迭起(di)薪金(xin)抹杀(m)B狂澜(ln)诧异(ch)田垄(lng)迸溅 (bng)C憎恶()粗拙(zhu)猥琐(su)镶嵌(qin)D妥帖(ti)淤泥(y)凝望(nng)凛冽(ln)3 . 下面的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B树苗在风中颤栗,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C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D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4 . 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处是( )A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B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C我们要树立“珠海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D我们要共同维护珠海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5 . 下列有关引号的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宠坏的一代”,此处引号用以标示特殊含义的成分。B“一代不如一代!”此处引号用以标示直接引用的内容。C“初始体重”,此处引号用以标示着重论述的内容。D“成长潜力”,此处引号用以标示强调突出的内容。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窗前的母亲(肖复兴)(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7)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9)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6 . 文章第四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7 . 赏析第八段的划线句子。8 . 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9 . 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素质在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旅馆里,一个城里人和一个乡下人相遇了。城里人是来“乡村游”的,本来他打算回城,却错过了回城的最后一班车。乡下人是打工回家的,本来他想直接回家,也错过了回家的最后一班车。城里人先到,登记时,他要包下一个房间,可是服务员说,乡村不比城里,不管你有多少钱,因为床位有限,一个人只能住一个床位,其它床位还得留给其他人住。这样,后到的乡下人就跟城里人同住一室。乡下人进来时,城里人已经洗漱好了,正躺在床上一边悠闲地抽着烟,一边看电视。“你好。”乡下人跟城里人打招呼,城里人在鼻子里哼了一声,算是作答。乡下人没有理会城里人的冷淡态度,他把一个蛇皮口袋随意地放在了床边,这是他的全部行李了。乡下人看了城里人一眼,开始脱鞋。立时,一股臭味弥漫开来,城里人皱了一下眉头。“什么素质?”城里人暗暗地嘀咕了一句。这个细节被乡下人捕捉到了,他的脸红了一下,赶忙提着鞋进了卫生间。在卫生间里,乡下人用香皂把脚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还把脚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确信没有臭味了,才放心地走了出来,顺手把他的那双鞋放到了窗台外面。趁着乡下人去卫生间,城里人把钱包从公文包里拿出来,藏在了枕头下。过了一会儿,他想了想,又把钱包重新拿出来放在床垫底下,并用力地压了压。乡下人显然心情不错,他吹着口哨,躺在那富有弹性的床上,惬意地伸了一个懒腰,说:“真舒服啊。”然后,他递给城里人一支烟,城里人摆摆手,拒绝了。城里人从自己的包里拿出烟来自己抽上。看城里人没有与自己交流的意思,乡下人把刚张开的嘴巴闭上了。屋子里只有电视机的声音。播放的是一部爱情电视剧。镜头中不时出现男女拥抱、接吻的画面。乡下人津津有味地看着。城里人则东一眼西一眼地瞟,显得心神不宁。过了一会儿,城里人的手机响了。“亲爱的,我真是倒霉透了,赶不上回城的车了,”城里人开始抱怨,“现在住在一个该死的旅馆里,床铺硬得像石头,空气也不好,还不安全。”城里人说着,看了乡下人一眼。接完电话,城里人的情绪一直不好,一直抽着闷烟。乡下人的手机也响了,“老婆,是你吗?我明天就到家了,你等着我啊。我告诉你啊,我现在住在旅馆里,这床可舒服啦,软软的,被子白得直晃人的眼睛,下次我带你来享受享受。” 乡下人高兴得手舞足蹈。时间在流逝。不知道是因为接了老婆的电话激动,还是因为电视节目吸引着乡下人,总之,乡下人精神状态一直很好,丝毫没有要入睡的迹象。乡下人不睡,城里人自然也不敢睡。因为他的钱包里有一万元钱呢。他睡着了,万一乡下人拿走钱怎么办?这里可是城乡接合部,复杂得很。终于,乡下人打起了呵欠,可是眼看着眼睛刚要闭上,却马上又睁开了。这些细小的动作,当然逃不过城里人的眼睛。他更加坚信了他的判断,也就更加不敢睡了。乡下人也挺难受的。他也希望城里人尽快入睡,他挤了一天火车,已经很疲倦了,但他不敢睡,因为他的鼾声很大。曾经有工友形容他的鼾声可以穿透水泥墙。他知道,如果他先入睡,城里人肯定就无法睡着了。城里人和乡下人彼此就这样各怀心事地对峙着。城里人心情烦躁地变换着电视频道,乡下人接连不断地抽着烟。乡下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只是第二天早上,乡下人醒来时,城里人已经走了。乡下人看着城里人乱糟糟的床铺,说了句,城里人怎么这么没素质。乡下人仔细地把自己的床铺整理好,又把城里人留下的乱糟糟的床铺也整理好后,才提着蛇皮口袋出了门。那不起眼的蛇皮口袋里,也装着一笔钱,不多不少,刚好一万元。(选自短小说)10 . 善用对比是本文一大特色。根据提示,结合文章内容,完成表格里的情节概括。城里人乡下人能形成对比的情节(1)热情打招呼,洗脚,晾鞋。怕钱被偷,把钱藏在枕头底。(2)跟妻子打电话,不停地抱怨。(3)还是担心钱被偷,一夜无眠,清早匆匆离开。(4)11 .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文章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在卫生间里,乡下人用香皂把脚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还把脚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确信没有臭味了,才放心地走了出来,顺手把他的那双鞋放到了窗台外面。12 . 小说结尾处才交代那不起眼的蛇皮口袋里,也装着一笔钱,不多不少,刚好一万元,这样写妙在哪里? 13 . 城里人、乡下人都认为对方素质低,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本,谈谈对素质的认识。那盛开的油菜花南方冬日里的太阳也总是暖烘烘的,不似北方,一进入冬天,就是天寒地冻,冰雪覆盖。因了这冬日阳光的眷顾,田野里的庄稼长势特别好,蓝天白云下,油菜已经可以长到1米来高了,正是油菜快要开花的季节。油菜田总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连在一起,放眼望去,简直是油菜花的海洋,绿色的世界,油菜花怒放着,那淡黄色的花海会让你的眼球不由自主的随它转动,让你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让你也神采飞扬起来。走过田间的小道,油菜花开得灿烂多姿,在微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冬日的田野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暖暖的阳光,金黄的色彩,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油菜花的香味沁入心脾,让你吟起这样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不远处传来“叽啾叽啾”的鸣叫声,哦,那一定有一只漂亮的菜籽雀儿在菜地里歇息呢!鸟语花香,好一派迷人的景象!在这金黄铺就的田野里,充满了父母的希望。父母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这美丽的田野,洒下了父母多少汗水啊!记得土地刚下户的时候,父母不过四十来岁,是盘田种地的好手,家里三亩来土地,完全靠父母用锄头一锄一锄地挖,别人家还没有动手,我家的田块早就挖完了,精耕细作,一年的收成相当不错,新粮压着旧粮。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村里的很多人开始出外打工,父母仍然固守着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披星戴月,春种秋收。一年又一年,秋风吹白了父母的两鬓,岁月的印记刻在了他们的脸上,仿佛还是不久,父母就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他们依然眷恋着脚下的土地,秋收一过,就在稻田里裁出一条沟,把沟里的泥块起出来放倒墒(shng)子上,扒平敲细后打塘,趁着秋后的雨水种上菜籽。菜籽在盖了草粪的塘里面打个滚,一个星期后,绿茸茸的油菜秧苗就冒了出来,在阳光下东瞅瞅,西瞧瞧。这时节是父母最忙的时候,像照顾婴儿一样,在油菜长有一拃高的时候,间去多余的油菜。一个塘里只留下三棵纤细的幼苗,一亩油菜田得花去一个星期的时光才能间完,父母年纪大了,在田里劳作的时间一长,难免腰酸背痛。他们就拿来小凳子,坐在凳子上间油菜,身子弯成弓形,戴着草帽,用手在一塘一塘地忙碌着。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风儿睁大了眼睛,使劲地想掀开帽檐,看看父母额上的汗珠。汗滴下土,才能换来金黄的菜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间完多余的油菜,再给它们浇上化肥水,有虫时打打药水,一个轮回才算基本结束。这时经霜冷的油菜长势越来越好,越长越高。每逢吃过早饭,父亲喜欢背着手到油菜田里看看,看着被霜冻得弯下了头的油菜,父亲总是一脸的阳光灿烂,霜越大,油菜的长势越好,“瑞雪兆丰年”,我们这里冬天不下雪,下霜已经是最冷的时节了,可以说“霜白兆丰年”。立春前,各种花儿次第开放时,油菜花早就按捺不住,开满了枝头,整个田野成了绿色的海洋,金黄的油菜花的世界。豆腐块似地油菜田里蜜蜂们嘤嘤嗡嗡地穿梭往来忙个不停,你在这枝油菜花上踩一脚,我在那枝油菜花上踩踩高跷,扇扇翅膀,两只脚上就粘上了黄嘟嘟的花粉,比人还高的油菜在春风中摇曳着,花枝招展地向人们展现自己的魅力。清明节左右,父母的辛劳和汗水终于有了回报,菜籽田里一片青黄色,菜籽田里的雀儿这时叫得最欢了,“狮子醉酒”,“狮子醉酒”的叫声不绝于耳,久违的鸟叫声传入人的耳畔,让人心旷神怡。熟了的菜籽压弯了树枝,像喝醉了酒的汉子倾斜着身子遮住了田埂,在等待着收获,仿佛看到了像油菜花一样金黄的菜油从榨油机里汩汩流出。油菜吸收的是父母的汗水,奉献的是金黄的菜油,天下的哪个父母不是如此呢,为儿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自己的儿女,为了儿女极尽操劳,和油菜是何等的相似。走在这乡间的小路上,阵阵清风拂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看到这绿色的田野,心情和这绿色一起荡漾!我的耳边响起那悠扬的旋律:青山一排排呀,油菜花遍地开,骑着那牛儿慢慢走,夕阳头上戴,天上的云儿白呀,水里的鱼儿乖,牧笛吹到山那边,谁在把手拍,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爱。(选自新华副刊,有删改)14 .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油菜花播种、生长、盛开、结籽的过程。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表。时间油菜花成长过程秋收一过种上菜籽菜苗冒出一拃高时A立春前B清明左右C15 . (小题2)文章开头两段描写油菜花灿烂多姿的场景有什么好处?16 . 自选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A菜籽在盖了草粪的塘里面打个滚,一个星期后,绿茸茸的油菜秧苗就冒了出来,在阳光下东瞅瞅,西瞧瞧。B他们就拿来小凳子,坐在凳子上间油菜,身子弯成弓形,戴着草帽,用手在一塘一塘地忙碌着。17 . 文题是“那盛开的油菜花”,行文中主要部分却写父母田间劳动的过程,作者这样构思的用意何在?18 . 文中的油菜花给了你哪些人生感悟?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节选自宋史赵普传)(注释)蓟:蓟县。淮:淮河地区。太祖:赵匡胤。私第:指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阖:关闭。箧:小箱子。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19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2)即更刮目相待更:_(3)及为相及:_(4)晚年手不释卷释:_20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太祖尝与语,奇之。21 . 联系(甲) (乙)两文,简析吕蒙和赵普两人的读书经历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读书的作用。四、句子默写22 . 默写诗文(1)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2).相看两不厌,_。(李白独坐敬亭山)(3).此夜曲中闻折柳,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_,_。(李白渡荆门送别)(5)._,_。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6)_,_。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7)逢入京使中诗人通过“_,_。”两句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书写报国与亲情不能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8)韩愈在晚春中运用拟人手法,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为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的句子是:_,_。(9)渡荆门送别中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他远行,言有尽而情无穷的句子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3 . 诗歌开头四句提到“神龟”和“螣蛇”,有什么作用?24 . 将画线的诗句译为现代汉语。25 . 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曹操是如何看待衰老和死亡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六、综合性学习26 . 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0.13本。(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材料一: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材料一: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阅读几乎成为大部分受访者生活的必需品。大部分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阅读,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的比例更是达到36%。近一半受访者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过去一年的阅读量达10本以上图书,几乎是一个月一本。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上,电子阅读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可大幅度提升阅读总量,72%的Kindle用户全年阅读总量超过12本,其中50% Kindle用户的年阅读量超过24本。材料二: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利用“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达39%,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29%。材料三:数字化阅读趋势在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体现,2014年看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达78%,相比2013年增长11%。从亚马逊中国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Kindle书店电子书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在电子书阅读介质上,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从调查反馈中发现,Kindle使用者80%集中在1835岁之间,Kindle使用者每次的阅读时长为65分钟左右。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而读者最看重的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前三名为“快速翻书功能”“内置智能词典”“跨设备无间断阅读”。27 .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电子阅读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28 . 阅读材料一到材料三,简要概括目前我国全民阅读呈现的主要特点。七、作文29 .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事被我们忽略,有些忽略或许应该,有些忽略或许不应该请以“忽略”为题或自拟一个包含“忽略”这个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请不要套用、抄袭本卷阅读部分的材料;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3、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综合性学习1、2、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