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0804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忍劳忍怨引经据典龙吟凤哕譬喻B格物致知合辙压韵有例可援亲睐C不可思议逢场作戏左右逢源枘凿D人情炼达舔犊情深八面玲珑囿于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进步或快或慢,内因起决定作用。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C在运动会上,我班男女运动员一共夺得8枚。D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他迅速改正了缺点。3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太阳西沉,西边的天空总会有一大片的落辉,我的小村便在绿荫深处。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A掩映迷糊生生不息B掩盖模糊源源不断C掩盖迷糊生生不息D掩映模糊源源不断二、字词书写我爱我的祖国。我爱她生意盎然的春天,绿荫满枝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_。这里有飞红滴翠的黄山,有万壑藏云的泰山,有清奇峭拔的象鼻山这里有玲珑剔透的山石,有泠泠淙淙的溪泉,有驰名中外的古刹这些令人心往神驰的美景,从古至今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为之品评、驻足。4 . 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5 . 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1)绿荫 (2)玲珑剔透 (3)泠泠淙淙 (4)古刹6 . 语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7 . 请在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三、现代文阅读8 . 结合全文,说说你认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比确立理想还重要的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莲池老人贾大山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项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来源:学+科+网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老人家,辛苦了。”“不辛苦,天天歇着。”“今年高寿了?”“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叉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思想,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哎呀,白让你破费了!”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来“喂不要上去,危险”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你的坟头呢?”“平了”“怎么又平了?”“那也是个挂碍。”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选自小小说选刊)9 . 小说以寺院的环境描写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0 . 看钟楼的老人先给自己“立坟头”,后有“平坟头”,这两个情节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11 . 从全文看,看钟楼老人的“功夫”应该怎样理解?12 . “莲池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3 . 有人说:“我希望生活中能多一些莲池老人,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一些浮躁;我希望文坛上能多一些贾大山,这样的作家多了,我们的文学就会多一些纯真。”请结合文章谈谈本文塑造莲池老人这一人物的现实意义。四、文言文阅读【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生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生遂诸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清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拔剑四顾心茫然B高可二黍许 时人莫之许也C遂许先帝以驱驰 安陵君其许寡人D先帝不以臣卑鄙 悉以咨之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5 . 下列句子划线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马之千里者B孤之有孔明 专诸之刺王僚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辍耕之垄上,长恨久之D久之, 目似瞑。 时人莫之许也16 . 下列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B甲文。第段分别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军政上的安排,而且高度评价郭攸之等及将军向宠,目的在于分别为下文的亲贤臣、远小人作铺垫。C甲文第段我们可以列举中国历史上的“贞良死节之臣”,像岳飞、文天祥等。D先帝叹息痛恨“桓、灵“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贤臣、远小人。17 . 分别写出文中“卑鄙”、“猖獗”两词的古今义。卑鄙:古义:_;今义:_猖獗:古义:_;今义:_18 . 甲文段、乙文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大意。甲文大意_乙文大意_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_。19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五、句子默写20 .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无题中从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2)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3)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六、名著阅读21 . 在一篇题为匪性与奴性的结合的文章中,作者认为水浒中的李逵在宋江面前是一个“缺乏独立人格而甘愿为奴的形象。你是否认同这位作者的观点?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述你的理由。七、作文22 . 根据要求作文。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网”:人情网、关系网、知识网、校园网、电信网、互联网人们无不在网间学会生存。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不少于5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名著阅读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