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D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300515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九年级(1)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下列史实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 .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B . 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C . 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D . 明朝时,戚继光抗倭2. (2分)下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鲜卑人汉服乐俑汉人胡食A . 民族交融B . 中外交流C . 经济发展D . 文化成就3. (2分)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B . 商鞅变法C . 文成公主入藏D . 孝文帝改革4. (2分)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 . 女真族B . 鲜卑族C . 党项族D . 契丹族5. (2分)小历同学整理出“禁用鲜卑语”、“采用汉族官制”、“以孝治国”等关键语句。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 所以变法B . 北魏孝文帝改革C . 大化改新D . 明治维新6. (2分)北魏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 . 鲜卑族B . 匈奴族C . 氐族D . 羌族7. (2分)“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 A . 地方建立县制B . 实施汉化政策C . 创立科举制度D . 册封鲜卑贵族8. (2分)电视剧锦绣未央中提到魏的统治者姓拓跋,在我国古代鲜卑拓跋部建立了哪个政权,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 A . 北齐B . 北魏C . 后唐D . 后汉9. (2分)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 . 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C . 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D . 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10. (2分)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 )鲜卑姓拓跋独孤步六孤勿忸于贺赖拔拔丘穆陵尉迟汉姓元刘陆于贺长孙穆尉A . 政权分立B . 江南开发C . 南朝稳定D . 民族交融11. (2分)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 . 促进了民族融合B .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 .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 .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2. (2分)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 都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 . 都促进了民族融合C . 都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D .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13. (2分)下列政权曾经统一过北方的是( )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A . B . C . D . 14. (2分)南宋时“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现象,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下列事件对民族融合的加强客观上有促进作用的是( ) A . 商鞅变法B . 靖康之变C . 王安石变法D . 北魏孝文帝改革15. (2分)“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语提倡与汉族联姻发展经济A . B . C . D . 16. (2分)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A .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B . 国家的统一与发展C . 对外的交往与进步D . 经济的繁荣与昌盛17. (2分)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与此同时胡服也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这表明当时的一个时代特征是( ) A . 民族交融B . 国家统一C . 中外交往D . 经济发展18. (2分)关于南北朝时期出现“胡人汉服”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北方少数民族有穿异族服装的喜好A . B . C . D . 19. (2分)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 A . 迁都洛阳B . 改用汉姓C . 该穿汉服D . 学说汉语20. (2分)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 .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 .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 .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 . 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1. (2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 . 得到最高治者的支持B .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C . 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D . 促进了中国社会封建化22. (2分)和下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 )A . 商鞅变法B . 张骞出使西域C . 北魏孝文帝改革D . 秦王统一中国23. (2分)下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A . 推进大一统格局B .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 . 加快江南经济开发D . 促进北方民族融合24. (2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B .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 .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D .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25. (2分)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 )A . 迁都洛阳B . 军队战斗力提高C . 北方民族大融合D . 社会矛盾激化26. (2分)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改革:一次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另一次使鲜卑族人吸收了汉族先进文化,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这两次改革是( )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李悝变法A . B . C . D . 27. (2分)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改革”一词曾出现了80多次,可见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请指出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 . 都严惩贪污B . 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C . 都奖励耕战D . 都为减少改革阻力,进行了迁都28. (2分)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 )鲜卑姓汉姓拓跋元丘穆陵穆步六孤陆A . 管仲改革B . 商鞅变法C . 孝文帝改革D . 王安石变法29. (2分)观察下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B . 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C .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D . 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30. (2分)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在中国古代中的人文史记,诗词曲艺,史话传说,礼仪风俗中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以下政权曾定都洛阳的是(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北魏A . B . C . D . 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90分)31. (20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材料三: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政治方面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鼓励兴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办报、译书、出国留学军事方面整顿陆海军,裁减冗兵,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防实力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四: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材料六: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对该国历史发展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材料五: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1868年某日本官员(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3)孝文帝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孝文帝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拉开这场维新运动序幕的是什么?请写出这场维新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6)拉开这场维新运动序幕的是什么?请写出这场维新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7)材料四是俄国颁布的法令,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8)材料四是俄国颁布的法令,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9)材料五反映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性历史事件?(10)材料五反映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性历史事件?(11)材料六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12)材料六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1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在北京表示,改革进入攻坚期,因为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中国的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4)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在北京表示,改革进入攻坚期,因为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中国的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3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33. (15分)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今日之中国,乘开放之风,因改革而兴,秉创新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材料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二:历史的鸿篇巨制一旦开启,每一页都是创新的。“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4年,邓小平首次来到深圳,为经济特区的发展和全国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英国经济学人这样评价。摘编自郴州日报2018年5月22日材料三:“农业方面,用个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工业方面,允许本国的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那些汉化措施?(不能摘抄原文)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我国改革开放总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1988,我国决定又将哪里建成经济特区? (3)根据材料三,归纳列宁在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实行的改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34. (20分)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魏书高帝纪下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五:1982年,(南海)大沥公社实行包产或包干到户,即按人口、劳动力或者按人口比例分包耕地到户,分包户实行经营自主,除必须完成上调任务以外,盈亏自负。生产面貌均有明显起色,生产者也从过去统一排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经营其他产业。南海县志农业第十四卷(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是哪项?(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族“汉化”的主要措施。(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相似之处?(4)据材料五简要分析80年代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该变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35. (15分)汲取历史的智慧。历史留下了人类发展的足迹,指点着前进的航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看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材料二:材料三: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热点辨析材料四: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创立了什么制度?汉武帝为实现“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了什么措施?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从材料一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图中AE两处汉代地名是什么?为加强对C处的管辖,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今天的中国发展可以汲取哪些历史智慧? 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90分)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11、31-12、31-13、31-14、32-1、32-2、32-3、33-1、33-2、33-3、33-4、34-1、34-2、34-3、34-4、34-5、35-1、35-2、35-3、35-4、3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