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299562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68 大小: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夏庄小学 四年级语文(上) 主备人:纪付洽单元名称:自然奇观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自然景观”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观潮一文中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由远面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讲述了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鸟的天堂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27个生字,正确书写27个生字及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2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景观”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我们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3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通过搜集资料,相互交流,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27个生字,正确读写27个生字及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引导他们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单元教学难点:收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单元教学关键: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单元教学方法与措施: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让学生熟读成诵,并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单元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相关资料。学生:按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资料单元预习提纲:导语:本单元课文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美丽的大自然,在本单元我们 进 步要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本单元围绕 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 、略读课文 、 及“语文园地一”。本单元的课文你最感兴趣的课文是 因为 收集与本单元课文有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单元实践活动:搜集有关自然景观的资料。单元教学课时划分:观潮 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 2课时鸟的天堂 2课时 火烧云 2课时语文园地一 6课时1 观潮(总第1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若隐若现”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含义。4.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教学重难点:1.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2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课文重点:课文3、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3、4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说一说大潮由远及近的景象,再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壮丽景象。教学准备:1.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2.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导语:你去过钱塘江吗?见过钱塘江大潮吗?相信你读了课文一定 进 步会被它的神奇感到惊讶!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观潮 盐官镇 笼罩 蒙蒙 薄雾 屹立 若隐若现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沸腾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依旧 恢复 风平浪静 齐头并进3. 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薄 号4.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5.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写在课本上)若隐若现 人声鼎沸 沸腾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6.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7.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作者按照( )、(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2)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具体的句子并一边做标注写一些这些句子好在哪里。8. 通过各种途径了钱塘江大潮。9.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二、预习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漫天卷地、横贯江面、齐头并进、 奔腾、宽阔、笼罩、薄雾、沸腾、恢复、依旧指名读、男女比赛读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并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抓住特点写钱塘江大潮的。三、精读感悟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介绍潮的形成时,根据课文中“越往东越宽”画图加以解释,易于学生理解)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默读课文,进行画批。4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帮学生理清思路及写作顺序,从而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钱塘大潮写形象、具体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学生朗读欠佳,需多多练习5.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6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理解“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出示句子:“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7齐读课文。说说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请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条理地表达清楚,听的同学要注意倾听,以表示对该同学的尊重。)五、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词:潮、笼、罩、蒙、薄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教师范写并示范:(指导学生端正坐姿、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寸、一拳)“薄”字应注意是上下结构,注意观察。(“蒙”字应注意秃宝盖下面是两横注:学生书写中出错较多)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限时作业:一、听写。 进 步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薄雾(b bo) 薄饼(b bo) 号叫(ho ho)号角(ho ho)三、结合课文解释词语:若隐若现: 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根据课文填空:(1)作者按照( )、(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2)过了一会,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 ),人群又( )起来。(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浩浩荡荡( );那声音如同( ),好像( )颤动起来。附板书设计: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1 观潮 潮来时 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本课时,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参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紧扣文题,质疑问题;读、找、议,培养自学能力;有机地运用教学、课件强化感性认识;反复训练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熟读成诵,积累知识。2* 雅鲁藏布大峡谷(总第34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课文重点:课文2、3、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3、4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奇异的景观?教学准备:1.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2.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导语:你去过青藏高原吗?见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吗? 进步那就抓紧时间去文中看看吧!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滔滔江水 皑皑雪山 人迹罕至 郁郁苍苍3.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下列词语,并写在课本上 不容置疑 一争高下 咫尺为邻 神秘莫测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作者是用 和 的说明方法来说明的。 (2)作者从 和 两个方面来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景观的。画出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一下。6.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7.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二、预习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涓涓细流、滔滔江水、山脉、花卉、人迹罕至、皑皑雪山指名读、齐读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并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大峡谷的?三、精读感悟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感受大峡谷的奇。)出示句子“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理解“不容置疑”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2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3文中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 4有感情地齐读全文,积累文中词语。四、课外延伸,拓展视野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注意用文明的语言,交流展示祖国山河的奇特景色)限时作业: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进 步咫尺(zh z) 画卷(jun jun) 花卷(jun jun) 人迹罕至(hn hn)二、结合课文解释词语:一争高下:_ _不容置疑:_ _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 _四、“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表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附板书设计: 位置、形状奇特、世界之最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美丽 景观、展望奇异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特景观,在教学法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课堂上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景观。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了解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归纳语言,积累语言,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拓展实践学生补充介绍各自了解的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3 鸟的天堂(总第5-6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课文重点:课文7、8、12、13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7、8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用自己的话描述“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的天堂”的图片。2.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导语: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文章,这里是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 进 步如果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纠正 逼近 不禁 应接不暇 抛在 榕树 陆续 茂盛 颤动 不可计数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多音字组词(整理到课本上)的 d d de5.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陆续 逼近 应接不暇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 7.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大榕树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课文中进行批注。并用简单的词语将它的特点写下来。(2)画出文中描写鸟的语句,想象当时的情景。(3)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5)作者是按_顺序观察大榕树的。8.搜集和“鸟的天堂”有关的资料。9.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二、预习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灿烂、规律、缝隙、静寂、白茫茫、照耀指名读、齐读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并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三、精读感悟(一)学习大榕树部分1出示图片(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2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请把它划去。 3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由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4指导朗读。出示句子:“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2)“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体会汉字的语言魅力,及作者用词的精妙。)(3)体会理解“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4)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出示句子:“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1)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2)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阅读方法。)(3)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4)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5)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二)学习写鸟部分 1边读边想象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作者描绘的百鸟齐飞的画面,想象当时热闹的情景。)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指名读,集体评议。(评议时要注意说话礼貌,话语要尊重别人。)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6师总结: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出示课件)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指导朗读)四、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五、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六、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词:桨、缝、隙、耀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教师范写并示范:(注意做到“三个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耀”字应注意是左窄右宽,注意右下角是四横。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限时作业:一、听写。 进 步_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目的(d d) 的确(d d) 好的(d de) 无的放矢(de d)三、解释词语:应接不暇:_ _ 四、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 _五、按课文内容填空。榕树正在( )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 )堆在( )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 )的颜色,明亮地( )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 )。这( )( )树!六、“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两个“鸟的天堂”各指什么?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 _ _ 附板书设计: 第一次大榕树 3 鸟的天堂 第二次群鸟 风景如画、和谐美好 感受留恋、赞美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象榕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作者以朴实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赞颂了这自然景观,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大榕树,学生知道了枝、干、根、叶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一步步的观察中,逼近榕树,欣赏榕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扣住重点句子反复对话。4*火烧云(总第78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体会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课文重点:课文36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36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象,说一段话。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资料。2.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导语:火烧云这一课,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 进 步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同学们快去文中欣赏一下吧!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红彤彤 金灿灿 笑盈盈 一模一样 恍恍惚惚 威武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写在课本上)恍恍惚惚 威武4.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模 糊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句子,并试着背一背。(2)在文中,作者先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接着描写了火烧云的 变化,让人产生一种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的感觉;然后写了火烧云 的变化。7.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1)火烧云的图片。(2)关于作者的资料。8.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二、预习成果展示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认读词语:笑盈盈、变化极多、凶猛、一模一样、恍恍惚惚(正音:模(m)指名读、齐读(要注意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学习方法)4出示图片(投影)并作归纳,理清文章思路 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三、精读感悟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2精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交流时,要把话说完整,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注意倾听。)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四、拓展练习 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 限时作业: 进 步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模样(m m) 模型(m m) 模糊(m m) 模特(m m)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恍恍惚惚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 _四、照样子,写一写恍恍惚惚 笑盈盈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 的,一会儿 的,一会儿 ,一会儿 。葡萄灰、梨黄、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段话是围绕 来写的。这段话说明天空的火烧云变化 ,用一个词语来说:天上的火烧云真是 。 附板书设计: 地上 霞光映红万物整体渲染4火烧云 颜色多 快 美 自然奇观 天上 具体描写 压器形状多 快 奇教学反思: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我注重抓住重点词句如笑盈盈”“红通通”“金灿灿”“偏偏”以及“跑着跑着” “恍恍惚惚”等,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作者描绘的火烧云的色彩、形状变化及人物的情态。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红和变化极多,边采取不同方式的读,边加入图片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W17H88l 0语文园地一(总第914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交流了解的自然奇观。2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3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4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5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教学重难点: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交流了解的自然奇观,练习修改习作。2.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教学时间:6课时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2发现了什么?(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描写出来)二、日积月累1.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2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3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4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5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三、趣味语文1借助字典把下面两组句子读准确。2想想:一个人,什么时候好读书?什么时候好读书?四、学习“口语交际”1.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再次指名交流,提出要求。(1)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2)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3)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5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6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五、习作1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师: 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4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师巡视个别指导。5.修改习作(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6.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六、习作眷写1.提出本次习作要求用钢笔规范书写,要美观,大方。2.学生自改草稿语句是否通顺,条理。内容叙述是否合理,完整。是否有错别字。3.自己调整所写的内容。4.学生抄写作文教师巡视指导。七、习作讲评1.回顾本次作文要求:本次习作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要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2.总体评价本次习作大多数学生都能围绕“自然景观”写了自己了解的情况,感受或想法,内容较具体,叙述生动清晰,重点突出,用词准确,但也有个别学生语句欠通顺,条理,用词欠恰当。3.优秀习作欣赏(1)指几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彭若彤、张如意、黄格等同学都能按一定观察顺序,抓景物特点着重描写景色。)(2)集体评价。哪些地方你认为写得好?为什么?你有何收获,感受。4.修改作文(1)小组内互读,提出修改建议。(2)自己进一步修改。限时作业:一、听写 进 步 二、补充下列对联1. 绿水本无忧, 。 2.雾锁山头山锁雾, 。3.青山原不老, 4.课下同学们肯定搜集了不少这样的对联,那么把你搜集到了写在下面横线上。(至少写一条) 三、“趣味语文”安排了两项有趣的语文活动。第一项活动是结合对联的内容,辨析“好”字的读法,我会选择正确读音:好(ho ho)读书, 不好(ho ho)读书;好(ho ho)读书,不好(ho ho)读书。第二项趣味活动是读回文句。按顺时针读这五个字,可以依次读为: , , , , 。 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教学本单元,我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段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学习方法更好地走进文体所描述地情景中,还注重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和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按观察顺序,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实际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切实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第二单元夏庄完小 四年级语文 主备人:纪付洽单元名称:观察与发现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为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到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塑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22个生字,正确书写28个生字及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2.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3.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养成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22个生字,正确读写28个生字及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单元教学难点:练习观察,使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单元教学关键: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单元教学方法与措施: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培养学生探索的大自然的兴趣。单元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相关资料。学生:按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资料单元预习提纲:导语:本单元课文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美丽的大自然,在本单 进步元我们要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本单元围绕 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 、略读课文 及“语文园地一”。本单元的课文你最感兴趣的课文是 因为 收集与本单元课文有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单元实践活动:搜集有关自然景观的资料。单元教学课时划分:古诗两首 2课时 爬山虎的脚 2课时蟋蟀的住宅 2课时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课时语文园地一 6课时5 古诗两首(总第1516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课文重点:全文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读就结合训练点:全文教学准备:作者的相关资料、图片。预习提纲:导语: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文就像一颗 进步璀璨的明珠一样在古文化这座巨大的宝库中熠熠生辉,永放光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来感受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用“ ”划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侧成峰(c ch) 腊酒浑(hn jn)足鸡豚 (tn tn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 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重 5.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结合注释中词语的解释,想想你都读懂了什么? 6质疑。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二、 预习成果展示:1. 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2. 读两首诗,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三、 精读感悟:(一)学习题西林壁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案,体会处在不同角度所看到的事物不同)5.理解后两句。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二)学习游山西村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2自由吟读。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试讲诗意1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2理解“莫笑、足”的意思。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2引导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