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实验中学2012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7839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实验中学2012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惠州实验中学2012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惠州实验中学2012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惠州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 分:150 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睥睨n 倏忽sh 石磴dng 蚍蜉pB.珪组gu 愆期yn 多瞋 chn 芟剪shnC.矍然ju 矫健jio 见绐di 交分fnD.遄飞chun 翩跹qin 冏然jing 贾人 g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花湖景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游人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停车场里停满了来自深圳、东莞、广州、珠海等地的车辆,在自行车租赁处更是车水马龙。景区环湖绿道长约15公里,沿途花朵姹紫嫣红,是市民踏青赏春的好去处。一路上,记者不时见到游人一大家子结伴而行,年轻朋友则三五成群,跑步前行。A湖光山色 B车水马龙 C姹紫嫣红 D三五成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温家宝总理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B学生冒雨为撑伞的领导表演节目、在太阳底下暴晒夹道欢迎领导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的教育者要深刻反思这种事情是由于什么深层原因所造成的。C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心疾首。D2012年春晚主持阵容打破了惯常的“三男三女”组合模式,改用“四男两女”组合,刻意拉大了主持人的年龄跨度和风格搭配,亦庄亦谐,新颖活泼。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 化”。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A B C D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选自苏轼文集【注】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5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相类似B.方山子傥见之与 或 许C一发得之 射 箭D.方山冠之遗像 死者的相片6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B.欲以此驰骋当世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晚乃遁于光、黄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呼余宿其家 其皆出于此乎7方山子的一生可用“侠”“隐”两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一组是()(3分)闾里之侠皆宗之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 B. C. D.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方山子少时慕游侠,别人也把他当游侠看待;壮时折节读书,欲施展抱负,然而终不遇时,以致愤世嫉俗,走上了归隐之路。C听到作者被贬黄州的缘故后,方山子“俯而不答,仰而笑”,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排挤苏轼的奸邪小人的蔑视。D方山子弃富贵而就贫贱,弃功名而甘寂寞的可贵品质,对正遭贬谪的苏轼触动很大。本文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对友人的知音之情。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4分)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3分)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虞美人梳楼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1)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3分)(2)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4分)11补充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题,多选则按前题计分)(分)(1) 重湖叠巘清嘉, ,_。(柳永望海潮)(2) 以地事秦,_,_,火不灭。(苏洵六国论)(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_,_。(杜甫蜀相) (4)老当益壮,_,_,不坠青云之志。(王勃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序)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英雄:全人类共同的话题潘天强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政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中国的英雄文化诞生于混沌时期,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以及三皇五帝的传说都包含着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从诗歌到戏剧,从说唱到小说,一代一代的英雄和伟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崇拜和追随的目标。在西方文化节中,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比如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中始终无法摆脱弑父娶母命运的俄狄浦斯,以及中世纪英格兰的不断挑战自身命运的英雄罗宾汉等。而在中国,英雄则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水浒英雄造反杀贪官保皇帝都是替天行道。东西方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西方的宿命包含着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而东方的英雄往往赋予命运一种妥协和变通。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虽然也讲义气重友情,但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特洛伊王子出于个人的欲望不顾后果强行拐走海伦,这在西方社会属于小节,无损英雄的形象,而在东方却是不能容忍的自私行为。在东方,英雄意味着比常人更严格地恪守道德规范,所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还是要做唐僧的门徒;而打虎的武松,粗野的李逵也必须口服心服地服从宋江的领导。英雄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但是在西方,“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一般是恶龙、巨兽或是极端残暴者和异教徒。而两位君主之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同时当作英雄歌颂,即使一方是自己的敌人。法国大仲马的三剑客和波兰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都有这种倾向。西方英雄文化强者为王的观念较为明显,对西方人而言,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即使是对手的英雄行为也值得歌颂。但是这种观念在长期大一统观念下植根而生的中国文化表现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手就是异类,对手的英雄不仅代表自己,还是敌人的象征。所以与西方领主经济下形成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对于对手的英雄气概一般都是贬低和挖苦,不能灭自己威风长敌人志气。三国演义虽然有曹操煮酒论英雄,但最终还是把曹操描绘成奸雄。英雄爱美人是英雄文化的共同点。但是在江山和美人的选择上,中西文化也有不同。为了美人舍弃江山,在西方文化中仍然是英雄行为,比如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指责,并且将责任推到美人身上,斥之为红颜祸水。在漫长的男性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东西方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只是男性的陪衬。但是,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如花木兰、穆桂英。可以看出,东西方英雄文化是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中国的反封建运动和西方的女权主义兴起,使得东西方女性英雄和伟人不断增加。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对东西方英雄文化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东西方的英雄文化有很多共同点,例如,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例如,英雄爱美人。B东西方都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性价值得到充分肯定的女英雄。C东西方的英雄虽然对待命运的具体态度不同,但东西方的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D东西方的英雄都是讲义气重友情,都能为朋友两肋插刀。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是叛逆的,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的;而在中国,英雄则是替天行道的。B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英雄因爱“美人”而影响江山的事,但人们对这类事情的态度却不尽相同。C就“恶”而言,中国的标准要比西方宽泛,中国人认定的能称得上“恶”的对象要多于西方。D特洛伊王子若在中国,他的英雄称号就会被质疑;而夸父若生在西方,也一定不会被称为英雄。14为什么说“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到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4分)15纵观全文,在中国人眼中,什么样的人可称为英雄?(4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上山与下山胡 炎学生说:“走好,老师。”老师说:“无碍,倒是你,好走。”学生是高才生,当年老师的得意门生。老师是学术权威,学生一生的骄傲。山,高峻峭拔,有老藤新蔓苍绿着,野林杂花点缀着,流泉飞瀑润泽着。所以,山是秀气的山。羊肠小道,崎岖回环。路,难走。学生已腆着了啤酒肚,福发得厉害,步子重,还一口一口地喘。老师瘦削,一如当年,睿智,矍烁。老师说:“累不?累就歇会儿。”学生说:“不累。”脚却不动了。倚石小憩。清风吹来,爽。举目四望,林梢峰巅烟雾袅袅。学生感慨:“时光如梭哪,一晃十年了。”老师颔首:“白驹过隙,逝者如斯,皆先哲之言。惟今昔有别,物是人非而已。”学生说:“不错,学生自忖未给老师丢脸。”老师浅笑,没答。学生是出类拔萃的,先从文,后从政,扶摇直上,而今已是副厅级高干。学生说:“很早就想见见老师,只是政务繁杂,分身无术啊。”不知是解释,还是炫耀。老师说:“我晓得。”学生便讪讪地,又说:“居官不自由啊,况身负要职”老师说:“奋斗到此,不易。为师者,欣慰于心。”学生便满足,习惯了严肃的脸,开颜一笑。又爬山。山势更陡,举步惟艰。老师说:“仕途如爬山。”学生赞同:“知我者,尊师也。”老师说:“登高望远,风光无限。感觉不错吧?”学生又笑,笑出了一脸春风。说话间,忽至一光秃之处。地上有树桩残留,再有,就是几棵极低矮的老树。学生说:“怎么成这样了呢?当年,这里巨树参天。”老师微眯双眼:“好木皆伐,但余残树。”学生说:“原来如此。”老师看一眼学生,又看树,悠悠道:“故曰:树不成材,可保其身;若为栋梁,常招其祸。”学生没答。老师又说:“你是栋梁,手下亦多栋梁吧?”学生有些尴尬。这些年,但凡可威胁其地位者,抑或锋芒毕现者,皆遭“贬戍”,分流而闲置起来。老师笑:“走,快到顶了。”沉默。风大起来了,吹乱了老师的满头银丝。面前一巨石突出,状若高歌之鸭,这便是峰顶了。山亦因此石得名,唤曰:鸭头山。学生重又兴奋起来,取了相机,说:“老师,留影。”老师由他拍照。拍完了,老师又给他拍。学生说:“不忙,让我骑到鸭头上,多拍几张。”老师点头。学生笨拙地上去,叉腰,昂首,极威风。拍过了,老师淡淡地开了腔:“看到这只石鸭,倒让我想起了一个杀鸭的故事。”学生说:“老师,您讲。”老师说:“从前有人养了一群鸭,不为了下蛋,只为享受鸭鸣。众鸭欢歌,惟有一只默默,除了勤恳生蛋,绝无声响。养鸭人怒,挥刀杀之。”学生说:“不可理喻。”老师说:“故曰:金鸭不鸣,而罹其灾;草鸭狂叫,亦讨人笑。”学生懵懂,无言看着老师。老师忽而正色:“拍马溜须夸夸其谈之流,可用?”学生垂首,只觉喉干,唇焦,额上有汗涔涔地渗出。下山时,学生凝望远处,久久默立。老师说:“想什么呢?” 学生说:“这下山的路,该怎么走?”16结合全文分析题目“上山与下山”的含意。(4分)17文中两次写到“学生”的“笑”,用意何在?老师的“浅笑”又是什么意思?(5分) 18小说在“学生”疑问中结束,请替“学生”回答:下山的路,该怎么走?(6分)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9把下面这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要求: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中原经济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中原经济区是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的经济区20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生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一段评语。(6分)要求:(1)写出存在问题并略作评价;(4分)(2)从这段文字中总结出你对写作的一点感悟。(2分)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天地本身的雄浑之美,人融入天地自然进而心灵妙悟之美。美,无处不在,不可否认,我们还是把美想窄了,想低了,想小了。朱光潜先生很崇尚无言之美,他说道:“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无言之美。”这多半是对艺术而言,大美不言,是一种境界,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借鉴。请以“大美不言”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中心明确、感情真挚,文体特征明确(不得写诗歌),800字以上,不得套作抄袭。 参考答案6 .答案B 介词,凭借(A 表并列/表转折,连词;C在/表被动,介词;D 物主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7.答案.A(是说“隐”)8.答案A(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9(1)(4分)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每错、漏两处扣分,扣完为止)(2)(6分)方山子也显出惊讶的样子,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矍燃”1分,“所以”1分,句意1分)(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反问语气1分,“然“1分,句意1分)10(1)“丝丝”这一叠词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1分)起句重复出现“丝丝”这一叠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也暗含主人公愁绪万缕千丝,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1分)从音韵上讲,此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和畅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1分)(2)比喻。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愁”,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比拟。(只要分析清楚,单答拟物或拟人均可,)作者让“愁”几度“与云飞”,“觅归舟”,把思归之情表现得更加迫切突出;又赋予“天”人的情感,天怜客子,借花消遣,更加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寂愁苦之情。(分析其中一处即可)对比。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心境黯然,本欲赏花遣愁,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临栏,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对比之中倍添心中伤愁。(答反衬或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答出一种给2分,答出两种即可得4分。但答渲染烘托不够恰切,不能给满分;答借景抒情,不给分。)18(6分) 仕途如登山,等到自己无权无势“下山”的时候,原来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人都将离我而去,因此我在登山的时候,要“亲贤臣,远小人”,提拨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结交诤友,远离只会说好话、不干实事的小人,这样才不会担心下山的路。19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区域。(6分;其中主干正确3分,没有遗漏正确信息、语序得当3分;如改写后不是一个单句,不给分)20.(1)正月十五,哪有“一弯金月”?一叶扁舟怎能“灯火辉煌”?明明是晴天,哪来“根根雨丝”?(3分)评语:看似辞藻华美,实则违背常理。(1分)(2)它启示我们,语言表达不可脱离生活而盲目追求空洞、华丽的辞藻。(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21、命题意图:1审美观念 2文化反思 3人性审视 4关注社会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