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电脑小报教学案例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296838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149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作电脑小报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制作电脑小报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制作电脑小报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作电脑小报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制作一份电子报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完成了Word文档制作学习的相关五个任务),基本掌握了Word2003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故组织该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电子报制作的过程中去发现Word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涉及的是集成办公软件Word 2003操作的内容。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制作Word文档,还要学会制作电脑报,通过制作电子报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档的制作,并能利用电子报形式来表达思想或信息。本节课拟达到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领域】(1)能综合运用Word 2003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2)学会设计电子报。(3)学会评价电子报。(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感情领域】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发展领域】(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3)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子报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难点:对电子报的评价四、教学策略(解决的方法)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从第一学期开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组成了2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围绕“电子报制作”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3、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1)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是完成电脑报的设计和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框架设计、操作上的制作困难进行巡视指导;(2)教师计划使用的设备和资源:计划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指导,结合实例介绍电脑报的基本构成要素、素材的获取方法以及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五、教学准备1、本地(局域网)资源:教师事先从因特网、VCD光盘中收集有关“电子报”主题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分类别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使用;2、远程资源:本地的局域网连接Internet,学生通过上网检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六、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情况反馈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导阶段(3分钟)提出问题:宣传和传达信息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思考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多媒体教学软件广播教学。介绍小组协作学习任务(13分钟)提供3个主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并利用已学word 2003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制作一份电脑报。(3分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制作主题。幻灯展示3个主题及相关制作内容。通过展示优秀电脑报,解释电脑报的设计要点:(5分钟)1、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2、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3、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记录要点,思考如何围绕主题进行设计。让个别学生简单自己的构思,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幻灯展示作品及制作要点。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与途径:(5分钟)1、本地共享中的资料使用;2、远程资源:如何在因特网上搜寻自己需要的资料。观察教师演示的两种方法,动手实践。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找到想要的资料,对有困难学生进行适当指导。教学软件演示获取信息的方法。分组协作,完成作品设计(20分钟)布置任务:分组协作,讨论完成任务。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确定制作的主题并初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制作方案及小组成员分工情况。分组合作交流,完成作品设计。巡视学生制作情况,观察是否按要点进行设计。成果交流,评价阶段(8分钟)展示2-3份学生作品,先让学生自我评价,然后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师点评。交流展示作品的优点及不足,提高方法等。多媒体展示作品。小结、推广(1分钟)简单小结电脑报制作过程及注意点,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困难。附:3个可供选择的主题包括:(1)步入信息时代可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发展;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影响;介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2)网络与我通过使用网络的亲身体验,可介绍网络虚假信息及防护、网络安全与措施、网络道德与法律等知识或感受。(3)我的多媒体作品可介绍媒体及其分类、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作品的一般制作步骤、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整理、赏析多媒体作品等。【本节课的设计思路】1、关于小组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与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不同,故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展示优秀电子报及说明电子报的设计要点旨在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样版,同时希望学生一开始的制作即能做到规范、严谨。3、学生制作电子报规定了三个要表达的主题,原因在于,电子报的主题表达是非常广泛的,由学生自拟不容易控制和把握;同时,三个主题的确定又是基于教材内容的,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依据教材内容来组织表达。4、资料搜集的方法与途径的指导在本次活动中是必要的,我们所告诉学生的只是方法,而实际的操作则由学生完成。5、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讲,存在很多问题。故强调明确各自的责任,对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积极的意义。七、教学过程流程图本次教学的流程可归纳为6个步骤:资源整合(课前)任务导引小组学习成果交流教师、学生评价、自我评价总结推广八、教学反思和回顾本节课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呈现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过程,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转变了过去以教师为教主的教学观念,而以学生学为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更有利于培养学习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握课的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而在细节的设计上,不要太局限,上课时可灵活处理。其次在每步教学子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作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案例月光曲教学案例岳口初级中学 程进华一、教材分析我所教授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 26 课月光曲。本课时第二课时,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三、教学设计思想: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我是这样设计的:本课 14 个生字。第一课时完成生字、词语的教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大意,并完成课后第四题的练习。第二课时围绕课后思考题,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设计特色: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上机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分组汇报,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五、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同学们,请听。(播放乐曲月光曲)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二、)请快速浏览课文一遍,想一想:这个故事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学生汇报: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当他走近茅屋,听到屋内兄妹俩的谈话后,被他们虽贫穷但互相体谅的真挚情感所感动,便走进茅屋为他们弹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仅懂音乐,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乐激动万分。此时,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产生了创作激情,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穷兄妹俩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教师板书: 谱写经过:听弹再弹记(三)、精读感悟1、教学 38 自然段。请默看 38 自然段,拿笔,看看你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或者哪些标点符号读懂了什么?在有关句子、词语、标点符号旁写上自己的感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抽生汇报,并及时指导感情朗读。生:我从姑娘说的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该多好啊!”知道盲姑娘是多么喜爱音乐,多么想去听音乐会呀!师:你体会得好。那么,你能不能把盲姑娘当时那种迫切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抽读、齐读)生:我还从皮鞋匠说的话中的两个“太”字,读懂了皮鞋匠很爱妹妹,但他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心里难过。师:体会得好!他当时的心里只是一些难过吗?生:心里很痛。师:对,皮鞋匠当时心里隐隐作痛。那么怎样读这句才能表现出皮鞋匠买不起入场券时心里隐隐痛楚呢?(指导读好皮鞋匠的话)生:我还从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知道盲姑娘也很爱哥哥,她很懂事。师:你体会得好!看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生 1:我还从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看出贝多芬很同情穷兄妹俩,他是一个大音乐家,但他不拿架子,却还那样热情地要为盲姑娘弹奏。生 2:我要补充。从这里的两个“!”可以看出盲姑娘确实很激动,她赞美贝多芬的钢琴弹得好。师:只是好吗?从哪个词语能看出?生:从“纯熟”可以看出贝多芬的钢琴弹得特别好,他弹琴的技术很高超,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师:盲姑娘可是看不见的呀!她凭什么断定此人就是贝多芬?生:盲姑娘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她用心去感受音乐,她懂音乐,她知道只有创作乐曲的本人才能弹得这么纯熟,所以她断定此人就是贝多芬。师:你们体会得都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盲姑娘当时那种赞美、惊喜表现出来呢?师:同学们,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他作何反应?生齐答:“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出示插图)师:此时此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吹起了茅屋里破旧的窗帘。那皎洁的圆月就在窗外,它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图上的情景描述出来吗?生:我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是那么美丽。这时,贝多芬不由弹起了琴键,穷兄妹俩听得是那样认真。师:文中是怎样描写图上的内容的?那我们就一起来轻轻地、美美的读第八自然段吧,让我们细细地体会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八自然段的内容)2、教学 910 自然段内容。(月光曲响起)师:同学们,你们听见了什么?生:我听见音乐开始很慢,接着逐渐快起来,最后又快又强。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文中是怎样用文字来描述这段曲调的呢?找一找,找出来画上“ ”。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师随机出示句子:“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请大家自由读这几句话,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是怎样的?(出示选择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月光曲的曲调是( ),请选出合理的答案,并说出理由。A:舒缓明快激昂B:明快激昂舒缓C:舒缓激昂明快生:我选择 A。因为月亮开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这时,音乐应该是舒缓的;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微云在月光的照耀下飘动着,音乐应该是明快的;最后,风起浪涌,月光下的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音乐应该是高昂激越的。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有问题问吗?生:为什么皮鞋匠听了贝多芬的月光曲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呢?(抽生解答)引读“皮鞋匠看看妹妹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师:谁来把皮鞋匠看妹妹这一层读一读呢?看这事的曲子又是怎样的?生:(读)“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觉得这时候兄妹俩都已经完全陶醉啦,这儿应该是高潮部分。生:我想这时的曲子一定更快、节奏感更强。师:节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绪也就激荡起来。(板书:高昂激荡)师:好,谁能从头到尾完整的说一说呢?生:(自由说,指名说)贝多芬面对这月光,面对着兄妹俩,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舒缓的,接着曲子有了变化师:贝多芬的月光曲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随着兄妹俩一起来欣赏一下。(媒体出示月光曲学生闭目欣赏)师:听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生:听了曲子,我感觉在一个拥有清幽月光的夜晚,独自一人来到海边,双眼紧闭,感受着大海的呼吸,倾听着大海的声音。皎洁的月光给海面披上了银纱,美极了。忽然海面失去了平静,海水变成了巨浪,在咆哮,在翻滚,不停的拍击着岸边坚硬的礁石仿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海浪。生:音乐响起,我仿佛置身在小湖边,一轮皎洁的明月慢慢升起来,把平静的小湖,湖边的蒲草、芦苇都镀上银光,异常美丽。忽然,只听见一声水花溅落,一条金黄色的鱼儿跃出了水面,在空中划出了美丽的弧线,接着又钻进水中。接着第二条、第三条一条条鱼儿跃起有落下,似乎伴着月光跳起了“月光舞”,平静的湖面变的热闹非凡生:听了曲子,我仿佛看到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在海面上拼搏。傍晚,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海面幽静而美丽,探险家坐在船舱性能上这窗外的美景。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快把船都掀起来。这时探险家竭尽全力的摆动方向盘勇敢者最终取得了胜利。师:能不能去掉联想部分?为什么?生:不能去掉。因为没有了联想部分就不知道月光曲表现的内容了。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写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写文章时,不仅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具体、更丰富。( 四)、总结同学们,刚才老师被优美的琴声和你们有感情的朗读深深地陶醉了。是的,美妙的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就让我们记住贝多芬这个名字吧。(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背诵课文第九段。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联想到的景象写下来。3、上网或查资料进一步了解贝多芬。评析:月光曲这篇文章文字优美,情感丰富,富有文学美感。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满足学生基于文本的理解,而是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力求在个性化阅读理解上获得成效。课中教师在学生理解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播放月光曲,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想象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情感起伏跌宕,心灵的火花不断喷发出耀眼的智慧。从一个个优美生动的个性化语言,我们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巨大魅力,不只是让课堂教学增添的一个富有现代化的教学环节,而是充分的调动而学生学习和表达的欲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爱莲说岳口初级中学 王早霞 教材分析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能力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教学策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为主。教学过程实录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活动:我们首先浏览网页中“美丽的莲花”,看后谈谈你对莲花的印象?学生活动:浏览网页图片,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正因为莲花有这样美好的形象和品质,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就特别喜爱莲花,为此还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爱莲说。设计意图:由各种各样的莲花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花的美丽、洁净、亭亭玉立有直观感知,为下文分析描写莲花外貌形态的语句、体味作者对莲花品质的颂扬作铺垫2多样阅读、整体感知:利用网页资源,了解作者生平。 教师活动:世间的花种类繁多,各具不同的精神气质,一般来说,喜爱什么花,也反映了这个人的心态和志趣。周敦颐这么喜爱莲花,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多样阅读、感知课文听范读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打开书,利用教学网络课件听范读,注意句读,语气、语调。学生活动:听范读。自由朗读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学生代表读课文 教师活动:请两位学生读课文,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以及作者情感。学生活动:学生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评价。 设计意图:熟悉课文,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通过反复听读、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协作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下面注释协作疏通文意。学生活动: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反馈,提出本小组内难以准确翻译的语句与其他小组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给予总结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字词理解障碍,疏通文意。解决难点句子的翻译。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小组协作、质疑探究独立思考、质疑发问 学生活动: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学生问题,引导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 三种花象征人世中的哪三种人或人生态度,作者对这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设计意图:学生就文本内容主动设疑,客观上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归纳,围绕学生理解难点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探究,解答疑问 教师活动:为解决同学们感兴趣的第一个问题,我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这几句写了什么?作者如此准确生动的进行描写,意在突出什么? 学生活动:画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我们看莲这些外在的特点,都显示出了莲哪些高洁的品格?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莲花具有这样多的高洁品质,难道不能称其为君子吗?教师活动: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师活动: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请同学们思考,“谁喜爱菊?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陶渊明,“晋陶渊明独爱菊”“陶后鲜有闻”,陶渊明是有名的隐逸之士。他做彭泽县令时,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他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菊隐喻远离官场、躲避现实的隐士; 教师活动:(总结明确)它们虽有气节,但消极避世。对他们消极避世的孤傲,作者无意为伍。“陶后鲜有闻”,便戛然而止,语气冷淡,似有隔世之感。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是主张入世的,隐士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君子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教师活动:谁喜爱牡丹?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学生活动:牡丹,象征世俗“富贵人”; 教师活动:(补充时代背景)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牡丹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社会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统治者的提倡,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竞效奢靡、争攀富贵的不良的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依然存在。因此,周敦颐文中名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及世俗之徒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字里行间讽意十足。对争名夺利的权贵们,他不屑一顾。教师活动:谁喜爱莲?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作者爱莲,莲是花中的君子,他从内心热爱,而且是努力效法的。 教师活动:明确了以上两个问题,咱们一起思考第三个问题:“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学生活动: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品格高尚的人生态度,婉转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莲花和菊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菊花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周敦颐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作者通过对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做陪衬,就自然把莲花的美好形象树立在读者心目中。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研读,深入文本,在欣赏文章的同时理解了作者情感4拓展阅读,关于菊、牡丹、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活动:古人云:“言为心声。”莲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我们再看“比较学习”和“拓展阅读”两个栏目,阅读关于菊、牡丹和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阅读诗句、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进一步领会本课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能够理解由于各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会不同。(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被歌颂,也可能在另一篇文章中被批判)此环节,不但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尊重了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5教师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实在难能可贵,有这样高的人品,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同学们,希望我们都追求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爱莲说岳口初级中学 张明【教材分析】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二、能力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北京昌平第四中学初二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班学习,基础知识扎实,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思考、主动质疑。2、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翻译浅显文言语句。3.该班学生在参与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研究一年多后,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熟练在v-class平台的讨论组上打写作文【教学策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为主。【资源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vclass平台、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页课件。【教学过程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活动:我们首先浏览网页中“美丽的莲花”,看后谈谈你对莲花的印象?学生活动:浏览网页图片,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正因为莲花有这样美好的形象和品质,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就特别喜爱莲花,为此还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爱莲说。设计意图:由各种各样的莲花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花的美丽、洁净、亭亭玉立有直观感知,为下文分析描写莲花外貌形态的语句、体味作者对莲花品质的颂扬作铺垫(二)多样阅读、整体感知:1、利用网页资源,了解作者生平。教师活动:世间的花种类繁多,各具不同的精神气质,一般来说,喜爱什么花,也反映了这个人的心态和志趣。周敦颐这么喜爱莲花,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写作背景。学生活动: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多样阅读、感知课文听范读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打开书,利用教学网络课件听范读,注意句读,语气、语调。学生活动:听范读。自由朗读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学生代表读课文教师活动:请两位学生读课文,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以及作者情感。学生活动:学生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评价。设计意图:熟悉课文,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通过反复听读、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3、协作学习、疏通文意教师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下面注释协作疏通文意。学生活动: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反馈,提出本小组内难以准确翻译的语句与其他小组交流。教师活动:教师给予总结明确。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字词理解障碍,疏通文意。解决难点句子的翻译。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三)小组协作、质疑探究1、独立思考、质疑发问学生活动: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学生问题,引导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三种花象征人世中的哪三种人或人生态度,作者对这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设计意图:学生就文本内容主动设疑,客观上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归纳,围绕学生理解难点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深入探究,解答疑问教师活动:为解决同学们感兴趣的第一个问题,我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这几句写了什么?作者如此准确生动的进行描写,意在突出什么?学生活动:画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活动: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我们看莲这些外在的特点,都显示出了莲哪些高洁的品格?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教师活动:莲花具有这样多的高洁品质,难道不能称其为君子吗?教师活动: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活动: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请同学们思考,“谁喜爱菊?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学生活动:(讨论回答)陶渊明,“晋陶渊明独爱菊”“陶后鲜有闻”,陶渊明是有名的隐逸之士。他做彭泽县令时,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他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菊隐喻远离官场、躲避现实的隐士;教师活动:(总结明确)它们虽有气节,但消极避世。对他们消极避世的孤傲,作者无意为伍。“陶后鲜有闻”,便戛然而止,语气冷淡,似有隔世之感。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是主张入世的,隐士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君子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教师活动:谁喜爱牡丹?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学生活动:牡丹,象征世俗“富贵人”;教师活动:(补充时代背景)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牡丹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社会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统治者的提倡,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竞效奢靡、争攀富贵的不良的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依然存在。因此,周敦颐文中名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及世俗之徒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字里行间讽意十足。对争名夺利的权贵们,他不屑一顾。教师活动:谁喜爱莲?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学生活动:作者爱莲,莲是花中的君子,他从内心热爱,而且是努力效法的。教师活动:明确了以上两个问题,咱们一起思考第三个问题:“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学生活动: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品格高尚的人生态度,婉转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莲花和菊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菊花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周敦颐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作者通过对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做陪衬,就自然把莲花的美好形象树立在读者心目中。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研读,深入文本,在欣赏文章的同时理解了作者情感(四)拓展阅读,关于菊、牡丹、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活动:古人云:“言为心声。”莲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我们再看“比较学习”和“拓展阅读”两个栏目,阅读关于菊、牡丹和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学生活动:浏览网页,阅读诗句、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进一步领会本课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能够理解由于各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会不同。(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被歌颂,也可能在另一篇文章中被批判)此环节,不但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尊重了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五)教师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实在难能可贵,有这样高的人品,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同学们,希望我们都追求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金属的防护和回收教学设计 岳口初级中学 阳社红 【设计背景】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必然给教育系统带来极大的变化。而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把课本和图形合而为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媒体资料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多媒体服务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笔者在组织金属的防护和回收一节教学时,设计利用多媒体局域网及因特网资源组织教学。【教学分析】内容分析 金属的防护和回收是第5章第3节,本节主要内容为:金属生锈的原理、防锈的一般方法;废金属回收的一般意义。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钢铁生锈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分析、归纳能力。认识处理废金属,回收金属的价值,提高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上过二年多的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已经具备进行网络自主探究的能力。铁钉锈蚀的实验需提前一周进行,没有办法在课堂上演示,于是将实验过程用网络展示。铁锈蚀的原因、防锈的方法、废金属的知识与废金属回收等,网络上能搜索到很多相关知识,而是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获取知识,这样印象会特别深刻。媒体分析 微机室室的数十台电脑构成一个局域网,整个局域网与校园网接通,不仅在校内交流信息畅通无阻,而且可以访问因特网。网络以其强大的主动性需求、交互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启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潜能。【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金属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办法。2、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能力方法目标1、培养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1、认识到金属生锈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损失。2、在宽松和兴趣盎然的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体会到计算机网络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辅助学习的工具。【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获取铁锈蚀的原因、防锈的方法、废金属的回收等知识。【教学难点】技术难点:建立怎样的网络平台以及如何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知识难点:金属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学习方法】在老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网络辅助学习【所需时间】1课时【设计思路】科学素质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教学对于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金属会生锈,而有的金属却很难生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但并不知道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原理是什么。铁钉锈蚀实验需用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无法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将实验过程拍照后用多媒体展示,有利于学生了解铁钉锈蚀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由于本节知识学生要了解的常识性的内容较多,完全可以采用自主上网学习,我尝试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在金属锈蚀的原因及防锈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教师,只作为学生认知的指导者,引导他们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发现问题,研究解决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于探索金属锈蚀的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以“抛锚式教学模式”来开展学习。(一)创设情景:教学一开始,用多媒体和实物创设问题情景。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只搪瓷洗脸盆,盆底因使用不当形成了许多空洞,这些空洞是如何形成的?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钢铁全年产量的十分之一。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人们需要探究金属锈蚀的原因、防护的方法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二)确定问题:要防护金属,减少锈蚀,就必须探究金属锈蚀的原因。废金属有哪些?随意丢弃废金属有哪些危害?回收废金属有哪些好处?(三)自主学习:当确定了要探究的问题以后,我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去解答这些问题,而是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用哪些方法去研究这些问题:书籍收集资料、上网查询、实验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信息,从而掌握如何来获取和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四)协作学习:当学生分组找到信息来解决原先确定的探究问题以后,互相讨论、交流,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五)效果评价:以一组课堂检测题,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达成检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教学流程】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流程作如下设计:交流评价习题检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BBS讨论明确目标浏览网页明确本节课任务和学习方法提出问题搜索资料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浏览网页提出问题网上探究搜索资料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归纳类比独立发现网上协作协同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竞争伙伴根据教材内容,在网络课件上设计了五个小专题,分别是:学习要求、知识讲解、课堂练习、本讲小结、网上交流。【教学实录】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目标说明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浏览网站(http:/61.132.31.58:82/web/guof/class/01/)中 “学习要求”这部分内容。浏览网站中“学习要求”这部分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工作。创设情景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只搪瓷洗脸盆,盆底因使用不当形成了许多空洞,这些空洞是如何形成的?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钢铁全年产量的十分之一,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人们应该如何保护金属?如何充分利用金属?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要探究金属防护的方法,要先知道哪些信息,了解相关知识,激发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探索、讨论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出问题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参考:1、金属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锈蚀?2、人们常用什么方法防护金属、避免金属锈蚀?3、什么是废金属?回收废金属有哪些好处?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网上探究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讲解”栏目首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和搜索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1、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2、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掌握知识,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评价1、引导学生进入“网上交流”栏目2、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点评。1、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并不断修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2、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发创新性思维,巩固知识。随堂检测网上自主探究完成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练习”栏目1、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达成检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2、将知识内化。即时反馈,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扩展视野对于已经达成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学生,引导他们进入知识讲解中的拓展视野栏目,了解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展知识面。浏览网页中“知识讲解”栏目内容中的“拓展视野”。拓宽视野,进行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小结归纳1、小节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2、布置课后作业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归纳,总结【教学后记】1、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进行网页浏览,关键词搜索,会进行网上讨论。如果不具备这几点,自主探究就会受阻。2、鉴于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建议在上课之前对本节课用到的计算机相关操作进行简短培训。3、网络教学需要网络课件的支持,学生要在网络课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不是漫无目的学习,所以网络课件的设计是网络探究课成功与否的关键。4、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教学网络只是你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案例课 题:藤野先生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九年级上册岳口初级中学 王早霞教材分析该课文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逐步培养出快速阅读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节奏。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课文内容较长,是一篇典型的叙事散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2、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3、 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2、进行爱国主义的德育渗透难点:1、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1、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学思路,安排了二课时分层推进。教学媒体设计采用多媒体教学,设置ppt课件,归结这篇课文的相关内容。课件设置为“鲁迅简介”、“理清思路”、“拓展延伸”、“质疑创造”,“比较赏析”,并有若干链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内容,回答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1、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之一与藤野先生的交往2、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乐曲的伴奏下介绍参读材料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风雨如磐暗故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寄意寒星荃不察,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二、拓展延伸1.读:请学生有感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