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A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6768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39 页 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 诗歌鉴赏 A卷 一 诗歌鉴赏 共 50题 共 468分 1 7 分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月圆 唐 杜甫 孤月当楼满 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 照席绮逾依 未缺 空山静 高悬列宿 稀 故园松桂发 万里共清辉 注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 秋天杜甫所作 绮逾依 这里指 席子上的 光彩更加柔美 缺 指月圆 列宿 众星 1 这首诗前六句一句一景 描写了月圆之夜的美景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四幅画面 2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2 10 分 阅读下面诗歌 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2 从情最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 四联 第 2 页 共 39 页 3 11 分 阅读下面诗歌 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 清 江浸 月升岩石巅 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 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 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 山中独不眠 1 烟色如云白 流来野寺前 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妙处 请结合诗句分析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 诗人 夜起 的缘由有二 怜惜眼前景 身为 用文中词句填写 4 10 分 阅读古诗 完成后面小题 泰州 文天祥 羁臣家万里 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 外 身游坎窞 中 长淮 行不断 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讯 通州路已通 注 南宋末年 诗人为避元军追捕 行经泰州 藏身于船十余日 后向东由通州出海 南归继续抗元 坤维 指西南方 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 后来在福州登位 即端宗 都在西南方 坎窞 d n 地底深穴 长淮 辽阔的江淮大地 1 颔联中 心在坤维外 中的 坤维 有什么象征意义 2 尾联中一个 传 字用得非常传神 请作赏析 5 7 分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漫成 唐 杜甫 第 3 页 共 39 页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 静 船尾跳鱼拨剌 鸣 注 漫成 随手写成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杜甫当时寄寓四川 联拳 鹭鸶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 如握拳 多只鹭鸶宿成团 其状如联拳 拨剌 鱼尾拨水声 1 诗歌着力刻画一个 静 字 其中 句 以动破静 愈见其静 以声破静 愈见其静 2 对于诗中的 静 字 有人认为静得寂寞 凄清 有人认为静得安恬 和谐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 请联 系诗歌内容和诗歌背景 说说你的理解 6 10 分 阅读课文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诗 完成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1 诗人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 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2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 请描述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7 7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后 完成下列小题 第 4 页 共 39 页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唐 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 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 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 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 疲马再三嘶 1 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2 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8 10 分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貂锦 在句中指战士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2 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请简要分析 9 14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 听雨 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巳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注 蒋捷 南宋词人 身怀亡国之痛 隐居不住 气节为时人所重 1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 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 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 第 5 页 共 39 页 的心境 2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10 4 分 读下面文字 完成题目 古诗十九首 其九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1 诗句中 遗 意思为 2 诗句中划线的 其 与下列句子中 其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B 其一犬坐于前 狼 C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逍遥游 D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11 7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山间 宋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 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 濯手惟闻涧水香 1 诗中的流莺 等景物表现了春天的活力 2 虚实结合 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请结合 桃花落处无人见 濯手惟闻涧水香 两句作赏析 12 10 分 此次诗歌朗诵会 小语想要选择 阳光在远处 进行朗诵 但她觉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透彻 第 6 页 共 39 页 请求你的帮助 请你从下面两个角度任选其一进行赏析 帮助小语理解这首诗 对比 意象 阳光在远处 艾青 阳光在沙漠的远处 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 暗的风 暗的沙土 暗的 旅客的心啊 阳光嬉笑地 射在沙漠的远处 1932年 2月 3日 苏伊士河上 13 7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完成小题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 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 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 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 多病不能寻 注 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亚 通 压 青 帘 指酒旗 第 7 页 共 39 页 1 颔联中的 和 体现了 春寒 2 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请简要赏析 14 15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 回答问题 早作 宋 裘万顷 井梧飞叶送秋声 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 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 井梧 井边的梧桐树 缄 包藏 斗 北斗星 河 银河 1 诗中 井梧飞叶 与 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 诗句 点明了文题中的 早 字 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 2 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 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 15 17 分 诗词赏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1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 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翻译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6 7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小题 山中 第 8 页 共 39 页 宋 秘演 结茅 临水石 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 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 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 期来此息心 注 结茅 指建造简陋的房屋 1 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 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 2 请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17 10 分 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 然后回答小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 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剑外 剑门之外 泛指蜀中地区 蓟北 河北北部地区 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 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 虽山河仍在 可城破国陷 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 破 字 令人触目惊心 一个 深 字 让人满目凄然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 头发愈少 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 思念亲 人所致 C 甲诗全诗由景及情 情景交融 感情深沉 含蓄凝练 充分体现了诗人 沉郁顿挫 的艺术风格 D 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第 9 页 共 39 页 2 乙诗尾联中连用了 巴峡 巫峡 襄阳 洛阳 四个地名 请分析 即从 穿 便下 向 这几 个连接词的妙处 3 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 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 两诗都写到了 泪 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 感 18 7 分 阅读诗歌 完成后面的试题 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 棹歌 渔民的船歌 1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 请分析诗歌中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19 10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小题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1 诗中描绘了白梅的形象 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 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唐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第 10 页 共 39 页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1 诗的前两句运用 表现手法来表现山间农家的悠然宁静 2 后两句诗中的 莫嗔 却喜 各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21 3 分 古诗文阅读 甲 临皋闲题 苏轼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 便是大江 其半是峨眉雪水 吾饮食沐浴皆取焉 何必归乡哉 江山风月 本无常主 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新第园池 与此孰胜 所不如者 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乙 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 思欲就林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 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 忽曰 此间有歇不得处 A 由是如挂钩之鱼 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 虽兵阵相接 鼓声如雷霆 进则死 敌 退则死法 当甚时也不妨熟歇 B 丙 纵笔三首 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 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 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 甲文为苏轼贬黄州时所作 乙文为苏装贬惠州时所作 丙诗为苏轼贬惠州再贬儋州时所作 1 根据语境 给下列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选项 与此孰胜 A 通 熟 B 谁 哪一个 C 成熟 思欲就林止息 A 完成 B 即使 C 靠近 若人悟此 A 好像 B 如果 C 你 第 11 页 共 39 页 2 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其半是峨眉雪水 吾饮食沐浴皆取焉 何必归乡哉 3 结合语境 在乙文 A B 两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并说明理由 4 丙诗意蕴丰富 选择下列一组词语 结合全诗 描摩诗人情感 A 白须 和 酒红 B 误喜 和 一笑 5 乙文中 熟歇 意为 充分休息 它是苏东坡人生境界的一种标志 结合你的阅读体验 说说苏东坡 熟歇 的人生境界在甲文 临来闲题 中是如何体现的 22 15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下列小题 雁山观石梁记 元 李孝光 予家距雁山 五里 岁率三四至山中 每一至 常如遇故人万里外 泰定元年冬 予与客张子约 陈叔夏复来雁山 从两家僮 持衾裯杖履 冬日妍燠 黄叶布地 客行望 见山北口立石 髡 然如浮屠氏 腰隆起 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 者 客粲然而笑 时落日正射东南山气尽 紫鸟相呼如归人 入宿石梁 石梁拔起地上 如大梯倚屋檐端 檐下入空洞 中可容千人 檐端有小树 长尺许 倒挂绝壁上 叶着霜正红 绝可爱 梁下有寺 寺僧具煮茶醅 酒 客主俱醉 月已没 白云西来如流水 风吹橡栗堕瓦上 转射岩下小屋 从瓴 中出 击地上积叶 铿镗宛转 殆非世 间金石音 灯下相顾 苍然无语 夜将半 设两榻对卧 子约沾醉 比晓犹呼其门生 不知岩下宿也 有改动 注释 选自 五峰集 作者李孝光 1285 1350 元代文学家 温州乐清人 雁山 雁荡山 妍燠 y 暖和 髡 k n 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浮屠氏 和尚 袱被 背着捆好的衣被 醅 p i 聚饮 瓴 l ng 瓦沟 沾醉 大醉 1 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 从两家僮 A 隶而从者 B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叶着霜正红 绝可爱 A 猿则百叫无绝 B 佛印绝类弥勒 第 12 页 共 39 页 长尺许 A 高可二黍许 B 杂然相许 2 请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时 落 日 正 射 东 南 山 气 尽 紫 鸟 相 呼 如 归 人 3 同样是探访山水胜境 小石潭记 中柳宗元认为 不可久居 而本文作者却和友人 入宿石梁 请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4 阅读下列 单元整理单 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A 四篇古文都采用 记 的体式 有的记事 如 桃花源记 有的记游 如 小石潭记 雁山观石梁记 有的状物 如 核舟记 B 雁山观石梁记 和 小石潭记 都善用比喻的手法 如 腰隆起 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者 雁山 观石梁记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看似平淡 实则情态毕现 C 雁山观石梁记 桃花源记 和 小石潭记 都描绘了自然美景 寄寓了作者独特的情思 D 几篇短文都有一定的写作思路 雁山观石梁记 按照时间顺序 从白天写到黑夜 桃花源记 以游 踪为线索 描写了发现 进入 离开 迷失 寻找桃花源的过程 核舟记 则采用空间顺序一一介绍核舟的船 头 中间 船尾 23 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 春残黄鸟稀 辛夷 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 谷口 山谷的入口 辛夷 木兰树的花 比杏花开得早 1 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 13 页 共 39 页 2 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4 5 分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 着 冷漠 凄清 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第 14 页 共 39 页 走近 又投出 太息 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样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 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第 15 页 共 39 页 结着愁怨的姑娘 注释 这首诗写于 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下 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 与痛苦 雨巷 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 其户交织着失望和希望 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彳亍 小步 慢走的样子 太息 出声叹气 颓圮 倒塌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寂寥 彳亍 颓圮 惆怅 2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3 诗中的 雨巷 象征了什么 姑娘 又象征了什么 4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 本诗属于 诗 那么诗中的 我 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25 4 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 完成小题 甲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乙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愁鬓明朝又一年 1 两首诗的前两句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 不知秋思落谁家 故乡今夜思千里 这两句诗在抒发思乡之情的方式上有异曲 同工之妙 请赏析 26 10 分 第 16 页 共 39 页 阅读下面的诗 回答相关问题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 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 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 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 虚织竟何成 注 络纬 昆虫名 俗称 纺织娘 1 结合全诗分析 首联有何作用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7 10 分 阅读苏轼的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完成下列各题 1 从表达方式上看 词的上阕重在 下阕重在 2 词中典故出自 史记 的句子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8 10 分 比较阅读下面古诗与散曲 按要求完成小题 完成后面小题 秋词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寞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 秋词 与 天净沙 秋思 都描写怎样的景物 2 秋词 与 天净沙 秋思 写的是同样景物 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秋词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天净沙 秋思 却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3 请谈一谈 秋词 与 天净沙 秋思 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29 17 分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第 17 页 共 39 页 木兰诗 节选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 故乡 1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赏赐百千强 2 翻译下列句子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3 选文画线部分简略地描写了战争过程 联系全诗 说说作者为什么略写战争 4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品质 30 10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 回答小题 济上作 徐祯卿 两年为客逢秋节 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 故园明日又重阳 1 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提到的传统佳节相同的一项是 第 18 页 共 39 页 A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B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C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D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2 千里孤舟济水旁 历来为人称道 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1 18 分 阅读谭嗣同的 潼关 完成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1 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 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2 大河 犹嫌束 群山 不解平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 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32 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完成题目 白莲 陆龟蒙 素葩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1 一 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2 托物言志 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请就此作赏析 33 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完成 1 2 两小题 九日寄子约 明 皇甫汸 第 19 页 共 39 页 漫有登高兴 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 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 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 日 同是阻干戈 注 子约 即皇甫濂 作者之弟 黄河 代指故乡 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 从首联 等词语中 可判断标题里的 九日 是指节 2 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 请作赏析 3 从首联 等词语中 可判断标题里的 九日 是指节 4 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 请作赏析 34 10 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 完成各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赏析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这两句诗 2 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5 10 分 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 完成小题 雨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 你自己 第 20 页 共 39 页 选自 苏叔阳文集 1 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 2 为了刻画雨伞形象 诗人采用了拟人 象征 烘托等表现手法 请任选一种 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36 7 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 完成 1 2题 中敌对月 唐 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 不曾私照一家人 注释 曹松 晚唐诗人 七十岁才中进士 被称为 白头进士 1 这首诗的题目是 中秋对月 诗中 是 中秋 是 月 填入诗句 中的词语 2 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 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37 15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 完成 1 3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 渚 水中的小洲 百年 犹言一生 1 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 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2 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相似 但抒情方式不同 请分别回答 3 发挥想象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4 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 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第 21 页 共 39 页 5 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相似 但抒情方式不同 请分别回答 38 10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 完成后面 1 2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 浮云 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2 浮云 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3 写景与抒怀相结合 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4 写景与抒怀相结合 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39 4 分 古诗文阅读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 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 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 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 瘦 注释 词牌名 选自 李清照集校注 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 永昼 漫长的白天 瑞脑 一种香料 金兽 兽形的铜香炉 纱橱 纱帐 东篱 采菊花的地方 暗香 菊花的幽香 黄花 指菊花 1 古诗词中 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 成了情感的象征 例如 本词中 东篱把酒黄昏后 中的 酒 被赋予了 的情感 而苏轼的 江城子 密州出猎 酒酣胸胆尚开张 中的 酒 则被赋予了 的情感 2 古诗词中 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 成了情感的象征 例如 本词中 东篱把酒黄昏后 中的 第 22 页 共 39 页 酒 被赋予了 的情感 而苏轼的 江城子 密州出猎 酒酣胸胆尚开张 中的 酒 则被赋予了 的情感 3 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 形神具备的字词 例如本词中 半夜凉初透 中 凉 字一语双关 既指天 气之凉 又指词人 内心感受 又如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的 瘦 既写出了菊花的 形态 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 的形象特点 4 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 形神具备的字词 例如本词中 半夜凉初透 中 凉 字一语双关 既指天 气之凉 又指词人 内心感受 又如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的 瘦 既写出了菊花的 形态 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 的形象特点 40 7 分 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 1 2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1 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一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 表达了作者 的 心情 2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1 10 分 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 完成 题 雨 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第 23 页 共 39 页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 你自己 选自 苏叔阳文集 1 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 2 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 3 为了刻画雨伞形象 诗人采用了拟人 象征 烘托等表现手法 请任选一种 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4 为了刻画雨伞形象 诗人采用了拟人 象征 烘托等表现手法 请任选一种 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42 7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回答 1 2题 闻洮西捷报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 诏赐天池八尺龙 露布 朝驰玉关 塞 捷书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挥筑上郡 已 觉谈笑无西戎 放臣 不见天颜 喜 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 指元丰四年种谔 北宋将领 指挥的米脂大捷 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 故称洮西 是说将士身 材像佛像一样高大 天子的马曰龙 高七尺以上 故称八尺龙 指征讨西夏的檄文 此处指边塞 指宋 朝廷 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 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 苏轼时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故以放臣 自称 帝王的容颜 1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 以 一丈佛 八尺龙 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 颔联中 朝 夜 对举 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 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 颈联想象奇特 极具浪漫豪放之风 诗人远在千里之外 却宛若在前线一样 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 与御敌英姿 D 尾联寓情于景 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 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 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 自神伤 2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 以 一丈佛 八尺龙 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第 24 页 共 39 页 B 颔联中 朝 夜 对举 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 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 颈联想象奇特 极具浪漫豪放之风 诗人远在千里之外 却宛若在前线一样 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 与御敌英姿 D 尾联寓情于景 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 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 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 自神伤 3 阅读全诗 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阅读全诗 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3 10 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 回答 1 2题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 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 清猿无断时 1 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 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3 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4 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44 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下列各题 西归绝句 唐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 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 临水读 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 书 信 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 的书信 1 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 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 第 25 页 共 39 页 2 景语皆情语 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 请用自己的话 对此句加以描述 45 10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下列各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1 结合诗句 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2 从修辞角度 赏析 芙蓉向脸两边开 一句的妙处 46 10 分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 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劳歌 送别歌 1 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 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7 10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 回答问题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 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 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 宴词 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 畎 田间小沟 1 悠悠 一词极具表现力 请简要分析 第 26 页 共 39 页 2 三 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 悠悠 一词极具表现力 请简要分析 4 三 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48 12 分 阅读弗罗斯特的 未选择的路 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 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 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 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 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 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返回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 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 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节中两个划线的词 涉足 萋萋 2 诗歌中的 路 象征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49 7 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 完成小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 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骆谷晚望 韩综 秦川如画渭如丝 去国还家一望时 第 27 页 共 39 页 公子王孙莫来好 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历乱 花开极茂盛 韩综 韩综于宣宗时出为湖南 观察使 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 此后失官 此为失官还乡时所作 1 春思 的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是 骆谷晚望 中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是 2 两首诗都运用了 以乐景写哀情 的手法 请作分析 50 3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 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 东风 指 诗中的 周郎 是指 三国演义 中的哪位英 雄人物 2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它的意思是 第 28 页 共 39 页 参考答案 一 诗歌鉴赏 共 50题 共 468分 1 1 1 2 2 1 2 2 3 1 3 2 4 1 4 2 5 1 5 2 第 29 页 共 39 页 6 1 6 2 6 3 7 1 7 2 8 1 8 2 9 1 9 2 10 1 10 2 11 1 第 30 页 共 39 页 11 2 12 1 13 1 13 2 14 1 14 2 15 1 15 2 15 3 16 1 16 2 第 31 页 共 39 页 17 1 17 2 17 3 18 1 18 2 19 1 19 2 20 1 20 2 21 1 21 2 第 32 页 共 39 页 21 3 21 4 21 5 22 1 22 2 22 3 22 4 23 1 23 2 24 1 第 33 页 共 39 页 24 2 24 3 24 4 25 1 25 2 26 1 26 2 27 1 27 2 28 1 28 2 28 3 第 34 页 共 39 页 29 1 29 2 29 3 29 4 30 1 30 2 30 3 31 1 31 2 32 1 32 2 第 35 页 共 39 页 33 1 33 2 33 3 33 4 34 1 34 2 35 1 35 2 第 36 页 共 39 页 36 1 36 2 37 1 37 2 37 3 37 4 37 5 38 1 38 2 38 3 38 4 39 1 第 37 页 共 39 页 39 2 39 3 39 4 40 1 40 2 41 1 41 2 41 3 41 4 42 1 42 2 42 3 第 38 页 共 39 页 42 4 43 1 43 2 43 3 43 4 44 1 44 2 45 1 45 2 46 1 46 2 47 1 47 2 第 39 页 共 39 页 47 3 47 4 48 1 48 2 48 3 49 1 49 2 50 1 5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