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4.1两种命运的决战 同步测试D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6718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4.1两种命运的决战 同步测试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4.1两种命运的决战 同步测试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4.1两种命运的决战 同步测试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4.1两种命运的决战 同步测试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 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2 .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三大战役重庆谈判ABCD3 . 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4 . 下图为某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第十三章的章名可能是( )A南昌起义的参谋长B第三次“反围剿”C千里跃进大别山D挥师过长江5 .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6 . 诗词蕴含历史。图中毛泽东所写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BCD7 . 下图反映的是三大战役中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哪个( )战役: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8 . 歌曲具有时代特征。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时期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ABCD9 . 下列属于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是( )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台儿庄战役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解放战争”年代尺,并标注了关键词。据此回答以下各题:10 .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国共两党的一次激烈交锋,为战争爆发埋下“伏笔”。这是指A红军长征B西安事变C日本投降D重庆谈判11 . 从“爆发”到“粉碎”,直至“反攻”“决战”,进行了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其中战役有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渡江战役D百团大战12 . 学校网站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示意图”这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B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D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13 . 电视剧亮剑中有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战斗的情景。你认为该情景出现于什么时期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14 . 解放战争中,以徐州为中心,包括连云港市在内,规模空前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5 . 他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的代表者,1948年6月,饥寒交迫的他拒绝在“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扬州度过,扬州的美好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我是扬州人中,他写道:“扬州好也罢,歹也罢,我总该算是扬州人的。”这位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是A朱自清B恽代英C吴征镒D周恩来16 . 解放军战将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阕:“杯高举, 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这次战役是( )A淮海战役B百团大战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二、非选择题1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至1948年底,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请说出1947年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的内容及意义。18 .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指出:“现时主要的是要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发动千百万农民自下而上的解决土地问题”,并规定十一条农民暴动的口号:“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分这些土地给佃农及无地农民。解除民团、团防等类的武装与其他地主的军队,而武装农民。” 摘编土地革命战争史材料二:“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材料三: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1947年9月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1)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当时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与材料三相对应的历史史实。(3)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土地政策产生的结果是否相同?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分析说明。19 . 材料一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为“左镇人”考古专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230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摘编自台湾历史的真相材料二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鸡笼(今基隆)和淡水1662年荷兰殖民总督向郑成功投降,台湾回归祖国1841年,英国侵略台湾鸡笼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开放淡水等通港口岸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派军队侵犯台湾1884年,法军攻打基隆、淡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而侵占台湾;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解放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三次分离摘编自台湾历史的真相材料三“台湾”分子在台北街头搞所谓“台湾正名”闹剧,激起了台湾民众的强烈不满与愤慨,他们高举“反台独、救台湾、”反失业、要工作”“反军购”要福利等标语游行摘编自人民网(1)你从材料一中得到哪些有关台湾与大陆紧密联系的信息?(2)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图表(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二、非选择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