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抽测试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620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抽测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抽测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抽测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抽测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14分)1. (1分)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结构是( )A . 干栏式B . 半地穴式C . 洞穴D . 楼房2. (1分)下列关于传说和史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传说是没有文字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录B . 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大,毫无依据C . 史实大多是客观存在的较为真实的历史记载D . 史实和传说不是截然对立的,是有一定联系的3. (1分)我们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 . 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B . 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C . 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D .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 (1分)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诸侯、卿大夫、制度。他研究的内容是( ) A . 世袭制B . 郡国制C . 分封制D . 丞相制5. (1分)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B . 加强刑罚C . 奖励军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 . 推行县制6. (1分)汉武帝时,在长安上太学的学生不将其当做教材的是( )A . 诗书B . 礼易C . 春秋D . 韩非子7. (1分)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 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B .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C . 史前时期: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D .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8. (1分)秦末农民起义包括两个阶段,涌现了四位著名的领导人,其中,迫使秦统治者投降的是( )A . 陈胜B . 吴广C . 项羽D . 刘邦9. (1分)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四个政权的一个重要相似点是( ) A . 都曾定都洛阳B . 都曾统一过黄河流域C . 都处于全国分裂时期D . 都因外族入侵而结束10. (1分)小明同学在学习某一段历史时,研究了“秦统一中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光武中兴”等史实,现在他要写一篇关于这段历史的文章,请你为他选取一个合适的主题( ) A .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 . 中华文明的起源C .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1. (1分)为防止官员腐败和滥用权力,秦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的监督机构有( ) 太尉御史大夫刺史司隶校尉A . B . C . D . 12. (1分)把握阶段历史特征是对历史的一种理性认识,下列能够准确反映某一历史阶段发展特征的是( )夏商周是奴隶国家的产生、发展时期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国家的大一统时期,文化昌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文化承上启下A . B . C . D . 13. (1分)西晋灭亡后民族大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A . 孝文帝B . 司马懿C . 司马炎D . 诸葛亮14. (1分)据历史记载: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为( )A . 台湾B . 夷洲C . 琉球D . 柴桑二、 综合题 (共8题;共21分)15. (1分)在学习秦汉历史后,相信大家都会深刻这样一个问题:秦扫六国,建立起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却在短短的14年就灭亡了。西汉建立初期虽然经济萧条,但它的统治却延续了200多年。你能够总结秦亡汉兴的原因吗?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6. (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王朝大事年表秦朝汉朝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公元前221年,把全国分成36郡,以后又陆续增至40多郡。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打败匈奴,收复黄河以南土地。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材料二:如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合示意图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1)指出材料一出现“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王朝在巩固统一方面的共同点。 (2)写出材料二中A处和B处的政权名称。 (3)材料三中“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所指的是哪一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的改革中“汉化”的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17. (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引自魏书材料二:政治上,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所以在旧都平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其次,在经济上,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还有从地理位置看,平城偏北的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中“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3)说明材料三“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18. (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 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治国”。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2)列出材料一中的“他”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19. (4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材料二: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由于对这些地区的统一方式不同,汉朝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王朝继承了秦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的这一制度,在北疆、西南地区以及南部等边疆地区设立了众多的郡县。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材料三:图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表格鲜卑姓改为汉姓材料四: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材料五: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材料六:我国古代民族之间虽然有过战争,但友好相处、和平交往是主流,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开发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她们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落。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哪一朝代?(2)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该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3)材料三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4)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5)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建立了达赖、班禅册封制度。哪位皇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6)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认识?20. (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 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他提倡法治。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列出三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21. (1分)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_。 22. (1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江陵 B赤壁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综合题 (共8题;共21分)15-1、16-1、16-2、16-3、16-4、17-1、17-2、17-3、17-4、18-1、18-2、18-3、19-1、19-2、19-3、19-4、19-5、19-6、20-1、21-1、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