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 . 抗美援朝胜利D . 西藏和平解放2. (2分)(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 . 19371945年B . 19461949年C . 19501952年D . 19531956年3. (2分)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 )A . 南京长江大桥B . 武汉长江大桥C . 上海浦东大桥D . 江阴长江大桥4. (2分)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 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 . 土地改革B . “一五”计划C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 . 人民公社5. (2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这个言论最有可能出现在(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 . 文化大革命时期C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 . “大跃进”运动时期6. (2分)1967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林彪、江青一伙展开正义斗争的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B . “二月抗争”C . 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D . 粉碎“四人帮”7. (2分)民主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 .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 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D . 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8. (2分)某同学举办“新中国发展成就展”,拟分“艰苦创业”“曲折探索”“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四个篇章。应入选“改革开放”篇的是( )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恢复联合因合法席位凤阳小岗分田到户邓小平深圳题词A . B . C . D . 9. (2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历史证明:要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为此,1949年4月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 )A . 华东军区海军B . 东海舰队C . 南海舰队D . 北海舰队10. (2分)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我国决定( ) A . 研制“两弹一星”B . 创建人民海军C . 研制航空母舰D . 创建人民空军11. (2分)小琪想阅读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她到图书馆后不应该选择( )A . 家B . 红旗谱C . 红岩D . 青春之歌12. (2分)“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业”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 . 人民生活的提高B . 综合国力的提升C . 医保制度的建立D . 就业制度的变化二、 改错题 (共3题;共5分)13. (2分)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组织),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通过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14. (2分)如图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卫星名称)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5. (1分)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_”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三、 综合题 (共3题;共55分)16.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们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依据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4)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17. (20分)民生问题,简单讲就是有关国民生存、发展和福利问题。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请回答:(1)孙中山为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什么主张?在重庆谈判中,共产党提出和平建国的方针,请结合史实,分别从经济和民生的角度分析,共产党为什么提出这个方针?(2)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哪一行业?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1980年,国家首先在哪两个省设立经济特区?(3)德国是欧洲受1929年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经济萧条、民生困苦。它为了摆脱危机,打破什么体系的束缚?最终走上了一条什么道路?“二战”后,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中与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条?(4)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就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提一点合理化建议。18. (15分)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重回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材料二: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个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材料三: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材料四: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材料五:2015年习近平主席用42天时间,8次踏出国门,出访四大洲10个国家,参加9次国际会议,是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出访次数最多的一年,频繁的出访与参加会议,推进合作共赢国际新秩序,开启中国开放发展新局面。(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作什么?材料二中,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与中国签订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一条约中出现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举出一例。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3)依据材料五中得出结论,习近平2015年频繁的出访对国际、国内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 改错题 (共3题;共5分)13-1、14-1、15-1、三、 综合题 (共3题;共55分)16-1、16-2、16-3、16-4、17-1、17-2、17-3、17-4、18-1、18-2、18-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