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205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B卷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58分)1. (10分)经典诗文默写(1)征蓬出汉塞,_。(王维使至塞上)(2)_ ,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山河破碎风飘絮,_。(文天祥过零丁洋)(4)_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5)至于夏水襄陵,_。(郦道元三峡)(6)小惠未徧,_。(曹判论战)(7)不应有恨,_?(苏轼水调歌头)(8)_ , 看着你工作。(泰戈尔金色花)(9)_ , 是失修的路基。(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0)金沙水拍云崖暖,_。(毛泽东七律长征)2. (12分)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按:指呐喊)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lio lio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l,有大家风度。(1)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lio liol_数页显_(2)文中的“冷淡”可以替换成什么词? (3)结合语境,说说你对文中词语的理解。大家风度: 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B . 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C . 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D .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4. (2分)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此而荒废学业的例子。B . 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机密的性质而鲜为人知。C . 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D . 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5. (2分)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初中语文课本为你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里面有多姿多彩的形象 朔方的雪像雨的精魂,奏唱出热烈的赞歌;勇敢的海燕像预言家,昭示着光明的未来;_ , _。6. (10分)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材料一:2014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材料二:2016年春节期间,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迅速走红,用全新的视角和方式,掀起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实践。此前,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融入民族血脉,历经岁月仍散发光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说,今天我们饮水思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唤醒文化基因,彰显文化自信,瞩望文化复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说,曾有一段时间,因为社会多元化发展对文化本身关注不够,出现过贬低、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甚至有过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的思想。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勃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1)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传统文化”热掀起的原因。(2)重庆成功中学九年级(1)班拟于6月12日在“传承楼”阶梯教室举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班长,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请你为本次班会拟一条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为了扩大本次班会的社会影响力,学校拟邀请著名作家高洪波先生作为本次班会的特邀嘉宾。请你以九年级(1)班班长的身份,给高洪波先生发一封邀请函。7. (20分)知行中学学生会拟举行“中华经典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1)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请你简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火云洞解救唐僧,他变成的牛魔王是如何被红孩儿识破的,最终唐僧又是怎么得救的。(2)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请你简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火云洞解救唐僧,他变成的牛魔王是如何被红孩儿识破的,最终唐僧又是怎么得救的。(3)活动二:边走边唱,歌咏家国。5月4日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需向学校总务处借三只无线话筒。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借条。(4)活动二:边走边唱,歌咏家国。5月4日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需向学校总务处借三只无线话筒。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借条。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69分)8.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9.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又何间焉_神弗福也_小大之狱_肉食者鄙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有何看法?请简述理由。 10. (2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家乡的小枣肖复兴枣有多种吃法,枣可以入菜,可以有多种做法,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吃法,这样的做法。一般用枣做菜,枣只是陪衬,比如红枣煨肉,枣只是肉周围一圈的护兵,将军肯定还是中间昂昂然的肘子肉。在家乡沧县吃的这道菜,却是全部用小枣做成的。一盘端上来,红扑扑的,玛瑙一样层层叠叠全是枣。做法是将枣去核后,中间塞上黏面,使得这道菜红白相间,色彩多了一份明快。再浇上一层拌有桂花的浓汁,又使得这道菜玲珑剔透、晶莹透明,还多了一份浓郁的香味。关键是这道菜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更有味道,一颗颗小枣虽然只有手指甲盖大,枣肉却厚实有劲,夹上黏面,就更有嚼头。黏面中不用加糖,小枣本身就足够甜的了。北方人都爱吃黏面,有了这层黏面,绵绵软软之中,多了扯不断理还乱的回味。我是第一次吃这样新鲜而有味道的菜,只有在家乡才能吃到这样的菜。家乡沧县被称为枣县,到处是枣树,光枣的品种就有两百多种。说起家乡的枣,打我小时候记事时起就知道。虽然,父亲年轻时候就离开了沧县,我们一家人一直住在北京,但最让他骄傲的就是沧县的武术和小枣,不知多少次提起过沧县的小枣,说得他的嘴唇、听得我的耳朵都起了茧子。家乡人从老家给他带来小枣,是让他最高兴的事了。那种来自家乡的小枣,对于父亲来说一眼就能认出来 , 就像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乡亲一样;对于我来说,虽然一眼认不出来,看不出它和其他地方的枣的区别来,但只要吃上几颗,就会和别的枣判若两人般分得清爽。那时,我家住的大院里有两棵枣树,秋天打枣,曾是我们孩子的节日。但那枣吃起来,确实不如沧县的小枣甜。当然,甜不是沧县小枣比别的枣多出的惟一优势。有一阵子在北京到处卖一种叫做伊拉克蜜枣的,甜是足够的甜,父亲说甜得齁嗓子,哪儿赶得上老家的枣!老家的枣,刚下树甜中带脆;晒干了甜而绵软。家乡的小枣,一直弥漫在父亲的回忆里和对我们的絮叨里。可惜父亲从未吃过用家乡小枣做的这道菜。回到北京,我如法炮制,也做了这样一道菜。枣是从家乡带回来的,用料和步骤完全一样,但做出的味道却和那天在沧县吃的不一样。真是怪了,莫非真是橘易地而成枳吗?毕竟那是在家乡。(有删改)(1)家乡的小枣与其他地方的枣相比,有什么特点?(2)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用小枣做的这道菜的做法、色泽、味道,你认为写这些的作用是什么?(3)品析文章画线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那种来自家乡的小枣,对于父亲来说一眼就能认出来 , 就像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乡亲一样。(4)本文结尾划线处作者写到“枣是从家乡带回来的,用料和步骤完全一样,但做出的味道却和那天在沧县吃的不一样。”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不一样”?11.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春天是改革家鲍尔吉原野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1)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2)文章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文章第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划线短语的表达效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5)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以下文字是故事的开头,发挥你的想象,补写一个故事,不少于600字。 开头:一根藤,一根软弱无能而又好高骛远的藤,几次想站起来远眺春色,但都失败了。它精疲力竭地躺在地上,痛苦地翻了个身,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忽然,它的目光落在一棵参天大树身上。片刻间,一个计划在它心中形成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58分)1-1、1-2、1-3、1-4、1-5、1-6、1-7、1-8、1-9、1-10、2-1、2-2、2-3、3-1、4-1、5-1、6-1、6-2、7-1、7-2、7-3、7-4、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69分)8-1、8-2、9-1、9-2、9-3、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1-5、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