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考试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6202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现代文阅读考试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考试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考试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现代文阅读考试答题技巧读题干:理解题目问什么、题干中隐含的答题信息、分值。练习:一、增强读题意识:吃透题干,明确信息,有的放矢。审题出现问题往往有以下几种:(一)粗心大意,漏读信息。(二)不解题意,错读信息。(三)寻找隐含信息的能力差。(四)受心理习惯的支配及定势思维的干扰。下表为2008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部分题目,题干的表述相当明确。来源文体题干表述题干要点(即显性信息)08浙江绍兴一只土碗文学类作品文中画线的句子“我当初出20 万是为了买一种精神”的“精神”和“教训”分别指什么?画线句子 分别08宁波卷叶子时期的梅文中第段说:“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这里的“长久”和“佳美”分别体现在哪里?请联系上下文回答。分别联系上下文08丽水卷科学可以代替一切吗科技类作品仿照第节的举例方法,请你写出一个例子,用来证明“科学是不可能取代一切的”。仿照第节证明“科学是不可能取代一切的”08杭州萧山卷动物眼中的色彩从全文看,文中介绍的几种动物对色的感受能力有何不同?请完成下表。从全文看不同08福建泉州泉港卷责任论说类作品本文阐述了“责任”的多种作用,请写出其中4种。“责任”4种08成都卷善待挫折请为本文的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本文的论点一个事实论据如上表所示,题干中的表述相当明确,为显性信息。稍加注意,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到这些显性信息,并踩点答题。但有些题目比较灵活,对我们的读题能力有进一步的要求,还要挖掘题目中存在的隐含信息,准确理解题目要考查的相关知识点。【试题呈现2】说明文阅读生物多样性,命题者别具匠心地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现将第三段的划线句做了修改,请认真比较,你认为哪句好,并说明理由。(4分)原句: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改为:每天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分析答题出错原因:例1:我认为原句好。因为原句“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让人更直观地发现其危害之大。(粗心大意,漏读信息,导致表述不全面。)例2:我认为原句好。因为人们不知道6000名儿童是什么概念,用“20架大型客机”来提醒污染水对人们健康危害大。(大体理解题意,但是很可惜,打了“擦边球”。)例3:我认为原句好。因为原句多了一个句子,用了比喻,使读者印象深刻,更形象地突出了不卫生的水对个体生命健康带来的危害。(对说明方法一知半解,答案似是而非。)请写出正确答案:例4:我认为原句好。因为原句用词更科学,“大约” 表示估计,对死亡人数做了科学严密的表述。 “20架大型客机坠毁”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更令人触目惊心,更能警醒人类。改句则过于平淡,无法唤醒一些麻木的灵魂。(全面理解题目,表述准确到位。这是完全读懂了隐含信息的堪称完美的答题。)一读题干,抓住题干的关键词。二读题干,明确答题范围。答题范围一般涉及四种情况:结合句子答,结合上文答,结合下文答,结合全文答。三读题干,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四、选读文章。将题目还原,根据题干信息、题目要求、分值,选读文章、理解句段(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间关系)、确定大致答案。试以表格呈现几例09年中考试卷现代文阅读题,略见一斑:试题来源文章标题文体题目2009浙江台州卷蜜 蜂文学类作品11阅读第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2009浙江金华卷那盆水仙花8文中划线句写到杨老师帮老头捡饮料瓶,此时老头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联系语境,描写老头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3分)2009浙江嘉兴卷仰望母亲8仔细阅读第至第段,请写出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2009浙江温州卷“绿色产业”完美转身科技类作品7、温州市为促进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采取了哪三条具体措施?阅读段作出回答。2009浙江金华卷中华鲟11阅读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细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中华鲟的几个特点。(3分)2008湖北黄冈卷假币论说类作品27阅读第段或第段,依据该段所谈观点举一个典型事例作为论据。2008福建宁德卷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12.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由上表题目表述中可见,有的题目要求联系上下文语境,有的要求回归某一语段,有的要求回归全文。这其实无声地提示我们要树立语境意识答题。缺乏语境意识的答题,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回答是站不住脚的。【试题呈现1】以09年温州中考现代文阅读二老屋为例吧。(09温州语文卷第11题)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试题参考答案学生典型错误摘录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例1:对老屋的怀念、牵挂。例2:对老屋的亲切、喜爱之情例3:“热爱”、“依依不舍”和“悲观”、“痛苦”等。例4:一种说不出的感情。五、整理答案,分条规范答题。尽量使用原文或对原文稍加整理作答,必要时进行概括。注意不能只管答术语,还要引用原文作具体分析。有了“语境意识” “读题意识”之外,还要具备“答题意识”。缺乏答题能力,将功亏一篑。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更趋开放。 “文本阅读,不应只满足于理解,更应从中获得感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体经验去鉴赏、探究文字潜携暗系的各种意义,并用精到的文字加以表述。”有些考题多角度、多方位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赏析体悟能力。如:联想题、想像题、赏析题、评注题、随感题。对于这类题目,提高答题意识,组织语言,锤炼语言,尤其重要。怎样高效答题呢?(一)根植文本,选准角度,找到答题切入口。(二)整合文意,简洁表述,言之成理。(三)分层作答,条理清晰。(四)语言畅达,可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试题呈现3】近两年,各地分别出现了这样颇具导向意义的题目,如老屋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答案: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评价)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结合全文)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现实生活)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总结)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评价)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结合全文)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联系现实生活)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总结)那一扇门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答案:(1)主人公是“少年”。小说以“少年”的心理历程为线索,叙写了他痛改前非,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勇敢地推开“那扇门”,就能走向光明的主题,所以主人公是“少年”。(2)主人公是“老人”。因为在别人远离、防范少年时,老人却主动接近他并给他信任;老人用智慧保护了少年的尊严,巧妙地重塑少年的自信。老人对少年的教育体现了他的智慧,所以“老人”是主人公。(3)“少年”和“老人”都是主人公。没有少年的改过自新,没有老人的巧妙引导,就没有这个故事,“那扇门”是老人和少年合力打开的。所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他俩。老水车旁的风景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答案:本题为开放题,应尽可能肯定学生回答的合理之处。这是一个新造的旅游景点,所以水车并不老。水车见证了老妪和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又如:安娜未能完成与萨乌什金的母亲面谈的计划,有人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家访”,也有人说“安娜此行胜过家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感悟谈谈。(5分)答案:我认为安娜此行胜过家访。安娜虽然未见到萨乌什金的母亲,但在家访途中,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反省了自己教学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她真正理解了萨乌什金的内心世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此行,使萨乌什金发自内心地希望能改正自己经常迟到的缺点,教育的效果其实已经达到了。所以,安娜此行胜过家访。附录一: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上考虑。开头段落结构上的作用可以用“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等表达;在内容上的作用可以用“开篇点题”“引出文章话题”等表达。中间段落一般是结构上的作用,可以用“过渡”“承上启下”等表达。文末段落的作用在结构上可以用“总结全文”“文末点题(卒章显志)”“照应前文或开头”等表达;在内容上的作用可以用“深化文章主题”“升华文章中心”“引起读者思考”等词语表达。但具体的内容亦有具体的作用。附录二:根据不同文体,整体把握内容散文离不开情。所以考题往往围绕“情”做文章,阅读时也要围绕“情”来思考:表达了什么“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抒“情”的依托物是什么,用什么语言来表“情”的。议论文,就要把握住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据,用什么方法论证的,采用什么样的论证结构。小说则主要把握作者在怎样的环境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情节,塑造了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物,从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附录三: 注意由分值来推断答案给分点的数目。阅读题往往1分或2分对应一个给分点。如果分值是3分或3分以上,就需细心推敲给分点的数目,以求答案要点完备无缺。注意答案要点在内容上要独立,不可包容。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陈述答案。不怕你多答,就怕你少答(选择题除外)。学生答题往往要点不全,而评分标准中无答题要点多而扣分的规定。尽可能有原文作答,并与题干指向一致。题型三:文章的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答题策略:(1)其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2)线索的形式有:以主题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要结合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不落别处答案:买奖券(或:卖奖券;或:奖券)例2: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田野上的白发)答案:“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可)链接:一、时空连“线”。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学生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从我能记忆时起” 、“到四五岁时”、“到八九岁时”、“1895年”、“1900年”、“1908年”、“1909年”、“1919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母亲优秀品德的许多事情,便一桩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可知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组织安排材料的。又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不同的处所 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据此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二、因物取“线”。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记一辆纺车,全文以怀念在延安时使用过的一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个方面写怀念纺车的原因:纺车 保证了“丰衣”,坚持了抗战;纺线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纺线使大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后再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文章主旨。文章就是这样以“一辆纺车”为线索,把与纺车有关的事按类别组织起来 ,形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三、反复出“线”。阅读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如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等语句,在文章 中反复出现了四五次。据此可知,作者从树写到人,那赞颂的感情一层深似一层,一浪高过一浪,由蕴蓄到喷涌,就是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线索如串珍珠般连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整体。四、以情导“线”。上面讲的三种阅读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索常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如荔枝蜜,文章开头写“我”小时候因被蜜蜂蜇了一下,而“总不大喜欢”蜜蜂;接着写因为看到荔枝林,喝到荔枝蜜而“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蜜蜂;当参观养蜂场,了解到蜜蜂的忘我劳动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后 ,“我不禁一颤”,对蜜蜂发生了由衷的赞叹;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由此,可以理出“我” 对蜜蜂感情变化的线索:不大喜欢向往、爱慕赞颂学习。五、定“神”看“线”。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散文最大的特点是 “形散神不散”,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把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 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如我的老师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多,但都是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确定这一主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依恋 -思念“我”的蔡老师。题型四:题目(句子)的含义。答题策略:抓住关键词,透过句子字面意思分析出深层含义,需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回答关键词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关键词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关键词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如(听泥土说话,文中的“泥土”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泥土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精析:这里的“泥土”一词,必然带有其象征意义,所以通过文章的阅读,可以感受出来。文中的“泥土”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泥土,更是母亲的化身。母亲平凡、朴实如泥土,她巧妙地借泥土告诫儿子如何为人处世,并传达出对儿子深深的爱。(意近即可)例1: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老屋解题:落在句子表面的意思是,“我的梦里”,说明我已熟睡,而奶奶仍在哼唱,除此之外,还需思考关键词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否则回答就会过于浅显。因为这道题目的问题是“句子的含义”。所以继续思考,联系上下文,我们就会发现,这“梦”除了实指睡梦之外,还有指“梦想”,我多么想再次听到奶奶的歌,再次感受奶奶的爱呀!因此,答案就是: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其它精彩答案:其实不是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而是奶奶的爱融在心里。在月光下,我怀着奶奶的爱进入梦乡,而奶奶的爱是由她的歌声传达出来的。还如:这句话是作者心中的感受,奶奶的歌声像明月一样的温婉,爱意包裹着作者,那歌声,那爱,即便是作者睡着了也在梦中体会得到。奶奶打着扇子哼着小曲,令作者沉醉在爱的香甜中,慢慢入睡。例2:语言品味(4分)(1)“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2分)母亲的三句话答案:3.(1)(一语双关) 既指现实的冬季,又指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1点1分,共2分)例3:世上最好的地方)2. 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答案:(3分)不管一个人身居何处(1分);充满温馨的家始终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1分),家人的关爱总是伴随着自己(1分)。例4:说出爸爸的话儿落了这篇课文题目的含义。答案:既是指爸爸种的的花儿凋谢了,又暗示爸爸离开人世。例5:揣摩文章题目,写出它的两重含义。(2分)约会荷花)答案:(1)霍金来西湖赴荷花之约;(2)我们与如荷花般的霍金相会。注意: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例6:文章题目“不落别处”改为“卖奖券的老人”好不好?请简述理由。(3分)不落别处答案:不好,原题形象、深刻,暗示老人的善良、爱心已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拥有了做人的好品质。“卖奖券的老人”只是交待了老人的身份。题型五:体会思想感情。答题策略: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作答。例1: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老屋)答案: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例2:从第、节画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3分)(1)“大概该有条小河吧。”(2)“是哦!”外婆的小河答案:示例1:选(1),对外婆的坚持,“我”在口头上作了妥协,其实内心并不认为小河真的存在。示例2:选(2),外婆的言外之意是“我说的没错吧,你还不信”,体现了外婆看到小河后的快乐和得意。例3:结合全文,谈谈第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寻石记)答案:无知者无畏。小女孩在经历了家里砸石头及听到两个石头的传说后,幼稚的心灵里立下壮志,希望做一个不怕风雨、有追求(原文有“听风雨”)的人,让生活更有意义(原文有“亲吻”)。题型六:指示代词“这、那、其(这样、那样)”所指内容:应该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然后可以将答案代人原文,看是否恰当。一般来说代词“这”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那”或者“其”的答案要参看前后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回答。如巴金伤害:段中的“这样”指什么?“我不愿多看他,便匆匆走过他的身旁。但是我又回转来,因为我也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精析:此题考查指示代词的指代对象,仔细阅读前面内容即可提取信息要点:“这样”指匆匆走过。题型七:文章结构(环境描写不作分析,见下环节相关专题内容)答题策略:切忌笼统,不能只答答题术语,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答。(1)位于文章的开头:A点明主旨,领起下文。B设置悬念,吸引读者。C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不直接点明观点,而是为观点的出现服务,或者为下文的叙事与抒情奠定感情基调。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为下文游荷塘做铺垫,并为下文抒发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感情奠定基调。D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例如杨朔荔枝蜜从“被蜜蜂蛰了一下,从小怕蜜蜂”到对蜜蜂“有好感”到“作者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蜜蜂”,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例1:2.(3分)文章开头两段似乎与“谎言”无关,可以删除吗?为什么?最美丽的谎言答案:2.不能删除,这两段交待了妻子患脑瘤入住医院和他们家境不好的情况(1分),为下文丈夫不得以编织美丽的谎言和“我”见证他们深沉的爱作铺垫(1分)。或者说:不能删除,第一段写妻子患脑瘤入住医院,是展开情节的基础(1分);第二段交待他们家境不好的情况,为下文丈夫不得以编织美丽的谎言作铺垫(埋下伏笔)例2:1.第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有何作用?(4分)世上最好的地方)答案:(4分)突出了家的朴实和温馨(2分) 同后文形成对比(1分),为作者表达对故乡家的思念做好铺垫(1分)。(2)位于文章的中间: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C渲染烘托气氛。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D插叙,交代背景,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情节,描写人物。例1:从内容上看,“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分)那一扇门答案: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少年的提防和厌恶,用邻居对少年的态度反衬老人对少年的信任和帮助。例2:文中第段能否删去,为什么?你在伞里吗答案:不能删。因为本段是插叙,交代了拮据的经济背景,解释了我的心“一阵阵颤栗”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情节,描写人物。(3)位于文章末尾。A总结上文。议论文中往往在结尾部分。B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C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D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例1:选文第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昙花终于怒放答案: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例2: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布鞋答案: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主旨,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走好人生之路的决心,使文章主旨进一步升华。如果删去此段,则收不到上述效果。(如果仅答“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点明主旨”给2分)(3分)例3:紫藤萝瀑布开头第一自然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只此一句。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步伐。答案:文章的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写“我不觉加快了步伐”,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更加突出“我”从悲痛中走出来,重新投入新生活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了什么(相对应的事物),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什么)思想感情。题型八:结合全文或联系现实生活或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答题策略: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3.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4.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例1: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4分)父爱陷阱)(1)父亲采用的是情境教育(或:体验教育、挫折教育)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略。例2: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老屋答题格式:评价+文章内容+联系生活+结语。答案: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例3:5.某班开展了以“我说成长的眼睛”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就此主题谈谈自己的认识。(4分)材料一:据报载,问题青少年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青少年因家境的贫穷、学业的负担、青春的困惑、灾难的打击、师长的不理解等,或抑郁寡欢,或自暴自弃,或混迹于三教九流,甚至暴力犯罪。材料二:土家姑娘谭之平,16岁时母亲病亡,父亲重病,房屋坍塌,妹妹年幼。她收起医学中专录取通知书,担起“当家人”:19岁打工,经营小超市;22岁读医学中专;24岁读医学大专;25岁当“学生餐厅老板”并发起成立“武汉城市圈义工联盟”。2008年,她获得了 “全国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锄柄上的眼睛答题格式:评价+文章内容+材料内容+联系生活。示例:成长路上应与“眼睛”为友,不幸、困境与灾难会给我们的心灵造成伤痕,但如果我们能像农人和谭之平一样从茧子的形成和战胜困境的经历中找到人生的“眼睛”,在伤痕中崛起,用不幸和困苦来砥砺自己,成就自己坚韧的性格,我们的成长之路将会更加坚实。(共4分。观点明确、符合题意且不脱离文章主旨,2分。能结合文章主题与材料分析阐述,2分)例4:文章说“美就是那么简单”,又说美“不是那么简单的”。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你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话,表述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6分)约会荷花)答案:示例1:简单即美。有一句歌词说“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花开花落是最宁静的美;和谐相处是最质朴的美;笑看得失是最从容的美。生活的本质不在于浮华与繁复,而在于从最简单处感受真,于最平凡中体味美。示例2:美的创造往往是曲折的,美的内蕴往往是丰富的。当人们赞叹永州八记的清秀之美时,可曾想到它蕴含着柳宗元贬谪的心酸;当人们称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境界之美时,可曾想到它源自于杜甫屋漏难眠的凄楚。只有经历岁月的沉淀和苦痛的磨砺,美才能绽放出永恒的华彩。例5: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通读全文扼要作答。(3分)世上最好的地方答案:(3分)作者认为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1分),因为家能够给人温暖、关爱(1分),家永远是一个人最好的归处(或: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处)(1分)。作业:1、以荷为例文,按出题模式出一份散文阅读题,并作答。2、完成剩余散文阅读。文学性作品阅读主要题型。题型一:概括主要内容(一)短语型。答题策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或“什么怎么样”。答题时要注意所给例子,有没有规定字数,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回答时往往省略主语。例1:阅读原文(4) - (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3分)(1)(2)(3)敬畏红字 (4)惟有少年心答案:勤做笔记 当众朗读 画简笔画 例2: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 站在老屋门口老屋)答案:(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例3:2.请将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按顺序填人下列空格。(2分)拾提包-()-()无价的奖赏)答案:2.还空包-送票据(每空l分)。例4:1.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作简要概括。(4分)_-警觉地应对危险-_父爱陷阱)答案:1、消极地等待救援(被动地等待救援) 积极地设法自救(主动地设法自救)(二)句子型。答题策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谁,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干什么。”或“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例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北京时间不到点答案示例:1、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例2:1.(2分)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感人的小故事。最美丽的谎言)答案:1.为了让患脑瘤的的妻子能安心治疗,丈夫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用一个手机模具和家里沟通,从而表现出一种质朴真切、入骨入髓的爱(应抓住“美丽的谎言”这个核心来回答,大意相同即可,2分)题型二: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注意:一句话中是否这两种修辞都有,要会分辨。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又如: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2、排比:可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例如: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例如: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例如:这能全怪我吗?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答题格式:运用对比手法,把 和 进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性。例如:比较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2)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答案: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答题格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什么,强烈表达了什么之情。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7、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8、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答题格式:运用了叠词(具体指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怎么样,“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加强语气,强化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海底世界)答案:运用叠词,“嗡嗡”、“啾啾”、“汪汪”,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给人听觉的感受,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典型练习:例1: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分)【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老屋)答案: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例2:19.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分)(1)第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2)“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作用。约会荷花)答案:(1)这个比喻生动(或形象)地写出了霍金面对荣誉时的从容(或实现人生价值后的无悔)。(2)(2)形成对比,突出了霍金在身体残疾时表现出的坚强乐观(或从容高洁)的精神品质。例3:寻石记)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5分)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答案:2.提示A鸡“叽叽咯咯”地叫着,运用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语言生动;石头好像它下的“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可爱,富于想象力,充满童趣。例4: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分)(1)赏析句子。(3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蔷薇几度花答案:(1)运用拟人及叠词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并增强语言的韵律感。(3分,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意对即可)例5:3.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1)从修辞的角度: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绝唱)答案:(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例6:赏析句子。“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我”与于勒的血缘关系,表现了“我”对于勒的深切同情,刻画了“我”的矛盾心理。例7: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分)【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老屋)答案:“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例8: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句意蕴丰富,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会唱歌的炉火)答案: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火炉的重要,驱走了冬日的严寒,带来了温暖;并且把炉火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炉火跳动的情态。(二)抓关键字词。答题策略: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答题格式:赏析句子注意点:指出具体字词,(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表现了)什么怎样(情感或品质等)。例1:11.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中。“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4分)惟有少年心)答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示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例2: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4分)(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揩了下眼睛。北京时间不到点)答案:(1)“凝固”是固定不动的意思。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得知时间已过,不能享受优惠时的失望又无助的表情。(2)“揩”是擦的意思,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对众人善意谎言的由衷感激之情。例3:11、本文画线的两处都是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请说说它们的作用。(1)好一会儿,我感觉到她抓住我的那只手有了力度,她攥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紧紧地攥住,两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滚落而下。(2)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女儿时,她一下子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女儿的“遗产”)答案:(1)一个“攥”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抓妈妈手指头的力度,刻画出了女儿对妈妈的难割难舍的依恋;(2)一个“搂”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死里逃生的庆幸与激动,真实地再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作业:从文章中找出比喻、拟人、对比句,及精彩句子(抓关键词)进行赏析,各两句。本讲义中已出现题目不可重复。(三)其它类型1、衬托(侧面烘托)手法。答题格式:通过写 ,从侧面衬托了 的 性格/思想/感情等。 或以什么衬托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例如:口技一文,写简单的道具和观众的反应有何表达效果?答案:口技一文,通过写简单的道具和观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再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答案: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之情。又如:第(1)段中有关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什么作用?(2分)不落别处答案:以外表的丑陋、怪异反衬老人内心的美丽、善良。还如:文章用了一定的笔墨写另一个丢包人,这对表现丢包的女士起什么作用?(2分)无价的奖赏)答案:另一个丢包人的无端猜忌、怀疑与丢包的女士形成对比(说对丢包的女士起“衬托”、“反衬”或“烘托”作用亦可)(1分),突出了丢包的女士的真诚待人和尊重他人的鲜明个性(1分)。2、讽刺手法。综合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答题格式:运用讽刺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强烈表达了什么之情。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例如:学校的屋顶上,鸽子低声地咕咕地叫着,我一边听,一边寻思:“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用德语唱歌吧?”答案:运用讽刺手法,对(侵略者)进行(嘲笑),强烈表达了“我”对侵略者愤懑之情,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又如: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运用讽刺手法,对(英法联军)进行(批判和嘲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强盗行径批判之情,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3反语: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答题格式:运用反语手法,意思是(正说),强烈表达了(什么)之情,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例如:“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答案:运用反语手法,意思是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批判之辞,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谴责,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答案:运用反语手法,意思是侵略者罪恶滔天,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揭露和谴责,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4、抑扬法: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答题格式:运用了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手法,先 ,后 。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 。例如:列夫托尔斯泰一文运用了先抑后扬手法,先写托尔斯泰丑陋粗鄙的外貌,后写蕴情丰富,有威力的眼睛,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又如:老舍母鸡开头: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起个小疙瘩来。结尾:“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文章开头为什么写我讨厌母鸡?答案:运用了先抑后扬手法,先写母鸡令人讨厌,后写“我”对母鸡不再讨厌,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5、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答题格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了什么(相对应的事物),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什么)思想感情。例如:紫藤萝瀑布开头第一自然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只此一句。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步伐。答案:文章的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写“我不觉加快了步伐”,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更加突出“我”从悲痛中走出来,重新投入新生活的思想感情。6、托物言志(同时适合古诗文阅读)答题格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 的吟咏,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情感/志向。例题:爱莲说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简析。答:爱莲说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莲花高洁形象的吟咏,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7、以小见大。答题格式: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 这一件小事中,反映了 这一重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例如:请你谈谈本文以散步为题的妙处。答案: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 散步 这一件小事中,反映了“中年人要担当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责任 ”这一重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8、虚实结合 (同时适合古诗文阅读)答题格式: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 ,虚写 ,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文章如梦如幻,表达了作者 之情。例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答案: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上阕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十分苦闷;天放晴后,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下阕虚写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文章如梦如幻,表达了作者流离异乡,无依无靠的悲愁之深重。9、动静结合(同时适合古诗文阅读)答题格式: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是写动景, 是写静景,动静相间,充分显示出了什么怎么样,使文章相映成趣,多姿多彩。例如: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奇斗研的牡丹花和金盏草。窗答案: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情侣手挽着手散步是写动景,盛开的鲜花是写静景,动静相间,充分显示出了公园宁静而极富生气活力,使文章相映成趣,多姿多彩。又如: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答案:动静结合,“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景,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同时侧面描写,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10、白描(同时适合古诗文阅读)专指那种不用比喻、不尚修饰、以叙述为主的描写手法。它用简洁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能清晰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于平淡中见神奇。答题格式: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能清晰地勾勒出事物+特征,同时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什么)情感。(环境描写)例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答案: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能清晰地勾勒出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同时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答题格式:环境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能清晰地勾勒出人物+特征。(人物描写)又如:“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答案:肖像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能清晰地勾勒出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还如:“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清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而“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答案:动作,外貌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能清晰地勾勒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11、倒叙、插叙的作用。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例1:4.文中第段能否删去,为什么?你在伞里吗答案:不能删。因为本段是插叙,交代了拮据的经济背景,解释了我的心“一阵阵颤栗”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情节,描写人物。12、铺垫。答题格式:采,用 (具体内容)是为下文写 做铺垫,突出人物或事件(怎么样),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例如:羚羊木雕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介绍“我”与万芳关系好呢?答案:介绍“我”与万芳关系好为下文自己要回羚羊木雕做铺垫,突出我要回羚羊木雕时十分犹豫的心里,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12、伏笔(铺垫)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答题格式:用 (具体内容)是为下文写 埋下伏笔,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例1:关于“小火柴”的真实身份,小说在前半部分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一处简要分析。火柴天堂答案:可以分析的伏笔,如:开头交代妈妈的职业以及对“我”的理解;“小火柴”成为“我”的徒弟后对“我”沉迷游戏的劝告;“小火柴”挺身而出保护“我”;“小火柴”说自己买号的原因是“我是不愿看到你被欺负”;当“我”提出视频时她说“你会吃惊的”,这些都暗示着“小火柴”的真实身份,表现出妈妈对“我”的关心和教育方式的现代,为后文的情节逆转作了充分的铺垫。(分析不必要求与以上文字相同,表达与此相近即可)例2: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4分)父爱陷阱)答案:埋下了四处伏笔:(1)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3)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4)父亲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一、什么是伏笔和铺垫 ?据现代汉语词典,铺垫指陪衬、衬托;而伏笔指文章里前文为后文埋伏的线索。铺垫和伏笔都是为下文服务的,铺垫、设伏笔,都是解释某句或某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1、铺垫:对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铺垫,也称铺叙衬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